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畫的教育現狀

2017-03-04 09:09董曉峰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美術院校筆墨中國畫

董曉峰

摘要:中國畫的教學直接關系到中國畫的發展方向,重視中國畫的教育是藝術發展的必要條件。本文對中國畫的教育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中國畫;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71-01

當前,中國畫的教學到底有沒有問題?顯然問題是有的,那么目前中國畫的教育呈現了一種什么現象?就我個人觀點來看,中國畫的教育要強調兩個基礎——文化基礎和繪畫基礎。

一、中國畫教育的社會現狀

(一)現實功利性太強。

與藝術無關的社會利益在某種程度上腐蝕了中國畫的教育質量。由于藝術品市場的火熱,再加上近些年來美術院校的招生對于文化課成績的要求不高,形成了美術院校的高考熱的雙重因素。這種現象也給美術院校帶來了師資匱乏,設施不完備,教育質量下降的現象。無疑是對當下的中國畫教育產生很大的殺傷力。而報考中國畫專業的學生有些并非真正的熱衷于這個專業,而是本著能考進就行,哪個專業都無所謂,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更使這種狀況變本加厲。中國的教育中缺乏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和不能很好的輸送這些知識,并因此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的左右逢源,更是體現了傳統繪畫的前途渺茫。但是,科技的現代化也是把雙刃劍,在推動傳統中國畫進步的同時卻又使傳統中國畫造成了某種程度的缺失。一方面,由于科技的進步、現代化的工具代替了傳統的工具,造成了傳統文化的缺乏,鋼筆的便利代替了毛筆的韻味,而電腦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使得毛筆、墨、宣紙、硯等幾乎都成為了書櫥的擺設,使中國這一傳統的繪畫工具面臨了很大的困境,失去了它重要價值所在,只能成為少數人的繪畫工具和愛好人士的收藏,這不免是對中國傳統的一個致命打擊。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社會有著很大的沖擊力,現代畫家不可能耐得住寂寞,不被這世俗繁華的吸引,潛心鉆研中國畫。而生活的壓力也使得這些從事中國畫的人將繪畫轉換成了一種陌生的砝碼。在此情況下中國畫也逐漸失去了其傳統文化價值所在,使得中國繪畫變得商業化和落入了庸俗化階段。因此這種改變給中國畫的進步帶來了空前的艱難,使得傳統文化缺失嚴重。繼承、發揚和傳承是保護我們中國畫藝術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中國畫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精神矛盾。

中國畫的體格轉型之所以迂回曲折,始終是在對傳統型體格即不滿又留戀的狀態徘徊。這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傳統的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的某些陳舊觀念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梳理,以至于不符合這個時代要求和現代精神。成了中國畫體格轉型的思想障礙。那么在中國畫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精神上發生矛盾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重道輕器”的價值定位與現代精神矛盾。傳統中國畫的這種“重道輕器”的觀念與現代社會強調科學分工和敬業精神有著嚴重的抵斥。

(2)超然淡泊的人生態度與當今社會平等競爭,樂觀向上的時代精神矛盾。傳統中國畫的這種超然淡泊的人生哲學,將繪畫視為擺脫現實、躲避塵世困擾的寄語手段,具體再落實到繪畫上必然是以簡、淡、柔、逸為主要表達思想。然而卻與當今社會全面開放,平等競爭、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格格不入。

(3)重氣韻輕色彩、重筆墨輕形似與現代的輕筆墨、重造型;輕學養,重技能的創作之風相矛盾。中國畫之所以在世界繪畫藝術中自成體系,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有著迥異于其它任何繪畫審美標準和創作原則。這種審美標準和創作原則核心是:一曰氣韻,二曰筆墨。筆墨乃技術的核心。在傳統繪畫中“氣韻”尤為推崇,但氣韻主要又取決于筆墨。我們看當前的中國畫展覽上,大多都強化圖像、造型而疏離了筆墨,這不能說不與中國現在美術院校的教育體制有關聯。雖然說現在的美術院校里中國畫專業也開設有書法課,但這種蜻蜓點水式教育和對造型能力的嚴格訓練相比無意是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另外,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畫強調精神內涵,講究詩、書、畫、印的全面修養,然而現在的中國畫教育大多只重視繪畫技能的訓練。

二、中國畫教育的多元化趨勢

中國畫教育出現的多元化,反映出中國畫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了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西方藝術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一些中國畫教學越來越脫開東方母體文化的影響。從而使現在學習繪畫的一些青年越來越忽略中國畫的基本要素——筆墨,而逐漸落入畫法淺薄的地步。在中國畫的宏觀發展上,就現在而言缺少一種導向性,而是滿足于大家所說的多樣化、多元化的局面。但是表面化的“多元”確實是長期以來中國畫教育現狀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在“多元”的表象之中尋找一定的方向感,在“多元”的“無序”中構建一種有序。就此,我們將如何來理解多元化呢?在我個人看來,“多元”和“多樣化”毫無疑問是一件好的事情,也是長期以來大家都期盼的好局面,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就中國畫目前教育來看這種“多元化”、“多樣化”的說法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遁詞。把“多元”簡單理解成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放任自流了。也就是說大家把“多元化”看成是任何個人想與別人畫的不同就自成“一元”了?!霸笔且环N文化系統。在繪畫史上,中國畫傳承下來的這條線是“一元”,西方傳承下來的藝術稱為“一元”。所以,真正的多元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稱為一元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我看來,里面有很多理論問題需要去理清楚,要找準中國畫所發展的位置,研究中國畫的邊界,研究中國畫的內在精神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在“多元”的表象之中存有一定的方向感,為使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獲得應得的地位,在“多元”的“無序”中構建一種“有序”。

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合理的便會存在。面對連綿脈傳的歷史文化,簡單的否定,不僅無補于事,而且必然誤事。就繪畫而言,伴隨歐風而來的中國藝術評品標準的失落,以及由此形成的創作失范,恐怕就和簡單的照搬別人的東西直接相關。對于自身民族歷史文化連續性的否定,從表面上看是對過去的行跡的拋棄。而實際上這種拋棄必然包含對傳統的一種否定,對自身民族歷史文化的抽象肯定和具體否定,正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繪畫迷茫的根由。而作為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具體文化樣式的中國繪畫,并不是憑空而來的。因此,對中國畫的探究不僅不能游離,而且必須在中國文化這一背景中進行,認識歷史文化的自身延續性和歷史文化之間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1]潘公凱.中國畫的潛力、播散期與中國畫教學——再談互補結構[D],2007.

[2]董立軍.中國畫教育的出路[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3.

[3]梁泰生.對高校中國畫教學改革的再思考[D].2003,3.

[4]張見柳.國畫教學初探[D].2003,9.

猜你喜歡
美術院校筆墨中國畫
同舟共濟 共克時艱
書畫名人匯
構建具有專業美術院校特色的計算機課程教育
對高中生報考美術院校的指導分析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為練筆墨才寫荷
美術院校雕塑教學思想的裂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