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下的黑龍江省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現狀研究

2017-01-21 17:24周海港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供給融合

我國現已進入到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的重要時期,由于在過去受到凱恩斯主義和計劃經濟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府都以擴大需求的方式來刺激經濟,使得經濟發展粗放式、外延式特征明顯,過程中出現了產能過剩、經濟下行等一系列問題。從供給端著手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是應對新常態下新的經濟矛盾,促進經濟長期均衡發展的內在要求。而文化產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其發展不依賴于資源消耗,其核心競爭力來源于人類的智力成果。所以,無論是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發力,文化產業的結構性調整目的是要構建健全的文化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創新發展的市場氛圍,大力激發企業主體的發展動能,從而促進文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充分滿足。

1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供給側”的研究歷史悠久。斯密(Smith,A.,1776)強調勞動和資本等“供給側”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關鍵作用;薩伊(J.B.Say,1803)提出了最鮮明的供給管理思想——“薩伊定律”,論證了供給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供給會創造它自己的需求,或者說產品生產本身能創造自己的需求,而供給因素主要是勞動、資本和自然力;凱恩斯于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后全面批判了“薩伊定律”,認為經濟危機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市場機制自發調整在短期甚至在長期都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政府就不能僅限于“守夜人”角色,而應采取相機處置的需求管理政策;20世紀70年代初的“滯脹”宣告了凱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失靈。于是,以拉弗為代表的供給學派、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以盧卡斯為代表的理性預期學派、以科斯為代表的產權學派、以布坎南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等開始興起,他們反對政府干預、強調供給管理的理論。供給學派也因使用了供給這個詞而成為最鮮明的供給側理論。而國外關于產業融合的思想最早起源于馬克思和馬歇爾的研究,只不過他們的相關論述一直沒有被人們重視。羅森伯格(Rosenberg,1963)提出了“技術融合”的概念,即這種產品功能和性質完全無關的產業因采用通用技術而導致獨立的、專業化的機械工具出現的過程。雖然如此產業融合現象也直到世紀年代才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歐洲委員會的綠皮書(Green Paper,1997)認為產業融合是指“產業聯盟和合并、技術網絡平臺、市場等三個角度的重合”。綠皮書針對三網融合提出,電信、廣播電視和出版三大產業融合不僅是個技術性問題,更是涉及到服務、商業模式乃至整個社會運作的一種新方式,并把產業融合視為新條件下促進就業與增長的一個強有力發動機,這無疑將擴展至整個信息市場,促進今后世界經濟的融合發展。斯蒂格利茲(Nils Stieglitz, 2004)提出了四種類型的產業融合,運用演化經濟學和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構建了一個產業融合類型與產業動態演化的理論框架。他認為,不同的融合類型對于產業發展演化和商業戰略的影響是不同的。林德(Lind, 2005)建立了一個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模型來分析產業融合現象,提出產業融合是指由技術變革引發的產業邊界重新界定。

2 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改革開放來的多數改革都是從供給側進行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推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全面改革等,多屬于供給側改革。2015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供給側改革,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進產業結構性改革,成為當前適應新常態經濟發展的主題詞。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保持了迅猛發展的態勢,正逐漸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同時,文化產業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資源使用效率不高、創新力不足、文化精品缺乏等問題。面對轉型升級的要求,如何從供給側發力,通過創新生產思路,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以更多高品質的文化產品供給釋放市場活力,將是文化產業未來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笆濉币巹澖ㄗh明確,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對文化產業領域來說,“創造新供給”“實現發展動力轉換”也是未來的方向。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指出,文化產品是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而生產的特殊產品,過去我們相對比較注重通過行政手段和財政補貼刺激消費。實際上,文化消費需求可以被引導和創造,關鍵在于經營生產者如何以優質的文化產品激發人們的消費欲望。祁述裕指出,文化產業最根源的發展動能在于創新能力,而供給側改革正是強調以創新驅動為主導。因此,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應是激發文化企業的創造活力,著力于鼓勵創意和創新,落腳點在于解放和發展社會文化生產力。2016年,5月16日,黑龍江省政府舉行常務會議,討論該省《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以下稱《實施方案》)?!秾嵤┓桨浮诽岢?,將綠色生態農業,以及旅游、養老、健康產業等產業領域培育新增長點,表明黑龍江省將開始啟動多個產業結合發展的新發展模式。隨著新一輪《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以下稱《若干意見》)頒布,東北地區也開始著手布局新時期的發展戰略。其中,旅游業被認為是東北最具潛力的產業?!度舾梢庖姟芬蔡岢?,積極發揮東北地區冰雪、森林、草原、湖泊、濕地、邊境、民俗等自然人文資源和獨特氣候條件優勢,加快發 展旅游、養老、健康、文體、休閑等產業,把東北地區建成世界知名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3 研究意義

當前,以“文化+”帶動的跨界融合效應正在顯現,各路資本紛紛進軍文化領域,誕生了“文化+科技”“文化+貿易”“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多元融合的新模式,不僅為傳統資源注入了活力,重構了產業經濟的生態環境,也為黑龍江省打造更多個性化、分眾化、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拓展了新思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結合黑龍江省實際,突破重點難點,堅持重點論,集中攻關,以點帶面,把工作做細做實,有針對性解決問題,在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我省供給優勢的高端裝備制造,高品質綠色食品、乳制品、畜牧產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部分地區文化產業等領域集中發力,強化市場營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大力向市場化改革、創新驅動、人才戰略、增強供給側市場主體競爭力要新的發展動能,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

參考文獻

[1]“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 logy Sectors,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Regulation”.COM 1998,(97)

[2] European Commission.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s,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 towards an Information Society Approach [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1997

[3] 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1910 [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

[4] Stieglitz N. Industry dynamics and types of market convergence[R].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t Conference on“Industrial Dynamics of the New and Old Economy-who is embracing whom?” Copenhagen/ Elsinore.2002

[5]Smith D C,Park C W.The effects of brand extensions on market share and advertising efficiency[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2

作者簡介

周海港,男,哈爾濱商業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理論與政策。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供給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