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大眾傳媒對休閑異化的強化及其解決之道

2017-03-09 23:57剛祥云甘國瑩
關鍵詞:異化媒介

剛祥云 甘國瑩

(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論大眾傳媒對休閑異化的強化及其解決之道

剛祥云 甘國瑩

(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休閑異化的毒素正在蔓延,大眾傳媒難辭其咎。媒介依存加速了休閑活動方式的單調,煽情淺薄影響了休閑情緒的高雅,機械復制導致了休閑語詞的泛化,符號和物質性消費遮蔽了休閑的本義。解決之道是:加強公民媒介素養教育,倡導多元化的休閑方式;凈化媒介內容,還原休閑本義;減少功利性消費,提倡審美化休閑。

休閑異化;大眾傳媒;媒介依存;機械復制;多元休閑;審美休閑

休閑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新興焦點。美國學者歐文·埃德曼(Irwin·Edman)說:“檢驗一個文明質量的最佳方式是檢驗它的休閑質量?!盵1]27休閑質量的高低是反映民生的“晴雨表”。高質量的休閑能夠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注入新的發展動力,推動多元文化向前邁進,而異化的休閑則使社會危機四伏,隱患重重,甚至影響民眾的幸福指數。

休閑何以被異化,大眾媒介又與休閑異化有何關系,這已是亟需湹清的問題。誠如美國知名學者尼爾·波斯曼所言:“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里,造成精神毀滅的敵人更可能是一個滿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讓人心生懷疑和仇恨的人?!盵2]202顯然,這里所言的“滿面笑容的人”意指大眾傳媒。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深入、社會分工的細化,大眾傳媒也在使出渾身解數,以深化和擴展自己的領域,甚至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自從勞動時間縮短、閑暇時間增多,現代人接觸并花時間在大眾傳媒上的速度和范圍是相當驚人的。大眾傳媒給人們帶來眾多福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應,加速休閑異化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縱觀以往研究,學人對這一問題的探究明顯不夠,僅有王飛的《大眾傳媒與休閑關系之審視》[3]和趙瑞華的《媒介文化與休閑異化——媒介文化對現代休閑方式負面影響研究》[4]等文探討較為深入,顯然仍有深耕的必要。筆者欲從大眾傳媒對休閑異化之強化的表現入手,重新深究兩者關系,并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

一、大眾傳媒、休閑及休閑異化

反觀歷史,燭照當下。透視傳播,大眾媒介的興起對于現代人的生活毫無疑問是一場“風暴”。據美國著名傳播學學者威爾伯·施拉姆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人平均把醒著的幾乎四分之一的時間用在大眾媒介上,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加;98%的美國家庭有電視機,這些電視機平均每天有7個小時處于開機狀態;美國成年人中有75%的人要看報,大約每天花費30分鐘的時間;美國99%的家庭和90%的汽車上有收音機,每天用于收聽廣播的時間約有1億5 000萬小時……”[5]248-249由此可見,大眾傳媒已經滲入到美國人生活的各個角落,成為人們閑暇時間主要的娛樂工具和休閑手段。那么,究竟何謂大眾傳媒,何謂休閑異化,兩者又有何內在關系,在眾多媒介方式中哪一種(或幾種)媒介傳播方式對休閑異化最應“負責”。在回答這一系列問題之前,邏輯迫使我們必須先從“大眾傳媒”一詞的界定入手。

(一)“大眾傳媒”之界定

“大眾傳媒”是“大眾傳播媒介”的簡稱。所謂“媒介”是指傳播過程中傳受雙方的中介物,是信息符號的物質載體。威爾伯·施拉姆曾指出,媒介是“插在傳播過程中,用以擴大并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5]250。媒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媒介包括大眾傳播媒介和人際傳播中所使用的符號,如語言、體語、視覺符號等;我們通常所接觸的大眾傳媒是狹義的媒介,它主要包括電影、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等。

大眾傳媒通常以盈利為根本目標,以迎合受眾為基本原則,廣告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傳播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圍廣、影響深、機械復制性強等特點。這些特點無不滲入人們的休閑活動之中,從總體上說,這些優勢在為人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之余,也往往容易滋生人的依存性、情感的庸俗化、目標的功利性等。

(二)休閑與休閑異化

“休閑”一詞在德文中最早為“Suhule”,意為“學習和教育的場所”[6]6,引申為在休息過程中通過學習和娛樂而提高文化教養。發展到英文“Leisure”時,消遣和休息的因素隱退,其“必要勞動之余的自我發展”之義彰顯??梢?,休閑非同于一般的“閑暇”“消閑”“空閑”,而是指在空余時間的一種自我完善、自我創造,亦是一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存在狀態。

“異化”,源于拉丁語“Alienatio”,具有“疏遠”“脫離”或“陌生化”的蘊意,是近代語境中才出現的詞?!爱惢鄙仙秊檎軐W高度,無疑得益于德國古典哲學家們的努力。席勒較早意識到勞動分工極易造成人的異化;后來黑格爾正式用“人的異化”來揭示主體與客體的分裂、對立,絕對精神異化為自然界的哲理;最后馬克思提出了有名的“勞動異化”學說。至此,“異化”成為整個社會領域中一個普遍闡述現象。19世紀末到20世紀以來,西方眾多哲學家(如,尼采、海德格爾、薩特、弗洛姆等)都曾提出過各自的異化理論學說,并試圖為消除異化找到一條可行的路徑。

簡而言之,“異化”就是指“主體發展到一定階段,分裂出自己的對立面,它變成外在的異己力量而侵害主體”[7]。而“休閑的異化,則是休閑本質的外化和物化,即休閑違背自己的本質和規律而達到與休閑相反的目的”。也可以說:“人的異化在休閑領域的具體表現,是人自身徹底異化的一個標志?!盵8]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在眾多的媒介方式中,互聯網和電視廣播對休閑活動影響最為巨大。它給休閑活動帶來便利、豐富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休閑異化,理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新時代以互聯網和電視廣播為主要內容的大眾傳媒,何以能夠影響休閑并導致對休閑異化的強化?其根據又何在?

二、大眾傳媒對休閑異化的強化

大眾傳媒本身是一種很好的生活媒介,理應能夠豐富休閑生活,但是由于人們不恰當的運用,以及自身所固有的弱點,最終使其背離休閑,走向異端,產生了一系列的負作用。其表現如下:

(一)媒介依存加速了休閑活動的單調

由于人們對媒介不恰當的運用,促成了休閑活動單調的負作用。日益壯大的新媒體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方式,強行占用了人們的閑暇,奪走了人們安靜下來從事其他原味活動的時間,擱置了休閑活動的多樣性。據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廣播電視控制了現代休閑?!盵3]這是一種畸形的休閑現狀?,F如今有不少人一有閑暇,整天沉迷于“劃手機”“刷微博”“聊微信”“看電影”“聽廣播”“看電視”等活動中,不愿意走出去散散步、看看風景,或者參加其他有趣的活動。對電子產品和網絡化休閑方式的過度依賴,致使人們偶爾沒帶手機,就會感覺極度的惶恐、空虛,這樣久而久之極易造成人心靈的異化,休閑活動的單調、乏味。誠如威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中描述月食的情境:“人們本來把頭伸到窗外就可以看到真實的東西,但是他們卻寧愿在熒光屏上凝視它的‘映象’?!盵9]186這樣一種現狀,使人們活在一個偏愛記錄和分享,卻慢慢淡忘去與身邊人真切感受的時代。

更有甚者,由于對媒介的過度依賴,長期疲于應付各種忙碌的信息,抽不出時間來反省現狀,變成缺乏反思能力的新媒介的擁躉者,性格也越來越孤僻、偏激。誠如王飛所言:“媒介依存癥患者過度沉溺于媒介接觸而不能自拔,價值和行為選擇一切必須從媒介中尋找依據,滿足于媒介中的虛擬社會互動而回避現實的社會互動,社會性格孤獨、自閉?!盵3]正是由于大眾傳媒能夠提供海量的信息,不斷刺激、吸引著受眾群體的眼球,使其樂于沉浸其中,忙碌已是常態,后果是不僅休閑活動極其單調,而且及其低俗。

(二)煽情淺薄影響了休閑情緒的高雅

一方面,書寫和傳播工具的不斷改進以及信息的碎片化,表現出煽情、淺薄的一面。碎片化的信息,使得現代人開始浮躁,不愿花時間瀏覽太長的信息,更難以靜心沉思與正確取舍。另外,大眾傳媒時代,媒介操縱者不再追求公正、客觀、高雅,而是注重及時收效,以最大化“吸眼”“煽情”“吸金”為首要目標,因而娛樂性廣告領域頻繁出現“言辭煽情,價格飛升”的不良現象,刺激乃至逼迫著人們進行休閑消費。例如某些廣告信息:“XX價格,只給有品位的人”;“愛她,就買哈根達斯”……

另一方面,以吃、喝、玩、樂為主體的過度娛樂化的信息頻出,使人們的休閑情緒沉浸在淺薄、低俗、感官刺激的陰影中?,F如今被媒介廣泛傳播,社會流行的主體休閑觀念大都與感官刺激有關。例如:桑拿、足浴、按摩、SPA、夜總會、歌舞廳、酒吧……充滿了極端的誘導與刺激成分,甚至有些地方成為黃、賭、毒的發酵地。誠如陳琰在《閑暇是金》一書中談到:“以吃、喝、玩、樂為主體的過度娛樂化的休閑方式中,感官刺激的欲望主義、享樂主義充斥其間,使得現代人離精神世界的意義越來越遙遠,甚至陷入到一種精神虛無主義的窠臼,在這樣的窠臼里,除了茫然,就是無聊,就是空白,就是空白背后來來去去、生生滅滅的欲望和感覺,所謂的跟著感覺走?!盵10]生活在這來來去去、生生滅滅的感覺和欲望里,人群在機械復制時代,盲從媒體,將“休閑”語詞普遍泛化已是常事。

(三)機械復制導致了休閑語詞的泛化

隨著休閑的作用凸顯,越來越多的物品與活動盲目地被冠以“休閑”之名。比如:“休閑食品”“休閑服裝”“休閑玩具”“休閑會所”“休閑洗頭”“休閑足療”……

出現以上現象,究其根源:首先,隨著經濟的發展、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渴望休閑的欲望高漲;其次,大眾媒介的鼓吹,肆意煽動、炒作、復制,出現“休閑”語詞的濫用;最后,是人們對休閑本義的誤判。其中,大眾媒介依靠速度快、信息量大、受眾廣之優勢,在人群中瘋傳“休閑”一詞。這在現實中,迎合了人們自我炫耀、盲目跟風的內在心理,許多人不明深意,趕時髦,享受“休閑”。其實他們并不明白休閑的真正意義,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在盲目中,身心俱疲,不得“休”,更不得“閑”。

(四)符號與物質性消費遮蔽了休閑本義

學人陳振旺曾指出:“從大眾傳媒角度來看,消費是一種系統化的符號操作行為:廣告離不開傳播,傳播離不開視覺符號,所以商家必須在該產品上嫁接一套與該產品相關的意義才能將其賣掉。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把既定信息進行編碼,受眾通過解碼而接受信息?!盵10]128此語無疑道出了大眾傳媒如何加速符號化“秘訣”之所在的一個學理層面?,F實中,編碼與解碼總是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也難免某些編碼者的有意“使壞”。更為糟糕的是,在一系列“符號”的解碼過程中,有些受眾群體容易產生誤判,進而放松了大部分“廣告宣揚的消費者自由和主權無疑是個騙局”[11]128的警惕。大眾傳媒加速符號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大肆貼標簽,蠱惑“符號”消費。

毋庸諱言,休閑過程中消費在所難免,但是在新媒體煽動下的“休閑消費化”是有違休閑本義的。所謂“休閑消費化”是指在現代社會中,頻繁表現休閑觀念、休閑內容、休閑行為的物質化、符號化、商業化的傾向。早在多年前,西方知名學者凡勃倫就在《有閑階級論》一書中,針對休閑過程中的炫耀性消費,揭露這種沉浸在符號、標簽,乃至唯“物”主義的氛圍下,休閑本義和價值無疑被遮蔽的現象?,F代通過大眾傳媒所傳遞的一些休閑活動,已經背離了休閑本義,成為一種消費的“符號”。例如:《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娛樂無極限》,以及《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等節目,本是一個很好的休閑娛樂活動,但是隨著其越來越注重舞臺的奢華、大氣,收視率的飛升以及廣告的推銷,毫無疑問已貼上了賺錢、“吸金”的標簽。同時,許多商家利用這些“符號”,進行某些休閑物品的設計。顯然,休閑的初衷,已被深深地掩埋。然而事實上,休閑的本質是通過一系列休閑活動的參與,愉悅身心,領悟生活的意義。進一步說,它主要體現為人的一種高雅、愉悅的精神生活,它強調內在的寧靜、平和以及對自我的完善、解放,乃至創造,是一種美好而有節度的生活狀態,非物質性的消費主義活動。我們還可以在更高層次上說,休閑活動是追求生命之體驗和意義、道德之完善及自我價值之實現的,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內涵。但是,休閑的消費化意味著休閑本身的意義被不斷抽空,淪為一種消費的代名詞,休閑被等同于消費物質,被徹底異化為對金錢的無節制揮霍。

產生上述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眾媒介自身以及大眾媒介的參與者,無限制的灌輸“符號”和物質性消費的信息,掀起了人們炫耀性消費的狂潮。這種情況,使得杰弗瑞·戈比痛惜道:“我們的物質主義生活方式已經從很多方面損害了我們的休閑感受。對物的欲望常常使我們處于一種非休閑的生活狀態之中,也常常使我們把休閑的機會轉讓出去,以換取更多的金錢。物質主義有時使我們把休閑等同于用來消費產品的一段時間,卻犧牲了我們固有的想象力和內在的智慧?!盵12]171這一表述,可謂點出了因鼓吹消費而背負的沉重代價。要減輕代價,我們是時候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了。

三、休閑異化之解決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曾指出:“必須承認,明智地利用閑暇,是文明和教育的產物?!盵13]8誠然,學會如何聰明地休閑而不被異化確實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需要個體、群體,乃至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參與、獻計獻策。針對以上由于大眾媒介的強化所致的休閑異化,我們提出的對策如下:

(一)加強公民媒介素養教育,倡導多元化的休閑方式

一方面,加強公民媒介素養教育。所謂媒介素養教育,是指加強公眾對大眾媒介的認知能力,以及對信息甄別、篩選的批判能力的教育,其實質是一種公民的自我教育,而且是一種終身教育。人們可以通過提高自身對媒介內容的選擇、質疑、理解、批判、思辨、評估等能力,有效抑制或弱化媒介依存對現代休閑活動的負面影響。針對媒介的負面效應,西方許多國家已經開設了相關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例如:挪威、英國、瑞典、瑞士、芬蘭、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這無疑會對人們正確使用媒介,合理參與休閑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倡導多元化的休閑方式。在現實中,我們應該清楚,休閑時代大眾傳媒只是豐富休閑活動的媒介方式,而不是休閑生活的全部。有時候,我們更應該放下“媒介依存”的心態,走出庭院,深入生活,參與體驗。就健康的休閑活動方式而言,我國古人給予了我們許多可供借鑒的智慧,例如:鳴琴、賦棋、閱書、繪畫、垂釣、品茶、飲酒、園林、雕刻、詩社、書院、曲藝、管弦、戲曲、書法、金石、燈謎、楹聯、風箏、踢毽、打拳、舞劍……。同時,西方健康的休閑活動方式亦可引進。相對國人偏向“靜態”的休閑方式而言,西人更崇尚“動態”的休閑活動,例如:各種球類、長途旅行、蹦極、攀巖、健身、露營、溯溪等等。也許,古人的休閑方式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它們的確是一種智慧的休閑方式。

當然,我們也可以向西方學習,引進并傳播一些先進的理念,比如時下倍受歡迎的“慢城”理念。①“‘慢城’根植于地方傳統文化與獨特的地方感,強調對地域傳統工藝、美食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側重對地方獨特性的維續和發揚?!盵14]因為它不排斥信息時代媒介休閑方式(手段),而且能夠很好地加以利用,實現良性循環。同時,它能將新時代的休閑與傳統文化休閑完美結合,強調放慢腳步、敬畏自然、遵循傳統、豐富休閑方式、注重生活質量、傾心于精神需求,所以這一理念的傳播,對豐富休閑活動、保護文化遺存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倘若我們以此為突破口,足以擺脫休閑方式的單調以及對大眾媒介過分依賴的現狀,減輕因休閑異化而帶來的創傷。更進一步說,健康的休閑之道,不僅僅在于休閑方式的多樣,更在于深刻領悟休閑的本質涵義。

(二)凈化媒介內容,理解休閑本義

休閑的本義,重“心”閑而兼顧“身”休,它在更高的層次上,強調對人生境界、生命意義和快樂的探索。當今學界比較公認美國著名休閑學者杰弗瑞·戈比關于“休閑”的定義:“休閑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歡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摯愛的驅動下行動,并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從根本上說,休閑是對生命意義和快樂的探索?!盵12]14這一闡述,深得休閑的精髓。

領悟生命的意義,不僅僅依賴于個體,同樣也需要健康良好的休閑文化氛圍。人是社會中的人,人的一切活動,難免要受到社會觀念和社會存在等其他因素的綜合影響。因而,凈化媒介傳播內容,避免休閑領域過分煽情、庸俗的信息泛濫,營造良好健康的休閑文化氛圍,是十分必要的。休閑場所的干凈,休閑主體觀念的純潔,休閑文化的健康、高雅,都需要眾多群體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要加強對大眾媒體傳播內容的監督,減少不必要的意識形態的誤導至關重要。

(三)減少功利性消費,推崇審美化休閑

功利性消費,極易掩蓋休閑的本義,裹挾人之為人的真正本性,將休閑歪曲為物質的感官享受性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大眾媒介“煽動”與“誘導”功利性消費的作用是明顯的。正如法國學人波德里亞所說:“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地說,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薄拔覀兩钤谖锏臅r代:我是說,我們根據它們的節奏和不斷替代的現實而生活著?!盵15]1-2整日忙碌的人群,一直背負著“物”的沉重包袱,是應該卸下來,喘口氣了。

理想的休閑,理應是一種審美化的休閑。因為審美能夠為休閑提供一條減輕異化的綠色通道。杜書瀛先生認為:“正常人的消閑,以人的方式進行的、充滿著人的內涵、人的意味的消閑,那就是審美的消閑或者天然含有審美的成分?!彩橇髀吨说慕】档纳饬x的消閑,都自然而然地帶有美的成分,都應該是一種審美活動,只是層次有高低、樣式有分別而已?!盵16]葉朗先生也說:“休閑文化的核心是一個‘玩’字?!妗亲杂傻?,是無功利、無目的的?!婧苋菀走^渡到審美的狀態?!盵17]229更深層次地說,“在哲學自由觀的奠基下,休閑的基本特征與審美活動最本質的規定性在‘自由’的層面上翩然相遇,‘玩’就這樣順理成章地過渡到審美的狀態?!盵18]從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到,休閑與審美的結合是可能的,而且探究它們結合是一條抑制休閑異化極為可行的路徑。在媒介休閑盛行的今天,也許我們更應該理性,適當地放下手機,走出電視,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品讀現實生活之味。

四、結語

信息時代,大眾傳媒深入休閑領域已在所難免,有利有弊需要辯證待之。厘清兩者的關系,實為必要。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盲目信從。我們通過對大眾傳媒在休閑活動、休閑情緒、“休閑”語詞、休閑本義等四個方面對休閑異化的強化分析,提出相應的多元化、審美化休閑的化解之道,以此來盡微薄之力,拋磚引玉,引起學界高度重視,呼吁合理運用大眾傳播媒介,倡導理性休閑,使休閑真正成為“上帝贈送給辛勞人們的一份‘禮物’”[19]169。

注 釋

① 慢城,也稱慢行城市(Slow Cities/Cittaslow),是1999年興起于意大利的一種基于地方的獨特性,旨在實現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特色維續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的城市模式。例如:意大利的Greve-in-Chianti、Orvieto;英國的Ludlow;德國的Hersbruck;韓國的Jeolla以及中國江蘇省高淳縣的椏溪鎮,等等。

[1] 厄尼·澤林斯基 .你能不能不工作[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 尼爾·波斯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王飛.大眾傳媒與休閑關系之審視[J].探索與爭鳴,2010(10).

[4] 趙瑞華.媒介文化與休閑異化[D].廣州:暨南大學,2011.

[5] 威爾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M].陳亮,周立方,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2.

[6] 約瑟夫·皮珀.閑暇:文化的基礎[M].劉森堯,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7] 章輝.論休閑異化[J].蘭州學刊,2014(5).

[8] 趙瑞華.現代休閑的異化及其表現[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3).

[9]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研究[M].段德智,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10] 陳琰.閑暇是金[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11] 陳振旺.符號消費社會的包裝設計語義學探析[M]∥吳予敏.傳播與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2] 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康箏,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3] 羅素.悠閑頌[M].李金波,蔡曉,譯.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

[14] 朱曉清,甄峰.慢城運動對國內城市宜居建設的啟示[J].現代城市研究,2011(9).

[15] 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6] 杜書瀛.消閑與文化和審美[J].文藝爭鳴,1996(3).

[17] 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8] 章輝.休閑與審美的關系[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2(1).

[19] 托馬斯·古德爾,杰弗瑞·戈比.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M].成素梅,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陳詠梅)

On the Reinforcement of Mass Media on Leisure Alienation and Solutions

GANGXiangyunGANGuoy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Mass media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leisure alienation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dependence on media accelerates the monotone of leisure mode;some sensational and shallow contents in mass media affect the elegance of leisure;the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leads to the generalization of leisure words;symbols and material consumption cover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leisure.The solutions are:to strengthen the public'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advocate diversified leisure modes;to provide healthy contents in media and try to achieve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leisure;to reduce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aesthetic leisure.

leisure alienation;mass media;dependence on medium;mechanical reproduction;diversified leisure;aesthetic leisure

10.3969/j.ISSN.2095-4662.2017.04.005

2016-09-07

剛祥云,碩士生;研究方向:美學。 甘國瑩,本科生。

G122

A

2095-4662(2017)04-0030-06

猜你喜歡
異化媒介
馬克思的異化觀及現代西方學者對它的拓展
拒絕異化的人性之光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媒介演進中的戲曲形態衍生
淺析新媒介文學中媒介的影響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書,最優雅的媒介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