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機與高校課堂教學

2017-01-21 12:31王宏偉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智能手機教室微信

智能手機誕生以來,極大地沖擊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及行為習慣。同樣,它也極大地沖擊著高校里的傳統教學。課堂上“低頭一族”不斷蔓延狀大,不僅嚴重影響課堂紀律,更是大大降低了教師授課的質量和效果。如何看待手機在校園里的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如何評價手機在學生的生活,學習中起到的作用,特別是如何應對手機在課堂上的滲入,已經成為一個擺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者們面前不能回避的緊迫話題。這篇文章將簡要地和大家討論一下智能手機進入課堂的所帶來的挑戰以及應對措施。

1 手機在課堂中的現狀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現在大學生智能手機的擁有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手機成為每一個人,更是思想活躍、追求時尚的青年學生的標配,有所差別的只是品牌質量的不同。智能手機的多功能用途使得人們隨身攜帶使用,乃至于課堂之中。據某學校調查問卷的數據,在課堂上有過手機使用經歷的人高達90%以上。當然,其中絕大部分是在娛樂,而不是學習。手機之所以在課堂上如野火逐漸蔓延,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上課時間使用手機的學生,所具體使用的手機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不排除一部分人是在用于學習目的,這一點其實也正是主張手機課堂合法化的主要依據。二是與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相對應的是手機體積越來越小巧,從而在課堂上難以被發現,這增加了老師處理這些問題的難度。三是一些課程缺乏吸引力,特別是理論課。再加上如果授課的老師比較刻板,學生就隨手利用手機來打發時間。所以智能手機進入課堂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特困戶”少了,學生們找到了睡覺的替代品——玩手機。

2 不同高校對待手機進入課堂的不同態度

1、嚴格禁止課堂使用手機。在實踐中,有的學校直接禁止學生把手機帶入教室,或在教室內設置收納袋,統一收繳手機。如云南一高校發布規定:學生上課之前“手機打卡,對袋入坐”。他們在教室靠近黑板的地方掛上一個大的掛袋,上面縫了很多小口袋,正好可以放下一部手機,這樣上課之前每個人自覺把手機放進去,做到了課堂上的無手機化。如果有學生違反相關的規定,則對應有不同的處罰措施。如按照華中科技大學的規定,學生上課時玩手機如果被發現,則會被沒收手機一個月。按照武昌理工學院的處理辦法,是發現一次扣除一分平時成績,直到扣完為止。甚至有的學校還會處罰當時上課的老師,如果這個老師沒有及時制止學生玩手機的話。

2、與第一種做法相反,使手機身份合法化,主動把手機融入課堂教學中,如有的學校推出了微信課堂、QQ課堂等。據《楚天都市報》報道,某武漢高校的課堂上,老師通過微信點名、出題;學生通過微信簽到、答題。而且相關信息還能及時顯示到教室的大屏幕上。課堂上大家紛紛埋頭于手機當中,學生再也不必像做賊一樣偷偷摸摸地使用手機了。同樣,浙江師范大學一個老師也給手機進入課堂發放通行證,他指導學生在手機上安裝一個指定的客戶端,然后師生之間可以通過這個客戶端實現實時雙向互動。這樣就讓傳統課堂與互聯網、多媒體、WIFI等現代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達到了移動教學的目的。還有的老師利用QQ群組織學生討論并布置作業,如在江蘇常州一個職業高校在一次德育課上,老師嘗試了利用QQ群進行課堂教學。當提出一個問題之后,學生們紛紛在群里踴躍發言,發言的內容同時顯示在大屏幕上,各種觀點紛紛呈現。討論之后,老師布置相關作業,同學們也是通過QQ群提交上來。

3、不置可否,沒有與之相關的明確規定。大部分學校面對這個新的現象,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這樣一個新問題。于是以不變應萬變,順其自然。還有的學校持觀望態度。先看下別的學校做法再說。

3 不同措施的利弊分析及應對

以上種種突破常規的新的嘗試,對其效果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的師生認為效果很好,也有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認為這樣做師生之間只有形式上的交流,而沒有實質上面對面的溝通,效果還才不如傳統教學。

筆者認為,首先,嚴格禁止手機進入教室的做法不可取。這種極端的做法如果是在中小學倒是沒有問題,但不太適用于高校。因為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限制攜帶個人物品進入教室不僅讓人感情上難以接受,也有限制人身自由之嫌。況且這種做法在實踐上可操作性不強,教師很難做到禁止每個學生帶手機進來,總不能每個人進教室之前都讓老師拿個探測器搜索一遍。另外,針對玩手機同學的處罰措施看上去很美。如果玩手機的人數比較少,倒也可行,但是如果是大面積人群都玩的話,這種規定也就形同虛設了,老師不太可能同時處罰那么多的學生。時代大潮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簡單的一紙禁令并不能解決一切的問題,新形式下應有新的辦法。

其次,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利用手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針對有些高校使用微信群或者QQ群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做法,筆者也不敢茍同,因為這樣做有為了用手機而用手機之嫌。本身這種ICQ網絡即時交流工具是為了方便處于不同空間的人群而設計使用的,而坐在同一個教室里的學生本就同處于一個空間,直接面對面討論就很方便,再繞個彎用網絡虛擬討論,增加了教學成本不說,還增加了能源消耗有損環保,有些畫蛇添足。此外,班級所有的學生和老師都加入一個微信群或者QQ群,也有妨礙個人隱私的問題。畢竟,只有好朋友,關系比較親密的人之間才會互加對方為好友。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關系未必都很親密。所以,這種做法值得進一步商榷。

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手機在課堂上最重要的利用價值其實就是它的搜索價值。大學教育的一個轉變是要從以前的保姆式學習改變為自我式學習。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能利用各種工具查找資料,分析鑒別,得出結論,找到答案。以前傳統的模式主要是利用圖書館里的紙質資料,受空間地域限制特別明顯。在無線網絡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擺脫以前的種種限制,做到身邊就有這樣的資料庫,這是無線網絡技術帶給我們的最大益處。因而教師應盡量在課堂上就給學生提供培養這種能力的機會。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然后交給學生討論并尋求答案,學生要經過查找資料并經過自己的分析才能得出答案。這個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之下自我學習的一個過程,老師教的不僅僅是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自己獲取知識,這樣即使學生有一天離開課堂,離開校園,他也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另外,對于相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來講,也應該有所作為,牽手相關技術企業聯合開發應用于課堂教學的APP軟件,讓手機為課堂所用。但目前這個領域可以說還是一個空白,沒有一個面向高校市場的成熟產品問世。只見到少數具備相關技術的教師自己設計的小型應用APP在小范圍使用。如東華大學計算機學院一位老師開發出一款教學軟件,有著很多的功能。這款軟件基于移動互聯網和位置服務技術路線,覆蓋了課前、課上和課后各個教學環節,具備學生自動簽到、課堂提問和互動、實時在線課堂、課下資料共享和交流等智能教學功能??梢韵胍?,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如果有企業設計出成熟的產品,將會是一個雙贏的結局。還有,作為學校一方,有必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自我約束。高校輔導員,團委,學生會等組織應開展活動,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當然,還有一點,如果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技巧,使課堂不再乏味,學生們自然也會大大減少用手機娛樂的時間。

作者簡介

王宏偉(1972—),男,河南省鄭州市人,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德育。

猜你喜歡
智能手機教室微信
“313”教室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機
微信
智能手機如何讓我們變得低能
微信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