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日報》視覺化傳播的成功嘗試

2017-01-28 12:38文/趙
傳媒 2017年22期
關鍵詞:專版報紙受眾

文/趙 雪

《大連日報》視覺化傳播的成功嘗試

文/趙 雪

《大連日報》創刊于1945年,是大連市委機關報,日均發行量20萬份。作為一份連年名列東北地區報紙媒體廣告收入前列的大報,在媒介融合與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大連日報》的報紙版面設計也積極順應視覺化發展的趨勢,將文字呈現與視覺表達進行了巧妙融合,實現了藝術性與思想性的高度契合,有效增強了報紙新聞的傳播力與滲透力。在新時期,《大連日報》積極利用圖片新聞報道提高新聞品質和視覺沖擊力,充分凸顯出新聞的價值,給讀者帶來了十足的新鮮感,增強了新聞的吸引力,增加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有效提高了《大連日報》的影響力。

視覺專版:視覺化傳播的前沿陣地

紙媒要想實現有效的視覺化傳播,需要以視覺專版的形式,打造視覺化傳播陣地,展現新聞觀點、看點和賣點,提高受眾參與的積極性,以增強報紙的市場競爭力。

專版凸顯主題。圖片新聞兼具形式美和紀實性,在傳播過程中能夠凸顯新聞故事的主題,但要想通過圖片新聞表達觀點,就需要圖片材料與新聞主題相貼近,有條理、有邏輯地安排圖片材料,并增加一些輔助性的文字,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新聞報道。同時,圖片新聞還應該具有看點,其選取的圖片應當具有時代精神。為此,需要從宏觀角度進行思考,以微觀入手,選擇那些最有典型性的圖片,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具有深刻意義的大新聞。此外,圖片新聞還應該具有賣點,以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提高紙媒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例如,2017年1月5日,《大連日報》A 12版中,“薪火相傳·東港迎新”展現了大連報業集團跨年活動中的亮點,明確了新聞的觀點、看點和賣點。

專版凝心聚力。圖片傳播的意義在于能夠通過圖片傳達新聞內容,激發受眾的參與積極性,并且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因此,紙媒在利用圖片講述新聞故事的時候,需要以視覺專版的形式,吸引并提高受眾的參與積極性,實現凝心聚力的目的。為此,媒體在制作圖片新聞時,需要從讀者的視角出發,邀請讀者和媒體一起參與圖片新聞的制作。例如,《大連日報》在線上線下和受眾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在制作圖片新聞時,通過報紙和官方微博向廣大受眾征集新聞材料。例如,報紙發起了以大連風景為主題的“樂拍一秋”“樂拍一冬”等活動,這些征稿信息一經發布就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參與。同時,紙媒以視覺專版的形式進行新聞報道,有利于引導受眾針對新聞主題進行深入思考。如《大連日報》曾經舉辦的“時間去哪兒了”圖片征集活動,使受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回憶以往的生活。

圖文共舞:視覺化傳播的核心驅動力

在以往的新聞報道中,圖片專版稿件多是由攝影記者獨立完成的,這使圖片新聞缺少深度和厚度。為此,應將攝影記者、文字編輯等整合在一起,以增強圖片和文字之間的聯系,增強圖片新聞的深度和廣度,使其成為報紙視覺化傳播的核心驅動力。

增強圖文關聯。在新媒體時代,人們通過照片、圖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一張簡單的照片背后就蘊含著一個深刻的故事。在圖片新聞中,圖片既是相機拍攝出來的文字,也是新聞故事的開端。因此,采用攝影記者和文字編輯多人協作的報道模式,有利于增強圖片新聞的可讀性。例如,《大連日報》每年春節期間都會推出一篇專題報道,攝影記者們分別采集新年照片,有群眾的出游照片,也有居民扭秧歌的照片,還有體現軍民情深的照片等。記者在報道的時候,會在每一張照片下面配上相關的文字,解說圖片背后的故事,使受眾在閱讀時能回憶起過年熱鬧溫馨的場景。

多方協作生產。很多圖片新聞都是由受眾提供選材,報社編輯在眾多材料中尋找新聞線索,之后確定采訪對象,由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一起去采訪而產生的。在采訪過程中,攝影記者會拍攝很多照片,而文字記者則記錄每組照片背后的故事。在進行圖片新聞制作的過程中,受眾也會參與其中,為新聞提供照片素材。例如,在《老相機定格流年舊影》的圖片新聞中,受眾向報社推薦素材,然后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共同采訪了姜維國老人,報道中的照片既有記者拍攝的姜維國老人和他的老相機的合影,也有老相機生產全過程的照片。而文字則講述了姜維國老人與老相機的流光歲月。在多方協作的生產模式下,這篇圖片新聞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人文訴求:視覺化傳播的內在靈魂

圖片新聞與一般的攝影圖片不同,它具有新聞性和新聞價值。在媒體融合時代,圖片新聞的制作需要記者、編輯明確新聞主題,選擇恰當的角度,有效組合圖片素材,凸顯新聞價值,凸顯新聞的人情味。

明確主題,實現人情關懷。一方面,可以通過選擇一個時期來明確新聞主題,然后將所有和主題相關的素材組合在一起,體現報道的新聞性和及時性。例如,2017年2月11日,《大連日報》視覺現場板塊的圖片新聞報道“歡歡喜喜鬧元宵”,記者和編輯將元宵節當天大連市各區人們慶祝節日的場景拍下來,并配以文字說明,展現了人們歡慶元宵節的熱鬧景象,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新聞性和及時性。另一方面,新聞報道中的父母情、公益情、戰友情等最能打動人,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例如,《大連日報》曾推出的圖片新聞“鴻雁傳情大愛無疆”報道,以圖片新聞的形式展現了億達集團向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固日班花蘇木中心捐款籌建音樂教室的事情,用圖片和文字組合的方式進行報道,整個報道體現出濃濃的公益情。

合理組合,凸顯新聞價值。選好角度才能凸顯新聞價值。為此,報紙可以利用對比的手法,凸顯今夕變化,繼而引發人們對新聞內容的思考。例如,《大連日報》為大連森林動物園、有軌電車等制作的圖片新聞,就是以歷史變遷為角度進行報道的。在組合素材方面,可以將相類似的圖片組合在一起,凸顯共同主題;也可以將新舊、不同的照片組合在一起,激起受眾對報道內容的思考。例如,前文中提到的《老相機定格流年舊影》報道中,一組老相機生產過程的照片和姜維國老人與老相機的合影作為新聞的主要內容,配以文字訴說那個年代的故事,使受眾自然而然地陷入舊時回憶,不僅使報道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而且凸顯了其新聞價值。

渠道拓展:視覺化傳播的平臺保障

當前,媒體都認識到了視覺傳播的重要性,圖片新聞成為主流。圖片編輯工作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報紙版面報道,而是嘗試著向更多渠道擴展,逐漸形成了線上和線下的傳播渠道,增強了紙媒對受眾的吸引力,為紙媒的視覺化傳播提供了堅實的平臺保障。

線上拓展。當前,信息網絡高速發展,紙媒也在不斷拓展線上傳播渠道,如開辟新聞網站、報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開發手機A P P等。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線上平臺能夠獲取新聞線索,增強媒體和受眾之間的互動,這有效增強了報紙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由于傳統的報紙版面有限,不能將收集到的作品全部展現出來,而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可以將那些難以見報但又有價值的信息發布出來,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多樣化。同時,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可以吸引年輕受眾參與到新聞報道中,讓受眾為新聞報道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大連日報》在大連新聞網上發布了“書香家庭 有書為伴”有獎征集活動,并開通微博、微信、郵箱等渠道收集活動作品,這實現了媒體與受眾的互動,也讓受眾參與到新聞活動中來。

線下維護。為了拓展傳播渠道,一些紙媒除了開通線上傳播渠道外,對線下傳播渠道也十分重視。報社編輯、記者在線下通過多種渠道尋找新聞線索,從身邊小事發掘新聞熱點。而《大連日報》圖片視覺專版的內容不都是主題宏大的內容,反而以小見長,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使受眾愿意參與到線上線下的互動中,增強了紙媒對受眾的吸引力。例如,《大連日報》視覺現場板塊發布的人們慶祝元宵節、新年的圖片新聞,就是由記者奔赴大連市各區采集的照片,并配以相應的文字制作而成,新聞取之于人們生活,貼近群眾,受到大眾的廣泛喜愛。

結語

當前,圖片新聞已經成為報紙新聞報道的一種趨勢,如何利用圖片講好“中國故事”是紙媒未來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大連日報》為例,從視覺專版、圖文共舞、人文訴求和渠道拓展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視覺專版的形式打造前沿陣地,提高新聞的觀點、看點和賣點,增強受眾參與積極性;以圖文共舞的模式形成核心驅動,增強圖片和文字的聯系,增強新聞的深度和廣度;以人文訴求的定位賦予內在靈魂,明確新聞主題,增強新聞人情味,選擇合理角度,有機組合圖片新聞,凸顯新聞價值;以渠道拓展的實踐提供平臺保障,發展線上線下多種傳播渠道,擴大報紙的影響力。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心講師、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

本文系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5 B S 3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專版報紙受眾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報紙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海門市五港幼兒園專版
特別專版
“奧運專版”今日推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