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的隱匿與隱匿的詞

2017-02-20 18:13周聰
文學教育 2017年2期
關鍵詞:精神病院殯儀館輪椅

記得那是一個傍晚,我在江夏醫藥園下車,前往朋友所在的飯館。朋友在電話里告訴我飯莊就在精神病院對面,我隨意問了一個路人:阿姨,精神病院怎么走?那個中年婦女一臉的驚愕和厭惡,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這次經歷在我讀完楊邪的《那兒》再一次被喚醒,平心而論,這篇散文觸及了一個在觀念世界里不大吉利的詞——死,它與殯儀館、癌癥等詞相伴相生,充滿禁忌,始終處于日??谡Z中被遮蔽的地帶。事實上,這一類的詞語還存在不少,諸如性、瘋癲、艾滋病等等,人們對它們的諱莫如深,實則是一種有意地放逐與規避。

《那兒》起筆頗巧妙,一大清早,“我”攔下了四輛出租車,都沒能成功地去往“那兒”,這種小說的筆法使得文章疑慮重重。在費盡力氣坐上了紅色出租車后,“我”深知如果說出地點是殯儀館后,自然無法逃脫被拒載的命運。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女司機的詢問,“我”王顧左右而言他,明明知道目的地,卻始終以“那兒”搪塞她?!拔摇迸c她的對話頗具荒誕色彩,幾個來回的交鋒中充滿了話語縫隙。終于,司機得知“我”是去往殯儀館,滿臉的冰冷撲面而來。

到達了“那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白色”,這種冰冷的色調給人更多的是悲涼感。毋庸諱言,那個胖婦女乘坐公交車去殯儀館的笑話又一次呼應了“我”早晨的經歷,其中的尷尬與無奈只有自己知曉?!拔摇笔侨⒓右晃划嫾业淖返繒?,殯儀館的局促、冥幣與鞭炮的殘骸、逝者親屬號啕大哭聲……這些頗具死亡氣息的意象引起了“我”的思索,在追憶與畫家的交往后,“我”的內心生發出一種敬意與慨嘆,他經過與死神的“這場戰爭”,贏得了十八年的時光,這段抗爭的歲月凸顯了生命存在的價值與信仰的意義。

在接下來的行文中,死亡的氣息逐漸向作者靠攏。準備過六十大壽的三叔被查出肺部長有惡性腫瘤,生命所剩時間不長。對于家族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噩耗。而“我”明知事實,卻想盡辦法編故事來隱瞞真相,甘愿配合“完成出色的演出”。不難看出,“我”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痛苦,這就是一種命運的怪圈,當我們試圖戳破詞語堅硬的外衣時,卻又不知不覺中給他裹上了一層隱形的壁壘。說出真相是殘忍的,因為真相中藏有那些我們在生活中謹小慎微規避的“不良”詞匯。饒有意味的是,作者將對死亡的思索與書寫進一步延伸到了自身,輪椅上的三叔在“我”的幻覺中變成了“我”,而推著輪椅的“我”則像是“我那年幼無知的兒子”,這種角色的轉換無疑拓寬了個體生命對死亡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使得死亡具有一種普遍而肅穆的意義。文末,“我”胸口劇烈的咣當之聲,看似身體發出的信號,實際攜帶著豐富的人物心理訊息。從敘事層面上看,結尾的“咣當之聲”是對散文開頭四次拒載的回應,它是一種小說敘事筆法,流露出作者較強的敘事能力。

在我看來,“那兒”是一個頗具象征意義的詞語。它既指代文中出現的“殯儀館”,又暗指被政治、經濟、文化、倫理等社會因素自覺或不自覺規避的一系列詞匯,這些詞語沉潛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之下,在我們的口語中難覓其蹤跡,漸漸地成為被放逐的對象。發掘那些被規避的詞語,尋找到其隱匿于生活的路徑與原因,從而窺見詞語背后攜帶的巨大社會的、文化的、心理的信息,不失為一條頗有藝術野心的寫作之路。我以為,《那兒》的意義就在于此,楊邪的散文也因此而擁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周聰,青年評論家,長江文藝出版社編輯,現居湖北武漢。

猜你喜歡
精神病院殯儀館輪椅
流鼻涕
輪椅上的夢
愛的輪椅
去殯儀館
愛的輪椅
魂鎖殯儀館
齊拉西酮氯氮平合并碳酸鋰治療躁狂癥的對比分析
精神病院的故事
輪椅
“如果擠得下的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