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園教育如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017-02-04 08:20張春麗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全面發展幼兒教育素質教育

張春麗

摘 要: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素質教育要從幼兒教育開始。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其身心發展、智力水平、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著一定差異,因此,幼兒園教育更應該注重的是全面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的幼兒,教育模式與教育實際相結合,幼兒教學應該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對幼兒進行教育,為實現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2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130

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教育在如今社會大背景的推動下顯得顯得格外重要。它不僅順承了社會需求對人才選拔的趨勢,也突出了基礎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全面發展、優質發展,促進幼兒基本能力的提高,是幼兒園所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種勢在必行的趨勢。幼兒園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它因其特殊性。它是基礎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教育的起點,下面我們就其“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與培養”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一、 注意溝通傾聽,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從咿咿學語到順口成章這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與幼兒的溝通中,教師應多給幼兒傾聽和交談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認真傾聽,對幼兒提要求和布置任務時要求他們注意聽,鼓勵他們主動提問,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心中的疑問、不開心的事情等,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說話方式。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如何,都應該認真地傾聽并給予積極回應。對一些自我封閉、心里有陰影或深受家庭影響的幼兒,教師應保證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與他們交談,關注他們每天心理的波動變化,避開他們敏感的話題,敞開心扉,把他們真正地融入到集體中去。

二、 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發展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發展的基本途徑。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與人如何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幼兒園生活也是一個個體不斷融入集體的過程,各種性格、各種類型的幼兒融合在一起,正是因為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才造就了集體的豐富多彩。幼兒之間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觀察雙方交往的語言、動作,更要留心的是幼兒之間情緒的變化和動作的發展。有些幼兒可能會因為某些同伴的一句話就與其起爭執或動起手來,雙方爭執的焦點可能就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教師此時的引導很重要,要讓幼兒明白,理解并改變幼兒交往的方式,懂得在社會中和平相處,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很重要,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們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對一些性格靦腆、性格孤僻的幼兒教師要多創造交往的機會,讓他們體會交往的樂趣。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要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不斷發展社會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順承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它也是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中最重要的課題。

三、 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想象、創造,培養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要培養幼兒對藝術的喜愛,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美在兒童的世界中沒有固定的定義,正是因為他們好奇、他們童真,所以覺得好多東西都是美好的。一朵花放在耳邊他們覺得美;一個蝴蝶結扎在頭發上他們覺得美,自己的作品被教師評了一個大大的紅花,他們覺得自信心十足……幼兒的世界被各種簡單地美充斥著,他們覺得自己身在各種美的事物中自己也是十分美的,做事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幼兒對藝術領域中的美雖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和與同伴的交往中他們知道互相比“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幼兒創造想象的空間與機會,例如,在美工課《秋天的色彩》這一課中,我鼓勵孩子想象秋天的落葉怎樣畫會更美,秋天的天空怎樣涂色會更加真實,幼兒會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由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使畫面變得更加真實、完美。所以,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社會實踐中,教師要創造機會給幼兒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想象、去創造,在自我發現與自我總結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帶領幼兒親近自然,貼近生活,讓他們置身其中去領略美也有利于孩子們更加有深度地去挖掘美,感受藝術的魅力和精華。

總之,幼兒階段是各種能力不斷發展與培養的關鍵時期,在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發展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是社會進步的一大趨勢,而作為教育起點——幼兒教育,把幼兒的全面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層次已是勢在必行,打造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的全能型人才和開放式教育將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幼兒園教育也會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開辟一方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 孫愛月.要堅持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J].幼兒教育,1982(2):1-3.

[2] 宋麗斌.幼兒教育重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97-98.

猜你喜歡
全面發展幼兒教育素質教育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