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2017-03-02 22:16邵紅珍武偉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2期
關鍵詞:現狀及對策研學旅行校本課程

邵紅珍 武偉

摘 要: 本文試圖通過對當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成敗得失進行總結,以啟迪和引發各校深挖文化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因地制宜的開展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建設,實現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創造條件。

關鍵詞:研學旅行 校本課程 現狀及對策

引言

當前,很多學校開展了文化之旅研學活動,在開展研學之旅的學校當中,大多數學校是根據自愿的原則,組織本校的學生到本地區的紅色教育基地或者歷史名勝古跡去參觀,然后拍照作為學校的德育資料存檔,留待上級檢查。條件好點的學校,也有到省外或者國外開展研學活動的。從活動效果來看,大多不盡如人意,要么“游”而不研,要么研而不“游”。本文試圖通過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開展的背景和利弊得失進行研究,以期實現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開展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目的。 [1]

一、研學活動的背景 、現狀及原因分析

1.社會背景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

2014年8月21日《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范疇---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2]

2.學校背景

(1)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有的學校對于地方課程資源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還有的學校雖然能認識到此項活動的重要性,但是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缺乏科學的規劃和精心的安排,為旅行而旅行;還有部分教師存在畏難情緒:怕出安全事故、怕影響孩子的學習、怕家長反對等等,總之,認為學生留在學校安心學習才是正經事。

(2) 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十分重要。

三、幾點反思

研學旅行的意義毋庸諱言,如何把好事辦好,讓孩子們學的高效、游的高興,這不僅需要地方行政部門和學校更加科學規范的引導,還需要社會和家長的支持,更需要教師根據本校具體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科課程特點,結合本地區域特色,超前規劃、科學組織、認真實施。從學校層面來說,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應成立研學旅行領導小組,把研學旅行納入課程改革的范疇,把研學旅行和學校實際結合起來,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體現育人導向,做到研學旅行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有措施、有總結、有反思。

2.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采取多種形式,例如晨會、團會、班會、板報、演講、書畫展等,宣傳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也可以結合課程特點,組織師生參加校內的有關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研學活動,培養師生熱愛優秀傳統文化、自覺弘揚優秀文化的意識,為研學旅行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建設和完善網絡教育平臺。在校園網站上開辟專欄,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子閱覽室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在線學習,實現校內學習、校外學習和網上學習相結合,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學習空間。

4.充分發揮育人功能。研學旅行活動一定要有實效性、針對性,如搞一些尋訪紅色之旅的活動、落實蒲公英行動計劃的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活動、開展中國夢的實踐活動、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等,這些活動應和校外活動中心及示范性綜合基地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5.重視課程建設。把研學旅行納入課程建設,豐富綜合實踐課程內容。堅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又要注重發揮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既要注重發揮課堂教育的系統性、整體性作用,又要注重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實踐性、過程性,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6.要突出地域特色。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因地制宜的開展研學活動。把堅持弘揚本土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學習和借鑒國外優秀成果相結合。既要高度重視培育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博采眾長。

7.注重培養和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定期組織培訓研討,通過舉辦研學旅行論壇和研討會等,增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行政部門的支持。

8.建立雙向溝通的長效機制。文化研學旅行是一個家庭、社會與學校聯動的過程,因此,需要建立一個雙向溝通的長效機制。加強部門聯動,爭取旅游、文物、物價等部門積極支持研學旅行工作,爭取家長也成為研學旅行的志愿者。

9.嘗試考核評價,將研學旅行納入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定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操行量表等。

10.積極運用社會力量,通過購買優質服務,同旅行社合作,聯系民辦基地等方式,為研學旅行創造條件。

11.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國發﹝2014﹞31號文件明確提出研學旅行要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組織,學生的研學旅行一定要有保險,要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分清安全的責任,避免讓學校承擔無限的責任。只要安全責任主體明確,安全過程細化,是可以解決好安全問題的。

12.嚴格規范操作。結合實際情況,對在開展研學旅行工作中對違反規定章程的,依據辦法一查到底,絕不姑息,涉及違法犯罪行為的,移交司法機關。

13.探索經費保障機制。研學旅行必須有比較穩定的財政投入,要探索研學旅行的專項經費保障機制,只有探索合法合理的收費,才能讓家長分擔的少一點;同時,對弱勢群體的學生要探索資助機制,可以依據相關規定,探索爭取政府拿一點、學?;I一點、家長出一點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2014年12月16日, 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長王定華在全國研學旅行試點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2] 教育部關于關于研學旅行的七點要求

猜你喜歡
現狀及對策研學旅行校本課程
我國中學生研學旅行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探討
大學生研學旅行市場需求研究
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