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幾點反思

2017-01-21 11:24佟蓮花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應用

佟蓮花

摘 要: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然而,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為了讓它向正確的軌道呈良性發展,我們應及時發現它的缺憾,并提出切實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以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投影儀等硬件設備為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課件)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計算機輔助教學形式。多媒體作為高科技的產物,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圖、文、音并茂,形象生動,色彩逼真,使學生“身臨其境”、倍感親切,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強教學效果。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聲、形、色具備的這種特質,創設模擬各種生活情景,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使學生在一種虛擬而又真實的生活空間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能全面正確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對重難點的消化和理解,從而很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1 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誤區

(一)本末倒置,使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上占主導地位

任何情況下,教師都應該是課堂的主導,語文作為“人文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精妙之處是機器難以完成的。教師在講臺上擺弄多媒體課件,忙著操作鍵盤和鼠標,既不深入講解,也沒重難點的板書,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情況,一次語文公開課上學生們竟然連課本都沒打開過。有時候或許課堂氣氛熱熱鬧鬧,學生也很活躍,而教師忽視了教學密度,課后學生腦子里空空蕩蕩這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所以教師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員,多媒體教學也不能陷入華而不實的境地。多媒體的地位應該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更不是代替手段。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都是經過了一代乃至幾代教育家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語文精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大多內涵豐富,風格鮮明,文化底蘊豐厚,深深吸引我們的往往就是他的那種使人回味、浮想聯翩的意境美。如唐詩宋詞,課文中選取的每一篇,其中所蘊含的深遠意境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豈能通過幾幅圖畫或幾行文字就可以讓學生得到體會。相反,這些聲光圖像的展示往往還會束縛和禁錮教師與學生的想象及拓展,使思維局限于課件展示的圖畫中恰恰是“百見不如一聞”。有的教師講李清照的《一剪梅 月滿西樓》,就播放同名歌曲,講李煜的《虞美人》就會先讓學生欣賞鄧麗君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單獨聽這些歌,都是一些好聽的歌,但它們與原詩的意境相去甚遠,對于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詩文的意境、品嘗詩文的“真味”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二)師生沒有感情交流,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創新思維

課堂是傳情的場所,是說理的場所。尤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是該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德育意識。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應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是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方式。如果教師整節課都坐在電腦屏幕前上課,這樣又何來的教態,眼神交流,更不能由學生表情去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情感交流也就無法實現了,所以我們用多媒體課件時一定還要注意別忘了自己的“傳道授業解惑”角色。

(三)喧賓奪主,多媒體教學流程過于追求美感,浮于形式

一堂語文課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內容是主線?,F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發揮其獨立思考能力。但是,目前在語文多媒體課堂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少教師往往只是匆匆地組織學生朗讀一下課文,然后就用大量時間放映有關的影視片段,水墨丹青,這些課件固然能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但它所占用的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對文本解讀或運思動筆的時間。在許多“觀摩課”上,學生看看錄像、聽聽音樂,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學生抱怨“課堂上轟轟烈烈,課后卻空空洞洞”。

(四)滋生惰性,教師過分依賴課件忽視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

許多教師用了多媒體就不愿寫教案,不愿去探討課文,不摸索教學規律,不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是不利于教學的,是不能在教學研究上有所突破取得成績的。

2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運用中的建議

多媒體教學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在教學實踐中已顯示出它獨有的優勢,但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時,必須要找準最佳時機,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巨大功能。

(一)語文是語言文學,是靠嘴巴來描述的

通過我們的語言對事物進行形象描繪,借以激起學生的情感,這才叫語文,才叫文學。無數實踐證明,沒有語詞介入的 “觀察”,只能是“感”而不是“悟”,只能是膚淺的、浮光掠影的,甚至是“視而不見”、“充而不聞”的。所以,簡單地以多媒體直觀“視聽”取代憑借語言文字——首先是語詞化的“捕捉”、“顯現”和“定格”,學生的感覺就僅僅停留于視覺和聲音符號的感官接受層面,必然會造成感情浮泛,思維模糊。比如:《荷塘月色》中描寫月光的“瀉”“籠” ;《藥》中那“一圈紅白的花”。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借助影視畫面的閱讀課,最多只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寫什么”的理解,而對于“怎么寫”則極少觸及。尤其是對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寫”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師憑借畫面內容時,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的語言文字的“回放”和“還源”——回歸文本,探究作者是運用哪些語言材料和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或者景物的。也就是教師利用教學語言使學生既感“畫外之音”又悟“言外之意”。

(二)多媒體教學也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的過程,多媒體僅僅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種手段,不能讓它代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導和組織地位。課件的制作除了追求直觀和聲動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生的主動發展,要適合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多媒體的設計與課堂教學不相符合時,應果斷地調節教學環節,不能讓課件牽著鼻子走。

(三)制作課件應從實際出發,要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確定制作課件的內容時,要注意選取那些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效果的內容,將它用菜單的形式提供出來。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適時調整,確定哪些該用,哪些可以不用;哪些該詳細講,哪些該省略講。同時,要能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隨時調整教學進程。不宜把素材制作成固定的模式,非那么講不可。

制作課件的目的是采用多媒體手段和方法,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加強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細致的分析,從教材中捕捉出重點和難點,從突破重點和難點出發制作課件。

多媒體教學手段有許多優點,但也還應該看到它們的缺點。我們不能過分依賴,但也不能一概地摒棄。我們要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出發。為了能更充分地發揮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先進作用,只有通過揚長避短、合理運用,才能讓多媒體真正服務于教育,探究教學規律,從而開創傳統教學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孫亞,史敬華.語 言 轉 化 是 關 鍵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

[3]史凌云.淺談多媒體教學之利弊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多媒體應用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