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國際傳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

2017-01-28 12:38董元元
傳媒 2017年22期
關鍵詞:多語種當代文學戰略

文/董元元

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國際傳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

文/董元元

近年來,盡管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國際傳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由于民族烙印太深,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學機制、文化思維等不相適應等問題,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仍面臨著許多障礙。對此,本文結合我國當代文學的發展現狀,重點探討了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國際傳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以期為文學“走出去”提供有益啟示和思考。

當代文學 國際傳播 現實困境 突圍路徑

近年來,一系列有利條件的出現為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創造了更多契機。從2010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到2016年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基于我國當代文學的學術交流、文化合作、翻譯培訓、國際互訪等活動日益頻繁,不僅有效增強了與其他國家、地區文學的交流,而且推動了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更好地傳播了我國的文化理念,在“走出去”戰略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2016年中國文化走出去發展報告》顯示,在2016年,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在全球領域保持著持續活躍態勢,并憑借自身的獨特魅力,積極參與到世界文學話語的建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客觀來講,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國際傳播也面臨著產業機制不健全、國際影響力不高、翻譯人才匱乏等現實困境,嚴重制約了其健康發展。

一、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國際傳播的現實困境

近年來,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產業機制、覆蓋范圍、人才培養和傳播渠道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因素。

1.產業機制不健全,發展驅動力不足。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機制不健全,文學作品生產鏈條不成熟,在產業結構、產品輸出、創意優勢、國際競爭等方面存在較大不足,研發生產、包裝營銷、出口傳播等環節無法實現高度銜接,最終導致我國文學作品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走出去”發展驅動力不足。同時,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對市場方向、質量控制、推廣機制的把控相對不足,多數情況下只考慮自己的喜好,卻沒有針對輸出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全球文化語境的變化加以完善,而這顯然與國際文學市場相脫節,是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的一大困境。

2.覆蓋范圍狹窄,國際影響不高。自2004年國家啟動文化“走出去”戰略以來,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翻譯語種比上世紀80年代少了13種,且只有8個國際語種的作品翻譯數量超過了10種。這說明,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的覆蓋范圍相對狹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對有限。雖然,近年來在歐美市場的占有量有所提升,但相比于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輸出情況,其比例顯得微乎其微。據調查顯示,除了極少數榮獲國際文學大獎的作品外,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在美國圖書市場的讀者非常有限。

3.翻譯人才匱乏,輸出口徑過小。我國有大批的優秀作家和作品,但因為中西方語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再加上優秀翻譯人才的匱乏,導致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對外輸出“口徑”非常小,嚴重阻礙了“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根據2016年一份針對北京高校翻譯專業三大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未來職業意愿的選項中,只有兩名學生選擇了“文學翻譯”,而其他學生基本都選擇了科技翻譯和外貿翻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一是因為翻譯專業學生對文學翻譯興趣不夠或能力不足;二是因為文學翻譯職業發展空間小,無法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薪酬要求和生活需求??梢哉f,翻譯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最大問題。

4.傳播渠道單一,推廣機制落后。就國內作品的傳播與推廣現狀而言,傳播渠道缺乏時效性,推廣體系落后,難以打入國外主流發行市場,這阻礙了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例如,“熊貓叢書”的對外輸出,本質上是以國家文化形象塑造為目的展開的一場文學外交,其政治色彩和官方宣教過于濃厚,沒有充分考慮到讀者的實際需求,這種硬性推廣顯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二、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國際傳播的路徑

針對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存在的問題,需要結合我國當代文學發展實際,加強創新與實踐,不斷探尋新常態下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的路徑。

1.推動產業化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面對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在產業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出版企業必須承擔起國際市場化運作的重任,加強組織結構改革,推動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具體來講,我國出版業要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全面推進產業的數字化改革,實現由紙質出版向數字出版、單一實體營銷向多元電子營銷、傳統紙媒生產到現代多媒體生產的轉變。為此,國家和政府要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我國出版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文學出版企業展開與國外文學出版企業的戰略合作,扶持國內文學出版企業組建國外分公司,通過“國內翻譯+國外出版”的模式,全面落實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的戰略。只有推動我國當代文學的產業化發展,積極培育創新能力強、國際滲透能力強、國際品牌知名度高的文學出版企業,才能提高其國際競爭力,為“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提供強勁保障。

2.全面落實多語種戰略,擴大國際覆蓋范圍。要想擴大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國際覆蓋范圍,提高國際知名度,就必須要全面落實多語種戰略,創造更多的多元文化交流機會,這是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的關鍵。目前,西方主要國家都將多語教育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如美國哈佛大學語種教育數量近100個,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語種教育數量高達60多個。就國家需求而言,我國外語教育的語種種類也應該達到90個以上,這對于培養多語種翻譯人才,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獲取國際話語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因此,對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需要精心制定和逐步落實多語種戰略,采取階段性、穩定性措施,通過多語種教育擴大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國際覆蓋范圍,為其“走出去”創造良好條件。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擴大文學翻譯隊伍,全面肩負起重工文學譯介與傳播的工作,是實現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的根本前提。為此,需要站在國家文化競爭力層面深入思考,如何創新文學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并完善復合式人才培養模式。對文學翻譯人才要樹立跨學科、多語種、多元化培養方向,采取“中文+多語+翻譯”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為鼓勵翻譯家積極投身到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對外譯介與傳播工作中,政府要加大專門工程的建設和對外翻譯企業的資助,如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的設立,以及2010年以來資助的3700種圖書的外翻出版,對擴大當代文學作品翻譯隊伍,實現“走出去”戰略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拓展文學傳播渠道。傳播渠道的豐富性和影響力直接影響著讀者閱讀譯本的可能性、持續性。為此,在全媒體時代,以新媒體技術為根本依托的信息化發展,為我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出去”創造了多元化、開放化的傳播與推廣渠道。對于文學作品的翻譯,可以采用傳統紙媒、數字媒介和網絡媒介展開多元傳播,進而推動文學作品的全面滲透和多元傳播。

2011年以來,亞馬遜出版先后將我國18位當代知名作家的代表作納入翻譯計劃之中,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路內的《慈悲》、賈平凹的《廢都》等。截至目前,亞馬遜出版在我國相關部門的全力配合下,已經成功推出了9部我國當代文學英譯本,包括路內的《少年巴比倫》、張小嫻的《我這輩子有過你》、《虹影的《好兒女花》等??梢哉f,借助亞馬遜平臺優勢,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傳播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如路內《少年巴比倫》曾一度登上亞馬遜亞洲文學排行榜榜首。

2016年,亞馬遜與中國C C T S S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在我國當代文學精品翻譯合作項目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雙方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彼此優勢,致力于為美國讀者提供我國當代文學精品翻譯。這一項目的成功啟動,成為亞馬遜中文書店成功上線之后,在推動我國當代文學“走出去”方面所展開的極具現實意義的行為。

三、結語

國際格局的重新架構,以及國際形勢的瞬息萬變,在提高文化軟實力地位的同時,也加重了文學“走出去”的時代重擔。面對西方國家的文化沖擊與消解,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加快實現文化強國的戰略。只有不斷提高我國當代文學作品國際傳播的競爭力與滲透力,才能有效應對國際文化產業的競爭,才能明確我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方向,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守住根基,推動我國當代文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 東北財經大學

[1]吳赟,蔣夢瑩. 中國當代文學對外傳播模式研究——以殘雪小說譯介為個案[J]. 外語教學,2015(06).

[2]包相玲.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困境及策略[J]. 中國出版,2015(16).

[3]姜智芹. 當代文學對外傳播中的中國形象建構——以莫言作品為個案[J]. 人文雜志,2015(01).

猜你喜歡
多語種當代文學戰略
青島市多語種應急語言服務現狀與需求調查研究
廣東當代文學評論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語聯世界,言通天下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藏語稱謂在多語種史料中的行用路徑與語義演變
走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大步
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建構的海外因素
實施農村“黨建護航”戰略的創新實踐思考
文學自覺與當代文學發展趨勢——從昭通作家群說開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