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語言學視域下山西方言研究——以臨縣話為例

2017-03-01 11:59王井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1期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方言

王井

摘 要:社會因素對于語言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影響,而方言是標準語言即普通話的一種變異。近年來,將社會語言學和方言學相結合進行的研究逐漸受到關注。位于黃土高原上的臨縣屬晉語區,且被認為是晉語中較為典型的方言點之一。本文分析了社會語言學中的語言變異研究,以及臨縣話的劃分和特點,從四個方面的例子展示了臨縣話的獨特魅力,并探討了其中所體現的語言變異。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 語言變異 方言 臨縣話

一、引言

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思維、信息工具,它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因素對于語言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影響,而方言是標準語言即普通話的一種變異。

二、語言變異理論

在1994年,William Labov曾提出,語言變異是由同化或變異所引起,通過類推、借用、融合以及偶發的變異等過程實現個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與語言系統的交互作用。對于語言變異的本質,郭風嵐(2006,p15)給出的定義是人類言語交際活動中產生的語言上的差異,變異會發生在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系統各個單位中,且語言變異最終導致交際者語言使用上的差異。

三、山西方言與臨縣話

山西省的方言主要為晉語,起初晉語區的范圍包括:山西省除南區、東北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內蒙古西部黃河以東、陜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以及河南省黃河以北與山西省毗連的地區。溫端政(1997,p2)指出:晉語的中心地區,范圍大致包括山西省中部汾河兩岸的并州片和西部呂梁的大部分方言點。作為晉語范圍的一個補充,王福堂(1999,p73)認為,山西西南部晉南方言具有晉語的大部分重要特點,某些特點的表現還極為典型。由此可見,對于晉語的劃分學界還留存有爭議。

四、臨縣方言中的語言變異

1.疊字

在漢語中,有兩個相同的字重疊組成的詞語叫作疊字,又名“重言”。在語言表達中運用疊字時,可讀性強且節奏朗朗上口,整體韻律協調,可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在臨縣,有一首口口相傳的童謠:“拍手手,婆婆家喝酒酒;拍蹄蹄,婆婆家吃旗旗”。在這里“蹄蹄”指小孩子的腳丫,“婆婆(pu輕聲)”并非丈夫的母親而是外婆的意思,而“旗旗”是刀切短面條。在臨縣人的日常生活中,名詞重疊的使用非常頻繁,有一種“小稱”的意味。簡而言之,小稱就是表小指愛,主要形容喜愛的含義或者對幼兒說話時的口氣,有時也用來做量詞用。

2.時間短語

臨縣話中對于時間的表述有一些特殊的詞,有的詞或許和北方其他地區的方言有所相似,但是讀音卻是截然不同的?!霸缙凇被颉霸缙稹敝傅木褪窃绯?,一般上午九、十點左右都可算作該時間段里。與之對應的是“黑間”,指的就是夜晚,大概從晚七點到第二天天亮。日常用法中,也會用“等黑咯去尋(sen二聲)你商量個事”來表達“等天黑了我去找你說個事”。此外,前文中提到的小稱還包括詞語后面的兒尾或兒化,在臨縣話的時間表述里也有所體現。臨縣人習慣性的在時間的后面加兒化,如前天讀作“切爾兒”,昨天讀作“亞兒”,今天和北京話的“今兒”一致,明天讀作“覓兒”。這一現象多出現于書面詞和口語詞的差異,在現代漢語的發展進程中,多地方言都會有所體現。此外,還有三個在臨縣話中發音很特別的時間短語分別是“前晌”即早上、“晌午”即中午、“后晌”即下午。在此,晌不同于其他地區shang(三聲)的讀音,當地把晌讀作hang(三聲),同“航”。最為獨特的是“晌午”讀作少(shao三聲)乎。

3.特殊古語詞

作為臨縣方言的兩大來源,古代方言以及古語書面語在臨縣話中占很大一部分。因篇幅問題,本文中筆者只列出三個有趣亦獨特的例子。

第一個是“存身”,或者“重身”,這兩個詞在方言中讀音完全相同,都讀作cun(二聲)。指的是已婚婦女懷孕了,即有孕在身的意思。在臨縣的俗語中,有句話為“存身婆姨兩世人”,過去醫學技術落后,婦女生產時面臨著很大的風險,若平安熬則過相當于鬼門關走一趟,而故有此俗語。

第二個例子是“聒人”。聒本義原指的吵擾,是形容詞,常用作聒噪。讀音和普通話一致為guo(一聲),可以單用“聒”字抑或“聒人”,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噪聲音量很大分貝高,讓人感到不舒服。日常用法有“小聲點,聒死了”,也會說“聒人的不行”指人已經受不了吵鬧的環境。

最后一個詞“兀的”在山西境內使用范圍很廣,在元曲中這一古老詞匯頻繁出現。在臨縣土話中,“兀的”主要有兩種基本用法,讀音也不同。一種用意為“在那里”法讀作wu de(輕聲),這里是兀原義“那”的意思。比如說在家里時“誒,你看見我的鉸指甲剪剪沒?”“兀的了”。轉化為普通話這句話是在問“你看到我的指甲刀沒有?”“在那兒呢?!边€有一種用法意思是“當然啦”、“可不是么”,這種含義下“兀的了”讀作we di le(一聲)。比如說,別人問你“你今年是不是都平四十了?”,回答會是“兀的了”?!捌轿迨痹谂R縣話中讀作pi(一聲),意思是整整五十歲了。在這里,回答“兀的了”就表示“對啊,那可不是么”、“當然了”的意思。雖說在山西其他地區也使用“兀的”這個詞,同樣是方言,同樣表達的是一個意思,但是各地區對于它的讀音都有所差異。

五、結論

臨縣方言的種類很多,在文中提到的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臨縣話中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閃光點。而在日益進步的社會中,隨著語言的發展和變遷,以及普通話在中國的全面普及,有些傳統的東西總會被忽略,嚴重者甚至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方言并不是只語言,它代表著一個地區自古以來的發展,烙印著當地的人口遷移、戲曲流傳的痕跡,承載著當地的民間風俗和文化傳統,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方言的魅力需要被人發掘,需要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 陳章太.2002.略論我國新時期的語言變異[J].語言教學與研究,(6):27-36.

[2] 郭風嵐.2006.語言變異:本質、因素與結果[J].語言教學與研究,(5):15-19.

[3] 李小平.2005.山西方言飲食類詞匯文化信息解讀[J].語文研究,(2):55-61.

[4] 王福堂.1999.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M].北京:語文出版社.

[5] 溫端政.1997.試論晉語的特點與歸屬[J].語文研究,(2):1-12.

猜你喜歡
社會語言學方言
方嚴的方言
方言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經商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公益廣告語言研究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蘋果品牌廣告語翻譯研究
多元文化語境中語言變體的社會語言學意義
淺談社會語言學視角下性別差異的體現
英語語音國別變體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