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

2016-12-27 16:22岳曉玉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岳曉玉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太極拳必須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主要當突出其核心,即健康的根本性、健美的觀賞性、技擊的功效性。所以,我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要學習先賢那種博大胸懷、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本文將對傳統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和傳承現狀進行分析,得出傳統太極拳的繼承和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傳承者,并提出塑造高素質傳承隊伍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傳統太極拳;繼承和發展;傳承隊伍

太極拳運動自明末清初陳王廷創拳以來,三百年間演化發展出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幾大流派。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開展和競技武術的長足發展,普及套路和競賽套路發展迅速,與之相比,傳統太極拳的發展卻明顯緩慢。傳統太極拳比競賽套路和普及套路具有更深刻文化內涵和高深的技擊技術,重視傳統太極拳的發展才是太極拳發展的根本。

1 傳統太極拳的文化內涵

傳統太極拳植根于民族傳統文化,所以傳統太極拳的繼承和發展永遠也離不開傳統文化。傳統太極拳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哺育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它不僅有精湛的技藝,而且還蘊涵著中國古典哲學、養生學、中醫學及兵法學的精華,可以說,太極拳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肢體的運動,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有些人稱之為“太極文化”。深入挖掘太極拳的文化內涵,扎扎實實做好理論探討和科學研究工作,要把太極拳的文化內涵諸如有關傳統太極拳的哲學基礎、美學思想、生理機制、人體生物力學等做出科學的闡釋,使太極拳形成一整套的科學理論。

2 當今太極拳傳承現狀

傳統太極拳基本上還在延續師傅帶徒弟的老傳統,體育院校的太極拳基本上只注重競賽套路及普及套路的教學,而對傳統太極拳的拳理及技術深入研究不夠。競賽套路和普及套路是為了規范太極拳的演練,為了在太極拳的比賽中規范評比而創編的,但它們還是要以傳統太極拳為根基的,傳統太極拳才是普及套路及競賽套路的根。在專門的體育院校,只注重競賽套路和普及套路,實際上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傳統太極拳的傳承與體育院校的太極拳教學分離的現象,對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非常不利。

3 太極拳的發展需要傳承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重視和提高傳承者的綜合素質對繼承和發展傳統太極拳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傳承者素質的提高可以減少當前傳統太極拳挖掘整理過程中的一些缺憾,有利于更廣泛更深入地傳播和推廣太極拳。翻開太極拳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歷代對太極拳的發展和傳播作出過杰出貢獻的名家高手,莫不是技藝高超且學識廣博者。清代初期著名的學者、教育家顏元曾說過“文武缺一豈道乎”,這句話很有道理,文化知識水平低的人習武,只能從師傅的口傳身授下學得一些功夫,而難以有能力領會拳理中高深的內涵,最多只能將前輩的武功依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很難超越前人而有所發展。只有具備較深厚的文化底蘊,知識廣博的習武者,才能在習武的過程中精研拳理,用拳理來指導自己的實踐,并且他們能夠將太極拳與自己所掌握的其他學科的知識相結合,進行融會貫通,并將它們運用到太極拳中,或以其指導太極拳的理論研究,這樣才能使太極拳在我們這些后輩傳承者手中超越前人,有所創新和發展。因此,塑造一支高素質太極拳傳承隊伍是當務之急。

4 塑造一支傳統太極拳高素質傳承隊伍的途徑

4.1 提高現有傳統太極拳傳承者的科學文化素質

傳統太極拳的傳承者大部分在民間,這部分人技術相當全面,并且在實戰方面具備相當高的水平,在太極拳的技擊作用漸漸被遺忘,甚至被認為不過是“長拳慢練”,被日益“操”化的今天,這部分人應該成為對傳統太極拳進行挖掘整理的重點保護對象,太極拳之所以是“拳”,而不是“操”或是其它的健身術,就在于它不僅能健身,而且它還具有強大的技擊功能,如果“太極拳”要繼續以一個“拳”種的名分流傳下去,而不至于流于一般的健身術,就應該健身與技擊并重,健身為本,技擊為魂,不應該一味強調健身而丟掉它的技擊功能。因此,對太極拳民間高手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充分發揮其作用。

4.2 定期對高校武術專業教師進行傳統太極拳培訓

高校武術專業的教師在太極拳的普及和推廣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據調查,有大學學歷的體育人口中50%以上的人群體育生活方式的選擇基本上都是取決于他們在大學期間所掌握的體育健身方法,而高校武術專業教師對技術的掌握水平和教學水平則直接影響著授課對象對本項目的興趣,所以,提高高校武術專業教師對傳統太極拳的掌握水平,可以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可以間接影響和提高更多武術愛好者的練習興趣和技術水平,更好地發揮高校體育教師在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議有關部門,要定期對高校武術專業教師進行傳統太極拳培訓,并利用多渠道為高校武術教師提供互相交流,切磋技藝的機會,以提高其綜合素質。

4.3 在武術專業研究生的教學中應重視傳統太極拳的位置

武術專業的研究生是未來武術科學學科建設的中堅力量,這部分人在身體素質和專業知識方面占有雙重的優勢。他們一般都是從小習武,在身體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及靈敏性等素質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水平,由于長期從事武術運動,在對動作的記憶及理解上都比一般的練習者要到位,并且通過體育專業的基礎理論的學習,已經系統地掌握了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他們能自覺地用相關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這樣在練習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們還掌握了進行科學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及時地發現問題,并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尋求答案,并且,通過在體育學院其它學科的學習,能夠把太極拳與其它的知識或技能聯系起來,進行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對其它學科或技術的掌握也可以為太極拳的發展提供借鑒。武術專業的研究生所要從事的就是武術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他們對太極拳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對太極拳的發展和推廣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應重視傳統太極拳在武術專業研究生教學中的位置。

4.4 加大傳統太極拳在高級知識分子中的宣傳力度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能比較深刻地理解素有“哲拳”之稱的太極拳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并且,這部分人自身已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他們不僅在對傳統太極拳的理解領會和接受能力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還能夠把他們所掌握的其它學科的知識運用到傳統太極拳中來,不斷地為傳統太極拳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加快太極拳發展的步伐。因此,應努力在高校里推廣和普及傳統太極拳,太極拳運動經過先輩們的不斷創新、提煉與發展,逐漸形成了一種融哲理、醫理、拳理于一體的傳統武術拳種,太極拳博大精深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在體育文化領域中獨特的創造力和卓越的成就,只有在當代大學生中得到推廣,才能使太極拳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得到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紹成.太極拳運動發展之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3).

[2]李力.傳統太極拳運動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0,(9).

[3]炊遂堂.論傳統太極拳傳播方式的轉型[J].體育學刊,2008,(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