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二)

2017-02-07 12:08顏波胡文國周竹君曾偉姜明倫
中國糧食經濟 2017年12期
關鍵詞:糧食經濟發展

文 /顏波 胡文國 周竹君 曾偉 姜明倫

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二)

文 /顏波 胡文國 周竹君 曾偉 姜明倫

二、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義與面臨的機遇、挑戰

(一)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重大意義

1.是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糧食工作的主線。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實現糧食全產業鏈經營,有利于形成“為消費而加工”“為加工而種植”的引導機制,解決糧食加工與收儲、種植環節脫節和產業發展不協調等問題,促進糧食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糧食產品結構,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加速實現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轉變,更好地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當前,我國糧食高倉滿儲,玉米、稻谷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安全儲糧壓力巨大,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拓寬糧食加工轉化渠道,可以為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提供有效途徑。

2.是培育糧食行業發展新動能的必然選擇。隨著經濟發展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糧食消費需求增長也相應放緩;隨著糧食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國有糧食企業多年來形成的“買原糧、儲原糧、賣原糧”的傳統經營模式難以為繼,支撐糧食行業發展的傳統動能的邊際效應不斷弱化,亟需培育新動能。只有發展糧食產業經濟,以改革為重要手段,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加快推動制度、機制、科技、模式、業態的創新突破,才能不斷積累創新優勢、培植新動能,拓展糧食產業價值鏈。

3.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徑。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有利于延伸產業鏈、打通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推進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增值收益。有利于吸引資本回鄉、人才返鄉、科技下鄉,發揮龍頭企業對生產的引領、協調、服務作用,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和增收渠道,服務“三農”大局,最大限度釋放糧食內部的增收潛力和產業活力,打造脫貧致富的新支柱。比如,山東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建立1 5 0萬畝訂單基地,為3 5萬農戶提供小麥產銷全程服務,每年帶動農民增收5億多元。

4.是激發糧食主產區經濟發展活力的有效措施。糧食主產區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大部分糧食主產區的發展主要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和各項政策性資金、項目支持,難以擺脫“糧食大省、經濟弱省、財政窮省”的怪圈。主產區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統籌布局糧食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有利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內生發展機制,形成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實現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的有機統一。比如,黑龍江抓住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有利機遇,積極推進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僅2 0 1 7年上半年,全省加工原糧2 4 1億斤,實現產值3 6 2億元,增幅分別達到2 9%和1 9%,利潤增長7倍,稅收增長7 3%。

5.是提升糧食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跨國糧食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擁有很強競爭優勢,基本控制了全球糧食流通和貿易體系,我國糧食進出口在國際市場上還缺乏應有的話語權。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增加優質糧食產品有效供給,有利于打造國內外知名糧食品牌,提高產品競爭力;有利于培育大型跨國糧食集團,打通跨國糧食物流通道,推動糧食產業鏈向國外延伸,培育糧食產業競爭力;有利于推進發展糧食產業集群,形成規模集聚優勢,降低糧食生產、倉儲、加工和流通成本,提升我國糧食價格國際競爭力。中糧集團積極“走出去”,在國內外開展產業布局,在上游發展農業服務和物流貿易,中游發展精深加工,下游培育“大品牌、大市場”,糧油加工能力達到9 0 0 0萬噸,國際貿易量達到8 0 0 0萬噸,規模優勢和國際影響力、競爭力逐步增強。

(二)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面臨的機遇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綠色優質糧油消費的需求潛力巨大。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層次的不斷升級,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的營養健康糧油產品需求快速增加,為糧食企業創造了極大的經營發展空間,為推進糧食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空間巨大。

2.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激發產業活力。糧食市場化收儲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改革成效顯著。玉米、大豆價格逐步與市場價格接軌,逐步理順了產業上下游關系,多元主體入市收購活躍,激活了產業鏈,為糧食產業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市場環境。

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產業提質增效。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有利于推動糧食行業調結構、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通過調整糧食生產結構,增加綠色優質糧食供給,可以滿足中高檔產品消費需求;加快消化糧食庫存,為加工轉化提供充足的糧源;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為企業發展減輕了負擔;補齊制度、機制、技術等短板,有利于增強產業內生發展動力。

4. 充裕的糧食供給為發展產業經濟提供了資源基礎。近些年來,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為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提供了豐富、多樣化的原糧。特別是玉米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對主產區加工、飼料企業的相關補貼政策,以及大力推進糧食“去庫存”,糧食價格降低,增大了糧食加工轉化的利潤空間,為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5.“一帶一路”戰略拓寬了糧食產業經濟的發展空間?!耙粠б宦贰笔鞘澜缟献铋L、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沿線涉及俄羅斯、蒙古和中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歐、西亞、北非等區域的6 5個國家。這些國家或地區糧食、農業資源比較豐富。烏克蘭是玉米進口的主要來源國,泰國、越南、巴基斯坦是大米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泰國、吉爾吉斯、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是糧食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地區。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較好的糧食合作基礎,這些國家既能為我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糧源,也可為我國糧食技術、裝備、產能、產品“走出去”,實現產業鏈向外延伸提供廣闊市場。

(三)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面臨的挑戰

1.糧食供求形勢和市場走勢復雜多變。當前糧食產量、庫存量階段性“雙高疊加”,但從長遠看我國糧食供求仍然偏緊平衡。發展糧食產業經濟,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既要立足當前,破解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失衡問題,更要著眼長遠,從戰略高度謀劃偏緊平衡狀態下國家糧食可持續安全。要增強前瞻性和預見性,加強對未來國際國內糧食供求形勢的研判,在建立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與穩定健康發展糧食產業經濟之間精準把握,取得平衡。

2.宏觀經濟換擋減速對糧食產業主體轉型發展帶來壓力。傳統的糧油流通、加工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人工成本高、盈利能力弱,迫切需要轉變經營方式,調整產品結構,實現轉型發展。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換擋減速,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中高速增長,糧食需求增長放緩,對糧食企業經營發展、盈利水平帶來不利影響,也將制約企業技術創新、設施改造、經營方式轉換。

3.優化產能和產品結構任重道遠。糧食加工業進入門檻低,大多數企業技術含量不高,初加工產能、中低檔加工產能嚴重過剩與優質加工能力嚴重不足并存,要在短期內解決這些歷史形成的問題,實現產能結構優化,增加綠色優質、中高端、多元化、個性化糧食產品供給,提高產品質量和產業綜合效益,難度大、任務艱巨。

4.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既迫切又艱難。大豆、玉米已經實行“價補分離、市場化收購”新機制,小麥和稻谷的收儲制度改革還在探索,價格形成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但小麥和稻谷是主要口糧品種,為實現確?!翱诩Z絕對安全”的戰略目標,需要加快探索積極穩妥的方式,既保護農民種糧利益和生產積極性,又有利于理順產業上下游關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圍繞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結構升級,適應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營養”轉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有效解決市場化形勢下農民賣糧問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為重點,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夯實產業基礎,有力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主體活力、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宏觀調控、政策扶持、標準引領、監管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堅持融合發展,統籌協調。正確處理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中的數量與質量、產區與銷區、生產與消費、市場化改革與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等重大關系。樹立“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理念,充分發揮糧食加工轉化引擎作用,推動糧食生產與流通、糧食倉儲與加工之間的有機銜接,以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推進“產購儲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齊糧食行業優質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流通效率較低、信息化滯后等突出短板,推動糧食產業經濟協調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主體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產業經濟發展模式。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引導,推進產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注重典型引領和整體推進,促進可持續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內力。圍繞提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推進體制機制、關鍵技術、產業模式、經營業態等方面創新。改革完善糧食流通體制,轉變企業管理、經營方式和投融資模式;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研發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促進糧食科技創新成果大量涌現,發揮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積極探索產業經濟發展有效模式,培育與“互聯網+”、信息化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推動經營方式和發展動能轉變,激發和釋放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新活力。

——堅持優勢互補,開放發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主動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既要立足國內,不斷提高糧食產能水平和產業經濟發展質量,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又要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引導糧食企業有序“走出去”,完善糧食產業對外發展戰略布局,推動糧食產業鏈向國外延伸,逐步形成內外相聯、產銷銜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新格局。

——堅持安全底線,加快發展。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必須服從服務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堅持發展和安全一起抓,把糧食安全意識貫穿于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全過程,在發展中促安全、在安全中謀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糧食安全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

(三)發展目標

到2 0 2 0年,初步建成適應我國國情糧情、高端高質高效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科技貢獻率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綠色優質糧食產品有效供給穩定增加,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和集約集聚集群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實現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由以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撐為主向創新主導轉變,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由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

——市場主體競爭力明顯提升。做強做大做優一批骨干國有糧食企業,有效發揮穩市場、保供應、促發展、保安全的重要載體作用。培育一批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打造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大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一批成長性好、特色鮮明的中小企業,引領糧食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培育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的國際大糧商,開展糧食生產、加工、倉儲、物流、裝備制造等跨國經營,提升我國利用國際資源、市場的能力水平。

——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糧食產業創新體系,建設一批糧食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和技術創新聯盟,推動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建立糧食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平臺,健全定期發布制度。增強科研投入對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深入推進科技興糧和人才興糧工程。

——產品結構更加合理。加快淘汰低端落后產能,增強中高端、綠色安全、優質營養、特色鮮明糧食產品的供給能力和市場占有率,著力增加精深加工產品供給,打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全球性、全國性、區域性糧食品牌,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

——糧食產業經濟活力全面釋放。加快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快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培育糧食產業新增長點。建設一批國家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打造一批優勢糧食產業集群,充分釋放糧食產業發展整體效應,顯著提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

(四)主要任務

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重點任務是“育主體”“構模式”“提質量”“增動力”“新業態”“促開放”“固基礎”。即培育壯大引領產業發展的市場主體,探索構建產業發展的有效模式,實施“三品”戰略著力提高糧食供給質量和效率,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實施“互聯網+”戰略促進糧食產業信息化發展,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大力推進“糧安工程”“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走集聚化、規?;?、產業化、精深化、品牌化、信息化和循環化之路,推進糧食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三鏈”對接融合發展。

1.大力培育壯大產業主體,引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培育和發展多元糧食市場主體,大力發展糧食企業集團和產業聯盟,促進糧食企業開展適度規?;洜I,轉換機制、增強活力,做強做優做大。

一是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對國有糧食企業功能進行界定與分類,對于繼續執行政府儲備和軍糧供應等政策性業務的國有糧食企業,理順多頭管理體制,整合優質資源,提升服從服務于政府宏觀調控、維護糧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對于不再執行政策性業務的國有糧食企業,繼續深化政企分開改革,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糧食企業和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轉換經營機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企業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鼓勵國有糧食企業依托現有收儲網點,主動與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等開展合作,盤活國有資產,增強國有資產的活力,提高盈利能力。

二是培育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組織開展糧食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認定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糧食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促進資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做強做優做大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增強帶動輻射能力,使之成為糧食產業發展的“領軍者”。引導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結成經營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引導優質糧食種植,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三是發展大型糧食集團。以資本、資產、資源、品牌和市場為紐帶,通過產權置換、股權轉讓、品牌整合、兼并重組等方式,發展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區域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延長、拓寬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產業鏈,提升糧食產業鏈價值,發揮對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支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鼓勵多元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融合,大力培育和發展糧食產業化聯合體。鼓勵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按照“資源集結、業務對接、收益共享”的原則成立糧食產業聯盟,共同制訂標準、創建品牌、開發市場、攻關技術、擴大融資等,促進產業聯盟內各企業建立密切的戰略合作關系,實現糧食產業資源優化配置、優勢互補。支持符合條件的多元主體積極參與政策性糧食收儲、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產后服務體系建設等;在確保區域糧食安全和風險可控的條件下,探索創新多元主體龍頭企業參與地方糧食儲備機制。

2.構建有效發展模式,提升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質效。探索不同類型的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模式,有效對接和整合上下游資源,推進糧食產業由傳統發展方式向現代發展方式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實現糧食產業高效、協調、健康、持續發展。

一是發展全產業鏈模式。鼓勵支持糧食企業積極參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推動糧食企業向上游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產銷對接和協作,通過定向投入、專項服務、良種培育、訂單收購、代儲加工等方式,探索開展綠色優質特色糧油種植、收購、烘干、儲存、專用化加工試點;向下游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實現糧源基地化、加工規?;?、產品優質化、服務多樣化。開展糧食全產業鏈信息監測和分析預警,加大供需信息發布力度,促進糧食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產前產中產后聯接,形成各環節貫通、各主體和諧共生發展的良好產業生態,構建從種到收全過程、全產業鏈的配套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建鏈、補鏈、強鏈”工程,糧源優勢突出的地方,要積極培植和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發展配套企業,高起點建立糧食加工流通產業鏈;產業鏈條缺失的地方,要大力發展糧食深加工產品及副產品綜合利用,加快向高端和終端延伸;產業初具規模但層次較低的地方,要通過注入技術、管理、資本、品牌、服務等要素,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二是發展糧食產業園區模式。依托糧食主產區、特色糧油產品和關鍵糧食物流通道、節點,按照集倉儲、加工、物流、貿易、質檢、信息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模式,建設一批產能集聚、技術領先、功能配套、關聯度高的國家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推進產業向優勢產區、關鍵物流節點集中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配套政策,引導關聯產業、配套產業、相關服務業向園區集聚,采取園中園、共建園、特色園等方式,對接開發區、高新區、綜合保稅區、“雙創”平臺、科技孵化器等,形成項目集中、資源集約、功能集成區,提升園區現代化、規?;?、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水平,建設成為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是發展循環經濟模式。鼓勵糧食企業建立低碳、環保、綠色的循環經濟系統,加大糧食開發利用深度,探索多元化利用途徑,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物耗水平,實現糧油加工副產物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以綠色糧源、綠色倉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為重點,構建綠色糧食產業體系。推廣“倉頂陽光工程”“稻殼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大力開展米糠、碎米、麥麩、麥胚、玉米芯、餅粕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示范,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四是發展糧食產后服務模式。順應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新形勢,整合倉儲設施資源,以糧食收儲加工企業為主體,建設一批集收購、儲存、烘干、加工、銷售、質量檢測、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糧食“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全方位、多元化優質服務,打通收儲的“最后一公里”,推進農戶科學儲糧行動,促進糧食提質減損。

五是發展主食產業化模式。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居民生活方式轉變的需要,大力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推進主食工業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開展主食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認定一批放心主食示范單位,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作坊置換、聯合發展”等新模式。保護并挖掘傳統主食產品,加大主食產品與其他食品的融合創新,鼓勵和支持開發個性化功能性主食產品。

六是發展產業融合模式。支持糧食生產者與經營者以產品為依托,發展訂單糧食和產業鏈金融,開展共同營銷,強化對種糧農戶的技術培訓、信貸擔保等服務。以產業為依托,發展糧食產業化,建設一批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先導區和糧食產業化示范基地,推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與糧食龍頭企業、配套服務組織集群集聚。以產權為依托,推動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企業,通過“保底+分紅”等形式增加農民種糧收入。以產城融合為依托,引導糧食加工業向縣域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集中,推動糧食產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未完待續)

(本文系國家糧食局戰略性研究課題成果;

中國糧食研究培訓中心,顏波系主任)

猜你喜歡
糧食經濟發展
珍惜糧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我的糧食夢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