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的內蒙古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建設綜述

2017-01-05 09:05謝遵國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

謝遵國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存在的某些問題,從“互聯網+”的獨特視角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提出發展策略,同時,結合信息化和大數據發展理論,將內蒙古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建設現狀作為范例,進行實證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人力資源公共服務;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04-03

當前我國公共服務信息和手段全方位結合。政府應通過采用現代技術裝備轉變服務方式和方法,從而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2012年以來,內蒙古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以人社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為指導,結合內蒙古自治區實際情況,堅持走信息化發展之路,依托先進的通信技術,便利的網絡通道,不斷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區的內蒙古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體系,實現了現場服務和網絡服務、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服務狀態與數據統計、服務內容與服務需求的“四聯四通”。

一、 ?平臺建設總體現狀

(一)傳統運作機制和守舊觀念尚需改進

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是信息資源高度共享、高效運作的新的工作模式,是對傳統運作機制的摒棄。但是現行的管理運作體制及機制多數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和確立起來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這方面的問題雖然有了很大改觀,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如部門間職能交叉、重疊,機構設置和行政流程不合理,特別是在信息資源的建立過程中系統責任部門各自為政,導致重復建設,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這些問題成為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的障礙。

(二)信息化水平與能力有待提高

我國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與能力普遍偏低。英國就業服務中心的信息化程度遠遠高于我國,各類就業信息實現全國聯網,任何一個公共服務場所都可查到本地和其他地區的求職、雇傭信息,并能實現網絡匹配,每天新增1.8 萬條崗位信息,日訪問量近21萬人。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沒有暢通的公眾網絡信息發布渠道,公共就業服務還停留在“市場”這個固定場所,網絡市場還不能發揮有效作用??梢娢覈墓簿蜆I服務信息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三)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短缺

信息平臺系統由專業的信息工程公司開發,長期依賴他們完成系統維護,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系統應用軟件的開發維護。問題在于信息工程公司的技術人員對人社部門的業務運行規律和特點了解不透徹,僅靠相關部門提交的業務需求編寫程序,而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往往不了解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根據工作經驗和業務流程提出設想和應實現的功能。

二、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廣大服務對象對現代化、信息化、科學化的服務需求日益旺盛。作為欠發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起步晚,但起點高,所以人力資源公共服務要實現創新,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用云服務理念驅動信息化平臺建設創新,提高服務的科技含量,這是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我國的信息化產業將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只有積極順應新形勢,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服務效能,才能實現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業務功能、服務對象全覆蓋。因此,開展公共就業信息化建設更需要從思維、體制和理念上變革、豐富、發展公共服務方式和方法。

三、 內蒙古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途徑

內蒙古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的建立經歷了調研——立項——開發——使用——調整——融合等過程。其中,開發、使用、調整這三個過程一直在循環往復。這才形成了現在較為完善的“一廳”+“三網”+“一圖”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

(一)“一廳”集六位于一體

2013年9月內蒙古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大廳正式投入使用。以“云服務、微應用、大數據”理念為指導的 “六位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是內蒙古大學生就業創業暨人才交流服務大廳。服務大廳的六大功能板塊,分別是“兩個超市”“兩個平臺”“兩個終端”?!皟蓚€超市”是指內蒙古高校畢業生及各類人才現場求職超市和網上求職超市;“兩個平臺”是指社會化人才服務平臺和遠程面試服務平臺;“兩個終端”是指“人才E站”求職自助終端和智能手機求職客戶端。通過這六大功能板塊的關聯與互動,創建了“六位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

1. 現場求職超市。

現場求職超市由引導臺、二十六個信息化智能展位和一個高清大屏幕組成。信息化智能展位是一個集合多種功能的招聘平臺,主要用于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布、與求職者的洽談、對接和簡歷投遞。展位配備有液晶電視機、計算機、桌面觸摸屏、身份證讀取器。用人單位可以通過展位上的液晶電視機公布招聘信息或者播放與企業文化相關的視頻和圖片。服務大廳的正中央配備了一塊十五平方米的高清動態電子屏幕??梢苑謪^域滾動播放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及相關政策。屏幕左下方顯示的是接受社會化人才管理服務的叫號提示信息,右下方顯示的是通過身份證歸屬地統計的已接受社會化人才管理服務的人數。

2. 網上求職超市。

內蒙古大學生就業服務網是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建的綜合性就業服務網站。網上求職超市是內蒙古大學生就業服務網的重要分支平臺。在服務大廳設置了內蒙古自治區大學生網上求職超市,配備了九臺一體機和九臺身份證讀取器,參會人員使用身份證實名登錄就可以瀏覽網站,每人每天最多使用二十分鐘。求職者可以向本場招聘單位投遞簡歷,投遞方法和智能化展位相同,用人單位可以現場看到簡歷,求職者可以收到簡歷投遞成功的提示短信。

3.“人才E站”求職自助終端。

“人才E站”平臺共有六臺,設有八個功能模塊,分別是招聘求職、通知公告、政策法規、辦事指南、社保信息、職業技能、人事人才、勞動關系。政策法規和辦事指南模塊基本涵蓋了內蒙古人社廳系統的業務。社保信息模塊可以通過掃描身份證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保信息進行查詢。職業技能、人事人才和勞動關系這幾個模塊,可進行各類考試、鑒定成績、檔案情況等查詢。

4.智能手機求職自助終端。

服務大廳覆蓋免費的無線WIFI網絡,求職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掃描內蒙古就業創業服務智能手機求職客戶端的二維碼,安裝個人求職客戶端。求職者實名登錄手機客戶端后需完善個人簡歷,選擇應聘職位后投遞簡歷。掃描二維碼關注內蒙古人才的官方微信,隨時隨地獲得招聘會信息,使求職雙方體驗 “云在網絡、微在手機、服務在身邊”。

5.遠程面試服務平臺。

遠程面試服務平臺安裝了遠程視頻系統,求職者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和心儀企業的HR面對面溝通和交流,免去奔波的辛苦,省去等待的時間。

6.社會化人才服務平臺。

服務大廳設置人才服務窗口,分別是政策咨詢、流動黨員窗口;創業培訓、就業見習窗口;檔案管理、轉正定級窗口;戶口管理、就業簽章窗口;網絡招聘窗口和現場招聘窗口。辦理業務前需要通過門口的叫排號機刷二代身份證叫號,可以通過它選擇需要的服務項目,大屏幕上的身份證歸屬地統計數字會同步變更。

(二)“三網”各具特點,強化針對性服務

“三網”即內蒙古人才網、內蒙古勞務網和內蒙古大學生就業服務網。內蒙古人才網是高校畢業生及各類人才擇業就業的服務平臺,現已成為內蒙古最大的招聘求職網站。網站現擁有全區最大的人才儲備庫并建立了獨立的現場招聘會數據庫,逐步與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大學生數據庫、內蒙古自治區質監局企業數據庫和內蒙古公安廳居民身份證數據庫進行數據共享。內蒙古勞務網是內蒙古職業介紹信息服務平臺,2014年12月上線運行后成為面向基層、覆蓋全區、服務百姓的職介網站集群;內蒙古大學生就業服務網集信息發布、就業服務、實名制統計和政策咨詢等功能于一體。

(三) “一圖”網羅公共服務圈

“地圖搜索找工作”是內蒙古大學生就業創業暨人才交流服務大廳創新服務的又一大亮點?!皺C構地圖”顯示的是自治區所有政府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的所在位置和聯系方式,這也是配合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打造“十五分鐘公共服務圈”的重要舉措之一?!皢挝坏貓D”顯示的是本場招聘會的參展單位的招聘信息、地理位置和聯系方式,方便求職人員就近擇業、就業。這些功能設置以多平臺、多渠道保證求職者享受到無微不至的求職服務。

四、 ?內蒙古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建設取得的成就

(一)全區布局

隨著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在內蒙古各地紛紛建立并落地生根,內蒙古逐步實現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的規模擴展、功能延續和群體覆蓋,平臺體系將形成涵蓋了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蘇木鄉鎮(街道)和嘎查村(社區)的5級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模式,不僅使服務對象“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無微不至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而且能夠掌握實時的就業統計信息,實現了實名實時動態管理以及與服務對象的互動和聯動。

(二)已實現的目標

內蒙古草原智慧就業云服務品牌已形成。一是內蒙古開發了數據實時互通的全區招聘會“云平臺”系統,為各級各類現場招聘活動提供信息化服務。二是運用“互聯網+”推進網上服務。研發了全區現場招聘會云平臺APP應用企業版、個人版。三是運用“互聯網+”對接多邊平臺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的集成和優化作用,運用現場招聘會將政策咨詢平臺、就業服務云平臺、人才交流平臺、招工求職微平臺、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創業實訓培訓平臺、技術引領平臺、融資平臺等11個平臺有機對接,形成復合功能多邊平臺,為高校畢業生及各類人才提供創業就業服務。

五、 ?內蒙古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的推廣應用

(一)統一標準,建設規范應用平臺

全區各人力資源市場應有統一、規范的業務流程,以適應計算機網絡的信息處理、傳遞和共享,業務通過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軟件統一、規范。在網絡建設上,要建立統一的應用平臺,整合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在數據庫建設上,要利于檢索追加、利于更新創新;在軟件開發上,著力應用開發,統一的軟件能夠順利實現信息共享,同時可使各市場的業務得到統一規范。信息化建設直接面向公眾服務,尤其要規范業務流程,簡化工作環節,讓服務對象享受到信息化建設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二)注重培訓,培養復合型業務人才

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要求全員掌握網絡基礎知識和信息應用技術。因此,要把人才隊伍的建設作為推動信息化進程中的重中之重。利用在職培訓,培養一批既熟悉業務又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管理者和業務骨干,培訓一批復合型的實際操作能力強的應用人才。

(三)強化管理,建立綜合協調機構

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應該有一個層次高、權威性和專業性強的專門機構進行綜合協調管理,使終端、網絡、數據庫既能產生規模效益,又能發揮對經濟的整體推動作用。堅持法制的原則,健全制度,規范管理。 ? ? ? ? ? ? ? ? ? ? (下轉9頁)

(上接5頁)(四)創新結構,強化信息技術應用

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受信息技術的影響越來越大,信息化管理不再是辦公自動化工具,而是管理理念的體現。隨著人力資源市場發展,信息收集、市場的分析、預測和職業指導三類崗位將日益重要,需要設立專門機構,工作制度化、專業化,組成人員包括信息技術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各方面經濟專家顧問,他們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宏觀經濟指標和人力資源市場主要指標,對公共服務進行分析和預測,向社會發布報告,影響政府的就業政策,形成以網絡數據中心為核心的區域整體,各級管理者主要通過信息網絡對區域進行監測,隨時掌握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發展的動態。

參考文獻:

[1]張立立.我國公共服務外包政府監管問責機制構建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

[2]郝磊.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的濟南市民熱線建設研究[D].山東大學,2011.

[3]趙江東.我國政府公共服務外包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

[4]江曉曦.探析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務理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

[5]李潔.我國政府公共信息服務模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