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漢辯亡論(節選)

2017-02-22 18:19權德輿
月讀 2017年2期
關鍵詞:西京兩漢董卓

言兩漢所以亡者,皆曰莽、卓a。予以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亂齊民,自賈夷滅,天下耳目,顯然聞知。靜徵厥初,則亡西京者張禹b,亡東京者胡廣c。皆以假道儒術,得伸其邪心,徼一時大名,致位公輔d。詞氣所發,損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祿?;蛳輹r君以滋厲階,或附兇沴以結禍胎e。故其蕩覆之機,篡奪之兆,皆指導之,馴致之。雖年祀相遠,猶手授頤指之然也。其為賊害,豈直莽、卓之比乎?

(《全唐文》卷四九五)

注釋:

a 莽:王莽,漢元帝皇后之侄。西漢末年因外戚關系掌握政權。元始五年(5),毒死漢平帝,自稱假皇帝。次年立劉嬰為太子,號“孺子”。初始元年(8)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 卓:董卓,東漢末年軍閥、奸臣,他雖未稱帝,卻廢黜少帝,立陳留王為帝,把持朝政,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b 西京:西漢都長安,東漢改都洛陽,因此稱長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此處代指西漢,后文的“東京”代指東漢。 張禹:西漢大臣。漢元帝曾命張禹教太子(即后來的成帝)《論語》。成帝即位,以帝師賜爵關內侯。后居相位六年,以老病罷。張禹雖歸家隱居,因曾為天子師,國家每有大政,必與他商議。

c 胡廣:胡廣歷事東漢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六帝,在三公之位達三十余年。當時朝政衰敗,宦官專權,胡廣身居高位,卻不施力策,只一味追求平和,終釀成東漢末期軍閥割據專權的局面。

d 公輔:指古代三公、四輔,均為天子之佐。此處借指宰相一類的大臣。

e 兇沴(lì):兇惡之人,此處指東漢時期外戚、權臣梁冀。

大意:

西漢、東漢之所以滅亡的禍首,都說是王莽和董卓。我認為王莽、董卓篡權叛逆,玷辱國家政權又發動戰亂使百姓罹亂,最終自取滅亡,這些事天下之人有耳共聞,有目共睹,眾所周知。但如果仔細探尋兩漢滅亡的原因,那么致使西漢滅亡的人是張禹,使東漢滅亡的人是胡廣。他們都假借傳播儒學來滿足自己的私心,一心求取盛大顯著的聲名,并爬上了三公宰輔的高位。他們說的每句話,對于國家都有很重要的利害關系??伤麄兌喾桨⒄樂畛?,只求保全自己的官職俸祿。張禹坑陷當時的君主漢成帝以致滋長禍患,胡廣依附于惡人梁冀以致結成禍胎。因此兩漢顛覆滅亡的隱微跡象,王莽、董卓篡位奪權的先兆,都是因為他們兩人才漸漸形成的。他們雖然距西漢或東漢滅亡的年代相距較遠,但禍亂的造成就好像他們親自授意指揮的一樣。這兩個人造成的危害,哪里是王莽、董卓之亂可以相比的???

【點評】

權德輿是中唐時人,他能書善文,為政公正,兼有政聲和文名。這篇《兩漢辯亡論》是其代表作之一,探討了兩漢滅亡的原因。論史者談論兩漢滅亡之事,往往將其歸因于權奸篡政,視王莽、董卓為千古罪人;而權德輿則認為滅亡兩漢者并非王莽、董卓,而是在史上還算有聲譽的張禹、胡廣。這一觀點不同于以往,令人耳目一新,然仔細分析卻見解超群。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任何大的惡果都是積累小惡所致。張、胡二人身居高位、手持政柄,本應有所擔當,但他們卻心存私利,一味諂媚求寵,只求保位持祿,放縱權臣弄奸,無視國家危亡,以致釀成亡國的惡果。追根尋源,張禹、胡廣顯然難逃罪責。這篇文章意在強調國家重臣對國家的前途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應當立足本職,有所擔當,不可只求祿位而無所事事。(海濤)

猜你喜歡
西京兩漢董卓
先秦至漢代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
西京硯瓦
鑿壁偷光
三國鼎立之王允計除董卓
王允計除董卓
渺渺何所思
兩漢劫持人質的類型及特點
編輯部的故事
兩漢荒政措施的不足與局限
曹操曾“獻刀”刺殺董卓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