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

2017-01-04 08:56徐褒琳
中國集體經濟 2017年1期
關鍵詞:研學旅行研究進展啟示

徐褒琳

摘要:隨著西安、合肥、上海、蘇州等研學旅行試點的推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研學旅行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受到學界和業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回顧國內外研學旅行的相關文獻,首先,對研學旅行的概念進行辨析;其次,論述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進展;最后,總結國內外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分析兩者的差異,根據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指明未來的國內研究方向。

關鍵詞:研學旅行;研究進展;啟示

一、研學旅行概念的界定

目前,研學旅行的定義尚未統一,國內學者大多以修學旅行的名詞替用,而國外學者則使用教育旅游一詞。

Ritchie等人認為教育旅游是參與旅游活動的旅游者(過夜游客和遠足游客)將“學”作為主要或次要的旅游活動,這種活動包括:普通教育旅游,成人教育旅游,國際和國內大學及學校學生的旅行(語言學校學習,學校遠足和交換生項目)。教育旅游可以獨立或正式組織,教育旅游目的地可以自然或人文的景點。

修學旅行一詞最早源于日本明治時期,從教育角度來看,日本的修學旅行是通過旅行的形式讓學生直接體驗社會,學習自然文化知識,培養與人相處的協調性,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而國內學者認為修學旅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張其惠從三個角度界定修學旅行:1. 從旅游主體角度,修學旅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旅游項目,其主要目的是教育科普;2. 從旅游動機角度,修學旅行是以“人格修煉”為主導的旅游活動;3. 從旅游特征來看,修學旅行是一種“游學相伴、游學交融”的旅游項目,旅游主體包括任何旅游者。

國內學者對研學旅行認識有兩個角度:從廣義的角度來講,研學旅行是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的目的,離開常住地,到特定地區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文化專項旅游活動,其旅游主體是非常廣泛的,可以是學生群體,也可以是非學生群體;而狹義的研學旅行則是特指由學校集體組織、學生共同參與的,以學習知識、了解社會、培養人格為主要目的的校外專項旅游活動。

從表1可見,教育旅游包涵兩類:一類是旅游優先的教育旅游(tourism first),包括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以及成人教育旅游;另一類是教育優先的教育旅游(education first),包括大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語言研修以及交換項目等旅游活動。因而研學旅游可視為教育旅游的一種形式。而研學旅行和修學旅行是相似的,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兩者旅游主體是廣泛的,可以包含任何以學習為目的而旅行的人,從狹義上講,兩者的定義則以學生為主的旅游者,參與學校組織的以學習知識,增長見識,了解社會文化為目的的校外專項旅游活動。

二、研學旅行的主要研究內容

(一)旅游者動機與行為研究

這里旅游者主要是針對學生群體研究。研學旅行的動機非常多樣化,包括對他國語言,文化和人的好奇心;對藝術,音樂,建筑或民間傳說的興趣;對自然環境,景觀,植動物的啟發;或者對文化遺產和歷史的深深迷戀等。Richie將動機分為生理性動機、文化性動機、社會性動機、心理性動機和幻想性動機等五種類型。

學生群體的旅游動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為了尋求挑戰,得到自我的實現,屬于幻想性動機;Stanislav等人通過深度訪談的方式對東歐的留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學生的動機主要來源于個人動機,為了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或尋求挑戰,到其他國家進行旅游學習。在陌生的文化和語言環境中,留學生會自我激勵,并與其他外國或當地學生進行交流,獲得經驗。另一種是出于教育學習的目的,滿足繼續深造的要求,屬于社會性動機。Abubakar等人在研究北塞浦路斯的留學生的旅游動機時發現,學生來此的主要是為了學習,而激勵學生出國學習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育質量和教學設施,當地的文化、治安和生活水平,學費和獎學金等。

在旅游行為方面,國內外學者傾向對大學生的研究,而中小學生的旅游行為研究較少,鐘永德在研究青少年紅色旅游行為偏好時,發現青少年傾向與選擇自然山水類的紅色旅游,對人文類的紅色旅游不太感興趣,主要是受到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響。

(二)研學旅行目的地

1. 研學旅行目的地類型

研學旅行的目的地可以依據使用機率、學生偏好、教學目標和對象、活動的方式和屬性作不同的劃分,主要劃分類型見表2。陳瑞華則將研學旅行目的地細分為以下十一種類型:休閑農場;動、植物園;主題樂園;遺址遺跡;名勝風景區;野外探索;社會教育機構;交通部門;公共事業單位;私人企業;政府機關。

2. 研學旅行目的地選擇研究

研學旅行目的地選擇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諸如學生安全,資金贊助,教師動機和態度等,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學生的安全問題是影響研學旅行目的地選擇的首要因素,這就導致學校的研學旅行會選擇一些安全性很高景區進行游覽觀光。葉依涵也指出小學在校外教學目的地大多以主題樂園為主,并且主要是通過教師討論決定的,這都是出于對安全因素的考慮。其次,學者們也關注教師和父母因素,Baker在研究研學旅行的責任文化中發現教師所承擔的訴訟和刑事指控風險會影響他們對研學旅行的態度和意愿,這對目的地的選擇都會產生影響。Revell還認為父母的態度和意愿也會影響目的地的選擇。此外,目的地自身的屬性因素也很重要。Anderson在美國、加拿大和德國三地研究發現博物館往往很難理解教師和學生的需要,忽視了教師的價值,這影響學校對博物館的選擇,提出博物館的設計程序要最有效地服務于教育教學的需要,改善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關系。

而在國際研學旅行目的地選擇研究中,Mazen認為文化因素和人口因素與目的地選擇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并確定五個推因子(逃避現實,個人因素,享受自然風光,探險和尋求知識)和六個拉因子(文化和自然景觀,旅游費用,目的地形象,社會環境和安全因素)。

(三)研學旅行市場研究

研學旅行市場作為重要的細分市場,國內外學者對此都進行了大量研究,國外學者很早就開始關注教育形式的旅游研究。Cooper在英國發展創新的旅游景點的研究中,提出要關注孩子教育的旅游需求,認為教育游覽是旅游景點的一個重要細分市場,強調教育游覽的價值。而國內學者們也較早地發現研學旅行的市場潛力,并在研學旅行市場開發,產品營銷和世界遺產型研學旅行市場開發等方面進行廣泛的研究和探討,指出我國研學旅行的主要客源地是歐美和日韓,同時中國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研學旅行目的地。

三、研究總結與啟示

通過梳理國內外研學旅行的研究進展,可以看出,國內外研學旅行的研究內容,各有側重。國外研學旅行開展較早,發展機制也日漸完善。近年來,國外學者的研究重點已經轉向國際教育旅游,特別是國際學生的旅游流動性及目的地選擇的研究。在國內,由于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關注,研究內容更側重于對研學旅行的資源開發,產品設計以及市場營銷等方面探討。而在研學旅行的目的地方面,國內主要是臺灣學者在研究。另外,國內研究的對象更多集中大學生群體,而忽視中小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行為和認知等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國內外也存在差異,國外學者多是以長期細致的田野調查為基礎,采用半結構深度訪談法、參與式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收集數據,更加注重定性與定量方法的結合。國內研究缺乏理論方法的指導,在現有研究成果中,定性的描述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較少,很多研究僅僅是對現象的簡單描述,研究方法和手段較為單一。

通過總結國內外研究進展,對國內未來研究的啟示。

(一)深化和拓展研學旅行的研究內容

1. 加強對兒童及青少年群體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受到“文化轉向”,女權主義和新童年社會學的影響,國外學者開始關注兒童的日常生活空間及其地方體驗。而隨后的幾十年里,“兒童期”或“兒童”逐漸成為一個新興的社會課題,其研究的內容日新月異,研究方法與理論推陳出新。與國外相比,國內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研究還在萌芽階段,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借鑒國外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本國國情,從旅游角度,探討兒童及青少年的旅游行為,旅游需求和認知。

2. 加強研學旅行目的地研究。國內對研學旅行目的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大陸學者探討較少。但隨著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的提出,國內要立足本地的教育環境和地方特色,加強對研學旅行目的地類型劃分以及目的地選擇影響因素的分析。

(二)加強研學旅行的定量研究

目前,國內研學旅行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為主,定量方法使用較少,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是研學旅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未來的研究要重視定量研究方法的運用,對所獲取的資料和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同時,注重與本土基礎理論的結合,創新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Ritchie BW. Managing educational tourism[M].Lon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3.

[2]張其惠,王鑒忠.修學旅行研究評述[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

[3]楊艷利.研學旅行:撬動素質教育的杠桿[J].中國德育,2014(17).

[4]Tashlai I, Ivanov SH. Educational tourism-the case of Eastern European students: driving forces, consequences, and effect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Today (Forthcoming),2014.

[5]Abubakar AM, Shneikat BHT, Oday A. Motivational factors for educational tourism: A case study in Northern Cyprus[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4,11.

[6]陳莉.旅湘留學生跨文化旅游行為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9.

[7]孟憲林,李樹峰,李翠霞,等.秦皇島市俄羅斯留學生旅游行為分析[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8]鐘永德,張清,楊澤坤,等.青少年紅色旅游行為偏好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長沙市青少年的實證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9]陳瑞華.運用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FAHP)于校外教學地點選擇因素之研究[D].國立臺東大學,2010.

[10]葉依涵.彰化縣國小校外教學目的地選擇之研究[D].國立臺東大學,2008.

[11]Anderson D, Kisiel J, Storksdieck M. Understanding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field trips: Discovering common ground in three countries[J].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2006,49(3).

[12]Rohmi MYG. Motiv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choice among Arab students of Malaysia as educational tourism destination[D].University Utara Mlaysia,2012.

[13]陳淳,朱竑.沖突與協商:西方兒童地理學的發展及啟示[J].熱帶地理,2015(04).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

猜你喜歡
研學旅行研究進展啟示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進展
我國中學生研學旅行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探討
大學生研學旅行市場需求研究
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