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

2017-01-21 02:34李冉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摘 要:中國古代德育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智慧,其精華部分對今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對古代德育思想的內容、目標、方法作出現代解釋的基礎上,可以將其適時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古代德育資源在現代煥發新的生機。

關鍵詞:中國古代德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著古人在道德教化領域的思考與實踐。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日新月異的環境、多元的思想交流、多樣的價值觀碰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汲取古代思想智慧,探究傳統的經驗方法,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探討。

1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概念界定

很多學者在進行相關研究時,對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內涵進行了概述。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德育是以儒家道德規范為主要內容,融合道法墨各家倫理道德傳統、道德規范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形成的一個內容豐富,體系龐大的倫理思想和道德實踐活動的行為規范、道德教化體系和價值行為標準的總和?!币灿袑W者指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等既在德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等問題上相互頡頏相互論爭, 又在德育的目的、功能和本質等問題上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雖然表述方式不盡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指出了中國古代德育思想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的產物,同時也指出了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國古代德育思想體系的主導地位。結合前人的表述,我們對中國古代德育思想做出如下界定:中國古代德育思想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以儒家道德規范為主體,吸收融合了道墨法釋等各家道德思想、倫理規范、道德實踐的,涵蓋廣泛、多元一體的德育思想結構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古代德育思想是在古代歷史條件中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限性,“在德育與政治的關系上,德育政治化超出了合理限度,遮蔽了生活世界,導致了德育本質和功能的異化;在群體和個體的關系上,對群體價值的過分注重,壓制了個體道德的充分發展,弱化了德育對個體生活世界的精神關懷能力等?!币虼?,在繼承與發揚中國古代德育思想時,需將其與當代實際相結合,特別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實際狀況相結合,對中國古代德育思想做出符合時代的解釋,使中國古代德育思想在高校煥發新的生機。

2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內涵與方法

(一)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內涵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內容豐富、涵蓋廣泛,其中“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的含義有兩個,其一從個人修身的角度來講,仁即為“修己”。孟子曾說:“仁者也,人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下》)《禮記·中庸》中也講:“仁者,人也?!边@里的“人”,是指社會人,是經過后天學習修養而形成的。因而要“修己”以為仁,加強自身修養,養成良好人格。其二從對待他人的角度來說,仁即為“愛人”??鬃诱J為人與人之間應當相親相愛,孟子也說:“仁者愛人?!保ā睹献印るx婁下》)“愛人”要求人們有仁愛之心,愛他人、尊重他人,首要的就是對親人的愛,“入則孝,出則悌”(《論語·學而》),孝是對父母的愛,悌是對兄長的愛?!缎⒔洝飞险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敝赋隽诵⑹亲鋈说母?。試想如果連有生育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尊重關愛的話,如何尊重關愛他人?如果人人都不孝敬父母,不尊重他人,這樣的社會又怎能和諧穩定?因此孔子說:只有對親人保持孝悌之心,才能推己及人,對他人關心友愛;才能由小家到大家,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一直有“以孝治天下”的傳統,“使得‘孝'由家庭倫理范疇的概念上升為國家倫理和政治倫理?!钡髞砼で摹坝扌ⅰ庇^念也使得現在很多國人對孝悌思想存在諸多誤解。今天我們講求孝道,更應該返璞歸真,回歸孝的本質含義,愛父母、敬父母,父母是對的,應該遵從,父母錯了,應該指出其錯誤,這樣才是真正的孝,才能保持和諧有愛的家庭關系?!叭省睆膫€人的角度提出了修身處事的準則,“禮”則從社會角度進行了制度規范。禮所反映的封建等級制度和社會秩序已經不適用于現今社會,因此我們不談禮的具體制度指向,而是吸收借鑒其精神實質??鬃诱f:“禮之用,和為貴?!保ā墩撜Z·學而》)指出了禮的本質和功用在于“和”。通過規范人們的言行,使其守禮,從而保持社會的穩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借鑒仁、禮的思想,教導學生內以修己,外以愛人,遵守校園規范,從而在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的同時,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

(二)中國古代德育目標

在德育目標上,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看重人的精神氣節,注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等都表現了高潔的精神氣質,令今天的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精神信念的力量,深受鼓舞。北宋大儒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是傳統德育的教育目標,從個人修養到太平天下,從小我到大我,一層層推進,培養受教育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對天下的責任意識。傳統德育的熏陶將有助于大學生提升自我修養意識,自覺地完善人格品性,提升精神氣質,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三)中國古代德育方法

在德育方法上,中國古代德育思想蘊含著多種有效的方法。啟發式教學法,得名來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啟指的是教育者引導學生思考,‘發指的是教育者指導學生如何去表達,教育者對學生的啟發作用在于引導而不是直接告知其結果?!蓖ㄟ^這樣的啟發誘導,不僅能教給學生知識,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中國古代很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注意到了周圍環境對人的后天成長的重要影響??鬃诱f:“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保ā犊鬃蛹艺Z》)傅玄的《太子少傅箴》中也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倍急容^形象地說明了環境的影響作用。環境作為無形的、不易感受到的存在,是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產生著影響,使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除了教育者可采用的德育方法,中國古代也十分重視人的自我教育?!吨芤住ゅ控浴は筠o》中有言:“君子以反身修德”,即通過反省自身來修養德行。曾子進一步指出了自省的具體內容:“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述而》)當然自省的內容并不僅僅局限于這些,生活學習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反省的范圍?!吧鳘殹币彩且环N重要的自我修養的方法,即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情況下,要自我監督,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陸九淵說:“慎獨即不自欺?!痹梢舱f,慎獨即“處世當無愧于心”。這些都表明“慎獨”要求人的高度自覺性,強調自律意識的培養,在道德修養過程中不斷自我觀察、自我約束和自我反省。

3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在高校中的應用

(一)將中國古代德育思想融入課程體系中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中蘊含著對當今社會有積極意義的時代價值,在對其作出現代詮釋的基礎上,可以適時地融入到教學中。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特征,但當前的思政課無論是在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方式上過于強調政治性,從而導致課堂內容空泛、枯燥乏味,無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任何課程都不只是單純地知識傳授,思政課作為思想性政治性的教育課程,更應注重對受教育者品性的塑造與思想的引領。因而將古代德育內容適時地融入高校思政課中,不僅可以豐富課堂的內容、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改善政治意味過濃的弊端,還可以通過對古代德育經典、人物故事的講解讓學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體會傳統的精神氣節,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下提高對德育的認同度。

(二)結合古代德育方法,改善教學方式

啟發誘導法告誡教師避免單純的灌輸說教,采用探索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考與探索;自我教育法啟示教師應經常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反省,將教師的引導教育與學生的自我教育有效結合。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也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水平,開展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同時應不斷充實自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個人修養。教師作為教育者和引導者,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思想上、行為上的影響,他們對理論的講述與踐行,對工作的理解與態度,對現實的看法與思考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發展和行為判斷。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也應注重自我教育,養成良好的個人素養,以身作則,發揮人格魅力,對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用。

(三)營造德育環境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中國古代重視環境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應注重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使其滲透到每個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隨著傳媒的發展,高校里也出現了很多方便又高效的校園媒體。每天的校園報紙、廣播可以開辟德育模塊,進行德育宣傳;利用校園微博、微信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推送德育美文、德育故事,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古代德育的熏陶。還可以開展相關的德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近距離接受德育的熏陶教育:組織相關的學生社團,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并通過相關實踐活動的舉辦,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倫理道德的認識,促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邀請有關的教授學者,開展學術講座;利用話劇、小品、舞蹈等形式將中國古代德育思想搬上舞臺等。通過這些有形無形的方式,使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認識,提高道德修養與實踐。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應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加強自我修養。自我反省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修養方法。德育內容的特殊性,要求受教育者經常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不足,從細微處培養自身的自律意識,提升德行修養?,F代社會喧囂浮躁,人們通常為浮華名利所累,越來越少的人能夠靜下心來修養身心。大學生處于風華正茂、拼搏奮斗的時期,也應該時常靜心自省,這樣既可以使自己在奮斗中時刻保持動力,又能養成良好的品性修養應對社會的浮華喧囂,以更加堅強的姿態接受社會的洗禮。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希望可以通過這些借鑒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改善當前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面對更復雜的情況,這些都需要高校、教師、學生的長期并持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趙公弼.傳統德育思想的汲取與發揚[J].龍巖學院學報,2009,27(6).

[2]王澤應.中國優秀傳統德育思想的開發與現代轉化[J].教育科學研究,2006,10.

[3]樊泓池等.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對當前青少年德育的啟示[J].管子學刊,2013(2).

[4]陳曉靜.兩漢孝治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3.

[5]于夢竹.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李冉(1992—),女,山東省棗莊市人,陜西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程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