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徒爭斗,是誰先壞了規矩

2017-02-13 21:11李舒
讀書文摘 2017年2期
關鍵詞:科班手把程硯秋

李舒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爭斗,曲藝人在舊社會之生存,是近似于江湖的博弈。而就此達成一種共識,誰都不會太吃虧,誰也占不了太大便宜,這便是一個微妙的平衡。

1910年,一個家道中落的6歲滿族娃娃承麟決定去學唱戲了。

母親當然不愿意兒子走上這條道路,伶人是“下九流”,可是家徒四壁,不是沒辦法,誰能把孩子送上這條道?何況,簽的是“手把徒弟”。

舊時民間戲曲藝人多采用“師徒相傳”的傳承形式,這種教育傳承大體有四種形式:一曰“設堂授藝”,又稱“私寓弟子”;二曰“家塾學藝”;三曰“手把徒弟”,又稱“私房徒弟”;四曰“拜師深造”?!霸O堂授藝”招收的多為梨園世家子弟;“家塾學藝”必是殷實之家,有錢聘請教師;“拜師深造”則是有一定造詣的藝人為了更大的長進和更廣的社會認同采取的措施。

“手把徒弟”是這其中最苦的一種。

學習期間,學生與老師一起生活,生活學習費用由老師負擔,人身關系完全屬于老師。換言之,徒弟往往要先做實際上的童工奴仆,端茶倒水被師娘使喚,兩三年之后,才能開始真正學藝。徒弟在學習期間的舞臺收入,全部歸老師,學成后獨立上臺演出,老師也要提取學生前兩三年演出收入的二到三成,作為回報。

做“手把徒弟”,師徒雙方要簽訂相當于“賣身契”的文書,稱做“關書”。關書規定,學藝期間,徒弟若有病、死、逃亡,師傅概不負責。背師出逃,雙方尋找;半途退學,賠償八年損失。八年期滿,幫師一年。

滿族娃娃承麟就這樣進了榮家,他的母親從此每天到前門關帝廟燒香,期望兒子早日出師。剛開始,他根本學不了戲,每天做的活就是劈柴生火,洗衣做飯,伺候師傅起床,少年要把襪子衣服捧到師傅的面前,因為手上不干凈,冬天還長凍瘡,就往手上墊塊白布,即使如此,稍不順心,仍舊挨打。

師傅的脾氣很暴躁,稍有不歡舉鞭就打,或者無端拿他出氣。有一次,剛剛練完早功,師傅讓承麟調嗓子,拉的是 《宇宙鋒》 的唱腔。拉胡琴的師傅拉的是老路子,承麟沒有聽過,怎么也張不開嘴。師傅對此大動肝火,狠狠打了他一頓板子,當時剛剛撕完腿,血脈不通,遭此毒打,腿上留下了淤血疙瘩。

嚴師出高徒,六年之后,承麟第一次登臺,已經一鳴驚人,很快就給師傅掙到了戲份兒。正在這時,他開始“倒倉”了。所謂“倒倉”,就是男生的變聲倒嗓期,如果不加休息和調養,嗓子會被毀掉,造成終生遺憾。

承麟的師傅才不管這么多,他讓承麟早上練功,白天到浙慈會館唱戲,晚上去丹桂園演出,這樣的滿負荷下,少年的嗓子漸漸由原先的高亢轉為低暗,眼看就要毀了。

每個人都為這少年著急,然而并不能站出來阻攔,因為那紙關書上明明白白寫著,徒弟有義務為師傅賺錢。正在這時,師傅接到了上海的戲約,讓少年去唱一期,可以賺六百元。也正在這時,終于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素來欣賞這少年的臺風儀容,聽聞這樣的不幸遭遇,急忙托人說項,又四處借錢,湊齊了七百塊錢,提前一年終結了“師徒契約”,把這少年從師門贖出。

也許已經有人猜到這少年的名字——他是日后成為“四大名旦”之一的京劇大師程硯秋,而急躁的師傅,便是曾被慈禧太后“欽點”過的“長春科班”出身的榮蝶仙。那個“英雄救美”的,是程硯秋一輩子的恩師羅癭公。

這樣的境遇,并不只有程硯秋有。同樣位列“四大名旦”的荀慧生也被他的師傅龐啟發毒打。龐啟發是著名梆子花旦藝人老十三旦侯俊山的嫡傳弟子,因為他教戲過于嚴厲,綽號“龐剝皮”。

荀慧生在龐家同樣遭到毒打,不僅如此,被打的時候還被師傅用棉花堵住嘴,由師娘等人幫著按住,繼續打。有一次,師傅為他“杠腰”(京劇練功術語),因為用力過猛,居然把荀慧生的腰折斷,差點把小命都搭進去。

程硯秋腿上的血疙瘩,一直到后來赴歐洲考察戲劇時,經一位德國醫生動手術,排出淤血,才把兩腿治好,他自己也總說:“學藝的八年,是我童年時代最慘痛的一頁?!奔幢闳绱?,程硯秋也從來沒有說過榮蝶仙一句壞話,榮蝶仙后來脾氣古怪,離家出走,程硯秋一直奉養師娘。

因為無論是程硯秋,還是荀慧生,他們都明白,師傅打罵徒弟,這在當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要想避免,只有一條路,不吃這碗戲飯。

這是一個規矩。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爭斗,曲藝人在舊社會之生存,是近似于江湖的博弈。而就此達成一種共識,誰都不會太吃虧,誰也占不了太大便宜,這便是一個微妙的平衡。

戲曲曲藝界都認可這樣的規矩,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這是常有的事情,余叔巖向譚鑫培學習,送了無數束脩,譚鑫培才教了幾出戲,還總是藏著掖著,不肯教全。等余叔巖成名,孟小冬和李少春學戲,照樣非常困難。

這樣的“師徒關系”,除了“手把徒弟”,還有“班社”。

班社的班主是整個戲班的靈魂人物,置辦服飾行頭,維持整個劇團日常開支。入了班社的孩子,同樣要簽訂契約,由雇請的師傅或班主本人調教。能登臺后,他們需要從下午演到午夜,昆曲名家韓世昌曾經在慶長社搭班,一個季度,一百多天天天唱,每天三場。早八點開戲,唱到晌午;一點多再開,唱到傍晚;掌燈后復開,唱到午夜。

根據遲金聲先生的回憶,學生進入科班,不到假期是不準回家的。在科班一律睡大通鋪,通鋪上要睡幾十個孩子,衛生極差??瓢嗬锏膶W生沒法避免三大病害。這三大病害分別是:一是害眼,也就是鬧紅眼??;二是長潮濕疥;三是長虱子。不過,遲金聲先生所在的“喜連成”班社,比其他科班要強許多,縱然如此,仍舊有許多小孩害紅眼病。

不許把主演和場面背地挖走,不準在班撕班,不許臨場推諉,不許在臺上起哄、笑場、陰人、錯報家門……這種規矩,類似于 《一代宗師》 里的江湖法則,“一門里,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里子,面子不能沾一點灰塵,面子流了血,里子得收著,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就是毀派滅門的大事,面子請人吃一支煙,可能里子就要除掉一個人?!泵孀邮桥_柱,里子就是班主??梢哉f公平,也可以說不公平,但這是規矩,定了就必須人人遵守。

這種平衡,一直到解放后才正式被打破。1951年的 《政務院關于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 明確規定,“舊戲班社中的某些不合理制度,如舊徒弟制、養女制、經勵科制度等,嚴重地侵害人權與藝人福利,應有步驟地加以改革,這種改革必須主要依靠藝人群眾的自覺自愿?!?961年,周恩來總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明確指出:“當然,允許集體所有制的劇團,應該防止舊勢力復活,不能讓班主、把頭拿高薪?!?/p>

列位看官,看過了以上,對郭德綱師傅“清理門戶”的這檔子事兒,孰是孰非,大概都心中有數了吧。說到底,其實就是四個字——“壞了規矩”,無論是舊規矩還是新規矩,無論是師傅還是徒弟。

(選自《華聲》2016年第17期)

猜你喜歡
科班手把程硯秋
劇作家(2023年3期)2023-06-12
基于調諧質量阻尼器的摩托車手把減振研究
民國北方京劇科班的發展流向及與“外江派”關系論衡
梅蘭芳、程硯秋、齊如山與早期京劇導演
她混進了“科班”情感騙子群
現代紅木家具鑒賞
手把件鑒賞購買指南
梨園佳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