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翻轉課堂”語境下英語模因的主體性

2017-03-11 13:35王艷伶
遼寧教育 2017年7期
關鍵詞:模因宿主語境

◎王艷伶

論“翻轉課堂”語境下英語模因的主體性

◎王艷伶

模因論(Memtics)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理論,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規律解釋文化現象,其核心術語是模因(Meme)。模因論已被廣泛應用于語言現象研究、語用研究和語言教學研究等。本研究以教學改革——翻轉課堂為契點,從微觀視角具體解析在英語翻轉課堂特定語境下模因宿主(學生)的主體性。

模因論;翻轉課堂;模因主體

一、模因論

模因論(Memetics)源于牛津大學動物學家和行為生態學家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是用來闡釋人類社會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核心術語是模因(Meme)。模因一詞仿自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術語基因(Gene),與基因的遺傳繁衍方式不同,模因是文化傳遞的單位,是存儲在個人記憶中的一種信息模式,在文化領域內通過人與人之間模仿而非遺傳方式傳播開來的思想或注意,諸如宗教、新聞、知識、觀念、習俗、口號、言語、文字、符號,等等,像病毒一樣,能感染人類的大腦,從一個宿主復制傳遞到另一個宿主。語言本身屬于文化,因此,語言也是模因。

何自然教授在《語言中的模因》一文詳細闡述了語言模因復制和傳播的方式,解釋了語言和模因兩者之間的關系:即語言是模因載體,模因靠語言復制傳播,且促進語言傳播發展,揭示了話語流傳和話語傳播的規律。由此可知,語言的各要素(包括語音、詞、短語、句子、篇章等)只要能夠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和傳播,都能成為模因。因此,模因論,特別是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為英語教學開啟了一種新的研究視角,啟示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利用第二語言的模仿傳播提高第二語言的學習能力。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源于美國,是指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平臺,教師事先錄制好微課視頻并布置好導學單,學生在家或課外通過在線等方式觀看學習視頻中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而在課堂上生生、師生間交流探討并完成作業檢測的一種教學形態。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本質就是把傳統課堂中學生知識內化的順序顛倒過來,是典型的“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知識傳播的過程靠學生自主完成,真正的知識內化階段在課堂完成。具體表現為:課堂外,自主探究新知,自主控制進度,完成知識梳理與傳播;課堂內,師生、生生合作探究,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提升,而后總結反饋也就是說“翻轉課堂”最大的作用就是全面提升課堂的互動,從而達到知識內化的效果。

三、模因語境——英語“翻轉課堂”與模因主體構建

李捷、何自然教授在《語言模因的主體與語境化》一文中指出:語言模因的復制、傳播需要語境的觸發。語言模因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下才能開始復制和傳播,完成交際目的。語境可以分為:情景語境、語言語境、認知語境以及社會語境。語境不同,宿主的語用態度不同。就英語學習而言,語言模因多發生在教室這一特定客觀環境中,通常是為完成語言學習而創設的情景模擬語境,宿主的認知心理與認知經驗較為相似,這時模因能否成功地被復制與傳播與語境觸發的形式與模因宿主的語用態度有較強關系。

模因的復制傳播過程是模因宿主雙向或是多向的互動過程,在英語“翻轉課堂”中,語言模因復制傳播由學生在家完成,而在復制傳播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傳播主體(宿主)—學生,學習效果(即復制語言信息和交際運用)的好壞與學生的主體性息息相關。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改革理念給教師和學生重新定位。近年來,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堂教學進入到翻轉模式。翻轉課堂以“學生為本”(students-based)為理念,打破傳統課堂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模式,重新設計新的教學環節及活動,引領學生積極發揮自我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評價檢測,課堂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是語言模因的主體,從語言的發音、短語的固定搭配、句子的句式結構、語法的遷移到日常交際,每一個語言因子都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把語言信息從復制、背誦和交際傳播貫穿在語言學習中,而“翻轉課堂”恰恰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客觀環境,讓主體性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四、“翻轉課堂”語境下模因主體的主體體現

模仿是模因過程最核心的部分,任何模因機制的完成都要通過復制模仿進行,Heylighen把這個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同化(Assimilation)、記憶(Retention)、表達(Expression)與傳播(Transmission)。

模因得以成功復制傳播的前提在于有宿主間的信息傳遞,而“翻轉課堂”核心的理念就是體現以學生為主。英語學科是一門交際性學科,語言的交際性要求學生通過英語知識的模仿學習,具備一種語言表達能力。在英語“翻轉課堂”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課前錄制短小精悍的微課,由學生在家獨立學習,而后在課堂上巧妙創設問題,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學習動機參加語言實踐,確保其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這是最有效地激發學生(宿主)自主學習的途徑。下面結合“翻轉課堂”的核心環節,解析學生作為模因主體在完成模因過程的主體性體現。

(一) 自主探究與語言模因的同化(Assimilation)

微課是“翻轉課堂”知識內容的載體,只有課前有效地自主學習微課,并認真完成任務單,“翻轉課堂”才得以有效實施。由于課前學生自學環境、自學時間等條件比較寬泛,學生能否擁有良好的自律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模因主體對構建“翻轉課堂”具有的實踐意義,是“翻轉課堂”得以實踐的保障。而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階段,是學生作為模因宿主對知識的注意、理解和接受的階段,是語言模因同化的過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字母和音標、單詞和短語、基本句型、語法等都是英語中的“模因”,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而“翻轉課堂”就是讓學生自學新知,引導學生模仿單詞、短語、句型、語法知識點以及閱讀寫作等表達方式,完成知識的輸入,也就是模因機制中模因主體對模因因子的同化過程。

(二)小組合作與語言模因的記憶(Retention)

模因在被宿主同化后,必須要在記憶中保持一段時間,且保持的時間越長久,受體就越容易記憶和儲存?!胺D課堂”上討論解疑環節是對語言模因的進一步深化過程?!胺D課堂”注重綜合能力本位而非知識本位,學生主動參與并討論教師預設的問題,分析重難點,質疑合作,并商討解決。此環節啟發性強,各模因主體間用目標語言反復訓練已學知識點,回答質疑或預設的問題,彼此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的主動參與不可或缺。在此過程,通過討論交流,模仿并訓練語言知識的使用規則,學生完成了對英語語言目標因子的記憶和存儲,為后面展示環節中的語言輸出和交際作鋪墊。

(三)展示提升與語言模因的表達(Expression)

模因的表達是指模因由記憶模式轉化為宿主能夠感受到的有形體,諸如話語、文本、圖片、行為等。模因論復制的保真性奠定了模仿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翻轉課堂”語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語言模因的傳播模式通過不同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組對知識的建構,可以直接陳述,可以表演,可以運用word文檔或是ppt或是投影等,模仿目標語言并靈活運用傳播。展示環節或獨立完成,或不同成員補充完善,充分展示自學和合作的成果。針對現場的交流展示,教師和組間成員可以就知識的建構進行點撥和提升。組間成員可以針對不同的觀點予以辯駁。通過觀點的較量,相互間思考、修正,每個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通過集體的討論和思辨,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就相對全面和深入。如此,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得合作和競爭意識得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此環節給了學生主體個性表達的最大空間,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鍛煉學生的語言模仿和運用能力,因此很多具有積極情感態度的學生能夠將微課中所學內容進行重組,不斷創新并融入其他表演元素,將模因內容用自己特有的話語或文本等方式表達出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極大提升,主體性得到最大程度發揮,主體價值得到最大肯定。

(四)作業檢測與語言模因的傳播(Transmission)

模因在傳播過程中需要一定載體,并以很強的穩定性保障表達的傳遞且不失真。在“翻轉課堂”語境下,語言模因借助教科書、多媒體等媒介完成傳播過程。語言模因傳播的變異性要求我們不僅要積累語言模因知識,更要傳播運用語言模因。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語言的傳播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在“翻轉課堂”中,學生以課前的語言輸入為基礎,經過課堂的協作學習和展示,以作業檢測的形式將語言和知識內容輸出,是學生主體性最本質的回歸。教師根據不同課時的語言目標靈活設計課堂練習,考查學生是否能以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同一信息或是以相同的語言形式套用不同的內容,檢測語言學習的效果。作業的目的在于檢測學生是否充分掌握每個知識點,達到語言運用和傳播的目標,到此,英語“翻轉課堂”語境下的模因生命周期已經完成。

五、“翻轉課堂”語境下模因主體差異性

Heylighen認為模因傳播的四個階段要經得起四種選擇,即客觀選擇(objective criteria)、主觀選擇(subjective criteria)、互主體選擇(inersubjective criteria)和模因自我選擇(meme-centered criteria)。由此可知,模因的使命就是使自己得到復制和傳播,傳播過程復雜,是不同選擇標準逐力的結果,選擇標準受宿主影響較大,動態發展。國外模因論研究者Dawkins等學者認為人的主體意識對模因選擇和進化有干預作用。李捷、何自然教授也指出語言模因的主體性受宿主的語用態度影響。

“翻轉課堂”語境不同于社會語境,就知識的模因來說是要創設模擬語境,宿主(學生)在相對真實的交際語境中體現言語的輸入—輸出過程。在這一特定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前提下,模因的成功復制傳播既受語言本身規律的制約,又受語言模因宿主的個體差異制約。雖然“翻轉課堂”語境下宿主(學生)身份構建一致,但宿主的原有知識建構、學習動機策略和語用態度情感等個體因素影響模因因子(語言知識)被復制被傳播,其主體性對模因的選擇的干預作用最終影響模因成功與否。

在“翻轉課堂”語境下,模因不同階段個體差異表現不同,在課前自主學習即模因同化和記憶階段,語言的輸入主要受原有知識結構、個人認知、自學能力和動機策略等影響較大,原有知識基礎良好,理解能力強且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生在課前復制模仿第二語言時主體參與性高,反之較低;在課堂上,主要指模因的表達與傳播階段,宿主的性格特征與情感態度影響較大,除了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性格開朗、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生即便不確定自己是否成功表達,在課堂上也能積極參與教師擬設的情景,完成交際或是習題檢測。表達與傳播是模因的關鍵,在“翻轉課堂”語境下,通過觀察學生,一部分因個人主體性強而愿意表達使模因通過聽說和表達等顯性方式表現,而一部分學生則通過完成教師預設的練習或是通過完成測驗等隱形方式表現。

從上述論述可以看出,語言的復制和傳播過程及成功與否受多種驅動力影響,除了語言模因自身的規律,是否具有適于傳播的語境、宿主是否樂于順應語境以及語用態度等不容忽視。本文從語言模因的理論上為英語“翻轉課堂”模式中學生主體性做了解析,語言模因和“翻轉課堂”的主體性問題還有更多需要全面深入探討的問題。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J].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1998.

[3]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4]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

[5]李捷,何自然.語言模因的主體性與語境化[J].外語學刊,2014(2).

[6]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責任編輯:史曉紅)

王艷伶,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外國語學校教師。

猜你喜歡
模因宿主語境
創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病原體與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態關系
龜鱉類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主題語境八:語言學習(1)
模因視角下的2017年網絡流行語
試論翻譯中的模因*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宿主免疫機制
跟蹤導練(三)2
基于模因論的英語聽說教學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