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心理服務經驗做法及對應用心理人才培養的思考

2017-01-03 18:34陳玲麗李璜
軍事體育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牧師軍人心理

陳玲麗,李璜

(國防科技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4)

美軍心理服務工作起步早,實踐經驗豐富,對象廣泛,形式多樣,體制機制建設比較完善,有著相對完整的心理服務工作體系。他們的經驗做法對我軍應用心理人才培養、對促進我軍更好開展軍隊心理服務工作,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1 美軍心理服務的人員構成

1.1 軍隊專門機構

軍隊專門機構是心理服務工作的實施主體,有科研體系和心理防治體系兩大部分。美軍在陸軍組建了衛生科學學院、牧師學校、陸軍行為和社會科學研究所等多家單位,有近千名專家進行相關研究。美軍組建了戰斗應激職業醫療隊,配屬了相應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專家。美軍在軍一級單位設立戰區級的專業心理保障力量——戰斗應激職業醫療隊,由47名成員組成,包括5名精神保健醫生、1名臨床心理學家、28名行為科學和精神病專業軍士、6名社會工作軍官及數名護士和行政官員;在師一級單位成立心理衛生組,編制為5人,其中精神保健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軍官各1名、行為科學專業軍士2名[1]。

1.2 來自“上帝”的隨軍牧師

隨軍牧師是美國國家武裝力量的一部分,是實施心理服務工作的宗教主體。1775年7月29日美國國會正式建立了隨軍牧師制度[2]。隨軍牧師被列入軍隊正式編制,通常配到陸軍營、空軍聯隊、海軍大型艦艇和小型艦艇中隊以及機關和醫院,授軍官軍銜,著軍服、佩牧師標志[1]。近年美軍牧師隊伍一直維持在3000~5000人,涵蓋了200個以上的宗教派別[2]。隨軍牧師的最高領導機構是隨軍牧師事務委員會(隸屬于國防部),對各類隨軍牧師分支機構實施領導。隨軍牧師不僅要行使宗教服務和主持宗教活動,還要培養軍人良好道德觀、提供心理咨詢和開展思想工作。美軍要求隨軍牧師及時給予作戰人員心理服務,向官兵提供心理咨詢、緩解心理壓力、化解心理障礙、消除心理疾病等,幫助他們戰勝心理上的敵人。他們一直被美軍視為“精神支柱”“上帝意志的傳播者”,是美軍為官兵提供心理服務的主要力量。

1.3 地方院校的心理機構和民間社團

地方院校的心理機構和民間社團是美軍實施心理服務工作的社會主體。美國有著為數眾多的民間社團,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美軍充分利用這些民間社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開展心理服務工作,效果非常明顯。比如,美國退伍軍人協會、越南老兵基金會是美軍非常有名且具有高影響力的民間社會組織。在美國國防部組織的“美國支持你”活動中,美國退伍軍人協會與國防部共同發起了旨在援助負傷軍人的“英雄歸故鄉”活動,動員美國社會各界表達對軍人及其家庭的支持、對反恐戰爭的支持,從而激發和強化官兵的戰斗精神,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持[1]。越南老兵基金會通過慈善募捐籌集資金和物品,為無家可歸的越南老兵提供基本食宿和精神康復等服務。

2 美軍心理服務的特點

2.1 平時心理服務宗教色彩濃厚

自獨立戰爭以來美軍就在軍隊中建立的隨軍牧師制度,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作用。隨軍牧師通過主持宗教儀式、開展宗教教育、進行軍人倫理道德教育、幫助軍人緩解壓力和痛苦、提供建議和忠告等工作,活躍在部隊心理服務工作各個層面。在軍事院校牧師制度也同樣重要,不僅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學員必須做禮拜,軍校牧師還深入到學員宿舍和訓練場隨時準備開展服務[3]。軍校牧師比咨詢中心的心理專家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學員,在學員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每當學員遇到相關事項都會很自然地找牧師談心,比如對教官、高年級學員的不滿,做了錯事有內疚感,說心里話,宣泄負性情緒,等等。

2.2 戰時心理訓練備受重視

戰場心理問題的存在為戰場心理干預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機。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國為緩解戰場心理問題紛紛建立了戰場心理干預機構。Thompson和McCreary認為關于戰場應激控制研究最終集中到如何提高戰場心理準備(mental readiness)的訓練計劃上來[4]。訓練某一心理素質的戰場心理準備逐漸興起:比如美國各軍兵種開發的一系列針對心理韌性的訓練計劃、戰斗行動壓力控制計劃、戰場適應性訓練、戰場自信心與自豪感訓練、戰場生理極限訓練、戰場團隊協作訓練以及戰場勇氣訓練[5]。美軍認為,預防身心疾病、增強軍隊抗壓能力相比于成本高昂的由軍事活動誘發的心身疾病治療及照顧,心理訓練更為經濟有效,從而促使美國軍方積極開展心理培訓方案的研究,比如美軍與哈佛大學耗資3億美元合作打造軍人幸福課程教育訓練體系。美軍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綜合性軍人健康計劃(Comprehensive Soldier Fitness,CSF)。該計劃是美國陸軍為士兵、家庭成員和文職人員提高工作績效、提高心理韌性而開發的一項整體性的健康培塑計劃。共包含5個維度:身體、情緒、社會、家庭和精神。由4個部分組成:(1)士兵入伍時的心理健康測評及規定時間間隔后的再次測評;(2)通用心理韌性訓練;(3)基于士兵初次測評和再次測評結果的個性化訓練;(4)為每個單位培養心理韌性訓練骨干。心理韌性的培塑方式既包括基于網絡的訓練模塊,也包括面對面訓練。

2.3 心理服務模式從“有病再醫”到主動防護

很長時間以來美軍心理服務工作部門的傳統職責是采取措施,對官兵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治療和干預;而這種“診斷—治療”的心理服務模式卻使軍隊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心理問題和慢性疾病的治療占據了軍隊醫療費用的75%[6]。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變化、軍事心理學學科進展,美軍心理服務工作從“有病再醫”的被動防護模式轉變到構筑積極防御的“主動反應全方位心理防護體系”。美軍意識到,把抑郁、焦慮、自殺和創傷后應激障礙作為軍隊心理服務的重點,實屬本末倒置。心理防護不是事后的補救工作,而是事先的免疫和強健工作。比如美軍開展的心理復原力訓練:該訓練計劃在全軍范圍內展開,較之于注重篩查、治療、干預的傳統模式,心理復原力訓練強調以預防為主,通過認知、人際交流、情緒管理等技術,聚焦于官兵身心健康的“前端”,將心理服務工作關口前移,立體式地打造官兵心理復原力[6]。

3 我軍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及對應用心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3.1 我軍心理服務人才隊伍現狀

2009年原四總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經過5年建設,旅團級部隊至少有1名專職心理服務人員,連級分隊有3名以上心理骨干,團以上政治機關有1名經過院校專業系統培訓、能組織開展和指導心理服務工作的干部?!备鶕@一要求,全軍部隊至少需要近萬名心理服務專業人才。但是課題組調研多家旅團級單位,發現這些單位雖然基本上都設置了心理服務機構,但是嚴重缺乏專職的心理服務人員,連級分隊少有心理骨干,心理服務相關工作由醫生(臨床醫學背景)或宣傳干事兼職完成。部隊心理服務人才缺乏、骨干隊伍素質薄弱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心理服務工作深入開展的“瓶頸”。我軍亟須培養崗位需求明確、崗位對接性好的應用心理專業人才。

3.2 我軍心理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思考

3.2.1 加快軍隊院校應用心理專業學位人才培養

招收部隊中有志于成為心理服務專職人員的在職干部或士兵,進入軍隊院校研究生院繼續深造,與其簽訂合同,資助其完成學業,畢業后要求其再回原單位服現役??梢宰裱韵滤悸愤M行應用心理專碩人才培養:(1)以心理學專業素質的培養為核心,優化課程體系,突出心理學主干課程教學,形成應用心理專碩人才合理的知識結構。幫助學員建構心理學基本知識結構,加大對心理學理論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員應用心理學知識的自如程度。(2)以心理學實踐技能的訓練為重點,突出應用心理專碩人才的技能結構,具體包括:設計與開展心理教育的技能,實施心理測評的技能,進行心理咨詢的技能,組織基層部隊心理訓練的技能,研究人的心理與行為的技能。(3)開展部隊導師制,以實踐基地為依托,培養應用心理專碩人才的實踐技能。聘請基層部隊相關的經驗豐富的政工干部為導師,與院校導師一起,實行雙導師制,共同培養應用心理專碩人才。依托基層部隊、地方的心理咨詢中心、醫院的精神科,為學員搭建心理教育、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心理訓練與心理研究的平臺,提高應用心理專碩人才的實踐操作技能。

3.2.2 依托軍民融合培養應用心理專業人才

依托國民教育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是我軍重大人才戰略的支撐工程,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當前部隊應用心理人才緊缺的現實,結合美軍的經驗做法,迫切需要走軍民融合式心理服務發展道路。(1)招募地方心理服務人員,擴充我軍心理服務人才隊伍。直接從地方招募心理學專業工作者、精神科醫生,奔赴各戰區,深入到營一級,廣泛投入到軍人心理問題的防治工作中。(2)推出軍地聯合培養項目,共同培養心理服務專業人才,促使其為官兵開展心理咨詢、釋放心理壓力、治療心理疾病等工作。(3)依托地方科研機構開展廣泛的心理服務科學研究。結合軍事需求,以當前部隊面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為學術研究的重點,比如軍人婚戀、與配偶兩地分居、軍人二孩等問題,以期構建和諧軍營、幸福社會。

3.2.3 利用軍人職業化契機大力推進心理骨干的培養

軍官職業化是未來趨勢,勢在必行??梢岳密娙寺殬I化契機,在軍人職業化進程中要重點發展定期服役,甚至終生服役的那些士官、老班長,通過定期組織培訓、輪訓、送學培訓、專家帶訓等方式,不斷充實心理服務專業隊伍。

參考文獻:

[1] 華建玲.美軍心理服務工作現狀述評[J]. 政工學刊, 2010(7): 74—75.

[2] 石岐峰.論美軍隨軍牧師心理服務工作的特點[J].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2(2): 124—125.

[3] 陳林,王芙蓉.美軍院校心理服務工作現狀及其啟示[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3(1): 70—72.

[4] Thompson, M. M., & McCreary, D. A. Enhancing mental readiness in military personnel[M]. In T. Britt, A. Adler, & C. Castro (Eds.), Military life: The psychology of serving in peace and combat (pp. 54—80). Westport, CT: Greenwood. 2006.

[5] 陳玲麗, 陳瑞芬.美軍心理素質研究現狀及對我軍啟示[J]. 軍事體育學報, 2017(2): 71—73.

[6] 黃寬, 王金麗.美軍心理服務工作的轉型[J].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 2014(3): 120—122.

猜你喜歡
牧師軍人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誰是真牧師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軍人就該這個樣
軍人偽裝效果逆天
四有軍人歌
軍人的自信
閱讀理解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