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繆曉春

2017-01-03 20:54
繽紛家居 2016年7期
關鍵詞:美院算法藝術家

繆曉春的世界

文 貝婭特·萊芬莎特 譯 黃曉晨

繆曉春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虛擬的、完全由電腦生成的世界。觀看他的作品,就如同進入到一個飽含謎題、奇跡和秘密的世界中。這個世界如此完美順暢,而繆曉春對色彩的處理又是如此細致入微,這都讓他的作品擁有了與經典巨制相比也毫不遜色的令人信服的力量。實際上,繆曉春的攝影作品和三維動畫作品的魅力恰在于它們所表現出的那種看似渾然天成的氣質,而這首先要歸功于繆曉春對新舊文化的兼容并蓄??姇源喝缤蛔⒔粯蚰菢?,不光把一度幾近消失的古老中國和今日中國大都市的極度現代化聯系在一起,還將歐洲的傳統文化融入到當代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事件中,其方式便是將那些在西方美術史上已經成為經典的作品進行改寫,這些作品包括: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以及希羅尼穆斯·博斯的《俗世樂園》等。過去一一現在——未來,繆曉春用鏡頭為它們構筑了一種共時陛,從而為觀者理解歷史和未來提供了新的機會,并使其同時沉浸在歷史和未來之中。

但不管是繆曉春的作品還是其中所要傳達的信息,都不是淺顯易懂的。因為當我們用心體會時,會發現它們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被迅速理解的表象,實際上,在接下來的觀看中,理解并非易事,更多時候,接踵而至的疑問撲面而來,要求觀看者既要具備形象化的視覺知識,又要對過去有較深的了解,方能體會到作品中的伏筆。在繆曉春基于對歐洲藝術史宏大線索的接受而創作出的作品中,這種情況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些歐洲經典之作包括希羅尼穆斯·博斯的《俗世樂園》(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品)、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羅馬梵蒂岡教皇宮“簽字大廳”壁畫)以及米開朗基羅的《最后審判》(羅馬西斯廷教堂壁畫)等??姇源涸谶x擇畫作時極有主見,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作品也融入到了他那獨特繪畫語言的新世界中——或者用不那么高深的話來說,就是融人到了他的圖像創作中??姇源簩W洲藝術的偏愛或許在他來到德國學習之前就已存在,但無論如何,在卡塞爾四年的學習以及在此期間對歐洲各地博物館的頻繁造訪,不光把他和歐洲藝術緊密連結到了一起,更為他提供了穩固的知識儲備,例如對繪畫構圖、圖像和圖像學知識的熟稔,以及對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19世紀晚期重要作曲家作品的理解。每次在北京和繆曉春一起驅車同行,CD中傳來的美妙音樂都會讓人在萬里之外的中國產生異鄉是故鄉之感。就是這種親近感——一方面是陌生事物和陌生感,另一方面卻又恰是在這種陌生事物中所感受到的魅力,是繆曉春在他的作品中反復觀照的東西。

繆曉春最先為人所知是因其在卡塞爾時期創作的一組作品,那組作品中具有超現實感的中國古代文人形象寂然而孤獨,但同時又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存在感,他就像一位荒野中的吶喊者。當被“咔嚓”一聲帶入到現代語境中時,他顯得如此陌生,如此不合時宜,卻又似乎只以這種方式屬于這里。如此,人類歷史中那些古老的東西和那些我們以為已被忘卻和超越的東西之間的差異變得清晰起來。這種差異通過作品中中國古人的形象,變得如外部物質般可被細細體察,它同時也見證了某些東西在我們物質和精神世界中的散落遺失。作為繆曉春關注的主題,歷史似乎并不僅僅是一個可供人穿越和超越的過程,而更是一種喚醒人們責任感的行動,它讓人們知道,值得被保留在歷史之中的究竟應該是什么。對繆曉春來說,來自古代的文人意味著古老的中國及其令人稱嘆的文化積淀。那個古代文人寧靜而超然的狀態,與當今時刻變化著的生活形成了一種對位,而后者又在不停地對前者進行如海浪般的沖刷。今天,在這個形象誕生將近十五年之后,我們可以確鑿認定它不光在繆曉春的作品中,而且也在對中國文化的解讀中,成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形象:它以一種并不咄咄逼人的方式象征著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生存意志,在一個高科技、到處大興土木、追求擴張、股市投機和環境污染當道的今天,這種文化并不是只對中國來說是有價值的。

繆曉春在他所有作品中探尋著歷史的神話。在其近期作品中,繆曉春變成了他所生活的城市的檔案員。他在《北京索引》和新作品《北京手卷》中尋找著一些點,通過它們,舊時代和一個鋼筋水泥構筑而成的新時代之間的斷裂變得可觀可感。他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去表現這一斷裂:他并不干預作品本身,只是敏感地抓住那些已然存在的日常情景,將它們定格在照片中。他首先在主觀上認識這樣的現實,然后通過攝影或其他技術手段對其中原本被湮沒在日常喧嚷中、不為人注意的東西加以表現。這些東西帶有一種幾乎無關理性的不可捉摸性,而繆曉春卻以他獨特的視角對其進行了捕捉、記錄及評論。當繆曉春在《北京索引》(K 17)中將故宮和一座巨大紀念碑同時展現在畫面軸心時,在《北京手卷》(070916)中將古老的佛像置于一望無際的地平線之上時,它們都跳出了我們慣常的理解范式??姇源鹤髌分羞€頻頻出現一些空無一人的地點,或者一些當中只有唯——個人的場景,那個人在其中顯得孤獨而脆弱。不再是作品中的古代文人在促使我們警醒并召喚我們暫停一下腳步,而是繆曉春那觸感敏銳的檔案記錄工作以及盡量避免對照片進行技術處理和在電腦上進行修改的做法,使得歷史遺跡和新現實之間的橋梁得以貫通??姇源涸谧髌分袑Ξ斚卢F實的即刻感知與中國、歐洲的舊有傳統相融合的做法,遠不是從這個山頭去到那個山頭的隨意漫步,而是他劃出了一個括號,將來自于所有年代層面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內容囊括其中,他為此使用的視覺語言具有無以復加的當下性,而來自于過去的這種語言業已在虛擬世界里找到了故土。

繆曉春在德國的首次個展即將在路德維希博物館開幕,能與這樣一位罕有的藝術家進行合作,我們深感榮幸。我們要對他樂于與我們合作以及在籌備個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謝。我們相信,這次個展不光集中展出了他最出色的作品,也會在德國留下特別的印記。

另存為:論繆曉春的算法繪畫

文 王春辰

繆曉春這些年來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一個攝影藝術家、數字視頻藝術家,但實際上他最早的時候是畫畫。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老美院舉辦的首次個展就是繪畫作品,邵大箴先生還寫了序。當年研究生畢業舉辦個展的鳳毛麟角,所以繆曉春的第一次個展很引起轟動。90年代,繆曉春去德國留學,學的是影像藝術,因此轉到這類媒介的創作上,在近20年的時間里取得巨大成績,獲得國內外的贊譽和肯定。

但關于繪畫,繆曉春并沒有放下,他將它們熔鑄在他的影像創作中。他的攝影作品構圖、數字視頻的視覺元素都有繪畫的歷史、繪畫的結構方式。早年的繪畫學習和創作對他之后的影像與數字藝術助益良多,最重要的是作為藝術方式,它們互為補充、互為參照。這也是這個時代的藝術特質之一。也因此故,繆曉春在創作數字藝術的過程中又獲得了繪畫收獲,這也是始料未及的。

繆曉春在面對數字軟件、數字技術的創作中,被這些新的方式所迷戀,從而發現了另一種構成繪畫的方式,這就是“算法繪畫(Algorithmic Paintings)”。它是指一種在計算機進行各種圖形、建模、運算、編輯等等程序,然后生成三維的矢量圖像,再用刻字機將其刻出來,轉貼到畫布上去,最后輔助手工描繪的繪畫??梢哉f,這是一種關于繪畫的新的命名,是數字技術以來關于繪畫變革的一次進展,它的意義不局限于繪畫的自我構成獲得解放和突破,而重要的是它將人腦與計算機的強大運算功能結合了起來,實現了人機互動和結合。這曾經是人類自古一直夢想實現的一件事情,即人的思維如何獲得飛躍、如何獲得人之外的力量的支持。從科學發明的歷史來看,人類一直在追求這個夢想,也實現了各個方面的重大突破;從上天到入地、從宏觀到微觀,都實現了人機結合的夢想。對于藝術,一直強調的是人的自主性和自我性,以及人的價值的超越性,也就是進入近代歷史以來,藝術只屬于人,只有人的想象和創造才構成藝術的基礎,甚至因為機器的進步與發明,人類不斷強化和強調藝術的獨立性和唯一性。藝術被理解為、被建構為不受任何外在力量、因素、技術所支配的東西,它只屬于自己。

繆曉春對此了然于心,他自然知道一個單純的數字技術無法成為藝術,它必須實現諸多的轉換,也有著各種門檻需要跨越。他清醒地意識到數字技術的難度和它的潛力,也因為此,他才在數字影像上用足了功夫去深究它的藝術表現空間和可能性。經過實踐,他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他也發現了另一層可能做到的,就是數字技術的繪畫性。數字技術自身無法成為繪畫,盡管它的一些圖形可以很炫,關鍵是它的運算能力超強,超過了任何的人腦。它的這種潛力遠沒有被發掘殆盡,繆曉春只是先行者,就如當年攝影的出現,既推動出現了攝影藝術,又促使繪畫發生變革?,F在的繪畫變革不單單繪畫自身,而是讓數字技術成為繪畫的一體,這才是繪畫的新的革命的意義。

繆曉春通過運算數字程序,讓他的藝術細胞在虛擬的世界里生長、繁殖,然后裂變為各種藝術的圖像、藝術的造型、藝術的故事。這些通過運算生成的視覺對象,存在于三維虛擬世界里,極盡幻覺奇妙的構想構成,每一個步驟都包含了藝術家的運思,每一步都可以讓藝術家的思維觸角介入進來。這樣,人腦和計算機有了親密的合作,不是排斥和分離,而是能夠任意地實現藝術家的意圖。這在以往的人類發明的技術手段里是做不到的,但超級的計算機運算可以做到。于是,繆曉春開始將這些逐漸成熟、成形的計算機運算構型轉換到畫布上,從虛擬空間轉換到現實視覺空間,當這些圖像出現在畫布上,它們帶來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視覺呈現,其哲學意義是開啟了人機合作的時代,其繪畫意義是繪畫的方式被無限地放大、倍增,其視覺意義是讓我們看到了無法看到的世界。

繆曉春的“算法繪畫”是他藝術創作線索的一脈相承的延展,更多的藝術家使用算法繪畫,將會使這樣的算法功能得到極大的拓展。比如抽象繪畫,輸入多種數據,可能任意地構想各種的抽象類型;輸入水墨元素和各種筆法,可能產生預料不及的水墨構成和構型。目前,3D打印可視為是計算機算法功能在立體制造上的表現,至于計算機與國際象棋大師對弈早已進行了多年。目前,算法繪畫僅僅是開端,繆曉春做出了和他的藝術思維一以貫之的延伸,使得他的藝術形成一個鏈條,甚至也可以預測他繼續延伸會創作算法打印的,也即3D打印雕塑。

當然,所有這一切的人機結合,其前提仍然是人腦,仍然是人的自主性起著決定作用,計算機下國際象棋,最終還遜色于人的智慧;而算法繪畫的前提仍然是藝術家的繪畫思維與觀念的呈現,它不會自動生成繪畫,但它可以成為藝術家的繪畫語言與工具的一個組成,它與藝術家結合得越緊密,它越能夠協助藝術家實現他任意的想象。這樣的算法繪畫還不夠引人人勝嗎?

今天的時代,藝術完全是全球分享的藝術,其原理與構思都有全球共享的一面,每個藝術家都可以做出其應該的那一份貢獻,它的開放度越高,它的未來性就越強,也因此創生了多種交叉融通的藝術及其形式。無論哪一個國度或個人,都需要一批走在前沿的實踐者,嘗試新技術、新語言、新觀念、新姿態,而繆曉春用“算法繪畫”再次證明了歷史上多次的藝術發展都是因為新技術的發現和發明所導致,如透視法的發現極大地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繪畫,那么今天數字技術的出現也產生了繆曉春的“算法繪畫”,其可預見的廣闊美景才剛剛開始。

對話繆曉春

Q:您的靈感常常從何而來?

A:不太能準確地說明靈感到底來自哪里。但是,我想大概是來自看別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帶給我一些啟發。聽一些喜歡的音樂,這能夠讓人激動起來,能冒出許多想法。最后,我比較能夠確定的是,我的靈感來源于每天的工作當中,就是在不停地做一些事的時候,慢慢地就有一些奇思妙想出來。所以,當我沒有什么想法的時候,我就先保持工作,也許做著做著,想法就有了。

Q:您對數字影像的探索可以說是比較早了,其中經歷了怎樣的創作的轉變?

A:在德國上學時看見過一些有意思的數字藝術作品,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真正往數字藝術這個方向轉的做法。真正開始是在回到中國、回到中央美術學院以后。這時候的攝影工作室已經開始數字化。我在2000年左右,有了自己第臺電腦,然后作品慢慢地更多的是用電腦和軟件來做。

Q:對于外界對您作品的種種評述,您個人是如何看待和思考自己的作品的?

A:每次做一件作品之前其實都會做種種的預設和判斷,就是預先設想可能會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或者是有問題的地方,然后不斷地再三考量。做完作品以后再聽到各種各樣的判斷,其實已經不會感到太奇怪了,因為之前自己對自己的批判可能要比之后聽到的還要多得多吧。無論如何我們都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至于做成什么樣,這東西就只能是做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了。

Q:86年您進入央美,那時的老美院是怎樣的?當時的背景對您個人產生了哪些影響或改變?

A:我是86年進入美院的。當時的美院是由低矮的教學樓和一棟高聳的留學生樓組成的。說是留學生樓,其實里面住的大部分是美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我記得對學生來說,最方便的是去東安市場和中國美術館看展覽,因為當時美院就在市中心。美院對于我來說,更多的像是曾經在這兒的人和現在在這兒的人組成的某種氛圍,這種氛圍對周圍是有某種輻射的,對學生也是有某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美院在王府井的時候,我記得美院美術館、陳列館做的展覽,大家經常會去看?,F在學生去美術館看展可能沒有我們當時看得那么頻繁。當然我自己也是在美術學院真正走上了職業藝術家的道路。

Q:95年去卡塞爾學習,當時的德國是什么樣的,您認為現在有哪些變化嗎?

A:95年去德國卡塞爾學習的時候,對于我個人來說還是有巨大的影響的。因為不說別的,兩個國家之間的巨大的反差,就讓我很震撼。在德國,覺得當時的一切都是那么干凈整潔,完全是另一種氛圍。我覺得可能是中國近二三十年變化太大了,而德國本身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要說變化的話可能更多是在中國。所以我現在再在德國旅行。生活、或者教學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大的落差感了。

Q:“數字人”非常有趣,您會將這個方式一直延續下去嗎?

A:你“數字人”的提法很有趣,我想我會繼續做下去??赡懿粌H僅是我,其他很多青年藝術家也會越來越多地用數字方式未做藝術作品。

直到另外一種媒介出現,我們可能還會延續這種方式。就像我們曾經用水墨來畫人物,現在水墨人物畫會繼續下去一樣。

Q:現在很多人對數字影像已習以為常,您對新媒體藝術與傳統繪畫是怎樣思考的?

A:繪畫很難做,因為之前已經有很多的藝術風格出現,有無數人在這方面做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所以有一些新的突破都是很不容易的。我要做的是想辦法用電腦和軟件的方式帶給繪畫另外一種可能性。首先,人物的形象是可以由電腦計算出來的,這有別于自然界中已經存在的物體的形態。其次,繪制這些物體使用的方法和以前不太一樣。這兩點會帶來和以往的繪畫風格不太樣的東西,是讓我比較著迷的。

Q:無數展覽,以及創作過程中,印象最深刻或最有趣的記憶有哪些?

A:也許是1988年底在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做的第一次個展吧。自己花了很多錢去付場租,當然父母也是做了很多的支持,然后自己做了畫冊,很辛苦地做了一個個展。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畫得不錯,自己也能畫。

Q:您對當代藝術與設計的見解?

A:當代藝術中,有意思的部分很快會成為經典,沒有意思的部分很快會被遺忘,消失得無影無蹤。

Q:您是如何看待當代藝術與畫廊、商業體系之間的關系,以及藝術家在其中的身份?

A:相輔相成,互相依賴。

Q:未來的方向是?會有哪些不同的嘗試和改變嗎?

A:天天在做不同的嘗試,期待有某種變化。從現在開始到未來,也許真的會有某種新的東西出現,但現在我不知道。

Q:近期有什么計劃,最近在做哪些作品?

A:今年九月份在紐約有一個個展,同時在紐約時代廣場有一個午夜放映項目,現在在準備這兩個項目的作品。

Q:除攝影與繪畫外,是否有關注或涉足其他藝術類型的想法和計劃,比如雕塑、建筑等等?

A:對其他的東西都是有興趣的,但肯定是要找到一個切入點才會真正介入。否則不會輕易貿然介入一個新領域,總是要有一些準備才行。

Q:最近印象深刻的事件,或關注的話題是什么?

A:說實話,很多事情我只是知道,但談不上特別的關注,我不會比一般人知道得更多。所以我不能說真的關注了一些事件,或許某些事件會在日后潛移默化地對我的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

Q:平時的生活是怎樣的,時間是如何安排的呢?有什么癖好和消遣?

A_半時在北京的生活很簡單規律,不是去美院上課,就是在工作室干活兒,很波瀾不驚。在歐洲的生活被各種飛機時刻表、火車時刻表左右著,不停地東奔西跑。也沒什么特別的消遣或癖好。因為我覺得藝術家已經很奢侈了,把自己最大的一個喜好變成了職業。他的工作就是他的癖好,他的癖好也就是他的工作。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比這個更奢侈的事了吧。所以對于我來說,只要有活兒干,就覺得很有精神。

Q:近期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等有沒有想推薦給讀者的?

A:最近真的沒有讀什么書,所以沒什么可推薦的。倒是走了很多地方,行萬里路是真的,但是讀萬卷書暫時沒有做到。

Q:古今中外有沒有喜歡的藝術家/設計師?

A:被古今中外的觀眾挑選了無數遍的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們,他們最終進入了藝術史,美術館,并進入到我們的視野當中,這些藝術家總是有他們的可取之處的,我大部分都喜歡,經常會去看看他們,在美術館。

所以我的做法可能是,讓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全部進入我的腦海中。當我對他們的作品耳熟能詳、對他們的言行思想了熟于心之后,在某一個時刻,我和他們當中的一個會產生一次超越時空的對話的。

作品解讀

從開始的架上繪畫到攝影和數字媒體,繆曉春在不同的藝術媒介中不停地轉變??姇源嚎偨Y自己關注的藝術媒介:“從1988到1998年十年間主要媒介是繪畫。1999到2009年主要媒介是攝影,2004到2014年主要媒介是數字媒體?!爆F在繆曉春又將自己的藝術思維延伸到算法繪畫上,就這樣,繆春曉在不同的媒介中探索,碰撞出新的藝術形式。

猜你喜歡
美院算法藝術家
桑坤利作品選登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樂志婷作品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用務實的態度、創新的方式推動高職院校教育事業發展
張建霖
學習算法的“三種境界”
算法框圖的補全
算法初步知識盤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