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在體單向腸灌流吸收研究

2016-12-27 16:34王琦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王琦

摘 要:研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在腸道吸收情況。

關鍵詞: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腸灌流;腸道吸收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是一種新型的多靶點抗腫瘤藥,主要用于無法手術治療的晚期腎細胞癌。此藥不僅抗癌效率高,而且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它是一種多激酶抑制劑,能同時抑制多種存在于細胞內和細胞表面的激酶。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1(VEGFR-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β(PDGFR-β)、KIT、MET、和FLT-3。由此可見,索拉非尼具有雙重抗腫瘤效應,一方面,它可以通過抑制RAF/MEK/ERK信號傳導通路,直接抑制腫瘤生長;另一方面,它又可通過抑制VEGFR和PDGFR而阻斷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間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1 儀器、試劑與動物

1.1 儀器

1.2 試劑

K-R緩沖液,5ug/ml、10ug/ml、20ug/ml的藥物灌流液,生理鹽水,甲醇。

1.3 動物

SD大鼠,雌雄兼用,200-250g (青龍山動物養殖基地提供)。

2 研究方法

2.1 大鼠在體單向腸灌流實驗方法[1,2,3]

實驗前將大鼠禁食過夜(自由飲水),空腹注射0.2g/ml烏拉坦溶液麻醉(0.5ml/100g),固定,沿腹中線打開腹腔約3-4cm,取待考察的腸段,于兩端切口,用預熱至37℃的生理鹽水將腸內容物沖洗干凈,切口處插管結扎,裝好裝置。紅外燈下保持37℃體溫,傷口處用浸有生理鹽水的脫脂棉覆蓋保溫。取預熱至37℃的供試液適量,以0.2ml/min的流速灌流平衡30min。更換供試液,進口處用已稱量過質量的裝有供試液的采樣管灌流,流速0.2ml/min。出口用已稱量質量的收集管收集流出液并開始計時,每個15min更換供試液和收集采樣管。稱重,分別計算灌入的質量Min和流出的質量Mout。用HPLC法測定流出液的藥物濃度。實驗持續時間為105min。實驗結束后將大鼠處死,剪下被灌流的各腸段,測量其長度(l)和內半徑(r)。

2.2 灌流液樣品的處理方法

取灌流液樣品500ul,加入500ul甲醇,渦旋30秒后,12000rpm高速離心10min,按2.2.1色譜條件檢測,得到A,帶入圖1的線性回歸方程,求得各流出液的藥物濃度。

2.3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質量法[4,5]計算藥物的吸收速率常數(Ka)和表觀吸收系數(Papp)。

式中:V in和V out分別為灌入和收集的供試液體積(mL)(假定供試液密度為1.0kg·L-1,根據測得質量計算體積),Q 為灌流速度(0.2mLomin-1),Cin 、Cout分別為進口和出口處緩沖液中藥物的質量濃度(g·L-1),l 和r 分別為被灌流腸段的長度(cm)和橫截面半徑(cm)。

3 藥物不同腸段吸收特性的考察

3.1 實驗方法

取大鼠3只,每只分別取以下腸段:十二指腸段為自幽門下1cm處開始;空腸段為自幽門15cm處開始;回腸段為自盲腸上行20cm處開始;結腸段為緊鄰盲腸至直腸。各腸段均取10cm左右,方法同“2.1”,取“1.2”配制的10ug/ml藥物溶液作為供試液,灌流速度為0.2mL·min-1,持續105min,每15min換液,計算并比較各腸段的Ka和Papp值,結果見表1。

3.2 結果與討論

3.2.1

通過大鼠各腸段藥物吸收的研究表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在各腸段均具有較高的表觀吸收系數和藥物吸收速率常數。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兩兩比較,十二指腸與結腸Ka無顯著差異(P>0.05),十二指腸與空腸Papp無顯著差異(P>0.05),其它參數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其吸收窗為全腸段,十二指腸和結腸吸收最好。

4 藥物濃度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4.1 試驗方法

取大鼠6只,隨機分為2組,分別以“1.2.2” 配制的5ug/ml和20ug/ml的藥物溶液作為供試液,按3.2.1法,以空腸[9]為灌流部位,考察不同藥物濃度對吸收的影響。灌流速度0.2mLomin-1,每隔15min更換供試液,持續105min,比較3種不同藥物濃度下的ka和Papp值,以評價藥物濃度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結果見表2和表3。

4.2 結果與討論

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兩兩比較,5ug/ml的Ka和Papp較高,且與10ug/ml和20ug/ml有顯著性差異,10ug/ml和20ug/mlKa和Papp無顯著性差異。表明藥物在大鼠空腸段的吸收存在自身濃度抑制現象即藥物在腸道的吸收存在飽和現象,提示其在體內的轉運可能存在主動轉運或促進擴散作用,增大藥物與腸粘膜的接觸面積是提高藥物吸收程度的有效方法。

5 P-gp抑制劑維拉帕米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5.1 試驗方法

取大鼠3只,以加入P-gp抑制劑維拉帕米的10ug/ml藥物溶液為灌流液,按3.2.1法,以空腸段作為灌流部位,考察P-gp抑制劑維拉帕米對吸收的影響。灌流速度0.2 mLomin-1,每隔15min更換供試液,持續105min,比較加入P-gp抑制劑維拉帕米和未加時的ka和Papp值,以評價P-gp抑制劑維拉帕米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結果見表4。

5.2 結果與討論

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兩兩比較,Ka和Papp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藥物不是P-gp抑制劑的底物。

6 結果與討論

文獻報道[6],大鼠Papp小于0.03×10e22

cm/s(即0.18×10-3cm·min-1)和大于0.2×10-4cm/s(即1.2×10-3cm·min-1)時,分別表示藥物難以吸收和易于吸收。本實驗得出Papp大于1.2×10-3cm·min-1,表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在大鼠腸道內易于吸收。

通過研究可認為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在腸道的吸收良好,因此不需考察吸收促進劑的對其吸收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洪麗娟,潘衛三,潘裕生,周彩紅,顏廷旭,聶淑芳.尼美舒利大鼠在體腸吸收動力學[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9,28(2).

[2]許蕾,楊中林.大鼠在體單向灌流法研究橙皮苷腸道吸收性質[J].中國藥學雜志,2009,44(8).

[3]杜秋,狄留慶*,單進軍,劉陶世,張新莊.在體單向腸灌流模型研究瑞香素的大腸吸收特性[J].藥學學報,2009,44(8):922-926.

[4]聶淑芳,潘衛三,楊星鋼,等.對大鼠在體腸單向灌流技術中重量法的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05,14(10):117621179.

[5]金玲宇,張宇,馬妮楠,孫彥輝,焦成美,李三鳴.鹽酸文拉法辛大鼠在體腸吸收特性考察[J].中國藥劑學雜志,2008,6(3).

[6]FAGERHOLM U,JOHASSON M,LENNERNASH.Comparision beTween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in rat and human jejunum [J].Pharm Res,1996.13(9):336-34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