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封禪書》中的天人圖景

2017-03-11 15:50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3期
關鍵詞:災異封禪山川

李 娜

(1.西北大學 文學院,西安 710012;2.渭南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

【《史記》文本研究】

《史記·封禪書》中的天人圖景

李 娜1,2

(1.西北大學 文學院,西安 710012;2.渭南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史記》不僅記錄了從上古到漢武帝時代三千年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大事記,總結出歷史興亡的經驗教訓,也書寫出三千年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史,尤其是《封禪書》,通過細讀與梳理,即可見出其中不僅書寫出三千年的天地災異符瑞史與山川、鬼神、動植等的祭祀活動史,亦繪出上古社會的自然山川、天地動植觀念及其與人的關系圖景。

《史記·封禪書》;山川;動植物;祭拜

立意于“究天人之際”的《史記》,不僅記錄了上古到漢武帝時代三千年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大事記,總結出中國古代社會歷史興亡的經驗教訓,也書寫出三千年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史,其天人之史集中在《歷書》《天官書》《河渠書》與《封禪書》中。尤其是《封禪書》,通過細讀與梳理,即可見出其中不僅書寫出三千年的天地災異符瑞史與山川、鬼神、動植等的祭祀活動史,亦繪出上古社會的自然山川、天地動植觀念及其與人的關系圖景。

一、《封禪書》中的災異與符瑞記敘

《封禪書》在綜述三千年的天地人關系史時,沿用天人感應說,并以此作為敘述的哲學根基?!疤烊烁袘笔侵袊糯駥W術語,其思想源于《尚書·洪范》,孔子作《春秋》言災異述天道,到西漢時董仲舒據《公羊傳》集天道災異說之大成。其學說的基本點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天為至上的人格神,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就會出現災異以示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就會降下祥瑞以嘉獎。在《封禪書》的敘述中存在大量的天地動植異象萌生事件,其中有災異之象,也有被古人視作吉祥的祥瑞之兆。

(一)災異說與修德去災

中國古代的災異意識,由來已久。自夏商周以來,進一步發展成為影響其后古代中國社會尤其是漢唐的一種重要觀念。究其原因,除了儒家思想意識形態化這一大的社會政治背景外,很大程度上是與先秦漢晉的災異說緊密不可分的?!洞呵锶齻鳌分幸延袨漠惖臐u次神學化詮釋與神秘性賦義。在最初的《春秋》敘經傳述中,“異”指天地異象、怪異萬物,與今義無很大差別;但現今合為一詞的災與異,卻大多分言而不綴連;而所謂“災”專指火災,后來才擴大為意義更為寬泛的自然災害。董仲舒通過“天人感應”思想所建立的《春秋》災異理論,以“天”為道德本體與最高權力來源,以“天人同構”“物類相感”、融合陰陽五行學說為主要特征,以宣揚天命的王權論和天人譴告說為核心內容。[1]

《封禪書》中,多次敘及災異現象,“修德”則是災異事件敘述后必有的詞語,可見古人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的基本原則,表現出古人與自然相處時,面對自然中的異?,F象時的基本心理與態度:自然是要被仰望與尊奉的,若有異常,其錯不在自然,而在人類自身,于是人類必須修正自己的行為,即便貴為天子王侯也需反省自身,古人堅信“德”可勝之,“德”是帝王應對消除災異現象的唯一方法: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瀆,二龍去之……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懼。伊陟曰:“妖不勝德?!碧煨薜?,桑谷死……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興焉,稱高宗。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懼。祖己曰:“修德?!蔽涠闹?,位以永寧……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2]1624-1625

面對“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雉登鼎耳雊”的動植生長奇異現象,無論是太戊還是武丁,無不恐懼,而修德則是奇異現象發生后,他們共同的政治應對選擇,在這段歷史敘述后,緊跟著的結果則是災異消失和帝位安寧。在綜述大段殷人的天地災異歷史事跡后,司馬遷甚至總結出這樣的結論:“由此觀之,始未嘗不肅祗,后稍怠慢也?!钡贸龀d衰與對待天地的態度之間的關系。歷史敘述到秦始皇帝封禪不久秦滅亡之事后,又敘述了儒生們的言論:

始皇封禪之后十二歲,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誅僇文學,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訛曰:“始皇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不得封禪?!盵2]1641

并由此生出感慨:“此豈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2]1641

這些史事、話語材料的選擇與敘寫方式、詞語選擇與使用頻率,無不觀照出司馬遷對待天與人關系的認知,作為史家他對“德”與災異、祥瑞之間的因果關系也是深信不疑的。

(二)符瑞說與改元、修祠

所謂符瑞,是指一種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斗舛U書》中以動物、植物為核心的符瑞記敘,會在另一小標題中專門論述,此處僅討論可見有形的金玉珠寶之物或不可見無形的天地之氣等祥瑞征兆。發生在漢文帝朝的符瑞史事記載:

其明年,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蛟粬|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于是作渭陽五帝廟,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門,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儀亦如雍五畤。[2]1653

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以郊見渭陽五帝。五帝廟南臨渭,北穿蒲池溝水,權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于是貴平上大夫,賜累千金。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制,謀議巡狩封禪事。[2]1654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闕下獻之。平言上曰:“闕下有寶玉氣來者?!币岩曋?,果有獻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頃之,日卻復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庇谑巧鲜故怪螐R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氣神事皆詐也。下平吏治,誅夷新垣平。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以時致禮,不往焉。[2]1655

雖然其中的歷史上演者,最終被證明是假符瑞以詐騙者,并因此被誅滅,但并不妨礙這段歷史中所折射出的上承自古以來的符瑞觀在漢代的呈現,事雖假,但當時人們信仰觀念中根深蒂固的符瑞意識卻為真。由此歷史事件可見在漢代,帝王對符瑞之說是深信不疑的,見符瑞而改元,或見符瑞而立祠廟以祭拜,都是帝王們通行的應對天地符瑞之象的方式。

二、被封公侯與祭拜者:《封禪書》中的山川與天地自然崇拜

因為有天人感應之說,認同自然有靈,自然與人相通相感,因此在基本的災異與符瑞之說外,山川與天地自然萬物祭拜也是相輔相成的余緒。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皆有神性,不僅生養了人類、給人類提供生活資料,而且法力無邊,可以對人賞善罰惡,因此古人對天地既敬畏,又感恩,通過“祀”來表達對天地山川、自然萬物以及祖先的敬意和感謝,表達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理念。統治者的“祀”同時也向全國上下昭告了這一理念。因此在中國古代,祭祀也是一種治國之道[3]14,如《禮記·祭統》 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莫急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4]1236在山川崇拜之中,五岳為尊,而泰山又為其首,山川的地位與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相對應,被視作公侯。泰山甚至被視作聯通人間帝王與天地之間關系的通道,封禪泰山則是帝王在人間社會國治功成上告于天的盛大儀典。這些自古而來的天人之間的關系歷史,在《封禪書》中有詳細的記錄與敘說。其中既有對山川在人類社會位置的言說:“《周官》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四瀆者,江、河、淮、濟也?!盵2]1625-1626更有對封禪泰山的詳細闡述,有關泰山封禪史,封禪的緣由,不可封禪的原因,在其中均有敘述。

(一)泰山封禪與齊地八神之拜

對泰山的封禪自古有之:“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盵2]1623

以此可見,封禪泰山自古在有著受命于天觀念的古代帝王心目中之神圣。它是帝王昭告天下得天之任的儀式,怎能不封禪呢?而且,從古至今,還沒有目睹了符瑞不到達泰山封禪的。至于封禪的原因,大致兩種:一為昭示“受命于天”,二為“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

自古封禪者寥寥,非有德者、正統者、國治者,不得擅自封禪,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會諸侯于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盵2]1629

從這段記述中可知,即便是武功已稱霸天下,被視作春秋霸主的齊桓公,要想封禪,也會受到當時嚴格且根深蒂固的封禪觀念的制約,其佐臣管仲可以輔佐他成就霸業,但是面對他提出的封禪念想,卻得通過列舉自古以來的例子,并通過已有的封禪規矩來驗證當時的實際情況,從而婉轉地勸阻齊桓公。

因為泰山位于齊地,齊地之地方山川之神,則成為帝王封禪泰山時也會祭拜的對象,而此地自古就形成了八神(包括泰山)之說,而齊地不同的山川祭拜代表著對天、地、兵、陰、陽、日、月、四時之主的尊崇:

于是始皇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時主,祠瑯邪?,樞霸邶R東方,蓋歲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珪幣雜異焉。[2]1636-1637

根據《封禪書》對秦始皇東游祭祀之事的敘述可知,齊地的八神來源于兩種說法:一是自古有之的模糊說法,一是明確了大致時間與確切制作者為太公的說法。而八神所在地,選擇此地供奉的原因,供奉之主,以何供奉,都有敘述。

(二)四岳四瀆之封

在泰山之外,五岳中的其他四岳亦相當尊貴,且五岳常常是并列祭拜的,于是《封禪書》中又有自古帝王巡視祭奠山岳的歷史追蹤:

《尚書》曰,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徧群神。輯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還瑞。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覲東后。東后者,諸侯也。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岳,嵩高也。五載一巡狩。[2]1624

從《封禪書》引述《尚書》中的舜帝巡游并祭祀泰山以外四岳的事跡可知,祭祀四岳所行之禮與泰山也是相同的,其巡視祭祀周期為五年一次,足見其重要與規格之高。

五岳四瀆之尊,其名稱,亦隨著王朝政治中心的變化發生變化: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瀆咸在山東。至秦稱帝,都咸陽,則五岳﹑四瀆皆并在東方。[2]1641

三代之時以嵩山為中岳,其他四岳根據所屬方位確定東西南北。但到秦始皇時,五岳皆在帝都之東,應無西岳、中岳之說,五岳的稱呼已發生變化,但是具體如何稱謂,并未記載。

(三)各地大川之序

在五岳四瀆之外,各地均有有名的山川,地方山川的祭拜,有的是由中央王朝統領的國家祭奠,有的則歸于地方諸侯,其祭奠的興盛與衰頹幾經變化,至秦統一天下后,帝王在四處巡游祭拜之后,對各地山川的秩序與祭拜規格也由中央王朝進行了統一規范:

二世元年,東巡碣石,并海南,歷泰山,至會稽,皆禮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以章始皇之功德。[2]1640

自五帝以至秦,軼興軼衰,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其禮損益世殊,不可勝記。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2]1641

于是自殽以東,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會稽,湘山。水曰濟,曰淮。春以脯酒為歲祠,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禱祠。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2]1641

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吳岳,鴻冢,瀆山。瀆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祠朝毶;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禱塞,如東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而四大冢鴻﹑岐﹑吳﹑岳,皆有嘗禾。[2]1642

霸﹑產﹑長水﹑灃﹑澇﹑涇﹑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陽,盡得比山川祠,而無諸加。[2]1644

汧﹑洛二淵,鳴澤﹑蒲山﹑岳壻山之屬,為小山川,亦皆歲禱塞泮涸祠,禮不必同。[2]1645

從這段極為詳細的山川之序敘述中可知秦帝國對山川祭祀的尊崇,在五岳之外,各地的名山名川都在國家祭祀制度考慮的范圍之內,并根據其大小、地位得到規范,其春秋冬的四季祭祀,其所用供奉物,均有記錄,而浐灞涇渭灃澇等后來關中有名的八水中的六水,在秦時還不是有名的山川,但是也得到祠堂祭拜之尊。

秦時對待這些山川,根據其不同的地位,祭拜規格亦不盡相同,有的由國家公祭,甚至由帝王親往,有的則由民間自主:

秦以冬十月為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通權火,拜于咸陽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經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親往。

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歲時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諸鬼及八神之屬,上過則祠,去則已??たh遠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領於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祕祝,即有菑祥,輒祝祠移過于下。[2]1647-1648

漢承秦制,并對山川祭祀的細則不斷加以完善。漢高祖曾就此頒布詔令:“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逼浜笫四?,孝文帝即位的十三年又下詔:“始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及齊﹑淮南國廢,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故?!逼渲圃唬?/p>

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賴宗廟之靈,社稷之福,方內艾安,民人靡疾。閑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饗此?皆上帝諸神之賜也。蓋聞古者饗其德必報其功,欲有增諸神祠。有司議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駕被具;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其河﹑湫﹑漢水加玉各二;及諸祠,各增廣壇場,珪幣俎豆以差加之。而祝厘者歸福于朕,百姓不與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2]1652

漢武帝時代對所興之祠以及前此已有之祠的祭拜在秦制的基礎上作出更細的規定,提出對規格最高的“太一”“后土”,以三年為期,且由帝王親自主持祭祀,同時五年一封,等級次之的則由國家官員在歲時祭拜,遠離國都但在泰山所屬區域規格很高的八神“過則祠”,其他的各地自主:

太一﹑后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修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凡六祠,皆太祝領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祠,行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不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后十二歲而還,遍于五岳﹑四瀆矣。[2]1676

(四)天地日月祭拜

在最重要的山川祭拜外,自古還有社稷、星宿、天地日月、風雨云雷、節氣等其他自然之祭,對此《封禪書》也有簡明敘述。有關社稷之祭,歷史久遠,大禹之時就興起修社祀之風,周公時的郊祀、宗祀,將后稷、文王列入: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2]1626

對節氣的祭祀則有冬至、夏至之祭: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長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2]1625-1626

至于日月星辰、星宿、風雨雷電等,在秦代在數量上相當龐大,已達到百余個:

(秦)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余廟。西亦有數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灃﹑滈有昭明﹑天子辟池。于杜﹑亳有三杜主之祠﹑壽星祠;而雍菅廟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歲時奉祠。[2]1645-1646

從《封禪書》的敘述可知,從上古至漢武以來形成的有關山川與天地自然觀念的基本共識:即自然萬物均有神靈之異,山川是天地的精華所在,于是上至帝王下迨庶民,無不對之心生崇敬膜拜之心,天人感應之說,則是一切山川與自然祭拜的哲理根基。

三、被神話與犧牲者:《封禪書》中的動植物遭遇

萬物有靈,從生養萬物的天地山川,到與人類共同占據生存空間,得天地山川載育的動植物,在古人心中亦如人一樣,是有靈的?!斗舛U書》中敘述的從上古至漢武以來的動植物遭遇有兩種基本生存狀態:一是被視作祥瑞頂禮膜拜,一則用作犧牲被殺戮以祭祀。這些入史的動植物事跡,也從另一側面真實地反映出古人對待動植物的心理與態度及其與動植物的關系:膜拜神化與相依相殺,一方面認為其有神靈之異,從而敬畏之,但另一方面又將之納入人類的實用范圍之列,認為可以讓更高的被尊奉者享用。

(一)作為祥瑞的被尊崇與被神化者

《封禪書》中記述有一些被神化了的動植物事跡,其中的寶雞、比翼鳥、鳳凰、麒麟、比目魚之來與嘉谷之盛,均被視作祥瑞與德治的征兆,也是封禪之禮得以施行的社會表征,在史的敘述中可見上古社會人們對這些動植物的極度尊奉與禮拜,也在此意識的作用下這些動物成為史的敘述中的被神化者。其中關于“寶雞”如是記敘: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2]1627-1628

《正義》的《三秦記》云:“太白山西有陳倉山,山有石雞,與山雞不別。趙高燒山,山雞飛去,而石雞不去,晨鳴山頭,聲聞三里?;蜓允怯耠u?!薄都狻贰碍憽痹唬骸瓣悅}縣有寶夫人祠,或一歲二歲與葉君合。葉君神來時,天為之殷殷雷鳴,雉為之雊也。在長安正西五百里?!表f昭曰:“在陳倉縣。寶而祠之,故曰陳寶?!薄端麟[》按:“(《列異傳》)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瘚y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酥鹜?,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祭,有光,雷電之聲。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余丈,來入陳倉祠中?!盵2]1627-1628所以代俗謂之寶夫人祠,抑有由也。

這段史的記敘與所作《正義》《集解》中的更詳細解釋中,可見古人對太白山陳倉山中出沒的石雞之心:喜愛、驚異與尊崇并將之神話。出于對色彩斑斕的石雞的喜愛與驚異之情,史書中記敘了其在陳倉山出沒的情景,有時一年都不見,有時又會一年來數次,且經常是夜半才至,由于羽毛絢爛,來時就如流星般光輝耀目,聲音嘹亮,響徹云霄。而《三秦記》中的記載顯然已有夸張遂至神話的痕跡。

而春秋時期齊桓公意欲封禪,管仲以“禾黍”“靈茅”之盛,“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來說明只有以“比目魚、比翼鳥”為代表的動植物祥瑞出現,且動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才是封禪的表征,足見動植物的繁榮生長,在古人心目中之重。又用當時社會“鳳皇麒麟,嘉谷”等作為祥瑞的動植物“不來”“不生”,相反代表衰敗零落與不祥的“蓬蒿藜莠”茂盛,“鴟梟”數至,勸說封禪意堅的齊桓公當時并不合適封禪:

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閑,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皇麒麟不來,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2]1630

可見在春秋時代,人們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動植物生長圖景來衡量封禪與否的觀念。

而符瑞之說中亦常常以動植物為核心要素,如: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庇谑乔馗釉弧暗滤?,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上法。[2]1635

《集解》應劭曰:“螾,丘蚓也。黃帝土德,故地見其神。蚓大五六圍,長十余丈?!表f昭曰:“黃者地色,螾亦地物,故以為瑞?!薄端麟[》出《呂氏春秋》。[2]1635

其中“大五六圍,長十余丈”的黃龍地螾,青龍、黑龍之符瑞,均有神話色彩。

而秦始皇封泰山,招諸儒生商議,儒生們所言古禮用“蒲車”(《索隱》謂蒲裹車輪),則是為了行進時不傷草木對車輪所做的防護措施,足見自古以來國人對草木的珍重與愛護之念:

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于是征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祭,席用葅秸,言其易遵也?!盵2]1636

(二)用以祭天的被殺戮與被犧牲者

然而在這些被尊崇與被神化的幸運動植物外,還可看到大量被作為犧牲用來祭祀的動物,《封禪書》中也敘述出被用作祭祀的動物歷史,其中有關秦漢的祭祀用動物史最為詳細。秦統一前的祭祀用動物有: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為主少暤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閑,卜居之而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庇谑亲鬣~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2]1626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孫飲馬于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御蠱災。[2]1628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故雍四畤,春以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祠,五月嘗駒……春夏用骍,秋冬用騮。畤駒四匹,木禺龍欒車一駟,木禺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黃犢羔各四……三年一郊。[2]1647-1648

漢代祭祀用動物從漢高祖到漢武帝時代,有以下記述:

第一,漢高祖時祭祀用動物。

后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2]1650

其后二歲,或曰周興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詔御史:“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常以歲時祠以牛?!?/p>

高祖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三月及臘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財以祠。制曰:“可?!盵2]1651

第二,漢文帝祭祀用動物歷史敘述。

文帝出長門,若見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壇,祠以五牢具。[2]1654

第三,漢武帝祭祀用動物歷史敘述。

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庇谑翘熳恿钐A⑵潇糸L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后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馬行用一青牡馬;太一、澤山君地長用牛;武夷君用干魚;陰陽使者以一?!?。[2]1658

而漢武帝時代的這段歷史事件記載中作為祥瑞的白鹿與角獸,以及作為祭祀品的牛等動物并置出現,兩相觀照中可作為三千年中人對動物的觀念以及動物不同遭遇的最好注腳:

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瑞應,造白金焉。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云?!庇谑且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錫諸侯白金,風符應合于天也。[2]1659

從上述大量用來祭祀的動物事跡書寫中,可以看到用作祭祀者,基本是已被馴養的動物,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用以維持生存的必需品,而那些少見的珍稀動物則往往被視作靈瑞,不同等級的祭奠往往用不同的動物作為犧牲,并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規則與制度。

綜上可知,一篇《封禪書》即是一篇天人關系史的敘述,細讀《封禪書》,不難發現,與其說這是一篇三千年的封禪敘說史,不如說是三千年的“天人關系史”,從中可見古人對待天地、山川、動植物,乃至日月星宿、風雨雷電、節氣節令的祭拜史與心理史,表現出人類三千年間依存于自然,從而仰望自然的歷史,以及在與自然的相處中,稍稍戰勝馴化動植物,從而對之既尊崇又利用殺戮的歷史,如果說本紀、世家、列傳的核心是在“通古今之變”,那么它正是司馬遷“究天人之際”書寫宗旨的集中體現。

[1] 閆春新.災異說《春秋》[N].光明日報,2014-11-25(16).

[2] [漢]司馬遷.史記[M].[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13.

[3] 吳全蘭,趙立慶.西漢“天人感應”思想的倫理意蘊[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2-18.

[4]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

【責任編輯 朱正平】

On the Pi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in Fengshan Book of Historical Records

LI Na1,2

(1. Literature Collag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12,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Historical Records not only recorded the historical events and great figures in the three thousand year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to the Han Dynasty, but also wrote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Especially in the Fengshan Book, through scrutinizing and combing, we can find it not only wrote the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the world, the mountains, the supernatural and the rituals, but also reflected the concept and landscape of the nature, mountains, rivers,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ancient times.

Fengshan Book; mountains and rivers; animals and plant; worship

2017-04-08

李娜(1975—),女,陜西藍田人,西北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文學研究。

K207

A

1009-5128(2017)13-0035-06

猜你喜歡
災異封禪山川
“災異”新論:災異、災異思想與經學災異說
“封禪”與“登極”:中國傳統政治宣誓制度的“天道”視域
山川依舊 風味不改
漢武帝封禪
退耕還林還草 再造秀美山川
退耕還林還草 綠了山川 富了百姓
天理與國法:災異譴告話語中的慎刑之道
泰山封禪
《清史稿》災異卷及《聊齋志異》的形象設定
山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