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889年“鎮江領事館事件”管窺清末地方社會的沖突

2017-03-11 18:36沈紅亮
歷史教學(下半月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領事館租界鎮江

沈紅亮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江蘇南京212005)

從1889年“鎮江領事館事件”管窺清末地方社會的沖突

沈紅亮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江蘇南京212005)

1861年鎮江英租界的設立,對鎮江近代化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西方列強“不自覺地”從客觀上推動了鎮江經濟的繁榮。與此同時,鎮江社會內部矛盾相隨凸顯。1889年鎮江境內爆發的火燒領事館事件正是各種社會沖突的典型性產物。本文圍繞這一事件,從租界當局、華洋之間、中國社會內部三個側面展開論述,以期揭露清末地方社會的內在矛盾及其復雜性。

租界,鎮江,社會沖突,火燒領事館

鎮江近代化發展之初,經歷了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戰爭的洗劫。伴隨著英國租界在鎮江的建立,鎮江人民加快了重建家園的努力步伐,使得鎮江迅速崛起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商業都市。然而,鎮江社會內部的沖突也日益凸顯。1889年火燒領事館事件,是一個社會沖突的標志性事件。我們可以借此剖析近代前期鎮江社會內部的沖突根源。

一、鎮江英租界的建立

1858年,清政府在英法聯軍兵臨城下的背景下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當時,蘇南地區主要在太平軍控制之下,只有鎮江一城依然掌握在清軍之手。該條約不但確定了鎮江作為長江內河航運的商埠之一,而且還規定:

除鎮江一年后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欽差大臣與大清特派之大學士尚書會議,準將漢口沿流至海各地,選擇不逾三口,準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①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一),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第97頁。

1860年,英國敦促實施條約,鎮江開埠通商事宜便提上日程。薛煥擔任署理欽差大臣辦理五口通商事宜,而常鎮道道員是駐鎮江最高行政長官。薛煥向常鎮道道員發出指示:“外國商船應在何處停泊,何處租與外國官商建屋居住,均應仿照上海章程辦理?!雹趶堄裨?、翁有成修,高覲昌等纂:《民國續丹徒縣志》卷8,1930年刻本,第2頁。1861年初,英國參贊巴夏禮與鎮江知府師榮光等人商議建立租界區。巴夏禮垂涎鎮江城北甘露寺前的一片平地,該區處于長江和鎮江城之間,通商便利。但是,鎮江地方官員斷然拒絕這項請求。師榮光在回復巴夏禮的照會中強調,北固山的新城墻不僅不能拆除,“如有卸缺之處,當由地方有司隨時葺補,礙難擅動”。③李植中:《鎮江英租界始末》,《鎮江文史資料》(第17輯),第243頁。巴夏禮無奈改變態度,另尋他處,最終確定“于云臺山上建立公署,山下為各商建?;贰?。④張玉藻、翁有成修,高覲昌等纂:《民國續丹徒縣志》卷8,第5頁。費成康說:“鎮江英租界的所在地并不適宜于開辟租界?!雹葙M成康:《中國租界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第299、59頁。英國人被迫接受了這個并不理想的方案??梢?,鎮江英租界的選址是中英雙方互相折沖的政治結果。

與其他租界相比,鎮江英租界的面積較為狹窄。隨著鎮江商業的迅速發展,既有的租界區難以滿足外僑商業貿易的需求,所以,租界當局謀求擴展的意圖愈加強烈。租界當局企圖假借越界筑路方式向外圍擴展,“遭到當地居民的堅決抵制后,他們就無計可施,只得放棄這一圖謀”。⑥費成康:《中國租界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第299、59頁。辛亥革命期間,租界當局以防戰亂為名,在沿江公路兩端修建鐵柵門,強行將公用馬路納入租界管轄范圍。鎮江英租界的位置選擇,對于鎮江城市發展的意義甚巨。由于租界位置偏離府城,從而使該城重心向西轉移。陰錯陽差地使鎮江城市的框架拉開,形成幾個各具特色的區域。

與此同時,作為開埠通商的配套工作,鎮江海關的建設也拉開帷幕。1860年,英國人急切地實現長江通商的目的,而清政府擔心外人向沿江太平軍出售武器。為了消除清政府顧慮,英國公使卜魯斯提議外國船只僅在清政府牢固掌握的上海和鎮江納稅,并加大對外國船只武器檢查的力度和對出售武器的外國商船的懲罰力度。①江天鳳主編:《長江航運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第60頁。1861年初,鎮江海關選址于“西門外東至江神廟,西至英國租界,南至鎮屏山腳,北至江口空地一塊”。②張玉藻、翁有成修,高覲昌等纂:《續丹徒縣志》卷8,第9頁。鎮江海關的管轄范圍東自狼山,西至江寧,其行使的權限還包括上下行船只的稽查與準行等。據《鎮江港史》記載,“鎮江海關的管理權限和地位,不僅僅只是限于鎮江本口,在長江實行通商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實際上它起到了長江各埠總海關的作用”。③中國航海史研究會:《鎮江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第54頁。這意味著鎮江成為長江出??诘囊坏篱l門,而鎮江海關充當這道閘門的鎖鑰。

二、火燒領事館事件始末

開埠通商推動了鎮江經濟迅速發展,而租界周圍成為鎮江最繁華的區域。洋行、商幫,以及大量外來謀生的貧困人群在此處麇集。這里既是華洋雜處、流民匯聚、易生事端的地方,也是中國傳統的管理模式無力應對的地方。整個近代史上,這里一直是鎮江城最為敏感的區域。

1889年2月5日,在租界大馬路的邊界處,一名在租界區擺設擲蛋攤的普通百姓遭到租界巡捕的驅逐。根據《申報》事后的報導,攤主是蘇北來的窮人,名叫康麻子。這名印度籍巡捕嫌攤主動作緩慢,便揮舞棍棒驅逐,繼之以拳腳。印度巡捕踢中了康麻子的下體,康麻子昏死過去。紅頭巡捕(印度巡捕頭裹紅巾,被當地人稱為紅頭巡捕)說康麻子裝死,并把康麻子拖出租界。這個微不足道的城市管理事件就是一場重大外交事件的起因。

在紅頭巡捕打人和拖人的過程中,并沒有發生聚眾和騷亂。說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并沒有引起周圍群眾的歧義??德樽颖煌铣鲎饨绾笠鹆藸巿?。租界大馬路的外面是銀山門大街,街邊則是很多的商家。當街的商家因此與紅頭巡捕發生了爭執,但爭執的內容也不是事情本身的對錯,而是當街商家擔心承擔責任。商家的爭執理由是:“捕將人踢死何能嫁禍于人?”④《鎮江警電》,《申報》1889年2月7日,第1版。關于這個爭執過程,今天留存的資料過于簡略,我們無法復原其詳細過程。我們只知道,紅頭巡捕在爭執中心怯退卻,試圖離開。圍觀的群眾看到紅頭巡捕示弱,便群起追趕責問。

在爭執的過程中人流不斷匯集。群眾的情緒更加高漲,磚頭石塊在空中飛舞。大群隊伍涌向巡捕房。闖了禍的巡捕驚恐中到處躲避。這時候有人大聲說:“吾等華人被捕打死,此仇不可不報?!雹荨舵偨姟?,《申報》1889年2月7日,第1版。這句話激活了群眾心中的民族主義情緒。一呼百應,群眾奔向巡捕房,將房屋拆毀一空。事情逐漸發酵,逐漸變質,從最初的一個巡捕打人的小事,演變成一個群體性抗爭事件。

地方官被租界當局請來勸說群眾。丹徒知縣薛星輝和保甲委員孫某趕到現場彈壓。群眾的敵對情緒迅速轉向官府的官員。磚頭像雨點一樣砸向官員。他們躲進轎子,轎子就被砸毀,躲進客棧,客棧又被砸毀。后來,官員們被駐軍拚命救回。官員們的出現猶如向烈火中投入了助燃物。群眾向“三層樓”上攀登打砸,盡情破壞。油燈在打砸過程中落在地板上,三層洋樓烈焰沖天。

激情中的民眾接著奔向領事館,要求領事交出兇手。英國領事驚恐中下令鳴槍警告。在癲狂狀態的民眾絲毫不知畏懼。這種放空槍警告的動作,本身就是一種示弱,更容易激發街頭民眾摧毀權威的快意。民眾蜂擁而上,沖進領事館。負責保護領事館的清軍士兵試圖阻擋,很快就被淹沒在人群大潮之中,被人流挾裹著卷入領事館。民眾七手八腳忙著縱火和打砸。英國領事急忙推倒后墻逃往江邊太古公司的躉船。大火燃燒過程中,凡有前來救火的,都被參與騷亂的群眾阻止。大火一直燒到夜里兩點多鐘?;饎菹蛑車淖袈?,引起居民恐慌?!案浇用癯鰹楣蚯笫且缘妹狻?。⑥《再述鎮江事》,《申報》1889年2月13日,第2版?!渡陥蟆吩诖酥粡娬{當地居民“跪求”,至于向誰“跪求”,以及誰在運動中有足夠的權威允許救火,則語焉不詳。由于火勢被撲滅,因此,周圍住戶,以及福音堂、美國領事館、天主堂等建筑都得以保全。

高潮過后,余波未止。運動過后的群眾余興未消。第二天天明,還有很多民眾不肯散去。一部分民眾表現出明顯的反洋人情緒?!坝欣嫌装傩占s數十人,至太古碼頭,擬登躉船與洋商為難,每人手執碎磚向船飛擲,幸相隔甚遠,且扯起浮橋,眾惟一片喧嘩而已?!雹佟对偈鲦偨隆?,《申報》1889年2月13日,第2版。直到第二天午后,在薛星輝等官員的不斷勸說下,人群才漸漸散去。

三、事件所折射的鎮江社會各種沖突

鎮江英租界火燒領事館事件,比較典型地反映出近代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社會面對西方文明楔入表現出明顯的不適,西方勢力向中國社會滲透遭遇的抵制,中國傳統社會的管理模式應對全新的社會課題時的無能為力,都有了充分的展示。

1.租界管理層內部的沖突

1889年的鎮江社會,充塞著各種各樣的社會沖突?;馃I事館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深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為冰山一角提供了浮力。其中的某些部分,對于誘發此次火燒領事館事件至關重要,此前卻一直難以為史學界所認識。比如,租界管理當局中英國人、印度人和華人之間的矛盾,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張洪祥在介紹鎮江英租界的警察隊伍時,如是說:

警察權,開始操于英人之手,設警長一人,巡捕三十余人,其中不少是印度籍巡捕,經常無故制造事端,欺壓華民,為鎮江人民所深惡痛絕。②張洪祥:《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與租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頁。

以上引文是我們對于近代史上華洋之間沖突事件最典型的理解路徑。這則資料,對于租界警察力量之理解,有一點是正確的,即:印度籍巡捕在租界內行使警察權,直接面對底層民眾,容易引起民眾的仇恨。但是,英國人對于警察力量之權衡,印華巡捕引入的先后順序和力量對比,則需要參考其他資料來理解。

為了對租界進行有效管理,英國人需要一支警察力量。租界當局面臨著這樣的選擇:雇傭英國警察成本太高,中國警察則與中國社會聯系密切,難以控制。印度巡捕與華人社會沒有聯系,沒有任何社會資源可以利用,對租界當局非常忠誠。同時,英國領事也需要用他們的力量來防止租界中華人巡捕勢力失控。1884年,在上海英租界,英國人從印度殖民地選用巡捕的初衷就是抑制華人巡捕的勢力。在當時的上海公共租界,印度籍巡捕雖然地位低下,但租界當局給他們的工資卻是華人巡捕的兩倍,帶有明顯的收買和利用的性質。在鎮江英租界,英國人使用了相同的管理策略。這樣,印度籍巡捕和華人巡捕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敏感的競爭關系。在這場競爭中,印度巡捕的優勢是,深受英國人的信任;華人巡捕的優勢是,有足夠的社會資源可以利用。于是,華人巡捕以長擊短,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和民意排擠這些印度人。

我們在《海關十年報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斗爭過程:

1885年成立巡捕房雇傭一些本地人士充當巡捕,在外僑監督之下,工作滿意,逮捕了一些盜賊、壞人,租界內中國居民習慣于市政管理規章制度。在1887年,為加強警力,雇傭了幾位錫克族印度人巡捕,與本地人巡捕之間發生沖突,矛盾擴大,租界內本地人大量增加,組成抗外團體。1889年二月暴動,騷亂達到高潮,印度巡捕解雇停用。③《租界始末》(第18號),《關于鎮江租界(海關十年報告1882-1891)》(第4件),鎮江市志辦公室檔案室藏。

這則資料完全顛覆了人們對鎮江英租界警察力量的傳統認識。在租界當局的話語體系中,當地巡捕是租界警力的主要力量。印華巡捕之間的矛盾沖突中,華人巡捕占優勢,且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進行了有組織的行動。資料甚至把這場騷動完全歸因于印華巡捕之間的矛盾。沖突的結局是,華人巡捕取得徹底勝利,印度錫克族巡捕被集體解雇。

我們不妨通過合理的推測,把事件作一次還原。這次錫克族巡捕打人致人昏死的事件,給華人巡捕提供了一個機會??紤]到華人巡捕成立了排外組織,他們很可能有計劃地創造出這樣的機會來。由于印度巡捕負責租界的城市管理,就必然會時常地同當地群眾發生沖突。創造出一個沖突,并且把沖突擴大,就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了。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一個治安事件,會越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輕易地轉換成為種族話題。人群中那個高喊“吾等華人被捕打死……”的聲音,對于所有鎮江居民都有動員力量。當年的《倫敦圖片新聞》甚至報導說,當事的華人用裝死的方式引發了這場暴力沖突。①1889年4月《倫敦圖片新聞》(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第429頁載:“the chinaman pretended to be exceedingly ill,and fell down asif dead.The mob raised the cry that the policeman had killed him,and instantly attacked the station.”該報導將當事華人的身份弄錯了,說成是美國領事館雇傭的華人譯員。事情鬧得越大,種族問題就越敏感,對印度人就越不利。這個事件最終使錫克族人丟掉了飯碗??傊?,紅頭巡捕與攤販的沖突點燃了群眾的怒火,同本地籍巡捕的惡劣關系成為助燃物。這則資料似乎在提醒我們,當地華人巡捕的排外組織在這次騷動中所起的作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火燒領事館事件之后,為了回避這個敏感的種族話題,租界當局不得不辭退所有的印度巡捕,改用華人。然而,這給英國人帶來新的難題。華人巡捕同鎮江社會極易建立起各種聯系,使得這個隊伍難以管理。其工作效率和廉潔程度一直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直到1913年,租界當局對中國巡捕的表現一直是非常失望的。警察總長蘭布伊在1913年的年度報告中說:

中國警察人員履行職責的總體情況遠遠不能令人滿意。共處理了46起玩忽職守的情況。其中最嚴重的瀆職者要算一位警長……他因接受鴉片販的賄賂,最終于12月21日被開除……從本地招募來的人員更適合從事巡捕偵查工作。然而,本地來的警察有以各種借口索取茶費和其他費用之不良習俗。所以,總的說來,威海衛籍警察要比本地籍警察對市政當局更為適用。②《鎮江英租界內的資料》(第18-3號),《有關1913年治安問題的報告——警察總長蘭布伊》(第5件),鎮江市志辦公室檔案室藏。

在這份資料中,蘭布伊還說,盡管租界當局盡量雇傭山東威海衛人為巡捕,但華人巡捕易于索賄受賄,許多華捕同鴉片販子勾結,使得租界當局的禁煙工作難以取得滿意效果。不難得出結論:印度巡捕被解雇,獲利最大的是華人巡捕,他們因缺少制約易于獲得賄賂收入,而租界當局則長期深受困擾。

2.華洋之間的沖突

清朝晚期的中國社會,一直彌漫著對洋人的仇恨。在英國人的邏輯中,鎮江人沒有理由仇恨外國人。額爾金在1858年為開辟租界作事先考察工作經過鎮江時,就是這樣感受的:

來到鎮江城里……當地人見了我們好像很高興的樣子,他們希望我們能讓他們自由經商,不受起義軍侵擾。③〔英〕額爾金:《額爾金書信和日記選》,汪洪章等譯,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第129頁。

但是,事實出乎英國人的預料。外國人在鎮江,時刻感受到一種仇恨。生活在鎮江的挪威人拉斯姆森說:

每次進出租界,都聽到有人朝你大喊“洋鬼子”時,你就越來越感覺到那股敵意。通常都是街上的一些頑童這么喊,但他們一定是從大人那里學來的。④〔挪威〕拉斯姆森:《中國商人》,見裴偉、張小英編:《外國人筆下的鎮江》,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15、118、114頁。

如果僅就鎮江來觀察,是哪些人在仇恨洋人?他們仇恨洋人什么呢?西方人的直覺告訴他們,最仇恨他們的人是官員和士紳。在上面的引文中,拉斯姆森接著分析說:

開始,我完全不去理會,直到后來我開始研究中國人后,才開始意識到那是源于仇恨,是由那些政府官員小心培育和煽動起來的。⑤〔挪威〕拉斯姆森:《中國商人》,見裴偉、張小英編:《外國人筆下的鎮江》,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15、118、114頁。

拉斯姆森分析政府官員仇恨外國人的原因說:

所有的暴亂很明顯都是源于害怕。害怕的大多不是這些參與其中的人,而是那些知識分子和官僚,他們擔心歐洲的文明和科學最終會終結他們腐敗的政府制度并侵害到他們的利益??赡苓€害怕我們最終可能會從他們手中搶走他們的國家。所以,他們就鼓動這群暴徒并慫恿他們對我們作惡,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⑥〔挪威〕拉斯姆森:《中國商人》,見裴偉、張小英編:《外國人筆下的鎮江》,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15、118、114頁。

史學界長期以官方的意識形態話語替代史學理論,認為清朝政府及其官員們并不仇恨外國人,而是西方勢力的走狗。事實上,官員們是最有理由仇恨外國人的,甚至可以說,他們是清朝后期一切排外運動的源頭。試想一下,傳統統治架構中,官員是社會博弈中的強勢群體,他們更希望維護現存社會秩序。西方力量楔入中國社會,使傳統統治模式運作失靈,皇帝和官員們是最大的受損者。他們毫無疑問是最仇恨西方人的群體。只是因為無力對抗西方的槍炮而無可奈何。如果他們有足夠力量抵抗西方的槍炮,洋人連進入中國的機會都沒有。

租界中的主角是辛勤勞作的下層群眾。在西方人看來,他們因租界的出現而獲得工作機會,更不應該有仇恨的理由。這個群體特別巨大,僅僅租界的碼頭,就“給數以萬計的船工和苦力提供了工作機會”。①〔挪威〕拉斯姆森:《中國商人》,見裴偉、張小英編:《外國人筆下的鎮江》,第114頁。但是,這個看起來一盤散沙的群體,其實是有嚴密組織的。時隔兩年之后的1891年,當長江教案被偵破的時候,人們才得以知道鎮江英租界內民間幫會的巨大規模。哥老會首領李豐居住在租界,運籌一個全國性的顛覆清政府的計劃。該計劃以鬧教堂為突破口引起社會混亂,借此發動一場太平天國式的反政府運動。他們精心策劃了活動步驟,用十分極端的方式煽動民眾對洋人的仇恨,竟可以同時在長江沿岸十多個城市掀起反教會的風潮。這個龐大的計劃被及時偵破了,但幫會在租界中所蘊藏的力量,以及其巨大的動員能力,使清政府深為驚恐。1889年前后的鎮江英租界的碼頭,有上萬名碼頭工人在工作。②在租界洋行供職的拉斯姆森描述租界碼頭時說:“整個前灘一片繁忙景象,給數以萬計的船工和苦力提供了工作機會?!崩鼓飞吨袊倘恕?,見裴偉、張小英編:《外國人筆下的鎮江》,第115頁。船工和碼頭工人參加秘密結社的現象極為普遍。船工和碼頭苦力,是中國幫會傳統上的寄生場所。他們基本上都被幫會所掌控。在這個只有156畝的微型地塊中,不可能有哪件事失去幫會的影響。1889年火燒領事館事件,如果沒有他們的參與,是不可想象的。在傳統中國社會里,一向冷漠的中國人,突然間以巨大的熱情關心一個公共事件,如果不把幫會的力量考慮進去,是難以理解的。

事件過后,租界當局便禁止華商在租界內開設茶樓酒館。鎮江關1891年的年度報告說:

迨歲底時工部局定有新章,凡華人向在租界內開設酒肆、客棧者,不復發給準照,并先諭令,一律遷徙。此論甫脫稿間,聞該酒肆、客?,F均移出。③彭菏成整理:《清末民初鎮江海關華洋貿易情形》,載《近代史資料》總103號,第26頁。

也就是說,在稅務司完成1891年年度報告的當天,華人經營的服務業經營場所都被強制停止了。這些容易引起是非的熱鬧場所,便都阻擋于租界外圍。這一措施的目的很明顯,既可以減少華洋沖突的由頭,也可以削弱租界中華人的勢力。

還有一種人參與了火燒領事館的事件,即清軍士兵。在騷動的過程中,清朝軍隊調動進入租界,其職責是保護外國人不受傷害。但是,他們的出現絲毫都沒有給外國人提供安全感。在租界供職的外國職員的切身感受是:

他們(指騷動的群眾)不會顧及進入租界的士兵,因為這些士兵說起來是保護我們,但實際上他們卻是站在那群人那邊的,從他們明白無誤的被動態度就可以看清楚了。④〔美〕阿林敦:《青龍過眼——在華服務50年》,見裴偉、張小英編:《外國人筆下的鎮江》,第83~84頁。

事后的情況證明的確如此,一些參與了組織活動的士兵被指控,并受到了懲罰:“中國的一些士兵被指控煽動平民進行暴力活動?!雹?889年4月《倫敦圖片新聞》(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第429頁。今天,我們已經無法查找,當年這些清朝士兵被指控的罪名和參與活動的細節。如果能夠獲得這樣的資料,一定能讓我們了解到更多復雜的內幕。

3.中國社會內部的沖突

清朝末年,中國社會仍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由簡單原始的農業社會發育出來的政治框架,無力應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相對于現代社會的復雜結構而言,農業社會的政府管理十分簡陋。所以,當租界出現之后,商貿業迅速繁榮,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就日益顯得捉襟見肘。如同一個已經發育了的青年,無法穿上自己的童裝。傳統的統治策略是,壓制商業的發展,以確保農業在社會生產中處于主導地位,從而不會對簡陋的政治統治模式提供嚴重挑戰。這種削足適履的措施雖阻滯了社會進步,但確實成功地使帝王統治模式處于穩定的狀態。然而,當近代文明向中國滲透之后,這種方式就難以為繼了。

傳統的地方政府統治模式是瞿同祖先生所稱的“一人政府”??h是最小的行政單元。正常情況下,縣官是全縣唯一的官員。從法律意義上考察,一絲一毫的權力都掌握在縣官的手里,就像整個中國的些微權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一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瞿同祖先生說:“中國地方政府的行政是高度集權的?!雹搛耐妫骸肚宕胤秸?,范忠信等譯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11頁。權力既不存在著細致的分工,也不存在合理的制約。各級官員的權力都處在高度集中和隨意性很強的狀態。為了不使民間可以形成能夠對抗官府的力量,只有一個辦法,盡可能地剝奪民眾的權力,降低民間的組織化程度,使其一盤散沙。嚴重缺乏權力的民眾處于一種十分卑微的生存狀態,誠惶誠恐地生活在權威之下。但他們內心中對權力的渴望卻更加強烈。

人們在嚴重壓抑下十分卑微地生存,一旦擺脫枷鎖便十分放縱的情形,正是拉斯姆森在鎮江觀察到的情形: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都有潛在的相反的特性。一旦被鼓動,這群安靜的、愛好和平的中國人一個個就都變成了惡魔,一群熱衷于掠奪、縱火和殺戮的失去理性、大喊大叫的瘋子。①〔挪威〕拉斯姆森:《中國商人》,見裴偉、張小英編:《外國人筆下的鎮江》,第115頁。

但是,西方勢力楔入了,租界出現了,華洋雜處的局面使得鎮江社會越來越復雜。這種混居狀態給鎮江地方政府招來無法克服的麻煩。原本簡陋的地方政府架構無力應對,迫使官府設立專門的機構來處理相關事務:

自本邑開作通商口岸,城內外耶穌、天主教堂亦逐漸增進,并于今所稱為天主街等處廣置市房,為教堂產業。華洋交涉既多,地方官力所不逮。于是復設交涉局,委員辦理,以輔關道所不及。②張玉藻、翁有成修,高覲昌等纂:《續丹徒縣志》(卷五),第47頁。

鎮江的華洋交涉事務,既繁重又敏感,不得不單獨設立一個叫做交涉局的機構專門處理這項工作。這種增加官員的數量,權力有更多分工的趨勢,顯然是對日益復雜的近代社會的適應過程。

由于近代文明的滲透,傳統的統治模式出現了無法修補的缺口。于是,個人自由的增加和工商業繁榮相互促進,民眾越來越成為社會的主角。人民群眾登上歷史舞臺,是現代社會區別于傳統社會的重大區別。勒龐在其名著《烏合之眾》一書的序言中說:“我們所處的這個過渡時期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大眾階層登上歷史舞臺,并不斷發展成為一股領導力量?!眰鹘y的政治架構根本無力應對洶涌而來的近代潮流。面對著數量龐大的民眾抗爭,官府束手無策。這場騷亂中,試圖假官府之權威對民眾加以彈壓的保甲委員孫某陷入十分狼狽的狀況:

無如人多口雜,不遵官法,竟用亂磚向孫委員拋擲,有如雨點,轎上玻璃窗致被擊碎,仍要捉住攢毆,孫委員欲退不能,只得于就近某客棧暫避,眾人不由分說打入棧中,遂將棧內裝修全行打毀,直至拾點余鐘,經保甲局差及親兵等拚命保護奪門而出,將孫委員擁護而回。③《詳述鎮江鬧事情形》,《申報》1889年2月8日,第1版。

整個事件中,地方政府都顯得無能為力,這正是清朝政府面對新時代、新事物時的縮影。

走上歷史舞臺的民眾,將成為一股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這股力量指向租界時,可以火燒領事館;指向清政府時,可以推翻它。這是舊的政治框架無力拘束的力量,將迫使這個國家,催生出新的政治制度,將這股力量納入到新的社會秩序之中。

【責任編輯:楊蓮霞】

A Glimpse of the Conflict of Local Socie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the Event of Zhenjiang Consulate in 1889

The establishment of Zhenjiang British Concession in 1861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Zhenjiang modern development.Western promoted economic prosperity of Zhenjiang without conciousness.At the same time,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Zhenjiang increased.The outbreak of British Concession event in 1889 wa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social conflicts.Around this event,this article reveal the social contradictiors,and it’s complexiey,from three aspects: concession authority,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froign people,Chinese society.

Concession,ZhenjiangCity,Social Conflict,British Concession Event.

K25

A

0457-6241(2017)04-0037-06

2016-12-15

沈紅亮,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

猜你喜歡
領事館租界鎮江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何時何地召開?
賽珍珠:我在鎮江有個家
我的鎮江尋根之旅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百年開埠史
中共『一大』為什么選在上海法租界舉行
鎮江是這樣調價的
中國近現代報刊社會生態視角下的上海租界辨析
上海租界時期的公共雕塑
海齡殉職鎮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