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加拉大饑荒中民眾的遭遇

2017-03-04 08:49朱四維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殖民主義

摘要:18世紀英屬孟加拉的大饑荒舉世罕見,將近三分之一的當地居民因此而消失,成千上萬的人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英國殖民政府卻沒有拿出有效的救濟政策,使得孟加拉的民眾陷入絕望的深淵。

關鍵詞:孟加拉大饑荒;民眾遭遇;殖民主義

中圖分類號:D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48-01

1770年,英國在孟加拉的殖民地遭遇了罕見的大饑荒,這次饑荒使孟加拉大約損失了1000萬人口,當地慘狀難以想象,成為“一個無聲無息,荒涼的省份”。加爾各答參事會致函英國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時說到:“因饑荒而發生的死亡和乞討情況真是難以形容。原來很富饒的布爾尼亞地區,人口死亡在三分之一以上”。據官方估計:“有一半的耕種和納稅人將因為饑餓而滅亡”,而到了雨季時節,人口減少變得更為明顯。饑荒起因是1769年的季風延遲導致了降雨量的不足,隨之造成了大規模的干旱,“地里的糧食,變成了干稻草的土地”。孟加拉在英國殖民者長期的壓榨下,早已處于貧困狀態,而饑荒的爆發使當地人雪上加霜,同時殖民者在這樣危機的時刻不僅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饑荒的擴大,反而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加大征稅力度,使得饑荒越演越烈,孟加拉的民眾也因此陷入了生與死的絕境。

孟加拉的歷史學家寫到:“活人,疲倦地埋葬死者。把他們的尸體扔到河里,這里增加的惡臭只能加重病情。人們被瘟疫帶走,這座城市變成了無人區,并從那天起就已被放棄……在一年時間里它卑微到塵埃里,而現在它只是老虎和猴子的居所”。饑餓的人群遍布孟加拉,絕望的人們從一個荒廢的地區遷移到另外一個地區,他們到處尋找可以食用的東西,人們紛紛逃離他們的村莊,軍隊被雇傭來阻止他們逃跑但是收效甚微。到處都是沒人居住的空房子,人們不是死亡就是逃亡。大量的農民逃離鄉村并涌向城市,無數的饑民和疾病災區的可憐人像洪流一樣涌進加爾各答,他們試圖在城里找到食物,但是這里同樣也受到了饑荒的侵襲,沒有糧食,他們只能無助的被餓死。饑餓與貧窮使得孟加拉人不斷的死亡,佃戶們出售他們的牛,出售他們的農業工具,出售他們任何能出售的東西,他們吞噬自己糧食種子,他們賣掉他們的兒子與女兒直到不再有賣小孩的人出現,他們吃樹葉和地上的草,父親被迫賣掉自己的孩子。有人記錄下當時的情況:“穿過街道時可以隨處看到那些處于痛苦中的人群,當你從旁經過的時候聽到他們尖叫:‘上帝啊,可憐可憐我吧,我快餓死了……同時在另一邊,許多尸體成了野狗禿鷲和其他野獸的食物”,加爾各答參事會寫到:“幾乎不可能用任何夸張描述對居民的苦難……從未遇到過”。

瘟疫和致命病毒隨著饑荒的爆發到處蔓延,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饑餓造成的死亡人數。據記載,在1770年較早時期瘟疫就已經爆發,三月份在穆爾昔達巴德發現天花病毒,街道混雜著瀕死和死亡的人群。各種各樣的疾病使人們無法得到有效救治而死去,到處都是來不及掩埋和火燒掉處理的尸體,這些尸體就那樣到處躺著,最后慢慢的腐爛,成為了野獸們的食物。當時有一首詩歌這樣描述到:“猶記得在現場中的我的目光。干癟的四肢,沉默的眼睛,毫無生氣的色彩。不斷聽到母親的尖叫聲和嬰兒的呻吟聲。絕望和痛苦的呻吟般的呼喊。在野外是混亂死亡和垂死的謊言。野狼的叫喊和禿鷲的叫聲……恐怖可怕的場面,這是沒有任何筆可以描述記載的。不論時間怎么翻滾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比哈爾當地的目擊者稱在1770年末,受災地區渺無人煙、萬籟俱寂。饑荒造成的大災難使得連官方最后也不得不承認“每16個人中有6個人餓死”。

饑荒時期,很多地方通貨膨脹,糧食價格飛漲,人民貧困而買不起糧食而餓死,“在坎德什,每夸特糧食售價是6-8先令、而在布納卻高達64-70先令,那里的居民餓死在街頭,糧食卻無法從坎德什運來,因為道路泥濘不堪,無法通行”。商人將糧食囤積起來,導致市場上糧食的消失,孟加拉的農民們即使有錢也買不到急需的食物。

村民在軍隊的脅迫下被迫繳納土地稅,但是收益很少能超過要求的一半,很多人承受不了高額的苛捐雜稅,就被扔進加爾各答的監獄或是被迫成為強盜,不少人甚至起義反抗,直到最后被政府鎮壓下去。三分之二的孟加拉低地貴族毀滅,一個布爾德萬省的土邦王公在饑荒結束時死得很慘,留下了一個財政空虛,繼承人為了完成父親的葬禮不得不熔化了家里的金屬盤子,在精疲力竭時向政府請求了貸款。十幾年后,我們發現這位年輕的王子不能滿足政府的要求,最后變成了一個囚犯,被囚禁在自己的宮殿里。饑荒造成了孟加拉社會的巨大破壞,饑荒的肆虐導致了人口的減少和耕地的遺棄,孟加拉三分之一的耕地被荒廢,進而造成鄉村的急劇減少,大量的房屋被廢棄,鄉村變成了叢林。據統計,1765年當地有六千個農村公社,每一個公社都是一個小村莊,在其周圍的是大量的農田,但是到了1771年,這些村莊遭到饑荒的摧毀之后,只剩下了四千五百個,大量的農莊被摧毀或是被遺棄,農田荒蕪,變成了雜草堆。孟加拉完全被饑荒摧毀,人民遭遇了難以想象的痛苦,當地人口大量減少。無論是孟加拉的社會還是經濟,在很多年之后沒有恢復回來。

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的規模超乎想象,印度作家納塔拉詹說:“在人類全部歷史中,無論是古今中外,再也找不出類似這種集體毀滅的例子,僅僅為少數人的利益,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大多數人遭到犧牲”。殖民政府的土地政策造成了孟加拉的貧困導致無法應對饑荒的襲擊,而政府面對饑荒選擇性的忽視和其貪婪的稅收政策更使得饑荒無法抑制的擴大。當地殖民政府對越來越嚴重的饑荒不但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反而繼續剝削勞動者,東印度公司“強行從農民和商販手中拿走產品而只付四分之一的錢,同時卻用暴力或壓榨手段迫使他們為僅值一盧比的東西付出五盧比的代價”。英國殖民者要為孟加拉大饑荒負主要責任,如果統治者能做好饑荒的救濟工作,而不是增加對當地人的剝削,那么就不會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這同時也表明了英國殖民主義的本質,毫不考慮當地人的利益,瘋狂的奴役和壓迫殖民地的居民,使他們遭受到深重的災難。

作者簡介:朱四維(1988—),男,漢族,重慶,在讀歷史學碩士,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世界史專業,研究方向:世界近現代史

猜你喜歡
殖民主義
《曼斯菲爾德莊園》和帝國海外殖民實踐的暗合
《世界收藏家》中昆達麗尼的性別他者和文化他者的結合
關于文明與暴力的歷史文化之思
從“失語”到“發聲”
談《印度之行》中的印度
論勒克萊齊奧探索異域文明的積極意義
后殖民主義視域下的《魯濱遜漂流記》解讀
喬治·奧威爾《馬拉喀什》中的寫作技巧探析
喬治·奧威爾《馬拉喀什》中的寫作技巧探析
后殖民主義:歷史與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