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數學學習興趣的激勵研究

2017-01-12 06:41黃緒明
考試周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激勵策略評價體系數學思維

黃緒明

摘 要: 本文通過探討學生主觀上的問題、現行高職數學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這三大問題,為提出提高學生高職高等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提供依據。

關鍵詞: 數學思維 考評模式 評價體系 學習興趣 激勵策略

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數學教育有別于普通本科教育中的數學教育,它比普通本科更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高等數學類課程的學習,不僅為學生后續課程學習打下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當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有多個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原因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在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學生更傾向于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忽視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目前高等數學課程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相比普通本科差別很大,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態度不一,更影響學習效果。

本文通過探討學生主觀上的問題、現行高職數學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這三大方面,為提出提高學生高職高等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提供依據。

一、學生主觀上的問題

大多數學生對高等數學學習是認真的,也很感興趣,這是非常好的現象。高職一年級主要開設的是專業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學生對專業課的接觸還不深,此時他們在中學時期對數學的興趣還在延續,而對專業課的興趣還沒有完全培養起來。但是,基本上所有高職學生的弱項都是數學,所以學生不是喜歡而是害怕數學。學生本身的數學基礎差是導致放棄數學學習及考試不及格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應該多鼓勵學生,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從易到難。

高職學生普遍意志力不強,學習上惰性較大,課下不愿意獨立完成作業,結果導致欠賬越來越多,學習興趣越來越淡。同時,還有相當多的學生對高職教學目標認識有誤差,認為高職學生只要掌握一門技術就可以,不了解高等數學的重要性,以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現行高職數學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職院校的招生分數比較低,生源又來自全國各地,有學理科的,有學文科的,還有中職生。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差,不能跟上現有教學進度。因此,適當開設數學選修課,能滿足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需要,更好地因材施教,也能滿足基礎較差學生的要求,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生有了底氣,自信心增強了,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就增強了。

同時,各專業就業培訓用時增多及實踐性環節比例加大,使高職院校數學課學時急劇銳減,但各專業對數學課的要求不變,這對數學課程體系的應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F有的教材內容偏難偏多,因此高職數學教材建設迫在眉睫。

三、教師教學與評價的問題

高職高數教學方式主要有:

1.教學觀點重概念講解、理論推導,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為主;教學過程重在強調其科學性、系統性、嚴密性,輕基本運算的方法和技巧,較守舊。教學內容極少體現專業知識,缺少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基礎差,看不到知識的實際用處,沒有學習興趣。多數教師還停留在傳授課本知識階段,不能把與學生專業相關的知識帶進課堂。

2.教學過程常從定義、公式、性質、法則等的演繹方式展開,語言平鋪直敘,且教學手段多是滿堂灌、一言堂,較乏味。故不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

3.評價方式不是考試就是考查,忽視了學生自我評價、同學間的相互評價,忽視了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忽視了學生數學能力與學生技能的培養。

4.到目前為止,高數課程的教學改革已正在實施,但應當指出的是該改革一般就是在減少教學內容,減少課程學時上做文章,而整個理論框架并沒有變。

在和學生訪談中學生最認可的方式是師生討論式,并把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就應當把課堂的一部分交學生擔任主角,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在校3年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時機,更是培養技能的時機,師生互動式教學恰好能給高職學生這樣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形式的教學方法。比如,變“講師制”為“導師制”,化大班為小班,以及研討式、探究式、數學實驗等都是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教育已不再是純人性化的產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已不容置疑。要大力提倡教師使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但要防止另一種極端做法,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搬到課件上,教師只是點擊鼠標按預先設計的程序一步步演示出來。學生只見結果不見過程,掩蓋了思維的發展軌跡,使得數學知識變成了一堆抽象的符號。顛倒了教師和多媒體的地位,教師的教育教學藝術無從談起。這樣的多媒體教學使用得越多,教學效果越差,特別是數學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本身的數學素質比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更大,而多媒體始終處于輔助地位。

四、高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勵策略

1.加強學生對高職數學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高等數學的重大意義。學習高等數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主要學習函數與極限、一元函數微分學、積分學、多元函數微積分學、常微分方程、無窮級數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技能,為學習后續課程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什么是數學思維?用哲學的話語說,就是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和發散性思維。數學思維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應有選擇一些簡單典型的數學理論的進行證明,比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證明中輔助函數的設計和引入,證明思維的轉化,蘊藏的哲學辯證思想等;都可以使學生從數學思維的嚴謹、形式的多樣、過程的艱辛中感受到收獲的甜蜜,對于學生來講都將是終身受益的。

2.對教學內容的改革與管理

數學教育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1]。當代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沃爾夫獎獲得者惠特尼指出:“學數學意味著什么?當然是希望能用它,最好的學習就是用,并且古今皆知僅在你有自己的想法時才有真正的學習?!敝麛祵W教育家弗洛登塔爾指出:“數學源于現實,并且用于現實?!?/p>

根據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不必追求理論的嚴謹完整,不過分追求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原理及研究過程,教師要注重應用方法的講解,學生要注重實際應用[2]。注重從各種社會經濟現象中的問題出發,展開理論和應用,要應用啟發式,避免注入式,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內容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教學方法與手段,深化理論重實際應用,充分與專業課相結合。講授過程中應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計算能力的培養,淡化定理及公式理論證明,不要太注重技巧性題目和難題,采用常規手段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

高等數學教育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在某種意義上比單純的專業知識教育還要重要,因而在教學內容應上不同于專業課程,內容要淺顯通俗,范圍要廣泛,以便適應學生專業的廣泛需要,增強適應性與選擇性[3]。

建議整個教材的習題也要與以往不同,丟掉復雜的計算與數學證明,多以思考題的方式給出學生各類的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廣泛深入所學內容。例如,當學完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的思想,學會了用積分解決初等數學中無法解決的任意平面圖形的面積問題時,在習題中就可以給出這樣的問題:直線的長度在初等數學中我們能解決,那么平面中曲線的長度應該怎樣定義呢?又該如何求解呢?

3.考評模式評價體系

由于高職院校采取“寬進”方式吸引學生入學以緩解生源不足的矛盾,造成了學生整體素質偏低的狀況。這種考核形式使教師面對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無可奈何,使學生在消極被動的應試中,對數學的恐懼感與日俱增。那么,如何才能比較全面而又準確地進行評價呢?從高職學生的年齡特征上分析,他們已經成人,不應該像中小學生那樣,大家都做統一的題目(基礎知識應該例外),而更應強調應用及創新能力。因此要改革評價方式,用“任務式”的課業代替試卷,它的最大好處是完成課業的過程,是一個深化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過程,能克服單一筆試帶來的作弊。

4.更新教師教學理念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高職院校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4]。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數學課外讀物;創設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把學生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注重因內容施教、因學生施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數學語言的表述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建立數學模型能力等).在教學中采取了“研究式”、“演講式”、“發現式”、“自學式”、“精講多練式”與“討論式”等學習方法,例如對導數、微分采用“研究式”教學法;對定積分應用采用“自學式”教學法;對求導、積分的法則與公式采用“精講多練式”教學法,對習題解答采用“演講式”教學法,對“數學模型問題”采用“討論式”教學法,通過因內容施教,使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改變了過去填鴨式的傳統模式,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數學教學歷來都是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使得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添加數學實驗環節,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將抽象的問題和應用問題納入數學實驗室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演示和運算,采用豐富多彩的畫面,通過動畫的方式直觀地反映出運動數學的真諦,使學生深刻理解和認識所學知識,這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課堂知識吸收率,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數學家龐加萊說:“若想預見數學的將來,正確的方法是研究它的歷史和現狀?!盵4]學生學了一大堆定義、定理和公式,卻沒有搞清楚為什么要學習微積分,也不知道微積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在講述有關內容時讓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及歷史淵源是十分必要的,往往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對數學沒有興趣,甚至對數學存在強烈的恐懼。我們可以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建立數學模型,讓學生了解數學并非僅僅是嚴謹、枯燥的理論,引發學生對數學深刻了解的欲望,從而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利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和結果優劣分析,使學生獲得充分的心理滿足,給學生個體思維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學生自強不息走向成功的信心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高等數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很多概念及定理很抽象,這就需要使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通俗化、形象化,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例如,在講述極限時不使用嚴密的數學定義語言,而是大量列舉諸如古書《莊子·天下篇》中所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事不竭”,或是“割圓術”一類的例子,突出“無限靠近”與“極限定義”的生成,雖然不給出極限的嚴格數學定義,但告訴學生嚴格極限定義解決的是“無限靠近”的數學表達,使學生學會數學的思想與思維方法,了解數學的語言與數學語言的美,并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講述難以理解的“積分中值定理”時,將其形象地比喻成“平均高度”,實現學生從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的轉變。

教師要完成三個方面的轉變:

1.教學角色上的轉變。由原來主導變為引導,把學生變成課堂中心。

2.教學理念上的轉變。把學習數學的目的轉變為專業服務。

3.師生關系的轉變。教書和育人相結合,注重學生的發展變化。與學生多溝通,平等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就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最好的激勵。

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數學課外讀物;創造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把學生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提高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發揮教學藝術在培養數學興趣中的作用,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我還要在這方面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李洪玉,何一粟.學習動力[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33.

[2]李興業.非智力因素與創造力的培養[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

[3]王子興,等.中學數學心理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36.

[4]黃友初,楊萬銓.培養大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之我見[J].溫州大學學報,2004,17(5):77-8.

猜你喜歡
激勵策略評價體系數學思維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激勵策略探究
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
讓小學數學活動綻放數學思維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技能大提升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