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展望

2017-02-07 03:07崔浩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展望影響因素現狀

崔浩

[摘 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漸增強,在農業發展基礎進程中融合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要提升農業項目的扶持機制,也要在技術框架研究方面升級管控措施。襄垣縣是山西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大縣,常年玉米種植面積占到糧食總播種面積的70%以上,這就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進一步推動玉米栽培技術的發展。本文從玉米栽培技術研究現狀分析入手,針對影響玉米栽培技術研究發展的因素進行了集中分析,并對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了討論,旨在為當地玉米栽培技術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 玉米栽培技術 現狀 影響因素 展望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67-01

1 玉米栽培技術研究現狀分析

玉米是我縣主要的農作物,在農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農業管理人員和種植人員給予其必要的重視。在種植玉米時,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化的應用資源,以實現玉米產量的增長。目前,玉米增產增值技術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推廣,不僅涉及范圍比較廣泛,整體技術運行結構以及產生的社會影響也較大,對生物學和作物生理學等項目進行了深入研究,并總結出了綜合化玉米種植技術。特別要注意的是,要想一定程度上提高我縣玉米產量,要結合客觀因素的同時,提高栽培技術的可行性。

2 玉米栽培技術影響因素研究

2.1 選種機制和處理措施影響玉米栽培技術運行

玉米栽培技術的關鍵是要篩選出適宜的種子。不同的種植環境對于種子的需求和種植技術都有不同的規定,因此,要保證種子的選擇和當地氣候條件以及自然環境相貼合,集中選取抗逆性較強的種子。只要在選種過程中保證種子的高品質和高標準,就能將玉米產量提升10個百分點。這就需要技術人員在科學選取和技術管控方面提高認知,建立完整的栽培技術和應用體系,從源頭上借助技術手段提高玉米栽培項目的實際質量。

2.2 整地措施影響玉米栽培技術運行

由于玉米是深根系作物,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種植人員給予有效認知,確保種植技術符合種植框架。玉米在種植過程中,作物根系較為深厚,且根系也非常發達和復雜,要想植株發達就需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養分,借助較強大的根系集中吸收,也正是基于此,玉米種植過程對于土地的基本情況要求就會很高。這就需要技術人員在對種植區域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提高認知和精細化程度,優化選取土質較為疏松且肥沃的土壤。另外,種植土地的基本地質也要具有微酸性,能便于耕地項目運行。玉米種植在運行過程中,根系生長發育若是出現不健全的問題,就會直接影響玉米的實際產量,特別是在大風降雨天氣,也會保證玉米具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在對玉米種植地面進行機械化作業時,要保證深度控制在20厘米到30厘米左右,進行精細化環境處理后,提升發芽環境和運行效率。

2.3 播種時間和密植方針影響玉米栽培技術運行

在播種時間控制方面,技術人員要集中管控。選取地段和土質后,對玉米種植的外界環境進行分析和處理,提高播種前對其氣溫數據的搜集水平。特別要注意的是,播種前,種子的發芽時間會受到天氣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幼苗不齊的問題出現,主要是由于播種時間較晚,就會對玉米生長周期產生影響,生產不完整以及產量不達標,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管控和種植措施,以提升整體管理項目的水平。在我縣種植玉米,一般5-10厘米地溫穩定在8-10度為最適宜播種期,在我縣適宜的播期是4月25日左右集中播種,高水肥地、晚熟品種要早播,山嶺坡地、早熟品種要遲播。采取精量播種技術,每畝用種1.5-2.0公斤,播深4-7厘米。如地膜覆蓋栽培玉米重點推廣農哈哈精量播種機播種,施肥點籽一次完成,省時、省墑、工效高,也可免去間定苗田間作業。除此之外,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密植機制,一般情況下,根據玉米特征特性、地力水平等選擇適宜的種植密度。一般高產地畝平均種植密度在3500-4500株;中下等肥力地畝種植密度在2800-3500株。采用寬窄行種植,可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大小行種植寬行80厘米,窄行40-60厘米。也就是說,種植人員要保證合理密植項目有序進行,提高種子的深度控制,也要保證每株植物之間能形成有效的距離和土壤覆蓋度,確保土質的同時,提高播種效果。

2.4 施肥時機和項目管理影響玉米栽培技術運行

玉米種植過程中,要對玉米種植進行集中施肥,根據土壤化驗結果、玉米需肥規律以及目標產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家肥、磷、鉀肥全部底施,氮肥30-40%底施,60-70%追施。一般畝產600公斤玉米,畝需碳銨80-100公斤,過磷肥鈣60-70公斤,硫酸鉀14-16公斤;畝產800公斤以上玉米,畝需碳銨110-130公斤,過磷肥鈣80-10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左右,從而提升幼苗對養料的吸收程度,并且在玉米拔節期進行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而且要適時中耕,從而提高土壤的實際溫度,確保土壤疏松,從而提升除草和農藥的噴灑效果。技術人員要集中管理施肥時間,確保時機準確,且整體操作結構符合農業發展需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基礎上,合理施肥提升玉米產量。

另外,對于玉米種植要進行及時的澆水操作,保證植株具有足夠的水分,在澆水時要保證適量原則。種植人員要對植株種植情況以及人工授粉參數進行分析,若是出現授粉不完整就會導致玉米減產。玉米乳線消失黑粉層形成后即可收獲。

3 玉米栽培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在科學技術進步的社會背景下,要積極培植龍頭企業,實現整個產業的高速發展,順利踐行新技術和綜合管控機制。突出我縣的地方特色,從而滿足當地玉米種植的特殊要求,確保整體管控結構和管理參數符合實際標準。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保證營養品質和商品外觀優良。只有利用技術升級抗病蟲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玉米的實際產量和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種植玉米時,技術人員要綜合選取適宜地區發展的技術,確保生產效果和種植結構最優化,且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建構更加完整的技術評價標準,提升管控手段和管理實效性,建構更加完整的創新發展路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也為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展望影響因素現狀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國內外森林生物量碳儲量估測現狀存在問題及展望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國內延續性護理現狀及展望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