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煤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

2017-01-16 18:07高雅志姜楠
中國經貿 2016年22期
關鍵詞:經濟轉型可持續發展

高雅志+姜楠

【摘 要】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問題不僅存在于中國,對于世界其他國家也是嚴峻和棘手的。作為有著“煤鐵之都”稱號的山西省,為全國各地生產一線提供原材料,帶動了山西經濟的增長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但隨著生態破壞和資源枯竭等問題日益嚴重,山西的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本文通過分析山西資源型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依靠產業結構調整、鼓勵創新的發展策略,也為國內其他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探路。

【關鍵詞】煤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可持續發展

一、山西資源型經濟的發展現狀

1.產業結構亟需調整優化

在資源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GDP的增長往往偏重于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一、三產業所占比例較輕。煤炭產業作為山西的主導產業,煤炭產業的興衰直接影響到山西經濟的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山西煤炭產業的生產值從占全省經濟生產總值的6.3%增加到27.4%,山西的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于以煤炭開采和初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出現“兩頭小,中間大”的經濟結構。

2.資源枯竭與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1)資源枯竭

煤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毫無節制的開采,會使得煤炭的儲量快速減少,直至枯竭。2010年到2015年,山西煤炭年產量從7.41億噸跨越到9.77億噸,增幅31.84%,2015年,全國原煤生產總產量大約為36.9億噸,原煤產量前五名的省份為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貴州省及山東省,產煤總計占全國原煤產量的七成多。其中,山西省累計生產的原煤近10億噸,占全國產煤總量的近1/4。高強度的開采降低了煤炭儲量的使用年限,資源枯竭問題日益嚴重。

(2)環境問題

長期對煤炭資源大規模、無節制的開發,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首先,為保證礦井開采過程中的安全,需要將附近的地下水排出,無序的煤炭開采嚴重破壞了地下水資源,甚至造成了河流的斷流,還有開采過程中未經過處理的廢水排入河流,也使得山西的水系受到嚴重污染。其次,煤炭的露天燃燒,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加劇了山西的溫室效應,造成霧霾的頻發。最后,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了地表塌陷、懸空和泥石流等一系列問題,2016年山西的礦山采空區已達到兩萬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7,地下采空區形成的地表凹陷,不僅影響人身安全,而且如果遇到強烈地震,后果將不堪設想。

3.生產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礦難在中國的發生率很高,盡管山西在解決煤礦安全生產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安全生產還存在很大問題,重大事故還是時有發生,損失慘重。主要原因在于煤炭行業的專業人才數量不足,結構失衡,一些小型煤礦甚至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很大一部分勞動力來自周圍的村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技術水平不足,要改善煤礦安全生產問題,需要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改善煤礦工作環境留住人才。

二、山西經濟轉型的必要性

1.保障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保持動態協調,而山西的第一產業較弱小,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過高,第三產業有待發展。在目前山西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以煤炭為主的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而第二產業由于結構單一、資源枯竭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經濟結構失衡且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山西要想實現經濟的發展,就必須順應國家轉變方向,調整結構的策略,加快進行經濟改革,改變完全依靠煤炭的產業結構,才能促進經濟的均衡發展。

根據2015年山西省各市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報告,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2802.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8.1億元,增長1.0%,占生產總值的比重6.2%;第二產業增加值5224.3億元,下降1.1%,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0.8%;第三產業增加值6790.2億元,增長9.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53.0%,雖然產業結構有所調整,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適應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需要

我國的能源消耗巨大,而煤炭資源消耗占了能源消耗的70%,煤炭資源的燃燒產生的污染物要遠比其他能源大的多,燃燒后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對人體產生的危害特別大,近幾年全國許多地方大面積的霧霾的產生,也與生產、生活中消耗大量煤炭資源有關。我國現在的環境承載力已經到達一個極限,政府對于節能減排把控嚴格,與此同時,公眾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加強,呼吁能源結構的改革,所以山西以煤炭資源型產業為主的產業也到了不得不轉型的地步。

國際對于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技術不斷成熟,我國也要緊跟國際形勢推進能源革命和消費革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廣非煤能源和新能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山西依靠煤炭開采和初級加工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無法繼續走下去,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三、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策略和路徑

1.經濟轉型政策建議

(1)完善產業轉型的促進機制

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鼓勵企業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減少對于國有企業的補貼政策,使得國有企業要適應市場的發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企業的發展策略。放寬對于能源產業的市場準入,允許礦產合法轉讓,引入競爭機制,支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重組和聯合。建立產業結構調整示范區,健全產業轉型政策,調整轉型機制,加快轉型的速度。

(2)完善的科技創新機制

支持科技創新與能源產業相結合,掌握核心的技術,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支持中小企業創新融資。完善人才的培養,配合高校開設資源型經濟轉型專業學科,培養高素質和技術過硬人才,為經濟的轉型提供智力保障。完善創新保護制度,加強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降低創新的風險,防止中小企業由于嘗試技術創新失敗而倒閉。

(3)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政府轉變經濟追求目標,不再單方面追求GDP的增長,建立多項指標的綜合考量,不僅要追求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要注重環境的保護。建立資源環境保護的責任機制,出臺生態補償政策,保護環境、治理環境污染,將環保納入企業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促進政府和企業對于環保的內在動力。

(4)擴大對外開放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行,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建立便利的交通條件,方便與國內其他地區以及國外進行合作,推動山西出口貿易的增長,吸引其他地區的人來山西,帶動服務業、旅游業等產業的發展,提升山西對外影響力和競爭力。

2.經濟轉型的路徑選擇

(1)初期:優化傳統資源產業結構

加強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炭企業重組力度,提高煤炭市場的競爭力,將煤炭開發與科技相結合,加快推行煤炭機械化開采,減少礦井事故,利用創新科技降低煤炭開采過程中的浪費和污染。將原煤加工轉變為清潔煤能源,進行煤炭資源的深加工,與鋼鐵、冶金等下游企業進行合作,改變單一的生產結構,使得經濟發展不再僅僅依靠煤炭開采和初加工,提高煤炭產業的附加值。

(2)中期:構建多元化體系

根據現有的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制造業,例如:太原不銹鋼、富士康產業園區等,重點發展污染小,附加值高且能源消耗低的新興產業。招商引資,引進國家新能源汽車制造、高端設備制造等產業在山西落戶。大力發展服務行業,利用山西的地理位置,改善交通設施,建造物流中心。利用山西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發展旅游業,著力打造:壺口瀑布、太行山大峽谷、云岡石窟、平遙古城、五臺山等一系列優質旅游景區,不僅可以改善山西的形象,還可以帶動餐飲、零售業、酒店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3)后期:創新帶動發展

加快推動高新產業的聚集,形成高新園區,重點發展有良好前景的高科技企業。利用山西岢嵐衛星發射基地的優勢,帶動航天相關產業在山西落戶發展。聯合“互聯網+”促進企業發展的新形態,實現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相關聯,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更好促進企業智能化發展,從而帶動山西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文.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03)

[2]景普秋,孫毅,張麗華.資源型經濟的區域效應與轉型政策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1,27(06)

[3]劉曄.資源型經濟轉型策略探析——以山西省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3(05)

[4]李秀.山西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

[5]光文亮.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路徑研究.[D]遼寧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高雅志(1994—),女,漢族,山西太原人,本科,研究方向:經濟。

姜楠(1989—),女,漢族,重慶萬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經濟、財務。

猜你喜歡
經濟轉型可持續發展
京津冀社會工作協同背景下再就業策略
經濟轉型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