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動力理論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2017-01-04 17:18胡明勇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1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外語教學

胡明勇

【摘要】本文針對大學英語課堂集體由于組織松散,缺乏凝聚力,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引入集體動力理論,分析集體動力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應用集體動力理論的幾點建議,以期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集體動力理論 ?大學英語課堂 ?外語教學 ?集體凝聚力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102-01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在大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大學普遍實行選課制的背景下,作為公共必選課的大學英語課班級必然會打破學生按學科專業劃分的自然班級,班級成員學科專業背景復雜多樣,學生各自為戰,沒有集體目標和動力,缺乏集體凝聚力,班級成員之間缺乏交流和合作,這給大學英語教師增加了組織課堂教學的難度,教學效果也會打折扣。本文提出應用集體動力理論探討和解決這個問題,幫助大學英語老師提升班級凝聚力,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師和班級全體成員的共同發展。

二、集體動力理論

集體動力理論是研究發生在群體內部和不同群體之間的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理論體系。美國社會心理學家Kurt Levin最早使用集體動力這個表述來描述集體內部的積極和消極的力量,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起了對集體動力的研究,后來,集體動力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商業等社會科學領域得到研究和應用。

集體動力認為集體是一個動態的有生命力的概念,有其自身形成,發展到成熟過程。在集體形成階段,成員之間缺乏信任,會產生焦慮情緒,他們會用懷疑和警惕的眼光觀察其他成員的行為,以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在集體發展階段,集體成員之間分歧和競爭依然存在,會導致差異和沖突,但是成員之間相互協商越來越多,集體目標、規則和行為準則慢慢建立,成員之間的緊張感會逐漸消失,集體學習和完成任務的效率會提高。在集體成熟階段,集體凝聚力開始形成,成員之間的合作增多,他們會朝著集體目標前進,最終會帶來效率和成果。

集體動力認為集體有其內在結構,這種結構是在集體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這種結構就是決定集體成員相互關系的內在框架,其相關因素包括角色、準則、價值觀、交流方式等。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都是相互補充,都是為了共同完成集體任務。行為準則是規范成員行為的規則,準則是通過集體成員共同討論協商制定出來的,對集體行為產生重要影響,給集體成員指明方向,提供動力,規范成員社會交往。

在集體結構中,領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的領導方式對課堂氛圍和集體成長產生重要作用。研究證明民主型領導方式下集體成員能更友好的交流,領導和成員之間的關系更融洽,集體全體成員的集體目標感更強,最終集體取得的成就越多,成員的滿意度越高。

集體動力認為集體凝聚力是成熟集體的重要特征。一個集體是否有凝聚力,主要看三個方面,集體成員相互吸引,對任務的投入程度和集體自豪感。集體凝聚力是集體工作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條件,一個有凝聚力的集體,集體成員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為集體的成功作出自己的貢獻。在一個學習型集體里,集體凝聚力有助于強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效果。

集體動力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集體會影響個人的行為和決策。集體對個體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研究發現在集體其他成員在場的情況下,個人工作學習會更努力,當集體環境對個人產生干擾和沖突時,個人表現會下降。

三、集體動力與外語教學

集體動力理論在外語教學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相對滯后。在外語教學課堂環境下,以班為單位的集體缺乏穩定性,班級成員處于不斷的變動狀態,甚至老師也經常變動,這是集體動力理論在外語教學領域被研究較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外語教學注重對課堂環境的研究,其中一些變量比如班級凝聚力、課堂組織等,正好是集體動力理論的一些概念。近年來,合作學習在外語學習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合作學習也強調集體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

集體動力可以應用于外語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原因。集體動力研究的是集體特征,比如集體構成、關系、凝聚力、行為準則、交流方式等,這些因素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交際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外語課堂集體的質量和環境往往決定了集體成員之間交際的質量和數量,也決定了語言輸入和輸出的質量和數量。如果一個外語課堂集體形成了積極向上,互助合作,關系融洽的集體環境,對學習語言極為有利。因此,外語教師應該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和研究集體動力,并把該理論應用到語言教學中。

四、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應用集體動力理論

大學英語課的特點就是班級存續時間短,班級成員每學期或每學年都在變化。要讓這樣的集體在短時間內產生凝聚力和好的教學效果,給大學英語老師帶來不小的挑戰。

1.增加課堂交流機會,構建良好的班集體成員關系。

大學英語班級開課之初,老師就應該留出時間讓學生相互了解,讓他們適應新的課堂環境。通過一些簡單的自我介紹和相互詢問,讓學生從母語思維表達狀態進入到英語思維表達狀態。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進一步強化課堂交流,提升集體成員關系。通過配對活動,分組活動,角色扮演,并經常變換座位等方法,讓學生在班級范圍內有更多的接觸和了解。通過一些以真實交際為目的的個性化的語言任務,提升大學英語班級成員的人際交往意識,讓更多的成員成為朋友。

2.構建班級成員結構,提升班級凝聚力。

根據大學英語課班級特點,構建有利于教學管理的班級結構,比如推選科代表和組長,對班級進行分組管理。讓科代表和組長參與課堂內外的管理和活動組織,讓學生自主管理,同伴相互管理。課堂內進行小組趣味競賽,老師應鼓勵學生自己組織課外活動,學生的參與會提升班級凝聚力。

3.確定班級目標和準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大學英語教師要在和學生協商的基礎上制定明確的班級學習目標及行為準則,并且要讓全班同學都知道。比如學習目標,要清楚地告訴學生這學期要掌握多少單詞,閱讀量要達到多少,要寫作幾篇文章,達到多少字數等。至于行為準則,學生要明確課堂行為哪些是合理合規的,哪些是不合規的,干擾課堂教學的。這些目標和準則確定之后,作為班級領導的老師要經常檢查督促學生,記錄學生遵守情況,并納入到對學生的考核之中。

4.班級活動和任務向課外延伸,增加共同學習和分享機會。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大學英語班集體課堂教學時間不斷減少。教師應把教學適當向課外延伸,比如組織班級英語角,班級競賽等活動。還可充分利用網絡來學習和交流,老師可以通過QQ群或微信群向學生發布任務,也可給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資料,讓學生參與討論,共同學習,以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

參考文獻:

[1]Group dynamic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oup_dy

namics

[2]Drnyei Z, Malderez A.(1999). The role of group dynam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5-169.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課堂外語教學
Application of‘Never Forget English’in English Teaching
A Conclusion Report Based on TBLT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Classes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系統特征簡述
大學英語課堂互動式主題演講的有效性研究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大學英語課堂中內容教學法的反思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