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及預防機制分析

2016-12-27 16:44魏巍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頭孢菌素不良反應分析

魏巍

摘 要:頭孢菌素類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耐青霉素酶、過敏反應較青霉素類少見等優點。但頭孢菌素類也存在不良反應。過敏反應是頭孢菌素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頭孢菌素類藥物可產生皮疹、蕁麻疹、藥疹和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等不良反應。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不良反應與年齡、性別、飲食習慣、飲酒習慣、過敏體質、情緒和環境因素等因素均有關。本文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機制進行分析。

關鍵詞:頭孢菌素;不良反應;分析

頭孢菌素類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中的7-氨基頭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頭孢菌素類藥可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并在繁殖期殺菌,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耐青霉素酶、過敏反應較青霉素類少見等優點。但頭孢菌素類也存在不良反應。過敏反應是頭孢菌素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頭孢菌素類藥物可產生皮疹、蕁麻疹、藥疹和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等不良反應。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不良反應與年齡、性別、飲食習慣、飲酒習慣、過敏體質、情緒和環境因素等因素均有關。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過程中要重視不良反應的發生,只有做到科學、合理、正確、規范的應用此類藥物,才能及早發現或避免不良反應。本文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機制進行分析。

1 頭孢菌素的分類

根據藥物研制開發時間先后,可將頭孢菌素分為四代。第一代頭孢菌素主要有頭孢噻吩、頭孢拉定、頭孢氨芐、頭孢硫脒、頭孢唑啉、頭孢羥氨芐等。第二代頭孢菌素主要有頭孢美唑、頭孢克洛、頭孢孟多、頭孢替安、頭孢呋辛、氯碳頭孢等。第三代頭孢菌素主要有頭孢他美酯、頭孢米諾、頭孢唑肟、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第四代頭孢菌素主要有頭孢吡肟、頭孢匹羅、頭孢唑蘭、頭孢瑟利、頭孢克定、頭孢磺啶等。

2 頭孢菌素的不良反應

第一代頭孢菌素不良反應為四代頭孢菌素中最嚴重的,其中頭孢噻吩、頭孢噻啶大劑量應用時,可出現腎毒性,尤其與氨基糖苷類聯合用藥,可增強腎毒性,要注意監測腎功能。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孟多、頭孢哌酮等都可能出現低凝血酶原血癥。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日趨嚴重的問題是二重感染,尤其對耐藥菌株如白色念球菌和腸球菌。第四代頭孢菌素類不良反應較少和較輕,一般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過敏性皮疹和腹瀉惡心等消代系統的不良反應,但一般停藥后可以自行好轉。

3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分析

3.1 變態反應

抗菌藥物引起的變態反應是常見不良反應之一,主要有皮疹、蕁麻疹、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以及過敏性休克等。研究表明,β-內酰胺環、與β-內酰胺環并合的雜環及環上的側鏈取代基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ADR。單次用藥的ADR多為速發型反應,是由IgE、IgG和IgM介導的免疫反應。ADR與藥物的吸收、分布、遺傳、代謝、代謝、患者年齡、性別、酶系統、病理狀態等諸多復雜因素有關,因此應仔細詢問和掌握患者及家族的既往ADR 史、是否過敏體質和近1~2周內用藥情況。

3.2 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

胃腸道反應為常見的不良反應,第三代頭孢菌素的發生率為3.6%~10.8%,可能是由于第三代頭孢菌素是超廣譜抗生素,能抑制或破壞腸道內合成維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復合物生產減少所致。

3.3 泌尿系統的不良反應

大多數頭孢菌素經腎排泄,藥物在尿液中濃度可比血濃度高幾十倍或更多,可抑制、干擾腎小管細胞酶活性,所以頭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腎毒性。頭孢菌素在大劑量應用時主要損傷部位是腎臟的近曲小管細胞,而間質性腎炎較少見。頭孢菌素的腎毒性主要是藥物濃度導致的,而非過敏性損傷。頭孢拉定引起尿血最多,尤其是原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為明顯,可能與頭孢菌素抑制腸道菌群產生維生素K導致凝血功能障礙有關。

3.4 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

頭孢菌素藥物在體內可能成為免疫介導物,引起免疫反應,破壞血小板,使其數量急劇下降,或對外周血中血小板或骨髓早期聚合細胞有直接破壞作用,造血系統毒性,偶見紅細胞、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等。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有凝血功能障礙的發生與藥物劑量大小、療程長短、合用抗凝藥直接有關。

3.5 神精系統的不良反應

絕大多數在常規劑量下不易透過血腦屏障,當大劑量應用時可拮抗γ-氨基丁酸與其受體結合,可引起輕度的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頭暈、感覺異常,發生率1%~2%。

3.6 二重感染

長時間應用頭孢菌素藥物使體內正常菌群發生改變,引起耐藥菌株大量繁殖,導致二重感染。

4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預防機制分析

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過程中應嚴格掌握頭孢菌素類抗的適應癥,合理選擇藥物及用藥的計量和方法。在使用藥前應詳細詢問病史、飲酒習慣、體質等問題。在應用過程中密切觀察,并做好急救準備。在營養不良、腎功能不全、潰瘍、血友病等的患者及老年人中應避免大劑量、長療效應用該類藥物并及時補充維生素K。在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進行觀察,重者應及時給于治療。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過程中要重視不良反應的發生,只有做到科學、合理、正確、規范的應用此類藥物,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務于患者,可及早發現或避免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蘇金和,黎志恒,麥文秀.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臨床對策[A].2013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3.

[2]羊紅玉,饒躍峰,馮勝民,張幸國.2009-2011年杭州地區頭孢類抗菌藥物用藥分析[A].2012年浙江省醫學會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醫院藥事管理質控中心、臨床藥學分會十周年慶典大會論文集[C].2012.

[3]范麗芳,金小輝.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A].2005年合理用藥與醫院藥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

[4]黃惠南.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臨床不良反應評價[A].中國中藥雜志2015/專集: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C].2016.

[5]侯桂蘭.頭孢菌素類藥物的發展及市場趨勢[A].2008年度山東省藥學會藥物化學與抗生素專業委員會年會會議論文及大會報告摘要[C].2008.

猜你喜歡
頭孢菌素不良反應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頭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誤區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注射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與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穩定性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分析
依替米星聯合三代頭孢菌素治療老年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