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童謠在幼兒園的作用

2017-01-21 12:37徐倩倩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作用幼兒

徐倩倩

摘 要:民間童謠是我國民間藝術之一,它的特點是通俗易懂,活潑有趣,并具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童謠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語言幽默、音節押韻、形式簡短,讀起來瑯瑯上口。也是兒童文學中的重要成員,在當代文化的沖擊下,這種古老的文學藝術形式生存現狀堪憂。童謠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孩童,為民間童謠尋找生存空間還是要從兒童身上入手。民間童謠極具童趣和游戲性。在吟誦童謠的時候,幼兒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通過民間童謠的學習,激發幼兒對民間童謠及其民間文化的興趣。因此,把民間童謠融合到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民間童謠;幼兒;作用

童謠本自起源于民間,在其它古籍中還有“孺子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等別稱。民間童謠,顧名思義,即是流傳于民間兒童口耳之中的歌謠,與現代創作兒歌不同的是,它帶有鮮明的民間文學的印記,具有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和傳承性等特征。我國的民間童謠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在漫長的歲月中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內容和歷史信息,曾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過巨大功能。

然而,時至后工業時代的今天,民間童謠在現代文明的包圍下備受冷遇,尤其是在它本來最為熟悉的兒童生活領域,電視、動漫、電子游戲、網絡,這些現代文明的產物充斥于當代兒童的視野,讓他們與傳統文化日漸疏遠。那么,在當代文化背景下,民間童謠還有生存的價值嗎?本文僅從幼兒園的角度出發對這個問題進行初步探析,以求將民間童謠以及與之相關的民間文化,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1 用童謠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資源

民間童謠語言淺顯易懂,內容貼近生活,節奏鮮明,好記易誦,非常貼近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審美心理,是幼兒園優秀的教學資源。如在語言活動中可以引入“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打燒酒。燒酒辣,賣黃蠟。黃蠟苦,賣豆腐。豆腐薄,賣菱角。菱角尖,尖上天。天又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菜油青,好點燈。燈又亮,好算帳。一算算到大天亮”這樣的頂針謠,讓幼兒在充滿著回環相扣的節奏中體會語言的趣味。在音樂活動中可以穿插像《唐僧騎馬咚得咚》、《小老鼠上燈臺》等節奏更為明快的童謠,配上樂器伴奏,能為幼兒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民間童謠更是孩子們游戲時的好伙伴,像跳繩游戲謠《馬蘭花》、手指游戲歌《金鎖銀鎖》,既協調了游戲動作,又增添了游戲的興味??傊?,將民間童謠應用于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但有利于幼兒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能營造愉快自然的教學環境,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

2 把童謠滲透到一日活動細節中

除了作為一種課程資源應用于各領域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之中,民間童謠還可以滲透到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像吃水果的時候巧妙地運用“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剩下那個給哪個?”這樣不用說教而教會孩子分享,還令平淡的日常環節變得富有游戲色彩。 又如童謠《小狗抬轎》的教學活動,我們是利用晨間鍛煉的時間,以游戲的形式展開。童謠《門口》利用排隊的時候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教育。教師首先將朗朗上口的童謠和游戲相結合,呈現給幼兒,利用幼兒參與游戲的需要,以及對童謠的好奇和興趣,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邊欣賞、邊學習、邊理解,這樣沒有壓力的活動,完全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過程。 所以,幼兒園應該努力挖掘民間童謠中的可用價值,將其作為教育教學資源充分利用。

3 利用童謠獨特的韻味提高孩子表演技能

語言美的表現方式,首先當然是“表演”。但表演并非單純加上肢體動作,或者強制幼兒跟隨教師模仿,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怎樣用自己的聲音來表現童謠獨特的韻味,包括嘗試用不同的語音、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語速、不同的語氣等。 如民間童謠《拉大鋸》,其內容很適合幼兒學說“拉大鋸,扯大鋸,鋸木頭,蓋房子。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請你去,小外甥兒你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彪S著小朋友們兩兩相對,雙手相握,前后搖擺,小朋友們邊玩邊學,一首童謠就學會了。這時,有個別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分散了注意,干擾別的小朋友玩游戲,于是,教師隨口念到:“拉大鋸,扯大鋸……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就是不給……”故意在童謠的后面加了一句,但又不點明不給什么。結果有個別小朋友點出了那個干擾別人的小朋友的名字。于是,就成了“就是不給××去?!倍稽c到名的小朋友自然接口說“要去要去,我也去!”這是一次自然而然的創編過程,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保持極高的學習興趣。又如,童謠《數一數》里面描寫了5種動物:虎、鹿、豬、兔、鼠。除了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不同的動物形象外,還可以讓幼兒用不同的聲音來表現不同的動物,虎的渾厚、豬的憨直,鼠的機靈等增添繞口令的語言變化。讓幼兒通過自己和同伴的表演,在與同伴運用聲音的變化來表演不同的角色的過程中,理解、感受童謠的趣味,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

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童謠以它獨特的文學形式,讓孩子們易于掌握。孩子們通過傳唱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知識,非常有助于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并且對兒童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倡導把民間童謠融合到幼兒園教育活動,通過教學,讓童謠進駐幼兒的心田,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

參考文獻

[1]鄭薏苡.民間童謠在當代兒童教育中的傳承策略研究.《教育科學》,2011-1.

[21鄭秀枝.民間童謠的教育作用.《陜西教育(教學)》2008-6.

[3]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等編.《中國歌謠選·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

猜你喜歡
作用幼兒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