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留傳統文化習俗的功能和特質

2017-03-10 09:30唐嘉榮
紅河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留人詩性德性

唐嘉榮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昆明 650034)

他留傳統文化習俗的功能和特質

唐嘉榮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昆明 650034)

他留傳統文化圍繞著族群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藝術審美的特征與反映中華傳統美學和道德價值的關系,族群習俗與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關系構筑的節慶文化、朵系文化以及祭祀大典、敬獻儀式、慢步打跳、山歌調子等文化習俗及其傳承形式,凸顯了祭祖感恩的孝文化特質,“悲情”意味的美學風格,顯現了反映中華傳統美學和道德價值,滿足族群享受詩性+德性體驗,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功能和特質。因而在如何培育追求美、善品質的精神性主體,如何防治和解決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導致道德危機引發社會問題方面,為文化建設、道德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現實經驗。

文化形式;詩性與德性體驗;美學與道德價值;美善品質;精神性主體

一 他留傳統文化習俗及傳承形式的功能和特質

他留①傳統文化凸顯著祭拜自然和敬拜祖先的文化基因,貫穿族群信仰,藝術審美及勞作、學習、生活、娛樂等精神與物質文化生活體系、文化傳承體系以及道德建設體系的建構之中,因而賦予了他留傳統文化特有的祭祀性、緬懷性的孝文化特質,“悲情”意味②的審美特質和美學風格。如是文化基因,風格特質,貫穿于他留節慶文化、祭祀文化、禮儀文化、朵系③文化以及祭祀大典、敬獻儀式、慢步打跳、山歌調子等文化習俗形式及其傳承形式的建構之中,呈現了秉承中華傳統詩教+禮教體系構筑德性教化的形式反映中華美學和道德價值,秉持中華傳統育民體系的建構以寓教于詩樂、禮儀的形式滿足族群詩性+德性④體驗⑤,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建構特征。于此,他留傳統文化習俗及其傳承形式,一方面體現了反映中華傳統美學和道德價值,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功能和特質;又一方面,體現了滿足族群審美和信仰需要,獲得詩性+德性體驗的功能和特質,于此賦予了他留傳統文化體現族群詩性+德性建設,培育族群涵養和釋放美、善品質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質。

(一)節慶文化的功能和特質

他留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慶活動形式,反映了他留傳統節慶文化的功能、特質和建構特征,主要有下列三種。其名稱、活動地點、具體內容以及相關要求等簡述如下:

1.粑粑節

粑粑節是他留文化特有的,亦是他留人最隆重的祭祀自然、祭拜祖先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和六月各舉行一次(現改為六月舉行一次)。節期三天,具體時間由朵系用羊骨卜算、擇吉日而定。屆時,所有族人(在外地的必須趕回)一律著火麻素衣(他留人用火麻紡織、手工特制的素衣)手捧各家各戶特制的塔形粑粑(用稻米制作的祭品。塔身共12層,塔頂為圓形。寓意全年12個月祭奠敬獻,傳達對自然、祖先的敬拜感恩之情)在古墓墳林列隊,進行祭拜天地自然和敬拜祖宗先人的祭祀祭祖活動。祭祖大典、敬獻儀式均由朵系主持,敬獻活動由朵系帶領。族人高舉塔型粑粑隨朵系緩緩步入古墓叢林,圍繞墳林,唱經吟誦、緬懷吟唱,向天地自然、祖宗先人敬拜感恩。敬獻儀式在慢步打跳中結束。隨后以戶為單位在自家墳塋進行新一輪祭祀活動。第二天節慶活動由族長(如今由村長)主持,族群換上節日盛裝,參加集體打跳、山歌對唱以及樂器演奏、歌舞表演、摔跤比賽等活動。第三天全體族人圍著篝火,參加歌舞晚會,歷時三天的粑粑節,在歡快、熱烈的快步打跳中結束。

2.春節

他留人的春節顯現了族群活動的特色,與漢族多以家或家族活動為主不同。過節的場所、著裝形式差異明顯,活動形式和內容也有所不同。比如,他留人過春節,一是在古墓墳林前舉行祭山神、祭祖活動;二是舉行山歌、器樂比賽,摔跤競技表演以及篝火打跳等活動;三是著裝形式不同。參與祭山神、祭祖活動全體族人一律著火麻素衣,參加節慶活動則換上節日禮服。他留人的傳統服飾不僅有勞作、日常和節日裝之分以顯現場所、活動等的不同,而且禮服有長短套裝的講究,還有童裝、少年裝、成人裝、老年裝以示老幼輩分、性別、婚否等的區別。如今傳統禮服已不多見,年輕人似乎更喜歡現代著裝形式,但每逢節日或族群活動仍以火麻素衣為主。于此顯現他留人一直堅守著以著裝形式體現祭祀文化、墳塋文化特色的傳統。

3.清明節

清明節是他留族群作為傳承孝文化的形式,因而是他留人比較重視的節日。一般以戶為單位,家人著火麻素衣在自家墳地林舉行祭祖掃墓、叩頭祈禱、緬懷吟唱、敬獻祭品等祭祀祖先、感恩先人的活動。

綜上顯示,他留傳統節慶文化蘊含祭拜天地自然和敬拜祖宗先人的傳統文化基因,凸顯了祭祀性緬懷性的孝文化特質及其賦予的富含 “悲情”意味的美學風格的審美特質, 完整呈現了他留族群崇尚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藝術審美的特征,充分體現了他留傳統文化,以節日、節慶形式及其所組構的與祭祀文化對應,以朵系文化相關聯的祭祀祭祖大典、敬獻儀式,山歌調子的對唱形式和緬懷吟唱形式以及慢步打跳等形式滿足族群信仰和審美需要的建構特征,其中顯現了以著裝形式培育和堅守祭祖感恩的文化意識和道德價值,服飾文化與祭祀文化、墳塋文化融合,體現傳承孝文化的建構特征。

如果是建構特征賦予了他留節日文化滿足族群精神需要,感知中華傳統美學和道德價值,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功能和特質,那么賦予了組構于其中的這一系列文習俗形式及傳承形式滿足族群詩性+德性體驗的功能和特質,由此在形上層面建構了滿足精神體之于審美+信仰需要的形式和通道,在實踐層面建構了滿足族群涵養和積累美、善品質和能量的手段和渠道,由此賦予了他留節慶文化體現族群詩性+德性建設的功能和特質。

(二)樂器制作和演奏及學習、傳承形式的功能和特質

他留人的器樂,主要有葫蘆笙、笛子、樹葉,嗩吶、三弦、口弦等。上世紀50年代以前,制作和演奏的學習、傳承形式主要有父傳子、母傳女的家庭式,代代相傳的家族式等研習和傳承方式(如今設有專門的傳承人,形成了以村為單位的傳承小組)。他留人學習樂器演奏、制作一般可挑選自己喜歡的一至二種,但要求是,樂器演奏,他留男女必學、必會;樂器制作,他留男子必學、必會,以在節慶活動參與表演或競技比賽,在談情說愛中獻技傳情、溝通獲愛。

他留人的器樂,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其特別之處在于已融入他留婚戀習俗形式的建構之中,成為男女青年談情說愛不可或缺的工具。比如,“闖關人”⑥在“闖七關”(他留傳統婚戀習俗形式)中,葫蘆笙、三弦為男子必備,笛子、口弦為女子必備,而演奏技藝的高低往往決定是否能順利闖過第三關。(后文專述)其中男闖關人要以自制的樂器作為信物,一方面展示技能以示心靈手巧,另一方面傳情寄意以示愛心。

綜上顯示,他留人的樂器即是傳承文化的載體,也是族群詩性建設的載體,因而在傳承文化、培養藝術審美能力、提升美學素養、培育詩意生活方式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因而他留人把樂器制作、演奏的學習、傳承形式與他留文化習俗形式相融合,賦予了滿足族群享受詩性體驗的功能和特質。

(三)山歌調子構成的對唱形式和祭祀吟唱形式的功能和特質

他留山歌調子,格調舒緩、靈動,風格婉約、凄美,蘊含著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意味和祭祀緬懷、肅穆悲愴的藝術意味,這就決定了他留人用山歌調子構成的對唱形式和祭祀吟唱形式,不僅具有滿足族群習得日常生活、生產勞作等知識的功能,而且具有傳遞敬畏自然、祭祖感恩的文化觀念,傳承孝文化的功能。例如在祭祖大典、敬獻儀式上表達感恩自然、緬懷祖先的吟唱形式,不但具有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功能,而且具有滿足族人審美需要享受審美愉悅,培育藝術審美能力,提升美學素養,培養詩意生活方式的功能,因而不但體現了滿足族群享受德性體驗,培育族群善品質與能量的功能和特質,而且體現了滿足族群享受詩性體驗,培育族群美的品質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質。

關于山歌調子的學習和傳承形式,過去主要有族群式、家族式,現在還出現了新的傳承形式。比如以村為單位設有專門負責傳、幫、帶的傳承人,有培育山歌對唱的表演人才,祭祀吟唱的傳承人等多種形式,于此山歌調子構成的對唱形式和祭祀吟唱形式體現了傳承他留文化的功能和特質。

(四)慢步打跳形式的功能和特質

他留人的慢步打跳形式是祭祀文化的組構部分,因而與他留人的快步打跳以及云南其他少數民族打跳所顯現的熱烈奔放的風格不同。

他留古墓蒼松林立,墳林前草坪上,一群身穿白色火麻素衣,女戴黑布花邊蓋頭,男裹黑布頭巾,著黑裙、黑褲的族人,隨著葫蘆笙舒緩的節奏,手拉著手跟著領舞人緩緩起舞,隊列時而呈S型延伸,時而圍圈繞行,猶如仙鶴漫步,優雅、輕盈,透著莊重與高貴;又似在實施祭祀緬懷儀式,肅穆、莊嚴,彌漫著神秘與虔誠。外來游客若能沉浸于這奇特的“悲情”意味中,或許能與他留人一道獲得心靈自由、靈魂高貴的純粹感知和體驗。

僅就滿足詩性體的形上體驗而言,并非時下流行的娛樂形式諸如廣場舞等形式所能及。又因為追求愉悅與追逐快樂的手段不同,這就決定了跳廣場舞僅能滿足娛樂或健身(大多參與者如是希望)獲得身心快樂、身體健康(廣場舞噪音事實上并不利于健康)的行下體驗,這是因為兩者在形式上,顯示于滿足精神需要的審美形式與滿足物質需要的娛樂形式不同,因此在功能上,顯現于滿足精神體獲得詩性體驗享受心靈自由、愉悅與滿足物質體獲得日常性體驗滿足身心快樂的功能性差別。

他留人的慢步打跳,一方面,作為一種習俗形式,在他留傳統節日及節慶文化的建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構件,是祭拜、感恩自然、祖先,緬懷先人,傳承孝文化的特殊形式,因而既是他留人必須參與的族群活動形式,亦是滿足族群信仰需要享受德性體驗的手段;另一方面,作為一種藝術樣式、審美形式,既是豐富他留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藝術形式,也是滿足族群審美需要享受詩性體驗的手段。于此,一方面體現了傳承孝文化的功能,顯現了滿足族群信仰需要,獲得德性體驗,培育族群善的品質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質;另一方面體現了培育族群藝術審美能力,提升美學素養、涵養族群詩意生活方式的功能,顯現了滿足族群審美需要,享受詩性體驗,培育族群美的品質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質。

二 他留傳統文化習俗及傳承形式所體現的功能和價值

如上所述,他留傳統文化關懷人的精神體的特征和需要,構筑了滿足族群審美和信仰需要,獲得詩性+德性體驗的一系列文化形式——體現族群詩性+德性建設的公共文化生活形式、文化習俗形式以及傳承形式,因而,一方面在促進人與社會健康發展的現實層面顯示了防治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導致道德危機引發社會問題的功能和價值,另一方面在文明邊屯、和諧邊疆的建設的實際層面體現了培育追求和釋放美、善品質和能量的精神性主體的功能和價值,于此在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道德建設方面提供了可借鑒的現實經驗。

(一)顯示了防治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導致道德危機引發社會問題的功能和價值

人具有追逐吃穿住行、學習工作、社會角色等物質需要滿足自然性、日常性、社會性體驗和追求審美、信仰等精神需要享受詩性、德性體驗的特征。人們通過日常性、社會性體驗獲得身心快樂、人生自豪的感覺和認知,培育了追逐財富地位、娛樂游玩、功名成就,滿足快樂、自豪的心理需求。人通過詩性+德性體驗獲得身心愉悅、人生幸福的感受和感知,培育了追求心靈自由高貴、靈魂自由高善,享受愉悅、幸福的心理需求。在此簡稱為物質與精神心理需求。

基于此,人類建構的社會不僅要關懷人的物質體之于自然+日常+社會體的需要、特征和心理需求,還必須關懷人的精神體之于審美+信仰體的需要、特征和心理需求。因為人如果偏重物質需要注重物質性體驗則有礙于涵養和積累美、善品質和能量;人如果偏廢精神需要則必然喪失享受詩性+德性體驗的能力而遭遇精神與物質心理需求失衡的問題。而人的心理需求失衡是導致道德危機引發社會問題的病根兒。[2]

這是因為心理需求失衡的人具有以滿足物質心理需求尋求解脫的心理動機和由之培育的占有性心理需求,[3]因而在不斷追逐占有外物尋求解脫的過程中培育了占有性人格——瘋狂追逐占有性體驗滿足占有性畸形心理需求——在此怪圈中循環,培育了“餓狼心理”——占有性、破壞性畸形心理需求,由是必然養成占有體和破壞體獨具的“占用癥”“餓狼癥”——不可抑制地追逐偷盜、搶劫、詐騙、貪污腐敗、施暴行兇、恐怖襲擊以“享受”占有性、破壞性體驗,滿足占有性、破壞性快感、自豪感。

基于此文化構筑必須對應于人之于精神體的特征和需要建構滿足精神需要的形式和通道,以保障人擁有詩性+德性體驗的手段和渠道。

他留傳統文化基于族群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藝術審美的特征和需要與中華傳統美學和道德價值的關系,傳承孝文化傳統與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關系,構筑了滿足族群審美和信仰需要,獲得詩性+德性體驗的一系列文化習俗、禮儀和傳承形式,得益于此,他留人無需擁有哲學思辨的能力去 “認知”幸福的內涵,“辨析”審美與娛樂的差別,“洞察”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導致道德危機引發社會問題的邏輯關聯和因果關系,只需堅守著滿足精神需要的形式和渠道,在親臨體驗中“感知”“體會”便可獲得“享受”的能力,因而決不會以追逐物質需要作為兌現幸福,幸福生活的手段,也不會把棋牌麻將、“廣場舞”、KTV等娛樂手段作為滿足審美需要的形式,更不會把吃喝嫖賭、畸形消費當作追逐快樂的手段而喪失享受幸福、愉悅和快樂的能力,從而避免了一味追逐物質需要偏廢精神需要,強化物質性體驗弱化精神體驗而遭遇精神與物質心理需求失衡的問題。僅此已顯現了他留傳統文化所構筑的滿足族群獲得詩性+德性體驗的一系列文化習俗及傳承形式在現實層面體現于防治人的心理需求失衡的功能和價值,于此,顯現了防治和解決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導致道德危機引發社會問題的功能和價值。

(二)體現了為文明邊屯、和諧邊疆的建設培育精神性主體的當代價值

如前述,他留傳統文化構筑中反映中華傳統美學和道德價值,滿足族群詩性+德性體驗,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傳統文化習俗及傳承形式,在形上層面構筑了滿足族群審美和信仰需要的手段和渠道,在實踐層面培育了追求和釋放美、善品質和能量的精神性主體,因而在現實層面培育了文明邊屯、和諧邊疆建設的族群力量,于此體現了文化建設作用于人的詩性德性建設的當代價值。[4]

(三)在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道德建設方面提供了可借鑒的現實經驗

基于他留傳統文化在現實方面體現的功能和價值而言,在如何培育族群追求精神生活滿足詩性+德性體驗,使之成為追求和釋放美、善品質和能量的精神主體方面,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現實經驗。在如何辨析娛樂和審美形式的差別,以避免追逐棋牌麻將、跳廣場舞以及養嘴養生等行下體驗(滿足物質體的物質性體驗不等于滿足精神體的精神性體驗)忽略形上體驗喪失“享受”審美愉悅的能力。如何追求審美生活、提升美學素養、涵養審美能力;如何選擇滿足詩性體驗的手段和渠道,涵養和積累美的品質和能量等方面,為個體提供了警醒與啟示,也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和方法,于此就為文化建設如何加強藝術審美形式的建構,如何加強精神文化生活形式的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現實經驗。在如何防治和解決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導致道德危機引發社會問題方面,為道德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現實經驗,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

注釋:

①他留:彝族音譯,為彝族支系,主要居住在云南永仁、元謀縣。

②蘊含著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意味和祭祀緬懷、肅穆悲愴的藝術意味。

③朵系即祭司。相關研究用“鐸系”“多系”而本文采用他留古墓碑刻所顯現的“朵系”一詞。

④詩性、德性是人在不斷滿足審美和信仰需要的過程中養成的體現美、善品質和能量的精神性特征。

⑤詩性、德性體驗指涵養或體現美、善品質和能量的精神性體驗。亦指人在體現美、善的過程中享受到心靈自由高貴、靈魂自由高尚和由之獲得身心愉悅、人生幸福的精神性體驗。由于如是體驗與享受身心愉悅、人生幸福相關,因而培育了追求精神需要,滿足詩性、德性體驗的精神性主體——詩性體和德性體。由是體現了由精神體到精神性主體的升華之于詩性+德性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⑥他留青年男女在結婚前須闖過七道關口,因而適婚青年男女決定尋求結婚對象之前得請引路人、 牽線人為自己舉行成人禮以確認其闖關資格,雙方確定闖關身份之后,即可成為“闖關人”。

[1]唐嘉榮.他留文化的“悲情”意味[J].永勝文藝,2014.

[2]唐嘉榮.鏟除腐敗病根[J].社會主義論壇,2016(01).

[3]E·弗羅姆.生存還是占有[J].關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8.

[4]唐嘉榮.他留文化的詩性與德性價值[J].社會主義論壇,2017(09).

[責任編輯 龍倮貴]

The Functions and Traits of Taliu Traditional Cultural Practice

TANG Jia-rong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of Yun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Kunming 650034,China)

The festival celebration culture and Duoxi culture,constructed by Taliu traditional culture centering on naturism and manism of ethnic group and aesthetic features with the ref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moral values,ethnic custom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virtues,cultural practice including sacrificial ceremony,offering ceremony and mountain songs along with its inheritance forms highlight the traits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of giving sacrifices and gratitude to ancestors and aesthetic style filled with the feeling of grief,display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moral values,meet the ethnic spiritual demand of appreciating poetic and moral practice,and inherit the function and trai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 Therefore,the cultivation of spiritual subject seeking the qualities of beauty and goodnes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moral crisis caused by human unbalanced psychological needs provide referential and realistic experience for cultur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forms;Petic and moral practice;Aesthetics and moral values;Qualities of beauty and goodness;Spiritual subject

C953

A

1008-9128(2017)06-0020-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6.005

2017-08-1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他留人“考婚”“驗婚”模式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6XMZ031)

唐嘉榮(1961-),女,云南永勝人,研究員,研究方向:語言哲學、語言文化學、符號美學。

猜你喜歡
留人詩性德性
蘇格拉底論德性的雙重本性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詩性想象:英國當代女性小說之超驗敘事
詩性的叩響——羅周劇作中“詩”的重塑與探尋
形與影的詩性糾結——莊曉明的詩與詩評
引才難留人難 西部高校如何突圍
點把點的他留人
因病施治化解醫院“留人難”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縣級醫院怎樣留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