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放牧對策及建議

2017-01-15 12:28張佳寧張靖庚
中國草食動物科學 2017年6期
關鍵詞:草甸草場青藏高原

張佳寧 ,張靖庚

(1.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蘭州 730000;2甘肅省科技評價監測重點實驗室,蘭州 73000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放牧對策及建議

張佳寧1,2,張靖庚1,2

(1.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蘭州 730000;2甘肅省科技評價監測重點實驗室,蘭州 73000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可持續利用技術是保護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維護藏區民族、社會穩定的關鍵。但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不合理的放牧活動,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的退化趨勢愈來愈嚴重。文章主要介紹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基本概況,并對其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相關輪牧區規劃、輪牧時間安排、載畜量確定及畜群結構調整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從當前的研究進展中提煉出適宜于青藏高原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用放牧技術,為基層草地管理部門以及牧民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并指出現在放牧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潛在的解決方法。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劃區輪牧;載畜量;畜群結構

青藏高原地處北緯 26°50′~39°19′,東經 78°25′~103°04′,平均海拔4 000 m 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隆起和長期低溫的產物,是青藏高原東緣的典型植被[1]。據粗略測算,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面積有7×105km2,約占青藏高原可利用草場的50%。青藏高原草甸生態系統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重要水源地,同時也是當地藏族同胞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2]。它對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生態環境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細微變化都將對周邊地區帶來極大的生態沖擊,同時它的安全與穩定對當地的社會穩定與民族團結也意義重大[3]。但是高寒草甸對人類干擾和全球環境變化特別敏感,是全球最為脆弱的生態系統[4]。近年來,隨著人口和放牧家畜數量的增加,以及氣候的持續變暖,高寒生態系統嚴重退化。據統計,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有1.62×107hm2,占全區退化草地的32.40%,多呈現“黑土灘”型退化草地景觀[5],導致高寒草甸的水源涵養功能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嚴重受損[6-11]。所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的合理利用技術對保障青藏高原生態屏障作用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1 放牧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影響

過度放牧對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過度放牧能顯著降低植被蓋度、高度[12]以及地上生物量[13],甚至使有些地區植被的垂直分層由2層退化為1層[13]。有報道稱“黑土灘”型退化草地的平均蓋度僅46%,產草量只及未退化草地的1/7[5]。放牧還能改變植物群落的結構,群落中的禾本科、莎草科牧草減少,雜草增多;還能使群落中一年生植物增多,多年生植物減少[12,14-16]。在退化草地中,原來以嵩草屬植物為建群種或優勢種的植被已經被棘豆屬、橐吾、鐵棒槌等毒雜草不同程度地取代,優良牧草比例僅為25%,雜毒草比例高達75%[5]。同時,過度放牧不僅會顯著降低草地第一生產力,還會顯著減低牧草質量[17-18]。草地生產力和牧草質量的降低會顯著降低牲畜的生長速度,嚴重不利于畜牧業生產[18-21]。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也受到了放牧強度的顯著影響[22]。雖然適度的放牧能夠增加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但是過度放牧能夠顯著降低群落中的物種多樣性[12,23]。過度放牧還會導致鼠害的大面積發生[24-25]。據統計資料顯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鼠害發生面積約 7.700 4×107hm2,害鼠每年消耗的牧草約1.316 8×108t,相當于 9.019×107只羊一年的食草量[5]。同時,過度放牧對地表徑流也有顯著的影響,比如過度放牧能夠顯著降低草氈層的厚度,牲畜的過度踐踏還能顯著使土壤孔隙減小,同時使植被蓋度降低,地表蒸發增加,這些都能降低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能力[26]。王根緒等[27]的研究表明,高寒生態系統退化使得在降水沒有顯著變化的情況下,長江、黃河源區的徑流系數顯著降低,且降水與徑流之間的關系減弱,出源徑流趨于減少,水源涵養指數持續減小,洪水發生頻率顯著增加。過度放牧引起的這些地表徑流的變化導致草地生產力的降低,對畜牧業產生負面影響??傊?,普及和推廣現代放牧技術是緩解草畜矛盾,避免草場退化,實現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也是畜牧科學以及生態學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2 高寒草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放牧對策

2.1 草場功能區劃分

合理利用區域內各類草場的水熱條件來控制牲畜的熱量散失和疾病流行是科學進行輪牧區劃分的理論基礎[28]。將避風向陽的陽坡以及灘地牧場劃分為冬季牧場,能夠有效避免冬季放牧活動中家畜的熱量損失,同時也可避免夏季在陽光直射以及低洼潮濕處采食時可能引起的牲畜疾?。?9]。將陰涼通風的陰坡高山牧場劃分為夏季牲場,不僅能夠防止蚊蟲叮咬以及疾病的流行,還有利于畜群采食,同時夏季在高山放牧也避免了山洪對畜群的影響[30-31]。夏季牧場和冬季牧場應選擇太陽輻射和風速都適中的區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在四季牧場內進一步劃分放牧小區,以便進行計劃性更強的放牧輪轉。四季牧場內的小區輪牧有利于減少草料浪費,避免大尺度放牧過程中牲畜的能量消耗,更有利于放牧過后草地的恢復[32]。另外,四季牧場內的小區輪牧還有利于防止家畜寄生蟲疾病的傳播[33]。

距離有時也會影響到輪牧區劃分,例如要在距離居住點較近的草地中劃出一塊作為接羔放牧草場,留給即將要產羔或產羔不久的母羊;放牧其他家畜的片區以先遠后近的原則輪流放牧[31]。因為藏羊比牦牛耐渴,有時它們可以一天不喝水,所以牦牛牧場要盡量距離水源近(牛牧場距水源的距離要盡量小于250 m),而藏羊牧場可以相對距水源遠些[34]。坡度也會影響到放牧區的劃分,坡度較大的草場應作為藏羊放牧草場,坡度較緩的草場作為牦牛放牧草場,可以避免牦牛在陡坡草場上采食時消耗較大的能量。對于坡度較陡,植被稀疏、低矮的生態脆弱區,應避免在暴雨多發季節放牧,以盡量避免暴雨在該類區域引起的土壤侵蝕。還可選定一塊地勢平坦、生產力高的草場留作當年出欄牲畜利用,以利于育肥,進而有效提高畜產品質量及其經濟效益。

然而,隨著草地承包到戶政策的廣泛推廣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家庭牧場的面積變得越來越小,家庭牧場內的草地類型變得越來越單一,這就嚴重限制了依據水熱、地形條件的草地輪牧技術在放牧實踐中的應用。因此建議放牧生產采用以社區為單位的聯合放牧制度。這種制度能夠有效增加放牧半徑和牧場內的草地類型,能使輪牧生產更加符合生態學原理。在社區牧場內可將社區的草場劃分為:灘地草地,低山陽坡草地,高山陽坡草地以及陽坡草地等4類,然后按照各類草地的水熱條件特征合理地安排放牧季節。灘地的熱量和水分都較坡地充分,十分有利于牧草的生長,因而灘地草場產量較高,屬于優良牧場。灘地中植被較高、避風向陽,牧草不易被雪覆蓋或被風吹走,向陽避風的環境也有利于牲畜保持體溫,減少熱量散失,因而灘地草地應該用作冬季草地,放牧時間為2—5月。低山陽坡避風向陽,比較溫暖,有利于牲畜減少熱量散失,但是,低山陽坡的水分條件不及灘地草地,因而植被的高度和產量都不及灘地草地,所以低山陽坡草地應作為深秋初冬放牧草地,放牧季節為11月至翌年1月。高山陽坡草地水分條件比較差,植被低矮,優勢植物主要為藏嵩草、矮嵩草,牧草生長緩慢。嵩草草甸雖然抗干擾能力很強,但是恢復能力很弱,破壞之后會產生禿斑,土壤裸露,加之所處坡地,因而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高山陽坡草地的生態比較脆弱,必須嚴格控制放牧強度,合理安排放牧季節,才能保證高山草地的可持續利用。春季放牧對草地的破壞最大,因而高山陽坡草地應該避開春季放牧;夏季暴雨頻發,如果夏季放牧,會導致由于牲畜啃食和踐踏而水土流失;冬季高山草地比較冷,容易造成牲畜的熱量散失。故而高山陽坡草地適合作為秋季草地,放牧時間為9—10月。陰坡草地水分條件好,夏季涼爽通風,蚊蠅較少;冬季風大嚴寒,不利于牲畜保存熱量,因而應該作為夏季草地,放牧時間為6—8月。

2.2 載畜量的確定

目前,草地載畜量的確定主要歸為牧草產量法與家畜牧草采食量法兩類。牧草產量法,采用放牧或刈割試驗,或者利用降水或土壤濕度估測草地產量,根據草地可持續利用率得到校正載畜量。在降水量低于700 mm的草地,載畜量一般利用降水量及其水分年際變化計算[35]。家畜牧草需要量法的計算程序與牧草產量法基本一致,但家畜牧草需要量法要考慮家畜的營養需求,因此除了考慮牧草產量外,還應該把牧草質量和營養物質產量包括在內[35]。有學者提出,載畜量的確定除了考慮牧草產量、營養物質含量外,還應考慮家畜對牧草的轉化效率。草地放牧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草地歷史放牧資料和牧民長期的放牧經驗在確定載畜量的地位無可替代[34]。不同時期實際放牧家畜數量、草地利用率、草地趨勢動態及降水資料對計算載畜量比較重要。在生產實踐中,利用刈割實驗法來測定草地產量比較適用于社區牧民。具體做法如下:在牧草生長季末期,于不同類型的未放牧的草場中隨機選取10個樣方(對于高寒草甸,樣方面積為0.25 m2),將樣方內的牧草刈割,烘干(或者曬干),然后稱重。根據樣方調查結果計算單位面積草場的牧草產量,然后乘以草場面積即可得到草場每年的總產草量。家畜牧草需要量可以取以下經驗值:藏羊每年耗草量為500 kg干草;牦牛每年消耗2 000 kg干草[30]。草場每年的牧草總產量除以單位牲畜每年的牧草需要量就是草地的載畜量。

2.3 小區輪牧關鍵技術

牧草生長物候期和草地利用率是影響放牧時間的兩個最主要的因素。牧草的生長物候期決定著從冷季牧場到暖季牧場的轉場時間,即暖季牧場的開始利用時間。一般主張在牧草返青期之前禁止在暖季牧場放牧,暖季牧場最佳的開始放牧時間是牧草抽穗期前10 d左右[34]。此時的牧草營養最好,牧草日產量與質量的乘積最大,對牲畜生長最有幫助[36]。放牧時間的長短直接決定了草地的利用率。最佳草地利用率的確定原則上應以使草地的地上生物量積累速率最大化為原則。當放牧利用率過低時,植物組織老化,光合速率下降,草地地上生物量積累速率下降;當放牧利用率過高時,牲畜對牧場的啃食過度,草地的葉面積指數下降,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累積速率也下降[18-19,36-37]。在放牧生產實踐中一般以留茬高度來判斷草地的利用率。對于以疏叢型牧草(如披堿草、鵝觀草等)為建群種的草地,一般要留茬7~9 cm;對于以密叢型牧草(如,嵩草、早熟禾等)為建群種的草地,一般留茬 3~4 cm[39]。在具體的放牧操作中,應該讓牲畜相對集中在劃定的區域采食,盡量讓其能在3~5 d內把草地采食至限定的留茬高度,然后將畜群轉移至其它區域放牧[34]。

草地被放牧利用之后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休牧,以使牧草恢復到采食前個體大小及營養狀態。不同氣候條件下,草地所需的恢復時間有所不同。一般北方溫帶草地需要30 d±5 d的再生恢復間隔期,每個放牧小區應30 d左右放牧1次[34]。但在具體的放牧生產實踐中,需要密切觀察牧草的生長情況,并做出技巧性調整,來增減休牧天數。例如在植物生長旺季(每年的7月份和8月中上旬)每個小區可以每隔20~25 d放牧一次,而在植物生長緩慢的春季和秋季可以每隔35 d放牧一次。

冷季是牧草生長停止的季節,所以不存在放牧活動對植物恢復性再生的影響問題。因此相對于暖季牧場,冷季牧場的劃區輪牧的必要性不是很強。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在冷季牧場也實行分小區放牧利用。由于小區放牧把家畜局限于一個較小的放牧區域內,不使其漫游覓食,對牧草的利用較為充分而且均勻,并且減少踐踏所造成的損失[33]。冷季牧場內放牧小區的大小以畜群在3~5 d內能將小區內的可食牧草采食至1~2 cm為準。

綜上所述,在放牧實踐中可采用以下方案進行輪牧。①以留茬高度來判斷草地的利用率:對于冷季牧場留茬1~2 cm;對于非冷季牧場,以疏叢型牧草(如披堿草、鵝觀草等)為建群種的草地,一般留茬7~9 cm;以密叢型牧草(如,嵩草、早熟禾等)為建群種的草地,一般留茬3~4 cm。②每個放牧小區的放牧周期為:在植物生長旺季(每年的7月份和8月中上旬)每個小區可以每隔20~25 d放牧一次,而在植物生長緩慢的春季和秋季可以每隔35 d放牧一次。③每個放牧小區每次放牧的時間為3~5 d。④放牧小區的大小以畜群能將小區內牧草啃食至要求的留茬高度為宜。

2.4 畜群結構

合理的畜群結構對草原畜牧業具有重要意義,畜群結構不合理,會導致畜牧業生產出欄率低、周轉慢和效能低[38],不利于緩解草畜矛盾[39-40]。有研究表明:羔羊(牛犢)提前出欄可提高母畜比例和母畜生育率。肖天放等[41]的研究表明,牦牛和藏羊的雌性比例都應該在70%左右或者更高,適齡母畜應該維持在45%~50%。畜群的年齡結構要以肉產品生產效率的最大化為準。要實現畜群年齡結構的合理化,就要在合適的時間讓羔羊(牛犢)出欄[42]。王繼卿等[43]的研究指出:藏羊羔羊在 6月齡至1周歲的這段時期內,羔羊的產肉量增加十分有限,是對草場和人力資源的無效損耗。因此一定要在斷奶后至6月齡的這段時間將羔羊出欄。牦牛體重的增加也明顯受到年齡的影響[18]。牦牛的體重具有季節性的變動,在越冬的過程中體重會顯著下降,在4~5歲時,暖季增重與冷季減重幾乎持平。牦牛年齡越大,單位增重所消耗的物質越多;飼養時間越長,牦牛個體經歷的冷季次數越多,損失的活重也就越多[44]。因此,應采取措施讓牦牛犢當年出欄或者18個月出欄,育成牦牛應在3.5歲前出欄,以提高出欄率和經濟效益,減少牧業生產對草原的消耗[39,45]。幼畜的出欄時間有時還要和草原的敏感脆弱期相結合。要盡量在草原消耗季(冬季)之前出欄。畜群年齡結構的合理化,還需要及時淘汰年齡偏大、繁殖力下降的母畜。對于牦牛,一般種公牛的年齡以2~6歲為宜,不超過8歲,母牛一般不超過15歲[46];對于藏羊,種公羊一般不超過6歲,母羊一般不超過8歲[47-49]。

3 結語

根據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資源的實際情況,在放牧實踐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調整畜群結構:①無論是牦牛還是藏羊,其雌性的比例都應該在70%以上,適齡母畜應該維持在45%~50%。②羔羊的出欄時間為斷奶后至6月齡期間;牦牛犢出生當年出欄或者于18個月齡出欄,育成牦牛應在3.5歲前出欄。③種公牛的年齡以2~6歲為宜,不超過8歲,母牛一般不超過15歲;種公羊一般不超過6歲,母羊一般不超過8歲。本文盡管提出了青藏高原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用放牧方案,但是不同地區,尤其是不同海拔區、不同降雨分布區的草地植物群落的組成差異很大,所以在運用這些放牧技術時,當地牧民的生產實踐經驗,鄉土知識非常重要(例如向有經驗的牧民詢問當地草地的留茬高度,以及當地草地在不同季節的利用時間長短),應被充分重視。同時在運用這些放牧技術時還應該首先為這些技術的應用營造一個文化土壤。例如必須先改變藏區牧民中普遍存在的“惜殺惜售”的傳統思想,才能順利地推廣和普及調整畜群結構的各項技術。

[1]武高林,杜國禎.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態系統恢復和可持續發展探討[J].自然雜志,2007,29(3):159-164.

[2]Du M,Kawashima S,Yonemura S,et al.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recent years[J].Globalamp;Planetary Change,2004,41(3/4):241-249.

[3]丁明軍,張鐿鋰,劉林山,等.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蓋度時空變化特征[J].自然資源學報,2010,25(12):2114-2122.

[4]Pei Z Y,Ouyang H,Zhou C P,et al.Carbon balance in an alpine stepp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9,51(5):521-526.

[5]蘭玉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現狀及治理對策[J].青海草業,2004,13(1):27-30.

[6]王謀,李勇,白憲洲,等.全球變暖對青藏高原腹地草地資源的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04,19(3):331-336.

[7]毛飛,張艷紅,侯英雨,等.藏北那曲地區草地退化動態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2008,19(2):278-284.

[8]邵偉,蔡曉布.西藏高原草地退化及其成因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8,6(1):112-116.

[9]Gao Q Z,Wan Y F,Xu H M,et al.Alpine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dex and its response to recent climate variability in Northern Tibet,China[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0,226(1/2):143-150.

[10]宋春橋,游松財,柯靈紅,等.藏北高原地表覆蓋時空動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應用生態學報,2011,22(8):2091-2097.

[11]郭濼,杜世宏,薛達元,等.長江源區土地覆蓋變化與草地退化格局的時空分異[J].應用生態學報,2012,23(5):1219-1225.

[12]仁青吉,武高林,任國華.放牧強度對青藏高原東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響[J].草業學報,2009,18(5):256-261.

[13]毛紹娟,吳啟華,李紅琴,等.放牧強度對高寒雜草類草甸群落結構及生物量的影響[J].冰川凍土,2015,37(5):1372-1380.

[14]董全民,馬玉壽,李青云,等.牦牛放牧強度對高寒草甸暖季草場植被的影響[J].草業科學,2004,21(2):48-53.

[15]曹建軍.青藏高原地區草地可持續利用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1.

[16]吳鵬飛,楊大星.若爾蓋高寒草甸退化對中小型土壤動物群落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1,31(13):3745-3757.

[17]劉鷹昊,格根圖,劉興波,等.不同利用強度對草甸草原牧草營養品質的影響[J].中國草地學報,2016,38(2):117-120.

[18]羅惦,柴林榮,常生華,等.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牦牛草地放牧系統管理及優化[J].草業科學,2017,34(4):881-891.

[19]董全民,李青云,施建軍,等.放牧強度對高寒草甸草場地上生物量和牦牛生長的影響[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2,32(3):5-7.

[20]董全民,趙新全,馬玉壽,等.放牧強度對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增重的影響[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6,36(6):3-5.

[21]董全民,趙新全,李世雄,等.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統次級生產力的優化放牧強度研究[J].草地學報,2014,22(5):919-923.

[22]段紅芳.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態系統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多樣性變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3.

[23]談嫣蓉.青藏高原東北緣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養分的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24]嚴作良,周立,劉偉,等.江河源區天然退化草地生態防治鼠害的研究[J].草業與畜牧,2004(11):8-10.

[25]吉漢忠.海北州2008年鼠蟲害發生趨勢預測與防治建議[J].草業與畜牧,2009(4):35-36.

[26]侯扶江,常生華,于應文,等.放牧家畜的踐踏作用研究評述[J].生態學報,2004,24(4):784-789.

[27]王根緒,李娜,胡宏昌.氣候變化對長江黃河源區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水文效應[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9,5(4):202-208.

[28]叢英利.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牧區家庭牧場資源優化生產經營模式的分析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4.

[29]于洋.放牧養羊的技術與牧場的選擇[J].現代畜牧科技,2016(7):41.

[30]鄭群英,澤柏,徐娜,等.亞高山草甸“4+3”劃區輪牧模式技術要點[J].草業與畜牧,2013(3):30-31.

[31]楊紅善,周學輝,苗小林,等.牧區放牧管理傳統鄉土知識挖掘[J].草業與畜牧,2011(5):60-62.

[32]韓偉蒼,鮑林,李芙琴,等.高寒圍欄草地短期放牧育肥牦牛增重試驗[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3,33(6):11-12.

[33]任繼周,侯扶江,胥剛.放牧管理的現代化轉型——我國亟待補上的一課[J].草業科學,2011,28(10):1745-1754.

[34]周道瑋,鐘榮珍,孫海霞,等.草地劃區輪牧飼養原則及設計[J].草業學報,2015,24(2):176-184.

[35]徐敏云,高立杰,李運起.草地載畜量研究進展:參數和計算方法[J].草業學報,2014,23(4):311-321.

[36]王向濤,張世虎,陳懂懂,等.不同放牧強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養分變化研究[J].草地學報,2010,18(4):510-516.

[37]益西措姆,許岳飛,付娟娟,等.放牧強度對西藏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2(6):27-33.

[38]徐世曉,趙新全,董全民.江河源區牛、羊舍飼育肥經濟與生態效益核算——以青海省瑪沁縣為例[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5,13(1):195-197.

[39]謝榮清,曾華.牦牛提前出欄的飼養管理配套技術[J].草業與畜牧,2005(10):58-59.

[40]張君.提高牦母牛繁殖性能的研究[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7,37(3):8-10.

[41]肖天放,林德音.貴州人工草場黃牛種群結構優化研究[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1996(2):32-36.

[42]王欽.放牧綿羊的生物學效率[J].草業科學,1996(1):32-37.

[43]王繼卿,胡江,周智德,等.天??h高寒牧區羔羊雜交生產和出欄時間研究[J].畜牧獸醫雜志,2015,34(5):11-15.

[44]常明華.高原地區牦牛育肥試驗研究[J].中國牛業科學,2015,41(2):35-37.

[45]謝榮清,鄭群英,楊平貴,等.牦牛的適宜屠宰年齡研究[J].家畜生態學報,2006,27(1):60-62.

[46]譚生魁.高原型牦牛繁殖性能及體況調查[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0(19):158-159.

[47]閻明毅,余忠祥,毛學榮,等.歐拉羊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范[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11,41(4):57-58.

[48]馬毅,牛鋒.影響牦牛繁殖力的因素[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4):53-55.

[49]蔡立.牦牛的繁殖特性[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2):52-65.

S812.5

B

2095-3887(2017)06-0063-05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6.018

2017-05-24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203006);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面上項目(lzubky-2013-91)

張佳寧(1982-),女,副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并例第一作者:張靖庚(1982-),男,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草甸草場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氣動力學粗糙度特征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山地草甸
給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體溫
饅頭草甸
萬畝草場雪凌奇觀
天然草場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對策探究
新草場有多遠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人面巖畫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