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草芽孢桿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間試驗

2017-01-21 15:18彭燕馮清拔伍書欽
熱帶農業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枯草芽孢桿菌田間試驗

彭燕+馮清拔+伍書欽

摘 要 草莓白粉病是瓊海草莓生產中的常發性主要病害,嚴重影響草莓的生產。瓊海草莓種植期間低溫、高濕氣候情況頻發,有利于草莓白粉病的發生。通過不同配方組合發現:枯草芽孢桿菌按4 050 g/hm2用量單獨使用,預防草莓白粉病防效達92.09%,發病后混合化學藥劑露娜森做治療,具有防效快、持效期長等優點。

關鍵詞 枯草芽孢桿菌 ;草莓白粉病 ;田間試驗

中國分類號 S436.68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1.018

Abstract 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 is a major disease in qionghai strawberry production ,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strawberry. Qionghai strawberry planting during the low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climate,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different combination formula discovery: Bacillus subtilis according to 4050 g/hm2 dosage used alone to prevent 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 control effect was 92.09%, and the incidence of mixed chemicals-luna, do after treatment with, has a fast control effect and the advantages of long effective period.

Keywords Bacillus subtilis ; 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 ; Field trials

草莓白粉病由子囊菌門真菌,羽衣草單囊殼菌(Sphaerotheca aphanis)侵染所致,屬專性寄生菌,人工離體培養困難[1],低溫、高濕環境下發病嚴重,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是草莓生產中常發性主要病害。一般導致減產20%~30%,嚴重時病葉率在45%以上,病果率50%以上,嚴重影響草莓的生產[2]。目前,國內外對白粉病的防治仍以化學防治為主,主要包括有機硫類、苯并咪唑類、三唑類和仿生物植物源類[3]。目前,生產上常用的化學殺菌劑有世高、敵力脫、腈菌唑、翠貝、露娜森等[4-8],長期使用不僅會使病菌耐藥性增強,導致用藥次數增加,還會影響草莓食用安全。使用枯草芽孢桿菌防治草莓白粉病試驗已有報道[9-10],但在海南氣候條件下和草莓栽培模式下,利用芽孢桿菌菌劑防治白粉病尚未見報道。本試驗旨在驗證芽孢桿菌菌劑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探討芽孢桿菌菌劑科學的使用方法,以便為海南草莓的白粉病防治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作物

紅顏(紅臉頰)。

1.1.2 供試藥劑

保翠(枯草芽孢桿菌含量≥109個/mL,水劑),北京中農思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露娜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懸浮劑)由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提供。

1.1.3 試驗地點及土壤肥力

試驗設在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溫泉村草莓種植地;土壤類型: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具體指標見表1。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草莓于2015年11月25日定植,成活后采用黑色塑料覆蓋,株行距18 cm×20 cm。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4 m2,小區間設保護行,試驗設7個處理。處理1:對照(CK),噴施清水;處理2:露娜森0.45 L/hm2(3次);處理3:露娜森0.45 L/hm2+保翠2.7 L/hm2(1次)、保翠2.7 L/hm2(2次);處理4:露娜森0.45 L/hm2(1次)、保翠2.7 L/hm2(2次);處理5~7依次為保翠4.05、2.7、1.35 L/hm2(3次)。常規噴霧,藥液對水量675 L/hm2,均勻噴施葉片正反面,連用3次,前2次間隔3 d,第2次與第3次間隔7 d。試驗期間不使用其他藥劑防治病害。

2016年1月16日第2批草莓頂果采摘盛期,部分果實剛出現白粉病時使用,在下午4~5點開始進行葉面噴施。

1.2.2 調查與計算

1.2.2.1 試驗調查時間

分別于施藥前1 d、第1次藥后3 d、第2次藥后7 d、第3次藥后7 d和14 d共5次調查草莓的發病情況。

1.2.2.2 調查內容

每小區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每點調查5株,每株調查全部葉片,每片葉按病斑面積占葉面積的百分比分級,記錄調查總葉數和各級病葉數。

1.2.2.3 分級標準及防效計算

0級:無??;1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6%~10%;5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1%~25%;7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26%~5O%;9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1%以上。按如下公式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9)×100

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對照病情指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保翠芽孢桿菌菌劑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第1次施藥后3 d,各處理平均病情指數均顯著降低,分別由藥前12.22、12.35和12.15、12.24、12.39和12.15下降至3.51、3.46、3.42、5.02、6.08和8.22。相對防治效果分別達到76.11%、76.45%、76.72%、65.83%、58.61%和44.04%。其中,用露娜森處理病情指數顯著降低,防效也達到76%以上。但單獨使用露娜森或者露娜森與保翠混配,在用后3 d防效無差異。單獨使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表現出隨著使用濃度增加,病情指數和防效改善越明顯,但同使用露娜森相比,防治效果滯后,這主要是由于在自然狀態下,除成熟葉片和老葉片表面均有菌絲和孢子生長附著外,同一株新稍幼嫩、未見發病的葉片上也有病原菌的存在[11]。因此,芽孢桿菌菌劑要在草莓葉片上發揮作用,必須要快速大量擴繁才能形成局部菌群優勢。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短期內,草莓葉片上病原菌仍處于優勢地位,所以表現出防效不明顯。已有試驗發現,葉片噴施保翠芽孢桿菌菌劑3 d后再噴施1次,能加快菌劑的擴繁速度和數量,加快有益菌在草莓葉片上形成優勢菌群,從而發揮作用。由病情指數的變化可以看出,白粉病隨著發生時間的延長,病害發生程度加重,對照區白粉病病情指數由逐漸加重。

第2次施藥后7 d觀察,各處理病情指數均顯著降低,其中使用露娜森處理防效提高到90%以上,其中以處理3效果最好,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保翠芽孢桿菌菌劑形成了芽孢,對殺菌劑、高溫、射線均具有明顯的防護作用。因此,把露娜森按使用倍數稀釋后加入保翠芽孢桿菌菌劑,混勻后葉面噴施,由于露娜森能直接殺死病原菌,從而減少病原菌對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的競爭和抑制作用,待露娜森殺菌劑作用減弱后,保翠芽孢桿菌菌劑中的孢子開始萌發,由于病原菌大部分被殺死,不會對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的擴繁帶來阻礙,從而加快菌劑的快速繁殖,進而發揮菌劑對病原菌的競爭作用和抑制效果。處理4是先用露娜森殺菌后,在第3天再單獨使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盡管露娜森能殺死葉片的大部分病原菌,但由于需要間隔3 d才使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在這3 d草莓葉片最初被露娜森殺死的病原菌又重現開始萌發。因此,在葉片上又有可能形成局部優勢菌群,從而抑制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的擴繁,造成防治效果下降。本試驗由于第1、2次用藥間隔期短,因此,處理4與處理3相比差異不明顯。處理2單獨使用露娜森,盡管防治效果同處理3、4相當,但由于2次施藥間隔期短,對草莓造成一定藥害,具體表現在畸形果多,葉片略有卷縮。

第2次施藥后,單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防效明顯上升,一般隨著使用濃度的增加,防效也在增加,具體表現為:處理5>處理6>處理7,其中,處理5和處理6防效相近,但均顯著高于處理7。

第3次施藥后7 d觀察,單用露娜森防效較第2次施藥略有降低,這主要是由于后期草莓白粉病危害加重,露娜森持效期降低,間隔7 d使用病原菌又開始在葉片表面蔓延,造成防效降低。其余處理由于后期全部采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防治,因此,隨著使用次數增加,防治效果更加明顯;使用濃度越高,防效越明顯;相同濃度處理,不管前期是否使用露娜森,最終的防效相近。

第3次施藥14 d觀察,隨著用藥間隔期的延長,各處理草莓白粉病防效均明顯下降。其中處理2單用露娜森后,第14天病情指數達到27.32,防效僅有41.04%。使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處理,防效盡管也有下降,但同處理2相比,降幅要小得多。說明使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處理,能顯著提高草莓對白粉病的抵抗能力和持效期。從總體來看,使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可以顯著改善草莓對白粉病的防效,總的來看,處理3不僅能快速提高草莓對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而且持效期長達14 d以上,值得在草莓種植區大面積推廣。

2.2 芽孢桿菌菌劑對草莓生長的影響

調查草莓在試驗處理期間各處理的草莓產量,統計商品果率,估算每公頃產量(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3(露娜森與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第1次混配,以后2次單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產量、商品果率和凈收益均明顯高于其他各藥劑處理。單獨使用露娜森盡管初期防效最好,但隨著時間延長,防效降低,表現在草莓長勢較差,出現早衰癥狀。單獨使用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盡管防效較慢,但持效期長,同時還能改善草莓葉片光合作用,根系生長良好,抗旱、耐寒能力增加,除處理7外,商品果率均達到85%以上。處理7由于芽孢桿菌菌劑用量不夠,因此在整個生育期均表現出防治效果不突出,葉片黃化嚴重,產量和商品率均明顯降低。

露娜森按100 mL 92元,保翠芽孢桿菌菌劑按200 mL 30元計。

3 結論與討論

化學藥劑和芽孢桿菌菌劑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均具有明顯效果,但二者各有優缺點。其中單獨使用化學藥劑盡管見效快,但持效期短,導致使用次數增加。芽孢桿菌菌劑盡管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長,但前期見效慢,單獨使用需要加大用量,這又會加大種植者投入。

因此建議生產中草莓白粉病預防,可以按照2.7 L/hm2的量單獨使用;治療可在田間果實發病初期與露娜森混合使用,在露娜森按2 000倍稀釋后最后加入保翠芽孢桿菌菌劑,同時在前2次使用時,施藥間隔期以不超過3 d防效最佳,視田間病情發展施用2~3次。

保翠芽孢桿菌菌劑合理使用,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商品果率,增產增收效果明顯。保翠芽孢桿菌菌劑用于草莓白粉病防治,在白粉病發生前使用,效果優于發病后,芽孢桿菌的用量和使用次數均明顯減少。但本試驗由于側重探討芽胞桿菌與殺菌劑的合理配合方法,再加上無法準確判斷白粉病發生的準確時間,因此本次試驗未進行這方面的系統研究。從防治效果來看,一般在果實剛出現白粉病1~2 d時使用效果更明顯。

參考文獻

[1] Rumbolz J,Kassemeyer H,Steinmetz H,et al.Differentiation of infection structures of the powdery mildew fungusUncinu-la necatorand adhesion to the host cuticle[J].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2000,78(3): 409-421.

[2] 楊聯偉. 草莓白粉病的發病規律和防治措施[J]. 煙臺果樹, 2005(3):15-16.

[3] 楊奉才,李向英,高一風,等. 世高、敵力脫防治草莓白粉病試驗[J]. 煙臺果樹,2001,76(4):37.

[4] 汪建國,沈水土,柯漢云,等. 世高防治草莓白粉病試驗[J]. 浙江農業科學,2002(3):141-142.

[5] 方博云,黃根元. 腈菌唑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藥效試驗[J]. 農藥,1998,37(9):37.

[6] 花秀鳳,陳 銑. 50%翠貝DF防治草莓白粉病試驗[J]. 福建農業科技,2004(4):26-27.

[7] 李紅霞,馬志強. 幾種殺菌劑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研究[J]. 農藥學報,2003,5(3):50-54.

[8] 史功全,杜玉斌. 露娜森防治草莓白粉病藥效試驗[J]. 現代化農業,2014(3):24.

[9] 胡洪濤,王開梅,李 芒,等. 幾種枯草芽孢桿菌發酵液防治草莓病害的藥效試驗[J]. 湖北農業科學,2002(2):52.

[10] 曹春霞,龍 同,程賢亮,等. 枯草芽孢桿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田問藥效試驗[J]. 湖北農業科學,2011, 50(20):4 188-4 189.

[11] 楊 瑞,王建立,于同泉,等. 運用掃描電鏡技術觀察草莓白粉病菌[J]. 電子顯微學報,2013,32(3):260-264.

猜你喜歡
枯草芽孢桿菌田間試驗
2種性引誘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誘捕效果
山羊接種小反芻獸疫疫苗后不同檢測試劑的檢測效果田間試驗
枯草芽孢桿菌BS—8D防治玉米紋枯病的田間試驗效果及作用機理
民勤縣玉米新品種田間比較試驗探析
枯草芽孢桿菌對羅非魚免疫功能和生長性能的影響
枯草芽孢桿菌21代謝物對大豆茄鐮孢菌的抑菌機制
枯草芽孢桿菌代謝組樣品前處理方法的比較研究
鴨嘴式打孔播種機田間試驗研究
枯草芽孢桿菌對花生鎘積累及生理性狀的影響
溧水縣永陽鎮小麥“3414”田間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