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合肥市為例

2017-01-19 01:37邵愛春
皖西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合肥市合肥金融

邵愛春

(合肥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金融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以合肥市為例

邵愛春

(合肥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為了找出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通過選用金融集聚的一些指標,運用Eviews模型,對設定的模型進行最小二乘法估計,然后進行White檢驗和DW檢驗。根據模型結論可以看出:在金融集聚指標中,金融業產值、上市公司籌資額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同時,經濟的增長有利于金融產業的進一步集聚。根據模型結果,文章提出了完善金融制度,建立健全金融市場等促進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的政策建議。

金融產業集聚;經濟增長;區位熵;Eviews模型

伴隨著當代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金融產業呈現出集聚現象。就中國來說,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入世后,金融產業集聚在國內快速萌芽和發展。豐富的金融資源聚集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但是由于金融產業營運成本的日益提高,金融要素開始逐漸向其他地區轉移。合肥作為安徽省會,這幾年發展勢頭良好,金融產業競爭力持續攀升,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高。但是,合肥市經濟社會發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整體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影響到合肥承接聚集的金融產業。本文試圖通過建立模型,找出金融產業集聚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所起的作用,并給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金融產業集聚的概述

所謂金融產業集聚,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角度進行闡釋。首先,基于動態的角度,可以視為某些具有特定自然、社會稟賦優勢的區域內的金融資源和空間資源的有機組合,經過提升金融效率和選擇金融運動的地區,進而產生金融要素在區域集聚的演變進程參考。其次,從靜態運動結果來看,可以將金融產業集聚視為,在一些特殊地區,通過金融資源與其他資源相互配置,金融機構、人才,金融市場工具和政策等達到一定規模和密度,并且互相碰撞、互相作用,所產生的有機組合的狀態。

相較于其他行業,金融產業的集聚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流動層次性;動態成長性和空間差異性。

二、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和經濟發展概況

(一)合肥金融產業的概況

近年來,合肥市金融產業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金融產業規模逐漸壯大,市場體系不斷完善、中介機構日益豐富,監管體系更加健全,服務功能更加便利。

1、合肥金融產業產值的增加

從1999到2015年,合肥市金融產業產值大幅提高。1999年金融產業產值為14.38億元,2015年增長至372.73億元,年均增長28.71%,這充分表明了自1999年以來,合肥金融產業發展迅速。此外,從比重值可以觀察到,1999~2015年間,合肥金融產業占GDP比重總體趨勢是波動上升的。大體上看,金融產業占第三產業比重由最初的9.75%左右提高至16.21%左右,這表明了金融產業的發展對合肥市產業結構的完善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占合肥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最初的4.40%左右提高至6.59%(如表1),說明金融產業在合肥市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2、合肥金融機構的擴張

1999年以來,合肥各類金融機構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快速擴張。在銀行業方面,本地銀行規模和實力在不斷發展壯大,外地銀行也陸續進駐合肥。2001年合肥市金融機構法人單位數量僅為141家,2015年猛增至685家?;丈蹄y行更于2013年11月12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金融機構數量與金融從業人員數也同步增加,分別由2001年的171個和1.3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685個和9.2萬人(這里是否要嚴格區分“法人單位數”與“金融機構數”,不然不易理解2015年與2001年數字,且一般來講一些銀行的支行、分理處不會是法人!)。這表明金融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在上升,從而有利于更好的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

表1 1999~2015年合肥市金融產業比重及占比

數據來源:《合肥市統計公報》(1999~2015)

3、合肥市金融業務的開展

1999~2015年間,合肥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逐年增長,特別是2008年后,增加幅度進一步擴大,存款余額的增長顯示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金融機構利潤的增加,貸款余額的增長說明合肥資金實力較強,投資環境良好。保險業在合肥市發展順利,保費收入連年增加。與此同時,證券和期貨市場迅猛發展,日趨繁榮。具體如下表2所示。

(二)合肥市經濟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步入新世紀以來,合肥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經濟規模逐年攀升,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在本文中,主要對合肥市經濟增長速度和產業結構進行分析,為下文分析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關系打下基礎。

表2 1999~2015年合肥市金融業務主要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合肥市統計公報》(1999~2015)。

1、經濟總量

1999年以來,合肥經濟快速增長,2005年合肥啟動“大建設”戰略,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經濟水平步上新臺階。經濟總量情況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最直觀的體現,在文章中,用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示經濟總量。具體數據如表3。

表3 1999~2015年合肥市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999~2015)。

根據表3的數據,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我們大致可以將1999~2015年合肥GDP增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99~2000年左右,彼時合肥經濟總量還不到500億元,年增長幅度也較小,在12%左右;2001~2010年是合肥經濟迅猛增長階段,其中恰逢合肥“大建設”時期,合肥經濟增長勢頭驚人,年增長率超過15%,經濟總量快速突破4 000億元人民幣;2011~2015年,國家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發展勢頭有所趨緩,合肥發展勢頭也有所下降,2014年經濟總量成功突破5 000億人民幣。

2、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指各產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份額,其變化可以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1999~2015年間,合肥市工業化程度逐漸提高,但產業結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數據如表4。

表4 1999~2015年合肥市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數據來源:《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999~2015)。

根據上表4數據,可以看出:1999~2015年間,合肥第一產業比重呈現不斷下降勢頭,1999年為11.1%,到2015年僅為4.65%,降低了6.4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則有原先的43.81%上升到現在的54.73%,突破50%,這說明合肥市工業化程度提高,符合合肥“工業立市”戰略。但是,我們也看到,合肥市第三產業比重呈下降趨勢,這說明合肥市服務業發展不充分,與經濟發展的一般態勢存在差異。

(三)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的測量指標

目前,判斷區域產業集聚程度有指數法和指標體系法兩種常用的方法。指標主要有:區位熵、行業集中度等,這些指標各有千秋,根據數據獲取難易程度同時結合合肥實際,本文采用區位熵( Location Quotient,LQ)。

(1)

區位熵主要表示某種生產要素分散狀況,它可以體現某一產業在地區內的集聚狀況。這里我們運用金融就業人員區位熵進行測定金融產業在合肥的集聚狀況。式(1)中,E1,E2,E3和E4分別代表合肥市金融產業從業人員數、合肥市總從業人員數、全國金融產業從業人員數和全國總從業人員數。如果合肥市金融產業從業人員區位熵超過1,就表明該市存在著集聚;區位熵小于1,則表示合肥市不存在集聚。通過計算,得出合肥市金融產業從業人員區位熵,如表5。

表5 1999~2015年合肥市金融從業人員區位熵

數據來源:《合肥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年鑒》(1999~2015)。

由表5可以看出,從1999年至2015年,區位熵均大于1且不斷上升,這表示合肥市存在金融產業集聚效應,且集聚程度正不斷加強。

(四)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

金融相關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 FIR),是用來判斷一個地區金融產業發展水平的常用變量。其主要反映某個國家或地區在某個時點上現有的貨幣存量與社會財富的比例。

本文的FIR借鑒其他學者研究成果,計算方法簡化,利用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之和占經濟總量的比重計算FIR的近似值。

(2)

式(2)中,FD表示年末存款余額;FI表示年末貸款余額;GDP為合肥經濟總量,計算結果如表6。

表6 1999~2015年合肥市金融相關率

數據來源:《合肥市統計公報》(1999~2015)。

從表6的數據可以看出,從1999年以來,合肥市FIR基本是穩定的,大多數年份保持在3左右。即(FD+FI)與GDP呈同向變動,表明二者呈同步增加狀態。

結合實際,我們可以看出合肥市存貸款余額和經濟增長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因此我們初步認為,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總體上有促進作用,這一看法在下面的分析中將進行實證檢驗。

三、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在實證分析中,考慮研究內容,本文主要運用指標評估法,篩選了金融行業運行的相關指標,對合肥市GDP做回歸,以期獲得金融產業集聚對合肥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模型指標選取

根據研究重點,本文篩選了若干研究指標,這些指標主要針對金融資源的規模和密度。本文將金融產業集聚相關指標劃分為金融企業產業規模和金融企業業務規模兩個維度,依照文章的研究需要和數據的易得性,選取如下因子:

1、金融企業的產業規模

對于金融行業,產業規模主要表現為各個地區市場規模和經濟活動的不同,進而導致空間內金融產業的分布不平衡。所以,本文主要通過金融組織密度來測量這種分布。在分析中,模型運用以下指標測定金融組織密度:金融業產值(x1)和金融機構從業人員(x2)。

2、金融產業的業務規模

金融產業的業務規模,可用業務規模所產生的貨幣資金的數量來表示,而這些貨幣資金一般基于存貸款、債券、股票等金融工具載體上,因此可選取以下指標:上市公司股票籌集額(x3);保費收人(x4)和金融機構貸款余額(x5)。

3、控制變量

除了以上因素,還可能有一些疏漏的金融產業變量對經濟產生影響,進而使模型的估計結構產生較大的誤差。為了減少模型可能存在的誤差,本文添加人力資本(x6,地區人口每萬人中高等院校畢業生數)、經濟開放程度(x7,對外貿易總額/GDP)等其他指標。

(二)模型建立與檢驗

1、數據收集

根據選擇的指標,收集數據如表7。

2、建立模型

根據本文的研究思路,建立以下回歸模型:

(3)

式(3)中,GDPi代表合肥市第i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用以表示合肥市的經濟增長;產業規模指標包括:合肥金融業產值(x1)、合肥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數(x2);金融業的業務規模指標,有合肥市上市公司籌資額(x3)、合肥市保費收入(x4)、合肥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x5);φji則是指模型中第i年控制變量j,包含人力資本(x6)、對外開放程度(x7)等。

表7 1999~2015年合肥市金融集聚相關指標值

數據來源:《合肥市統計公報》(1999~2015)。

3、計算及檢驗模型

本文使用Eviews6.0軟件對1999~2015年間合肥市金融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的相關指標進行計算,模型回歸結果如表8。

表8 合肥市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數據回歸分析結果

(1)懷特(White)檢驗

在實際問題中,異方差的來源很多,異方差的存在可能會夸大或縮小真實的方差和協方差,由此會導致相關檢驗和置信區間失效。為了驗證模型中異方差是不是存在,本文選用懷特檢驗法,在Eviews軟件上輸入數據進行相關操作,輸出表格如表9。

表9 懷特檢驗數值

(2)DW(Durbin-Watson)檢驗

自相關,是指時間序列數據的當期值與滯后值之間存在時間上的相關關系。誤差項存在自相關主要是由于建立模型的數學形式不完善,慣性的存在或者回歸模型中刪去了自相關的重要解釋變量。由于誤差項自相關的存在,協方差和方差都變大,都不具有最小方差性。通過Eviews軟件上計算,取得DW值為1.627 220。

若顯著水平α=5%,通過查表可以得到DW檢驗的界值dL=0.451,dU=2.537。因為dU=2.537

4、計量結果分析

在t檢驗中,常用顯著性水平給定α=5%或α=1%,α越小表示越精確。α=0.05時,t檢驗臨界值為2.37。在本文選取的金融產業集聚指標中,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業從業人員、上市公司籌資額三項指標t檢驗值顯著且為正,保費收入、金融機構貸款總額、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檢驗值為正但不顯著,對外開放程度的顯著性檢驗值為負。

金融業產值系數為正且顯著,說明對經濟增長正效應明顯,金融增加值已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增加值計量檢驗β值為6.799 581,說明合肥市人均金融增加值每增加一元,就可以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貢獻6.799 581元。

上市公司籌資額系數為正且顯著,這是因為公司上市籌集資金,可以通過證券市場募集企業發展所需的資本,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企業發展。而且公司融資大大提高了企業再生產能力,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形成經濟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帶動當地經濟增長。

保險業對經濟具有正外部性:第一,風險補償功能。通過補償機制,為工商業活動轉移風險,有利于商品流通交易;第二,資金融通功能。積累的保費,通過有效的運用,可以增加投資,改善市場中資本的結構,減少經濟波動。合肥市保費收入t檢驗系數為正但不顯著,說明合肥市保險業發展相較經濟增長速度發展較慢,對經濟增長效果不顯著。

貸款余額指標的t值系數為正,但小于臨界值。這表明在2001~2015年間,合肥市貸款余額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但是作用不突出。這主要是因為部分貸款投資效益不高,存在大量重復投資、盲目投資,導致大量金融資源浪費,造成整體經濟促進作用下降。

兩個控制變量對GDP的影響各不相同。人力資本t值系數為正,但未通過檢驗。這說明,合肥市雖然是我國著名科教基地,擁有眾多高等院校,但是人力資本對金融產業集聚的促進作用不明顯,主要是因為,與發達地區比較,合肥市經濟仍然比較落后,提供的待遇較差,金融業的人才吸引力較低。

對外開放程度的系數在為負值并且也未通過t值檢驗,這主要是由于合肥市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有限,與外部金融要素交往較少,這時候金融對經濟主要起金融壓制作用。

四、推動合肥金融產業集聚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金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金融市場

金融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規制度。因而政府要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金融法規規章制度,規范金融體系。具體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斷完善征信體系,加強信用制度建設,推動信用激勵和約束制度形成;第二,在允許的政策范圍內,在市場準入方面降低門檻,簡化審批流程;第三,做好金融產業的引導工作,注重效率,避免重復、盲目投資;第四,以股權交易所為基礎,構建股權交易市場,完善股權質押等融資方式;第五,支持保險證券業發展,加強銀政、銀企合作,提高金融產業整體服務水平。

(二)提高開放程度,積極融入長三角

金融中心建設需要依托經濟腹地,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知識積累。目前,合肥金融產業的對外開放水平還不夠高,合肥應當把握加入長三角城市群,特別是要抓住上海自貿區成立的機遇,主動參與長三角地區金融產業的分工協作。合肥市同時也應該逐步放寬市場準入,提高金融業開放程度,積極吸引外地金融機構在合肥設立分支機構。

(三)強化金融中心建設,完善基礎配套服務

金融產業在某地區的集聚,同樣需要相關行業提供服務配套。合肥市政府要在戰略上高度重視區域金融中心發展,繼續建設濱湖后臺服務基地和瑤海中小金融機構服務區。合肥市要采取進一步措施,吸引外地銀行在合肥開設分支機構;大力推動村鎮社區銀行、擔保信貸等新興金融中介機構發展建立,建立多重資本市場融資體系;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會計、律師等中介機構,提供配套服務。

(四)吸引并培養高層次金融人才

金融產業的發展,同樣需要高素質的金融人才。為了吸引和培養一大批高素質金融人才,為合肥市金融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合肥市可以從兩個角度著手:一是提升合肥市金融人才待遇,排除人才流失的一些障礙,如戶口問題、子女上學問題,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強已有人才培養工作,可以制定金融從業人員培養計劃、繼續教育計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健全高素質金融人才培養機制。

(五)積極發展基礎經濟,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為促進合肥市金融集聚,合肥市可以從加速實體經濟方面來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梢詮囊韵聨追矫嬷郑旱谝?,發揮科教基地優勢,要全面推動第二產業升級轉型,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科技產業在第二產業中的比重;第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努力發展戰略化新興產業。對現代服務業要鼓勵其發展,同時要加快總部經濟建設,推動現代物流、會展經濟和文化旅游的一體發展,不斷提升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1]Davis,E.P. (1990).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An industrial analysis[Z]. London Bank of England Discussion Paper, No.51.

[2]黃解宇,楊再斌.金融產業集聚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89-134

[3]陳文鋒,平瑛.上海金融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J].統計與決策,2008(20):93-95.

[4]林江鵬,黃永明.金融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兼論金融中心建設[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6):49-54.

[5]丁藝,李靖霞,李林.金融集聚與區域經濟增長--基于省際數據的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2010(2):30-31.

[6]姜冉.泛珠三角地區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基于1982-2007年的數據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0):60-61.

[7]孫晶,李涵碩.金融集聚與產業結構升級--來自2003-2007年省際經濟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家,2012(3):80-86.

[8]簡波.中部六省省會城市金融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2014(1):86-88.

[9]李鎮,湯子隆,許珊珊,等.我國金融產業集聚研究--基于空間統計學的研究方法[J].經濟問題,2013(7):56-60.

[10]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0-264

[11]楊起予.以上海為中心的金融產業集聚對長二角經濟發展的影響[J].浙江學刊,2009(6):185-187.

[12]于雁潔,胡夢荔.我國金融產業集聚效應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12):133-136.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Hefei

SHAO Aichun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Hefei, the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some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using Eviews model, preceding the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about the model, and then conducting White and DW test. The conclusion of the model shows that: in the financial gathering indicator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utput value and the amount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a promoting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economic growth is conducive to the further concentration of financi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model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to promote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Hefei.

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conomic growth; location entropy; Eviews model

2016-08-20

2015年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安徽省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SK2015B1105905)研究成果;2015年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課題(A2015016)研究成果。

邵愛春(1982-),女,安徽宿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金融市場、科技金融。

F832.7

A

1009-9735(2016)06-0062-07

猜你喜歡
合肥市合肥金融
合肥的春節
合肥的春節
醒獅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學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合肥公共自行車3年內投8萬輛 總投資5.5億元
P2P金融解讀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