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媒體平臺的農業眾籌模式探索

2017-02-07 01:43裴錦澤曾嬌霞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新媒體

裴錦澤 曾嬌霞

[摘 要] 南安市賢芳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6年2月通過新媒體平臺開展佛手眾籌項目,累計參與人數3069名,眾籌資金30余萬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項目效益。本文以佛手眾籌項目為研究對象,探析農業眾籌的運作模式,為農業眾籌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新媒體 農業眾籌 向陽鄉

[中圖分類號] F3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041-01

1 佛手眾籌項目的提出

農業眾籌的概念起源自美國,是指采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革新原有的農業生產流程。在中國,農業眾籌與農業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處于互為機遇的關系,全新的眾籌融資模式和經營模式又為農業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契機和出路。[1]福建省的南安市賢芳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6年1月遭受寒潮災害,造成經濟損失200余萬。為了支撐佛手種植產業的繼續發展,籌集災后重建資金,合作社社長吳成賢聯合福建農林大學學生發起佛手眾籌項目,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籌集項目資金30余萬,累計參與人數達3000多人,解決項目發展資金問題。

2 佛手眾籌的新媒體傳播方式

2.1 利用微信功能進行傳播:微信作為新媒體中互動性較強的平臺,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接收者信任感較強的特點。2016年2月初,福建農林大學學生根據佛手受災情況及眾籌項目需求,在“引鳳計劃”微信公眾號中推出《獻出一份愛,讓佛手繼續飄香》一文,引起了朋友圈的關注和轉發。眾籌事件經過一星期的發酵,吸引眾籌參與者500多名,形成了第一批眾籌群體。

2.2 積極發動微信好友參與:合作社社長吳成賢在長期的營銷中積累了大量的微信好友,擁有三個微信號微信好友一萬多人,在一輪朋友圈發布后便逐一發到所有的微信群中,并且進行微信群發,廣泛動員微信好友參與。向陽鄉黨委書記蔡映輝得知消息后主動加入眾籌活動,通過微信號和鄉鎮干部群大力支持佛手眾籌項目。

2.3 借助權威公眾號推廣:福建日報旗下的《助村》欄目微信公眾號在公眾中具有權威性,能夠有效地解決參與者對項目的信任問題。在記者對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和深入了解后,《助村》微信公眾號推出《花一百元認養棵佛手樹吧!》的文章,并且得到了快速推廣,累計閱讀量達十萬之多,吸引了眾多社會人士的關注和參與。

3 佛手眾籌的效果分析

3.1 解決資金約束問題:資金鏈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命脈,農業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缺少資金支持。[2]寒潮的受災情況使得合作社直接面臨著發展的資金約束問題,消費者在眾籌活動中預先支付給合作社生產資金,每人出具資金100元,擁有一棵佛手樹三年的產果收益,總共籌集資金30余萬元,解決佛手生產園區的生產、管理及人員工資難題,支持了佛手合作社生產的持續發展。

3.2 形成客戶粉絲群體:每個參與佛手眾籌的消費者均提供姓名、家庭住址、聯系號碼的信息,并且加入到對應的“佛手家園”微信群中,與眾籌項目發起人吳成賢形成了特定的互動和交流,參與者之間也擁有了相互交流的平臺?!百t芳佛手”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出佛手養生、保健、品鑒等內容的微信文章,形成了對佛手產品有濃厚興趣和購買需求的特定客戶粉絲群體。

3.3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佛手眾籌項目形成的影響推動了向陽鄉的知名度,許多眾籌人士紛紛慕名而來,到種有佛手樹的“佛手家園”進行種植體驗。以佛手眾籌為契機,向陽鄉先后開展植樹節活動、鄉村旅游活動項目多個,參與人員達2萬多人次,有效地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同時,隨著佛手眾籌人數的增加及知名度的提高,佛手加工品及佛手衍生品的需求增加,佛手果、佛手茶、佛手絲等系列產品銷量增加,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4 佛手眾籌中產生的問題

4.1 缺乏整體規劃,佛手區域管理困難:佛手眾籌項目的發起帶動了廣泛的社會參與,由于項目是在寒潮受災的環境中臨時發起的,因此事前并未對佛手種植園區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布局,雖然每株佛手都有掛上眾籌者的姓名和微信二維碼,但是在三千多株佛手中消費者很難找到自己眾籌的佛手樹所在的位置,無法實現對佛手的實時關注,造成管理困難。

4.2 收益模式單一,客戶維護成本較大:合作社承諾眾籌者在出資100元后可以收獲三年的佛手果,在眾籌結束后合作社的資金額度是固定的,但是生產和維護成本卻一直在增加,對于客戶群體的維護成本也需要持續支出。農業生產無法實現短期盈利的難題導致了合作社面臨著進一步的資金問題。

4.3 人力資源不足,發展瓶頸受到限制:生產規模擴大、經營項目增加、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合作社原有人員規模和服務能力不能滿足變化的需要。粗放的經營方式面臨轉型發展的要求,人力資源成為項目發展的瓶頸。

5 佛手眾籌的經驗借鑒

5.1 借助新媒體進行傳播:微信、微博、今日頭條號等新媒體的興起使信息傳播范圍更為廣泛、傳播速度加快、傳播對象針對性更強,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能夠實現實時的互動和交流,這為解決農產品信任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中小型生產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身邊的新媒體資源發起眾籌項目,吸引周邊消費者及朋友圈消費者首先參與到眾籌項目中,形成有效的客戶群體互動。

5.2 依靠政府獲得公信力:農業眾籌的參與者會面臨著信任風險、資金風險、收益風險,眾籌項目對于消費者來說容易因為無法信任而導致拒絕參與的現象。由政府部門出面對項目進行說明,或爭取到權威媒體的報道,依靠政府獲得眾籌項目的公信力,能夠取得消費者的信任,讓更多對產品及項目有興趣并且具有參與能力的群體參與其中。

5.3 做好籌備和整體規劃:農業眾籌的發起要有整體的布局和科學的規劃,根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制定合理的眾籌方案。做好眾籌項目的籌備和整體規劃工作,在人力資源、資金配套、經營管理等方面提前部署,預計眾籌項目所帶來的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確保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安琪.“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眾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網上金融.2015(09):42-43.

[2]黃欣樂.農業眾籌的優勢、風險及發展對策探討[J].福建農業學報.2015.30(9):914-918

作者簡介:裴錦澤(1991-),男,漢,福建德化,學生,研究生,福建農林大學,農村與區域發展。

猜你喜歡
新媒體
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的輿論影響力
新形勢下精品圖書的內容策劃與藝術設計創新
報紙副刊的傳播意義與運營策略研究
真我與偶像:新媒體語境下的明星與粉絲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新媒體傳播機制透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