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探析

2017-02-04 06:46張秀琴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

張秀琴

摘 要: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農村寄宿制學校的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群體,因為長時間離開父母以及社會大環境,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忽視,學校片面注重升學率等其他原因的影響,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其成長的重要因素,需要多方面努力進行引導和關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原因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10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61

農村寄宿制中學生群體是我們國家在社會經濟和教育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形成一方面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即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到城市務工,為了方便管理學生,安排學生在學校寄宿;另一方面,隨著農村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農村地區單個村莊學生的數量減少,為了集中教育資源,農村并校的進程加快,這就導致一些人口較少的地區學校被取消,部分學生需要到其他鄉鎮中學上學,一些路途較遠的學生為了上學方便就選擇住宿,這樣也就構成了農村寄宿學生的主體部分。

關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近幾年對于農村寄宿制中學生的關注和了解,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一些學生在住校以后緊張焦慮、還有些學生自卑心理嚴重,也有一些學生人際關系緊張,部分學生回到家中感覺和家長對抗問題表現突出,以及沉迷于網絡、問題行為頻出、早戀等問題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日常的管理,而且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甚至有些學生因為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發生了其他更為嚴重的問題。那么,是哪些因素導致了當前農村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呢?

一、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三十年,同時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社會中存在重經濟而輕思想建設的問題,一些人社會公德意識下降,很多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得不到批判和糾正,而青少年學生本身因為年齡所限,分辨能力有限,難免受到一定的影響,“昔孟母,擇鄰處”就表明了外界環境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同時,社會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具有復雜性和持久性,一些缺乏定力的學生難免會因為目標的缺乏和價值觀的不明確而導致個人思想認知的偏頗,逐漸地會導致學生沾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慣,這些習慣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正,學生會逐漸形成心理上的一系列問題。

二、家長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視

家長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于學生的責任體現在“養育”這個詞上,所謂“養”就是要承擔學生衣食成長,把學生養大成人;而“育”就是對于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然而從現實來看,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家長更重視學生的養而往往忽視對于學生的教育,認為孩子物質上需要什么就給什么就可以了,基本上忽略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道德品質的引導和教育,沒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導致孩子更多的是在自己認知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心理認知,其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家長自身行為的引導無形中也會給學生一定的影響,導致學生一些不良習慣的形成。再有就是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學生也是獨生子女家庭,很多家庭目前的生活狀況有了明顯的提高,家長在各方面的溺愛無形中也會使學生自我意識膨脹,慢慢地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當他們步入集體生活后會表現出各方面的不適應,從而出現和教師、同學相處過程中人際關系緊張的問題,而出現問題后又不知該如何地去解決,焦慮情緒會加重,甚至出現較為極端的想法或者行為。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很多家長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為了增加家庭的輸入往往會選擇外出打工,這在偏遠和經濟落后地區較為普遍,這就導致很多學生是由老人在照顧,造成父母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孩子出現問題也不能及時地得到引導或者疏導,這樣慢慢就導致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三、學生自身的因素

很多教師和家長現在都有這樣的感觸,那就是現在的學生明顯得早熟,也就是經常所說的現在的學生和以前的學生不一樣了。社會在發展變化,學生也在發展和變化,這是客觀現實?,F在的社會是信息時代,學生接觸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說教與引導只是他們接受信息的一個途徑,還會受網絡、報刊、電視以及周圍朋友、同學的影響,其中難免會出現受不正?;蛘卟唤】狄蛩氐挠绊?,而學生本身認為自己已經具備思辨能力,所以往往自以為是地去接受,這樣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指導就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四、學校因素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廣大教育工作者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但是從現實狀況來看,很多學校依然在堅持片面地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提出高強度的學習要求,進行高頻率的考試,超限度地加班加點,就會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學校通過教師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好教師能夠深入學生內心世界,深入了解學生情感;能夠因材施教,恰當獎懲;能夠從學生角度體驗和思考。真正的好教師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不融洽的人際關系會導致學生自卑、敵對、焦慮甚至厭學。學校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學校優美的環境能夠陶冶情緒、凈化心靈,而學校良好的校風、班風又會催人奮進。反之,則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日益強調素質教育和學生全面發展的今天,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要,整個社會都要關注農村寄宿制中學生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調動各方面因素加以關愛和引導,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金小汶.農村寄宿制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及對策[J].甘肅教育,2005(15):36.

[2] 周小英. 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J].考試周刊, 2011(48):215-216.endprint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