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敬宜筆記”的三大獨特魅力

2017-01-28 12:38薛亞利
傳媒 2017年22期
關鍵詞:筆記

文/薛亞利

淺析“敬宜筆記”的三大獨特魅力

文/薛亞利

范敬宜是我國當代新聞史上一位重量級的人物。他不僅是新聞戰線杰出的領導人,也是新時期新聞改革實踐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卓越的新聞教育家。筆者認為,他創作的“敬宜筆記”,是精短美文的典范、善講故事的高手、思想引領的大師。隨著歲月的洗禮,“敬宜筆記”越來越顯示出其獨有的風采和魅力。

范敬宜 敬宜筆記 三大貢獻

在我國當代新聞史上,范敬宜是一位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從事新聞工作50余年,先后擔任《經濟日報》《人民日報》這兩家中央級大報的總編輯。年逾古稀,又承當大任,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新聞與傳播學院首任院長長達8年時間。在跨度達半個多世紀的新聞生涯中,他身體力行,發表了130多萬字膾炙人口的作品。他不僅是新聞戰線杰出的領導人,也是新聞實踐改革創新的集大成者,還是一位卓越的新聞教育家?!熬匆斯P記”是《新民晚報》開設的一個欄目,第一篇文章《“人走茶涼”屬正?!穼懹?998年9月4日,而最后一篇《“文”“白”之爭情未了》寫于2007年9月15日。2011年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范敬宜文集·敬宜筆記》,共收錄筆記120篇。

一、精短美文的典范

作為報界名家,在報紙上長期開設專欄寫筆記的有原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鄧拓,他曾在《北京晚報》開設“燕山夜話”,發表了大量雜文;也有新民晚報社社長趙超構,筆名林放,曾在該報開設“未晚談”欄目,發表的評論、雜文也深受讀者喜愛。改革開放以來,歷史進入了新時期,范敬宜在《新民晚報》開設的“敬宜筆記”欄目,7年間陸續發表了120多篇筆記,形成了新時期報界的又一文化現象。由于作者的才華、學養、氣魄、經歷、勤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敬宜筆記”經過20多年時間的洗禮,已經成為我國新聞文化領域的經典之作。

在談到“敬宜筆記”的特色時,季羨林以他特有的簡潔話語評價:“書中的文章都是非常短的,內容則比較多樣。有的講世界大事,有的講國家大事,更多的則是市井小事,個人感受。沒有半句假話、大話、空話、廢話和套話。講問題則是單刀直入,直抒胸臆。我想用四個‘真’字來表示:真實、真切、真誠、真摯。讀它的時候,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也都為文章所吸引,或卷或舒,得大自由,得大自在?!笨梢哉f,“敬宜筆記”是新時期精短美文的典范,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篇幅短小精粹。我國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在談作文時強調:“辭達則止,不貴多言。言不妄發,發必當理?!?縱觀“敬宜筆記”120余篇文章,一般都是千字文,平均下來每篇也就1200字左右,突出了報紙篇章的鮮明特色。但是,篇幅短并不是沒有思想、缺少信息。相反,卻篇篇精粹,內涵豐富,情趣盎然。例如,《“人走茶涼”屬正?!芬晃?,在有限的篇幅中卻容納了《沙家浜》中的阿慶嫂、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漢代大將軍李廣以及自己等眾多人物的故事。作者最后以一首打油詩“人走自然茶就涼,不涼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縱然成冰又何妨?”作為結尾,真誠、風趣、生動地指出了領導干部要以正常心態對待退休,發揮余熱的社會問題。讀來使人如沐春風,欣然接受,成為眾多高?!缎侣勗u論》課程中的鮮活案例。

2.反映真實規律。愛因斯坦說:“真理總是最簡單的、樸實的、明白如話的?!弊钌羁痰恼胬硎亲钇椒驳恼胬?,然而它又是最實用的,能夠指導人們正確對待人生,遵循事物的本來規律?!断阊┖V蕖肥欠毒匆撕鵁釡I撰寫的一篇民族、家族悲慘遭遇的回憶文章。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那時范敬宜只有6歲。8月13日淞滬戰爭開始,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下,范家舉家逃難到以香雪海聞名的光福鎮。他的父親范端信不幸在日軍侵略光福鎮那天晚上嘔血身亡。事隔64年,在一個香雪海游人如織的江南春游季節,范敬宜寫下了這篇筆記,目的就是想告訴人們,在陶醉于“紅英綠萼,相間萬重”的綺麗春光之時,勿忘香雪海的那段悲慘歷史。

《記者為何不“記”》《回應“許嘉璐的話”》兩篇文章則從現在的記者不“記”或者少“記”的現象入手,聯系到名記者愛潑斯坦、南振中等以“勤記”著稱于新聞界的事實,并進行了對比,意在說明青年記者如何成才的問題。為此,他特別引用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的講話。在一次大型中國傳統文化工具書《故訓匯纂》出版座談會上,一些年輕記者表現極度冷漠,簽到后拿到資料、領到禮品就紛紛離場而去。許嘉璐忍不住說:“這讓我感到很失望,我個人認為他們失去了一次從‘小記者’變成‘大記者’的機會,因為在這里就座的都是他們的老師,甚至是他們的‘太老師’……”作者以沉重的心情寫到:“作為一個老新聞工作者,看了許嘉璐的一席話,我既惋惜,又感嘆?!边@兩篇筆記,一篇寫于2001年,一篇寫于2003年,但是至今讀來,仍然帶給讀者沉重的思慮,特別是給青年新聞工作者以極大的警示。

3.內容新穎雋永?!靶路f”即觀點具有獨到之處,不人云亦云,陳陳相因,所表述的內容總是“師心獨見”,不同尋常?!半h永”可解釋為觀點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總能給人以舉一反三的作用。

讀“敬宜筆記”常給人眼前一亮、豁然開朗,欲罷不能、樂在其中的感受。例如,《飛車追薯》以自己飛車買紅薯的經歷,為讀者勾勒了一副生活中的漫畫,但在喜劇式的輕松中,卻反映的是如何科學管理城市的嚴肅問題?!丁熬匆擞扌郑耗?!”》反映的是已被人們普遍忽視的應用文學習教育問題?!栋灿诋攤€“老頭兒”》通過出租車司機一句:“您過去是個‘頭兒’,現在是個‘老頭兒’”的對話,幽默地提出了老年人要順應自然規律,安于當個健康的“老頭兒”、快樂的“老頭兒”、有所作為的“老頭兒”的社會問題?!肚箨I》則通過他為自己的一位碩士研究生和一位年輕企業家書寫“求闕”條幅的往事,揭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客觀規律,提醒人們越是在順境中、越是在事業風生水起時,越要頭腦清醒,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不斷增強進取的愿望和動力。

二、善講故事的高手

韓愈的《師說》只有600余字,卻提出了“古之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重大命題,批判了士大夫恥學于師的風氣,贊揚了樂于從師的風尚,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不過400多字,卻通過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寫,起伏跌宕的情思,抒發了作者對生死的看法和高曠的宇宙情懷,對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的虛無思想進行了有力批判,這奠定了其在中國文學史上很高的聲譽。劉禹錫的《陋室銘》以寥寥81個字,譜寫出了一曲生機勃勃、余音不絕,意蘊綿遠的陋室頌歌。

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凡是經典作家必是講故事的高手,范敬宜也不例外??v覽范敬宜的筆記,不光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精華,而且結合時代的發展又有了自己的開拓和創新。

例如,《驚聽洋人說評書》一文,寫的是作者在北京參加一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立法國際研討會”的見聞。文章主題是關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問題,選取的素材是丹麥人文學科高級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維貝根·伯恩達赫女士的研討成果《中國說書大記錄》。文章在結構上采用了說書藝人常用的設置懸念、醒木開場、情節渲染、高潮收尾、留下新的懸念的方式。在語言上又巧用評書的特色以營造氣氛。

文章在描述伯恩達赫女士出場時候寫到:“輪到最后上臺演講的是一位碧眼金發,體態雍容的中年女學者。她在臺上就座以后,忽然圓睜雙目,掃視了一遍會場,‘啪’地一聲拍了一記響亮的醒木,頓時全場愕然,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待到大家肅靜下來,她才清清嗓子,用帶有洋味的揚州口音,有聲有色地說起了《景陽岡武松打虎》:‘那正是七月天氣,太陽偏西,英雄武二郎走了一天,又餓又累,很想休息一下。他提著哨棒,大踏步往前走去,只見山路兩邊,古樹參天,怪石嶙峋,武松不禁打了一個寒噤……’說到這里,全場掌聲四起。盡管大部分外國人聽不懂她說的內容,但是從她的表情、手勢,也都能意會講的肯定是非常有趣的故事。中國人則一個個笑得前仰后合?!币黄О炎值臅h見聞,被他的神筆寫得如此生動鮮活,有聲有色,妙趣橫生,給人留下久久的回味。

在《“一樣話,千樣說”》一文中,寫的是如何恰當、巧妙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充滿了經驗和智慧。該篇筆記中僅古今中外的人物就有觸詟、東方朔、蘇秦,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楚辭專家文懷沙、火車列車員、大街上行走的年輕人、參加會議的記者,以及在麗江游覽的外國游客、當地的農村老太太和作者自己等10多個。在故事情節上,有東方朔機智戲答天子問、啟功妙答書法贗品、文懷沙“正話反說”談讀書感受、列車員硬話軟說謝絕車上抽煙、行路小伙直話彎說奉勸騎車者注意安全、麗江老太太白話智說談人生哲學等,真可謂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其語言更是體現了作者的思維敏捷,幽默詼諧。

例如,時下書畫市場仿冒啟功的贗品甚多,有人買了請他鑒別,他微笑而答:“這幅字寫得比我好多了!”大家哈哈大笑,買主也借此下了臺階;文懷沙教授尤擅“正話反說”,聞之令人捧腹。他讀了《敬宜筆記》,竟在電話里把作者大“罵”了一通:“范敬宜,你真不是玩意兒,寫出這樣的書來害我。老人以健康為中心,你卻攪得我睡不著覺,老淚婆娑,損害了我的健康,這書的毒性實在太大了!”一個“罵”得痛快淋漓,一個聽得十分開心。

文中作者還寫了自己有一次騎自行車撞了一位年輕人而遭人直話彎說挨批評的故事。過去他自以為騎自行車的技術還可以,往往在人堆里騎行不愿下車。不久前卻惹了麻煩,前輪撞著一個人高馬大的小年輕的腳后跟,他正心想非鬧一場不可,不料青年人回頭沖他噗嗤一笑,說:“喲,年紀不小,技術還不錯咧!”這讓他很尷尬,其效果比打他還厲害,從此他再也不敢逞強了。這些文章無不選材精妙,情節曲折、耐人尋味,都充分說明了作者是善講故事的高手。

三、思想引領的大師

讀范敬宜的筆記,雖然篇幅短小,但主題鮮明,信息量大,特別是十分注意講求宣傳的藝術性。作為原黨中央機關報的總編輯,通過作品宣傳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心聲,正確引領輿論導向,應該是作者的職業習慣。但是,我們在他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高高在上的姿態,聽不到空洞的宣傳口號和生硬的“相關要求”。從他筆下流出的文字,從他口中說出話語,總像摯友傾心交談一樣,使讀者在閱讀思考中如沐春風,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例如,《紅綠燈前說“習慣”》一文中,沒有說教,沒有提要求,而是講了三個故事。一個故事寫的是他自己有一次違規的經歷。上世紀80年代他出訪美國,住在紐約一家旅館,一次深夜回旅館時,他看馬路兩頭一輛行駛的汽車也沒有,便忘了注意看紅綠燈,想徑直穿過馬路,不料剛邁出一步,便被后面一位陌生人的美國年輕人叫住,向他示意前面是紅燈。從此以后,他再沒有闖過紅燈。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做人要守秩序。有一次,他在麥當勞排隊買食品,后面一位服飾華麗的女子,教五六歲的兒子如何上前“加塞”,孩子若有難色。當媽媽的勃然大怒,罵兒子和他爸一樣是個窩囊廢!然后自己親自“示范”。而周圍顧客視若無睹,不置一詞。此處,他點評道:不知是怕惹是非,還是也已經習慣了。

第三個故事講了一個大科學家的答記者問。1987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記者問其中一位老科學家:您在哪一所學校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老科學家不假思索地回答:“幼兒園!”記者又問:“你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他回答:“第一是自己的東西要分給小伙伴;第二是不屬自己的東西不要拿;第三是東西要放整齊;第四是吃飯前要洗手;第五是做錯了事情要認錯;第六是午飯以后要休息;第七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彼f:“這些知識就是影響了我一生的最重要的東西?!弊髡呓又鴮懙溃骸袄峡茖W家的話說得真好,也真深刻。不過我有點奇怪,為什么沒有第八條:走路要紅燈停,綠燈行?——也許因為這一條在幼兒園之前就已經‘習慣’了吧!” 文章就這樣收尾了,卻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四、結語

實踐檢驗真理,歷史評判價值。經過歲月的洗禮,“敬宜筆記”已經成為精美短文的典范、善講故事的高手和思想引領的大師,越來越顯露出它的獨特魅力。特別是在當前新媒體迅猛發展,新聞從業人員普遍存在浮躁之風的環境下,“敬宜筆記”深厚的文化底蘊、強烈的精品意識和學貫中西的廣闊視野,實在是一幅難得的清醒劑。我們相信,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斷深入人心,它更大的社會價值將會被進一步的開掘和彰顯。

作者系西京學院傳媒學院副教授、主任記者西安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1]季羨林. 代序——讀《敬宜筆記》有感[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李振瀾等. 中外名言大辭典[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

[3]范敬宜. 范敬宜文集·敬宜筆記[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筆記
甘南筆記
學霸筆記
自然筆記
我的摘抄筆記
江上日暮筆記
小新筆記
學寫閱讀筆記
學寫閱讀筆記
我的自然筆記(一)
山居筆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