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2017-01-21 12:45陳群福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情感因素情感教育語文教學

摘 要:情感教育既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引導學生情感發展的具體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情感教育。針對當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語文教師要注重自身情感素質的培養與提升;要善于把握教材內容,挖掘情感因素;要采取多種方式創設情景,引入意境;要用心誦讀,以情感人,從而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雙重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情感因素;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生存的必備條件,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主宰。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很強藝術性和情感色彩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情感的作用,不僅可以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情感教育,充分開發并利用情感因素,拓寬學生的精神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1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1 情感教育的含義

情感教育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依據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按照特定的教學目的,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關注和影響學生的態度、觀念、情緒等情感體驗,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相關的理論和具體的方法、手段,將其自身和教學內容的情感傳遞給學生,達成三者的統一,提高教學質量。

1.2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是新課程標準及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爸R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要求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知識能力和過程方法結合起來,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語文教學改革使得教師更為關注學生的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個性,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發展。

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感教育充分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狀況,充分結合當前的初中語文教材,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既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在著重培養初中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承擔著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和綜合素質的責任,情感教育則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情感教育通過對學生情感的引導和關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情感觀念,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提高審美

情趣。

加強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引導學生情感發展的具體要求。新課標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兼顧學生知識、思維和情感,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創新教育。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初中生的情緒容易波動起伏,有著極強的自尊感,作為一門人文性的學科,引導學生情感的發展是語文教學的題中之義。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對情感教育重視不夠

雖然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創新思維培養等素質教育教學觀念仍未完全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中。首先,在教師、學校、家長的固有觀念里,初中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順利踏入理想的高中。這個觀念導致了升學率在學校教育中占主導地位。其次,在初中教學中,仍存在重理輕文的錯誤思想,導致語文學科所處的地位非常尷尬,語文教學不得不采用題海戰術。迫于升學壓力,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逼迫學生記住標準答案,而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語文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只是一道道考試題目的堆積,其中的情感教育被極大地忽略。第三,在部分初中學校,沒有考慮到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及個性情感需求,而將情感教育變成了道德的說教和知識的強力灌輸。最后,有部分學校將情感教育誤解為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盲目地肯定學生的行為,而沒有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導向作用。不加思考地肯定學生的言行舉止無疑會阻礙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導致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心智的成熟。

2.2 教師的情感素養需要加強

在我國語文教學的悠久歷史中,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照本宣科地針對文章的主旨進行講解,對文章結構的隨意肢解,派發有唯一標準答案的作業練習,這使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沒有任何興趣。課堂中,學生大體上是根據課文來尋章摘句以及抄知識點,而老師在對文章進行肢解時,總按照背景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的模式進行,這樣把一篇好好的文章分解的枯燥乏味,等老師將其分析完,學生也基本麻木。這樣的教學方式怎會有美感? 學生又怎會有興趣? 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又怎會有益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不少學校和教師已經進行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嘗試和改革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從總體來看,教師在具體的情感教育教學操作上仍存在不少問題,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素養亟待提高。

2.3 情感教育方式有待改進

語文教學中實施的情感教育,應需要注意情感過度的問題。只有適當的情感教育才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引發學生的關注力,從而教學效果才會有所成效。若情感投入過量則會與之相悖,像某些老師在對文章講解時,聲音、動作太過夸張,音調也較高,這會讓人覺得矯揉造作、夸大事實,引起學生反感,對學習沒有好感。這都和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背道而馳,有待改進。

3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3.1 教師自身要培養與提升情感素質

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和認知高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質量,教師自身要提升情感教育水平和素質。

(1)教師對于語文教學工作要有深厚的情感。因為只有對語文教學工作的熱愛,教師才能認真的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刻苦研究,對課本中隱藏的情感有所體會,才能感染到學生,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文章中的情感。

(2)教師對于學生要有愛心。喜愛、關注、尊重、理解,以及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加以了解,只有如此,老師才能有教無類的教學,對每個學生的價值有足夠的認識,在教學工作中投以十分的熱情。

(3)教師對于自身的能力要注重加強。在人際交往中,語文不僅是一項工具,也具有情意表達的作用,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具備較高的理解力、表達力,要與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識,與學生的溝通不能有障礙。語文老師只有自己理解了文章意境,且能很好地表現出來,才能呈現較好的課堂效果。

3.2 要善于把握教材內容,挖掘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學時,教師如果不結合科目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僅是生硬地投入情感的話,既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可能會使得學生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豐富的情感要素。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大都具備比較豐富的情感內涵,比如,一些歌頌祖國、贊揚人民以及事業追求等的文章,教學這些題材時,只要教師能夠在這些作品中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情感”要素來,就能夠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作品蘊含著的深刻內涵,當學生掌握這些內涵后,也就能夠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了。要將語文作品中的深層次的情感要素挖掘出來,首先就需要教師要把自身的情感與語文作品的情境有機地相融合,與文章中的作者同愛同恨,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在情感上讓學生逐漸地與作者產生共鳴,最終實現感染學生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從課文中挖掘“老樹、枯藤以及昏鴉”所包含著的蕭條的情境,讓學生產生斷腸人在天涯的情感因素來,這更有利于學生理解作者的心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3 采取多種方式創設情景,引入意境

創設情景,能很好地體現教學的情感因素,從而達到刺激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積極性的目的。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老師一定要結合課文,為學生設置一個合理有趣的情景,迎合學生的喜好,刺激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能夠與作者創作文章時的精神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內涵。

(1)可利用多媒體,通過圖片、聲音等形式再現情景,將畫面較為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進入到特定的作品氣氛當中,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感受到更為真實和客觀的情感。如在講授《安塞腰鼓》一課的時候,可以看安塞腰鼓的視頻,然后在鼓點和富有陜北特色的民歌聲中來學習本課,將聲音、畫面、動態、文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刺激學生的大腦,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融情于景。老師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文章的內容,同時加入課文的知識,這樣學生對學習這些原本看似枯燥無味的字詞就會充滿了濃濃的興趣。

再如講《春》這一課時,因其是散文,散文注重的是朗讀,在講課前可以先給學生放一段《春》的范讀,讓學生通過聽找到情感,然后老師可以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自由朗讀。這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讀出了春天的色彩、聲音,讀出了春天所特有的萬物欣欣向榮的歡樂氣氛。一個個仿佛身臨其境,越讀越有勁,產生了愉悅的情感。學生在老師設置的情境中讀出了春的味道,讀出了春的感覺,自然也就理解了朱自清在創作這篇文章時的心境,領會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可結合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和體驗到與作品相似或相同的情感。比如,按傳統的方法教《背影》,介紹作者、背景、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還特別注意抓關鍵詞語和重點句子進行具體分析。例如:“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用兩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動詞所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這些動詞如何用得好,不可替換等??墒?,學生學起來并不認為這篇名作精彩,講到這段內容,學生還覺得很好玩,很可笑,甚至認為父親給兒子買橘子這樣的小事,實在是不值一提。更有學生認為父親給兒子買橘子就是應該的,有什么可以值得“流淚”?如果結合生活的事例創設一個情景,比如先談教師本人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講父母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的關心幫助,特別是父親在老師考大學、擇業等重大問題上的支持和鼓勵。然后讓學生發言,談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談父母的關心和幫助。接著師生一起學習《背影》,情感教育和教學效果肯定與傳統的教法大不一樣。

(3)在全面準確把握作品內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此環節可提出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得到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為后續的講解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教學《孔乙己》時,可以設計導入問題:“為什么魯迅先生說自己最喜歡《孔乙己》 這篇文章?”這個問題能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答案。

3.4 用心誦讀,以情感人

朗讀是以聲音傳達視覺信息的活動過程,而聲音本身也是一種情感、一種形象。加里寧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一切細微的事情?!痹囅虢處熋鎺θ?、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那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傳神的動作,能不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情感嗎?文章的多種風格,就決定了多種風格的讀。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恰到好處的聲量、充沛濃郁的氛圍、籠罩心頭的情感,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更快地闖進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靈里,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比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在誦讀上片時,要注意讓學生體現出詩人的那種豪情和偉岸的氣勢來;在誦讀下片的時候,要讓學生讀出那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尤其是詩中的最后三句,要指導學生讀出詩人意氣軒昂的偉大胸襟來,同時還要讀出詩人那種堅定的信心來等。在學習《出師表》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出那種真誠的、掏心掏肺的感情來,同時也要讀出諸葛亮的那種懇切和報國衷心以及良苦用心來等。通過教師和學生們的用心誦讀,才能真正地實現以情感人,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且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讓學生在享受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雙重提高,真正地將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落到實。

參考文獻

[1]王 晶:《豐富語文情感 構建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策略分析》,《語文教學通訊》2013年第4期。

[2]孫新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科教導刊》2012 年 第2 期(中)。

[3]徐華:《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基礎教育研究》2015年第16期。

[4]曹曉琴:《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讀與寫》2013年第9期。

作者簡介

陳群福(1969—),女,安徽霍邱人,安徽省霍邱縣龍潭鎮中心學校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情感因素情感教育語文教學
情感因素對高校訓練隊訓練影響分析
落實“兩個關注”,促使課堂評價走向有效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網絡學習社區中情感因素和社會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