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現狀問題探討

2017-03-04 08:37應時
人間 2016年33期

摘要: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主要指教育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和社區服務設施。本文認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即滿足鄉村居民基本的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權利,滿足鄉村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現階段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水平明顯落后,設施總量嚴重不足,人均占有率較低和技術服務水平較低三個方面。

關鍵詞:遼寧農村;農村設施;農村現狀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36-01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本文的創作背景處在我國著力解決原有城鄉二元體制發展結構造成的種種弊端、國家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愈發重視、美麗鄉村號召全國推廣、大力建設并保護鄉村人居環境的大背景下。宜居環境的簡要涵義為適宜人們生產生活的人居環境。

(二)研究目的。

使大家意識到田野調查、入戶調查等最直觀調查在農村這一特殊環境下的重要意義。為農村環境的基礎數據的建立提供幫助。解決農村問題們首先要是農村重新煥發活力,而留住“人”則是煥發活力的最基本因素,對于村民來講,生存環境的適宜程度直接影響到對故土的去留態度,因此,對于農村宜居環境的研究,是解決當下農村問題的關鍵。

二、遼寧省農村現狀公共服務設施問題

(一)遼寧農村現狀服務設施綜述。

本文對比遼寧農村何其周邊城鎮之間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發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首先表現在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總量上。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總量的不足和農村人口的龐大基數,直接導致了人均占有率較低,相比村周圍城鎮,所調研村一般擁有的公共服務設施僅為衛生所、小學和商業賣店,村內對養老類的社會保障服務設施渴求度極高,越24%以上的村民反映村內應該有相應的養老服務設施。

(二)現狀服務設施城鄉差異過大。

公共服務水平的差異表現在設施水平和服務水平的差距上,設施的配置水平如建設條件、設備水平等遠遠低于城市水平,服務人員的技術水平也存在巨大差距。一些服務設施并非是針對村民所建,而是針對外來游客而建造的KTV,飯店以及自選商場。部分村為相應號召興建了書報角,但是書刊陳舊、無趣味性,再加上村民對其渴求度不大,使用效果不理想。

(三)現有設施并不符合村民需求。

遼寧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較為單一,一般為衛生所、小學、小賣部,隨著新農村的建設,部分農村建設了村活動廣場、村健身器材、村書報角。但是經過調研我們發現,村民對村衛生所、村書報角等公共服務設施使用頻率較少,并對其真正的需求較小。

(四)遼寧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新需求。

農民群眾相較城鎮居民而言,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觀念缺乏,且固有的日復一日以務農為中心的生活模式,都使得村民接受不同的、新型的生活方式難度較大,所以即便基層政府提供了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村民們主動參與的意識仍然較差,也會造成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浪費,設施使用率低的問題。

三、遼寧農村教育設施配置現狀

(一)農村生源減少造成的學校合并。

現狀遼寧省內農村幼兒園設置不普遍,其原因是對于兒童看護農村采用傳統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到適學年齡,部分村有村民私辦的托兒所,規模較小,不分班單元,無正規教育專業教師,村內小學與中學學生數相比十年前減少了一半以上。為提高鄉村地區學校的教學質量并解決生源減少帶來的問題,先后進行了大規模的鄉村學校合并工作。

(二)農村教育設施服務半徑過大。

遼寧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己達,在總量上不存在教育設施不能滿足居民需求的情況。雖然教育資源總量上己滿足,但由于教育設施集中在鄉鎮政府駐地,并且臨近布置。從空間距離上看,所有村莊的普遍存在教育設施使用通勤距離過長的問題。52個村距離中心教育設施1千米以內的村莊僅有18個,更多的村莊距離學校的距離在3-10千米,并且有個較大的村莊距離在10千米以上。經過調研,3km以上的34個村有6個村有校車接送,其余為村民自發接送。所調研村莊無中學,學生上學一般為鎮區內的中學或市內中學,來往交通由村民自己解決,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住校。

(三)遼寧農村醫療設施配置現狀。

通過對農村醫療設施調査發展,除鄉鎮醫院作為農村醫療設施的中心外,農村醫療設施配置均為衛生室(所),通過調研,村民傾向選擇市醫院優先醫療設施和醫療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區域中的醫療中心地位,核心醫療設施配置的缺失,對農村醫療設施體系建設和水平提高造成巨大障礙。

(四)村民對公共服務設施滿意度。

遼寧農村醫療、教育、體育和文化娛樂設施是農民評價農村公共服務滿意度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些都是農民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需求,通過對居民使用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滿意度和對設施需求度調査,對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居民反映做分類分析,分析出現狀配置與實際需求的差距,為研宄農村公共服務滿意度提出了現實而迫切的要求。從理論上講,農村公共服務滿意度能夠客觀地反映農民需求的滿足程度和社會的福利水平。

通過問卷調研發現,遼寧省農村村民對養老設施的需求較為突出。對于村內最需解決的公共服務設施,45歲以上群體65%都選擇養老,余下33%選擇醫療,在30-45歲群體中,對教育設施建設的需求較高,占55%以上。由此可見,普遍來講,對醫療設施的完善度需求較大。農民把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改善放在了第一位,認為醫療衛生服務設施也是我國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調查表明,雖然農民對農村醫療衛生設施的滿意度最低,但農民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設施配置的意愿較高。

四、結語

對于農村村民而言,最注重的發展性投資是子女的教育情況,村民中有超過35%的中年夫婦最大的指出是子女的教育支出。有與村內無中學及高中,村民為了孩子能夠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讀書,不少子女的家長選擇在就近鎮區或市區租房陪讀。等到月末或農忙時間托人家中老人照料孩子回家務農一段時間。以上現象說明農村村民對下一代子女的教育較為重視,因此在學校的軟硬設施配置上的關注度較高 因此對遼寧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首先是教育設施的配置。

參考文獻:

[1]基于名村保護的城鄉統籌規劃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渭南市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規劃策略研究—以盈田村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潮溪村歷史聚落空間特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作者簡介:應時(1991.6-),女,漢族,碩士研究生,沈陽建筑大學,研究方向:城市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