?

銀校協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機制研究

2016-12-27 16:12張立軍張薇周蓉劉美艷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教育機制職業道德

張立軍+張薇+周蓉+劉美艷

摘 要:銀校協同模式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職業環境,是高校金融人才職業道德培養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討了銀校協同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道德教育的新特點,并提出構建銀校協同模式下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機制,包括目標機制、合力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

關鍵詞:銀校協同;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機制

1 引言

高校金融人才的培養要求理論教學與實務訓練緊密聯系,金融行業需要的人才也是能夠將理論與實際融會貫通的應用型人才。然而略顯尷尬的是,不少高校學生抱怨自己在學校里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現實業務差別很大,而今后從事相關行業所需要的實踐技能又很難在課堂學習中掌握。在這一背景下,銀校協同模式成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切實轉換學生培養模式、助推人才培養的一項成功舉措。銀校協同是將課堂教學和工作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模式,即是由在校內獲取理論知識和在銀行獲取技能經驗有機結合的模式。職業道德的培養不能脫離職業環境,而銀校協同模式正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職業環境,是對高校金融人才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此,深入研究銀校協同模式下職業道德教育機制對促進高校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2 銀校協同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道德教育的新特點

2.1 教育過程的基本因素更具復雜性

依據教育學理論,職業道德教育過程包含四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即主體、客體、介體和環體。其中,主體指教育者;客體指受教育者;介體指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環體指社會環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撐條件。銀校協同模式的引入會導致以上四個基本因素之間的關系更具復雜性,如教育主體不僅是學校教師,還包括指導學生實踐的銀行培訓人員,兩者負責不同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也不一樣,學生需要經歷一定的適應期。作為教育客體的學生不只是在校學生的身份,同時兼具銀行實習生的身份,不同身份對學生的要求和責任有較大差別。銀校協同模式的教育環境既包括大學校園也包括各銀行培訓的分支機構,兩者提供的教育支撐條件迥然不同,銀行工作的上下級關系、嚴格崗位制度,復雜的人際關系都會給學生心理帶來影響,促進學生對適應環境和職業定位的思考。

2.2 教育載體更具多樣性

銀校協同模式下的職業道德教育可以借助的載體變得更加廣泛,既拓展了有形載體也增加了無形載體的范圍。有形載體是指物質方面的因素,例如大學校園和銀行的建筑設計,學習和工作的空間布局,景觀規劃等;無形載體是指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例如所在學校的學習氛圍,校園文化,學科特色以及教風師德,還有銀行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員工精神風貌,團隊合作等??傊?,師生關系和師徒關系、學習和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方式、校園和銀行的氛圍等諸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產生內在的,潛移默化的人格和心理影響。

2.3 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具連續性和多維性

銀校協同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職業道德教育由校內延伸至校外,無論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還是在銀行頂崗實訓操作階段,都可以切合時宜實施教育指導,因此在時間上是連續的、長期的。同時,銀校協同的才培養模式更加擴展了有效的教育空間,不僅包括學校的理論課和實訓課教室,還包括銀行的營業廳、辦公室和實地調研場所,這樣就形成了職業教育的立體式網絡,所以在空間上是多維的、開放的,有助于取得綜合整體的教育效果。

3 銀校協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機制的構建

3.1 目標機制。銀校協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需從學生成長和成才規律出發,依據職業特征和職業要求,將總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各個階段目標,落實到校內教學和銀行實訓的各個環節??偰繕耸侵笇W生初步形成良好的金融職業道德觀念、職業競爭意識和職業理想,在此基礎上形成適應我國銀行業發展需要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行為習慣,并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評價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同時,還要設定具體的階段目標:第一階段以公共職業道德的基礎理論教學為主,同時開展金融行業職業道德的啟蒙教育,該階段的重點是對職業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培養;第二階段是以金融行業職業道德內容為基礎,同時開展個案教學進行職業道德場景模擬和分析,此階段主要是對學生職業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進行培養;第三階段是學生在銀行頂崗實操,以學生親身體驗和實訓指導為主的職業道德實踐階段,重點要落實在對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的培養。

3.2 合力機制。首先是主體合力機制,銀校協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的主體可以包括四個部分:校內政工干部(包括黨團干部、專職輔導員和就業指導教師)、校內授課教師、大學生自身和銀行實訓指導師傅。以上四個主體在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構成合力機制,但每個主體在教育體系中所起作用是不同的,校內授課教師和銀行指導師傅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主力軍,政工干部是依靠力量,大學生是自我教育力量。其次是銀校協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的載體合力機制,可以包括課堂教學載體、文化載體、工作載體、活動載體以及傳播媒介載體等多個方面。

3.3 保障機制。第一,制度保障。銀校協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應當制度化管理和程序化運作,雙方要制定責任制度、管理制度和考評制度,在教學、管理和服務過程中明晰教育職責,確保職業道德教育機制正常運行,使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更科學、更嚴謹;第二,隊伍保障。銀校雙方要建設高素質的職業道德教育隊伍。一方面,學校應當積極推動在校教師深入金融企業進行學習和工作調研,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銀行應把優秀的一線工作人員作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兼職教師,負責在頂崗實訓中對學生進行的職業道德教育和管理;第三,資金保障。銀校協同模式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需要相應的經費保證,銀校雙方應將職業道德教育的經費列入預算,以保證各項教育工作順利推進,同時,銀校雙方要提供必要的設備與場所,為職業道德教育開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條件。

3.4 激勵機制。銀校協同模式的職業道德教育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銀校雙方應依據學生多元化的個人心理需求,采取適宜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切實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激勵機制能在學生由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行為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最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銀校雙方應對職業道德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以學業評優、就業推薦、繼續深造、獎學金、榮譽評獎等方面優先權,讓學生獲得應有的正向激勵,反之,對職業道德培養過程中表現較差的學生給予及時指正,幫助其反省和整改。

3.5 考評機制。銀校雙方要建立完善的職業道德教育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和學生樹立正確的金融職業道德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科學化水平。銀校協同模式下,學生職業道德評價機制的考評體系更加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僅是教師還有銀行的指導師傅,工作小組,同班同學;評價方式包括筆試、答辯和頂崗實訓中職業道德的表現情況;評價內容既有學校教學要求的道德準則也有銀行崗位要求的職業道德規范。銀校協同模式的職業道德考評機制是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需要突出金融行業職業道德考評的特點,符合學生的發展性評價。

總之,銀校協同培養模式對傳統高校職業道德教育帶來了挑戰,也為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銀校協同模式下,高校要結合我國職業道德教育的新特點,有效地進行相應改革,必須要遵循職業道德培養的趨勢和心理規律,不斷完善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機制,切實引導學生樹立全新的職業道德觀念,增強職業道德情感,堅定和鞏固職業道德意志,強化職業道德行為。

參考文獻

[1]呂嵐.論工學結合環境下加強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J].河北企業,2015,(11):25-26.

[2]張紀元.財經類高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3):17-19.

[3]雷艷平.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0):20-21.

[4]翟春,劉慶宇,熊義.高等院校畢業生職業道德教育調查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47-49.

[5]曹珺瑋,王會斌.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17):35-36.

猜你喜歡
教育機制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之我見
《司法職業道德》課的教學探討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論科學歷史觀教育機制的構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在弘揚職業道德中爭創“青年文明號”
黨校的作用及其教育機制改革探討
夯實與分類高考相適應的充要基礎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