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的特色分析

2017-01-28 12:38袁德玉
傳媒 2017年22期
關鍵詞:普利策精神病院精神病人

文/袁德玉

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的特色分析

文/袁德玉

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獎設立于1985年,是為通過長期積累起來足夠的新聞素材和一手資料,向受眾提供對某一話題或事件全面客觀、權威有力的調查解釋的優秀作品設立的獎項。將社會的黑暗面挖掘并呈現給受眾,是調查性報道的根本宗旨所在。正如普利策所講的,“新聞記者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暗礁險灘,及時發出警告?!边@無疑是對調查性報道價值最精準的詮釋,借助調查性報道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新聞學的本質內涵。

北京時間2017年4月11日,第101次普利策新聞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其中來自《查爾斯頓郵報》的《西弗吉尼亞阿片類藥物泛濫導致死亡》報道贏得了調查性新聞獎。該報道之所以能夠在諸多新聞作品中嶄露頭角,不僅是因為其揭露性、深度性的內容,而且還因為其數據化呈現、人文化關懷、多元化形式等。對此,本文結合近年來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從內容與形式兩個維度入手,探討其呈現的特色,以進一步把握調查性報道的發展方向。

獨立性題材,揭露性報道

就近年來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的題材范圍而言,所有作品都具有較強的揭露性和獨立性。在西方的新聞學范疇中,獨立性是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就是說新聞媒體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必須要完全獨立,不受政治權利和其他任何主體左右。普利策調查性新聞獎的獲獎作品,有許多都涉及了公權部門,而這些作品充分彰顯了新聞報道獨立性理念。

如2016年獲獎的《狂亂、危險而隱秘:佛羅里達州精神病院里的暴力現象》,由《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和《坦帕灣時報》的三名記者經過一年時間,揭露了佛羅里達精神病院的混亂與災難,抨擊了政府的不作為,為弱勢群體的生命和人權大聲疾呼。該新聞作品共分為五部分,每部分都可作為一篇獨立的深度報道。第一部分對佛羅里達州六家精神病院管理混亂、經費匱乏、暴力泛濫的問題進行了整體敘述;第二部分深入全面地展現了精神病院監管部門刻意隱瞞信息的情況,并詳細介紹了該部門隱藏信息的目的和達成步驟;第三部分講述了一名精神病患者被人為虐待后致死的悲??;第四部分指出政府寧愿花費大量金錢讓違法的精神病人學習相關法律常識,也不愿意通過醫療手段讓病人恢復正常,最終導致當事人精神二次傷害的問題;第五部分講述了一位精神病患者因縱火被判入獄,但刑滿后沒有機構愿意收留,而法律又規定他不可以回家,最終導致他無處可去。

上述的五個部分存在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但彼此又可以獨立成篇,站在精神病患者和醫護人員處境危險和政府部門不作為的角度,抨擊了佛羅里達州精神病院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該新聞作品將視角放在了精神病人這一特殊的弱勢群體上,借助輿論迫使相關政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問題解決,充分踐行了新聞媒體的基本職責,也彰顯了調查性報道獨立性與揭露性的原則理念。

客觀性角度,權威性數據

在報道一些敏感話題和爭議問題時,一定要摒棄主觀情感和態度,客觀報道新聞事實,這是調查性報道的基本原則和特征。新聞報道屬于相對純粹的紀實,個人意見必須要與新聞事實嚴格區分開來,這就要求新聞記者站在客觀性角度,以權威性數據和觀點進行報道。

2017年調查性報道獎獲獎作品《西弗吉尼亞阿片類藥物泛濫導致死亡》的重要判斷都有權威數據作支撐,這些數據是三位記者用了一年時間,沖破重重險阻,經過大量調查后得到的,并翻閱了大量相關的資料。從各類報告中總結出數據,然后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在排除了政府提供的不實數據干擾的基礎上,有效確保了新聞報道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為了說明西弗吉尼亞州阿片類止痛藥泛濫的嚴重性,記者在報道中指出“2015年,平均每10萬人有41.5人因過度服用該類藥物死亡,比2014年增長近17人?!?;在揭露藥品公司為牟取暴利而肆意輸出阿片類止痛藥的行為時,記者給出了權威數據,“近6年,藥品公司向西弗吉尼亞州運送了7.8億處方止痛藥片,而該州人口不到200萬”、“2007年到2012年,因氫可酮和羥考酮服用過量而死亡的比例增加了67%。而在此期間,三巨頭共獲得了170億美元的凈收入,其首席執行官總共收到了超過4.5億美元的薪資?!边@些數據非常精準,并在新聞報道中進行了適當突出,可以讓事實更加全面、立體地呈現在受眾眼前,其效果要遠比單純的文字敘述要強得多。此外,在權威數據的支撐下,更能凸顯記者的客觀視角,有效增強了新聞報道的中立性和說服力,而這也是當前調查性新聞報道的主要特色。

公共化服務,人文化關懷

調查性報道具有揭露性特點,但這并非其根本訴求,其宗旨是要通過社會黑暗面的揭露來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并通過輿論倒逼相關利益主體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調查性報道是面向公眾的一種新聞服務,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色彩,這也是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所必備的要素。

如2016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狂亂、危險而隱秘:佛羅里達州精神病院里的暴力現象》的第一、二、四部分,都是對事實的客觀闡述與分析。但可以看到,這三部分的文字基本沒有出現主觀傾向較強的詞匯,文字簡潔精準,大量的引用語和數據有效確保了邏輯嚴謹性,是本著新聞客觀性原則的報道。而第三、五部分則是分別以精神病人的經歷作為主線,對上述三部分的客觀報道進行了頗具人文化的補充,生動具體,吸引力強。例如,新聞的第三部分敘述了一位精神病人從入院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作者站在個體生命層面,先對其生成平經歷作了簡要介紹,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客觀審視人與事,隨后用了大量筆墨詳細講述了他如何被虐待,如何在救治不當的情況下痛苦死去的事情。字里行間都充滿了一種無助與無奈,細節的捕捉與描寫引發了受眾廣泛情感共鳴。

就單篇報道而言,這篇調查性報道作品兼具理性視角和人文關懷,實現了客觀事實與具體個案的完美結合。以第二部分的報道為例,作者在講述精神病人A n t h o n y的經歷時巧妙融入了一些有關政府作為的背景元素,盡管第一部分的報道是對美國佛羅里達州六大精神病院實際情況的客觀呈現,但作者卻采用了華爾街日報體的創作手法,以護工遭受暴力襲擊事件為引,引發受眾廣泛關注,還有第四部分,在介紹政府寧愿花巨資對違法精神病人進行法律訓練,也不愿為他們提供常規治療的現象時,穿插了另一位精神病人高達15次往返監獄的凄涼故事,使得整個作品在冷靜之余不失人文關懷,在本著為弱勢群體提供公共化服務的宗旨下,形成了對政府和相關行為主體的有效“倒逼”。

多媒體形式,可視化呈現

縱觀近年來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網絡版在形式上基本都綜合應用了H 5、圖片、視頻、數據等多媒體元素和可視化呈現媒介,與傳統紙質版共同構成了融媒體新聞的典范。

還是以《狂亂、危險而隱秘:佛羅里達州精神病院里的暴力現象》為例,在其第一部分報道中,作者精心設計了一個H 5交互界面,受眾需要在移動終端上不斷單擊頁面才能最終獲得正文內容。在前四次的點擊中,頁面會給出簡潔文字,為受眾講述護工在工作時一名精神病人手拿鋸齒狀天線向其逼近的情境,營造了一種緊張氛圍,有效激發了受眾閱讀興趣。而第四次點擊時會依次出現護工面部拼湊照片,包括眉骨、嘴唇、太陽穴和眼窩,而這些畫面都殘留著血跡,視覺沖擊性強,有效引發了受眾情感共鳴。該界面作為第一部分報道的引子,充分發揮了先聲奪人、激發興趣的作用。沖擊性強的圖片讓受眾震驚之余充分意識到事態嚴重性,有效抓住了受眾眼球。而受眾通過不斷單擊來獲取信息的行為,不僅強化了受眾參與感,而且增進了新聞互動性,實現了新聞閱讀的快速滲透與傳播。

另外,在上述調查性報道中,作者運用了大量攝影圖片,包括護工、精神病患者等人物照片,畫面清晰、剪裁得體、構圖合理,不僅具有文字補充作用,而且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如第三、五部分的圖片都是黑白風格,營造了一種壓抑、嚴肅、沉重的氛圍,進一步凸顯了新聞主題,強化了內容渲染。

此外,記者在進行數據報道時,并沒有采用全盤陳述的方式,而是結合實際將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例如,在指出政府蓄意隱瞞、遮掩真相信息時,記者對D C F統計的精神病院暴力襲擊數采用灰色進行標注,采用紅色對政府統計的精神病院暴力襲擊數進行標注,然后將兩組數據作出柱狀圖并置于同一坐標系內,兩組數據的對比情況一目了然。還有在進行預算削減和暴力襲擊數內在關系的說明中,記者將六年來政府預算減少的走勢與精神病院暴力襲擊數量的變化制成了折線圖,并置于同一坐標系內,兩者的負相關性同樣一目了然。

可以說,通過多媒體媒介元素的融合,以及數據可視化呈現處理,受眾可以非常容易地讀懂數據背后的意義,不僅充分挖掘了數據的支撐性作用,而且強化了受眾新聞閱讀體驗,并成為了近年來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的一大特色。

通過對近年來普利策新聞獎調查性報道獲獎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分析,不難發現,在全媒體時代,要想做出一篇優秀的調查性新聞作品,就需要記者堅守新聞價值本位,提高新聞調查和數據分析能力,掌握與新媒體相關的各項新聞技能,時刻將社會職責和受眾體驗置于首位。同時,要加強跨媒體、跨行業整合,充分發揮媒體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優勢作用,積極推動新聞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 周口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普利策精神病院精神病人
社區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細胞分析
流鼻涕
精神病人監護問題研究
——以離婚糾紛為例
“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學經典在21世紀普利策獲獎劇作中的另類再現
離婚案件中精神病人訴訟權利之保障
精神病人住院自縊 醫院擔啥責
精神病院的故事
“被精神病”之殤
被強送精神病院原告獲賠 5000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