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糖酥甜香 輕易不露臉

2017-02-20 06:25文圖徐永清
神州民俗(學術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李教授紙包糖紙

文圖/徐永清

董糖酥甜香 輕易不露臉

文圖/徐永清

前不久,我的一個老友,從高郵省親歸來,特意饋我兩盒董糖。這董糖是高郵特產,堪稱大名鼎鼎。老友知道我喜愛美食,酷喜甜食,投其所好,堪稱知己。再者,被人記掛,真是一種幸福。

董糖亦叫酥糖,它不僅江蘇有、安徽、山東、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而已,其形式與內容,大同小異。這也說明喜甜嗜糖者,大有人在。在我國,若論董糖的品質與名氣,我以為尤以高郵為最。

董糖的外觀呈長方形,狀如麻將牌。揭開糖紙,那糖猶如書畫的冊頁一樣,頁頁分明,頁頁相連,連綿不斷。好像精彩連連,給人漸入佳境之妙。我的朋友夸耀說,按照傳統工藝制作的董糖,每塊共有48層,且是厚薄均勻,層次分明,不粘不連。說實話,我還真沒有留意過。生活中要做個明白人,要成大事,這細節還真不可忽視,

董糖的主要成分為,面粉、綿糖、黑芝麻、麥芽糖諸等精細食材。它集香、甜、酥、脆為一體。這香是面粉、芝麻、飴糖的天然之香,有機之香。這幾種香型,相互融合,把尋常的生活,渲染得香氣馥馥。此甜既不平淡,也不齁人,更不黏牙,堪稱恰到好處。該酥勝過桃酥,超越龍須酥,其實是種柔軟細膩的酥。其脆不是薄脆、馓子實實在在的脆,而是堪比曲奇餅的脆;實則是點到為止,會意的脆。

這董糖屬于休閑食品,您可以斯文地三五片地細品慢嘗,亦可整塊地咀嚼,不過這有點囫圇吞棗,過于粗放了。對待美食,只要您喜歡,怎么吃都行,但要品出滋味,這才不會辜負美食的初衷。其實享用董糖,佐以茶水最好。記得有年去鄉間旅行,我曾在高郵三垛小鎮的一家茶館,見有幾個老太,圍桌而坐,就著一杯香茶,佐以一碟瓜子,一盒董糖,便有滋有味地談家常,說農事。說到開心處,舒展著寫滿滄桑的臉膛,咧開缺牙的嘴巴,開懷大笑。那個甜蜜的程度,勝過董糖。老太們聊天有個特點,此刻她們的嘴與耳雖是忙碌著,一雙雙手也不停歇,或織著毛衣,或納著鞋底。她們就這樣度過了一個個甜蜜、充實、而又快樂的下午。

說來有趣,我有個鄰居,姓李,高郵人,是某大學文學院的退休教授。李教授就喜歡吃董糖,每到冬季,他常到小區的花園曬太陽。陪伴他的是張躺椅,一杯熱茶,一份當天的報紙,隔三差五的,也少不了幾塊董糖。小區的花園是公共場所,自然少不了來來往往,嬉笑奔跑的孩子們。李教授的董糖,朝身旁的凳上放置且不要緊,卻磁鐵一樣吸引著一旁玩耍的孩子們。孩子們見了董糖,腳下就差生了根,目光自然是直勾勾的,嘴里還抿著不住打轉的口涎。有些膽大、機靈、而又討喜的孩子,主動湊近,試探地打招呼。于是,“爺爺好!姥爺好!”叫成了一條聲。俗話說:“禮下于人,必有所求?!崩罱淌谑沁^來之人,孩子的這一舉動,能不明白?!又怎能無動于衷?!于是笑瞇瞇地,大方地將董糖分發給孩子們。這真是“嘴甜的孩子有糖吃,嘴甜的下級有官當?!编?,您說這“嘴甜”是人的天性?還是官場的習氣?這些見機行事,嘴甜如蜜的孩子,日后的發展,肯定是不可限量。

說到董糖,印象最為深的當屬孩提時代。那時節,每到春節,千家萬戶的孩子們,都能得到“紅紙包”。這個“紅紙包”不是壓歲錢,而是紅紙包裹的酥糖。用現如今的話來說,就是地產簡裝的董糖。這個“紅紙包”的包裝,很紅很艷,跟寫春聯的紅紙一模一樣,紅彤彤的,喜氣洋洋的?!凹t紙包”的外觀是正方形的,方方正正的,見棱見角的。它的體量跟火柴盒相仿,內里的酥糖裝填得滿滿的,飽鼓鼓的。小心揭開糖紙,一片一片地品嘗,酥甜,噴香,一直香甜到骨頭里。有的孩子吃完董糖,就連糖紙上殘存的糖屑,也用嘴與舌頭,連吸帶舔地,打掃得干干凈凈。最后擦擦嘴,拍拍手,撣撣衣襟,是說不盡的滿足。

那位說了,這“紅紙包”有啥稀罕?常言道:“要知往日事,須問過來人?!痹缒觊g,人們的收入普遍低下,只能做到三餐飽。這個“紅紙包”屬于副食與年貨的范疇,平日里,它們只在食品店里模特樣勾人地展示。孩子們只能飽飽眼福,心存覬覦而已。若還奢想,那就過屠門而大嚼,咽咽口水,自我慰藉吧。千等待,萬期盼,眼巴巴地期盼到了春節,方能圓夢,才有口福。況且這“紅紙包”,每個孩子只有兩塊,還想?!要等來年。面對渴望已久的“紅紙包”,孩子們那個幸福感,比討飯和尚朱元璋得到皇位還要開心。

若論高郵董糖的歷史,已有六百多年。它的起源,還跟孝道有關。據相關資料記載,此糖為高郵名士董璘所創,故名。董璘系明朝永樂年間進士,官至翰林編修,晚年辭官回鄉,侍奉老母。董璘深知老母牙口不好,但又喜甜嗜糖。常言道:“百善孝為先”。為滿足母親的喜好,董璘是苦思冥想,反復實踐,最終研制出母親喜愛的董糖。此糖不僅營養豐富,老少皆宜,還容易消化,備受歡迎。其后,董璘將此糖的制作秘方,大度地公諸于世。使得天下兒女均可盡孝,四海父母均可共享。此后,董糖便在高郵流布,并在全國光大。

高郵的董糖,雖是好吃,平日里卻難覓蹤跡,尤在炎熱的夏季,它像海參一樣需要“夏眠”。董糖的短板是怕高溫,怕潮濕。一旦遇熱,或是受潮,不僅易融化,易粘連,甚者形味盡失。因而,董糖的生產與銷售有著很強的季節性。每每元旦與春節,才是董糖的熱賣時節。是故,每到秋冬時節,那些食品廠,才會嘹亮地吹響董糖的集結號。那些工人師傅們,甩開膀子,鼓足干勁;快馬加鞭,大舉生產。此舉,一是為了人民的甜蜜事業,二來也為自己豐厚的回報。高郵的董糖,不僅香甜了中國;更是香甜了每個勞動者的燦爛笑容。

猜你喜歡
李教授紙包糖紙
落葉糖紙
一張陪伴余生的糖紙
童年的“紙包”
育槐
回娘家
廚子救人
糖紙換糖
別人的眼中
生活
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