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京時報》“皇姑屯事件”報道的歷史考察

2017-03-12 09:32李正鴻劉擁鋒
蘭臺世界 2017年3期
關鍵詞:盛京張作霖時報

李正鴻 劉擁鋒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沈陽 110169)

《盛京時報》“皇姑屯事件”報道的歷史考察

李正鴻 劉擁鋒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沈陽 110169)

報紙史料,對歷史發生重大事件連續報道,對于研究史實與當時各方態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妒⒕r報》(以下簡稱《時報》)是由日本人中島真雄1906年在東北創辦的第一家大型中文報紙,常肆言中國內政。作為日本侵華文化武器,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極具研究價值。通過《時報》對“皇姑屯事件”及對當時中國內政局勢報道的考察,深刻反映了日本侵略者企圖歪曲事實真相,掩蓋侵略意圖及對張作霖利用態度轉變的整個歷程。

盛京時報 “皇姑屯事件”報道 歷史考察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了以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中央,段祺瑞在各派的“擁戴”下“臨時執政”。隨著張作霖實力日漸增強,1927年6月,張作霖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權最后的統治者。1928年,奉軍在國民革命軍的攻擊下,全線潰敗,張作霖于6月4日出關返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關東軍利用埋設在鐵軌下炸彈炸傷。當天傷重去世,終年54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數十天后,張學良改裝秘密潛回沈陽,6月21日公布張作霖傷重逝世的消息?!稌r報》在“皇姑屯事件”發生前后對張作霖的報道,深刻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對張作霖支持、動搖、暗殺的全過程。

一、高調報道張作霖蔚然是統治中國的政治新星之一

翻閱當年的《時報》,它不僅關注中國政局的風云變幻,且著重分析報道了中國各地軍閥的崛起與發展,各自為政、相互混戰、硝煙彌漫的場景。使得時人思考,在逐鹿中原、群雄并起的中國,誰將是中國命運的主宰?!稌r報》用大量版面,分析比較當時中國幾大軍閥的命運與前途。在1928年5月《時報》開辟專欄,以“酣戰聲中,四大將軍之運命果為如何乎?均精明干練不愧人杰,以往事實固宛然俱在”為標題,寫道:“常今中國,手握兵權而立志澄清天下者。袞袞諸公。豈誰能與四大將軍媲美于一時乎。四大將軍者:曰張雨亭、曰馮煥章、曰蔣介石、曰閻百川?!贝藢跉v時十二期,分上、中、下篇刊登了張作霖、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等四人的生平、事跡等。最先登出的是“先滿洲王后大元帥張雨亭”,并附有張作霖頭戴瓜皮黑帽、一身中式服裝打扮的照片。報道稱張作霖為“時代英雄”,報道沿著張作霖的身世從“漂泊”、“乃母”、“馬術”、“豪爽好義”成長發跡的歷史片段,從受命任東三省巡閱使到“外國報紙尊稱為滿洲王”、“滿洲王王者不啻中國海外之天子也”[1]以及東北王與軍閥混戰的情況,報道非常全面詳細,從對張作霖的“滿洲王”稱號的贊譽,可見其擁立張作霖分裂中國的用心。

《時報》的許多報道也為張作霖入關造勢,為張作霖與軍閥之間的混戰尋找借口。1928年1月29日,《時報》第一版的顯著位置刊登《由大元帥再進一步張作霖將就任大總統》,乃系孫傳芳等所提議“政治問題,將由進一步的主張”[2]。3月21日,《時報》第一版署名“頑”的論張氏談話社論中,提到在軍閥混戰中,“張作霖同情南北和議之談話,當此戰云愁慘之會,得不認為是空谷足音”,“張謂余率師入關,原為救民伐罪,決非圖爭地盤,試問就把長江各省及廣東打下來,與我張某有何好處。前去兩年,出兵河南,完全是救兩湖百姓,山西戰爭,由此發難,天下共知……現在南北人民,久苦戰事,加以水旱之災……瘡痍滿目,何忍用兵,重苦人民,果然黨軍覺悟,以人民為念,對于議和,極表同情?!盵3]可以看出,此時的《時報》對張作霖領兵入關的態度雖并不是明確表示支持,但文章多處轉述張作霖的原話,亦表示贊同。

《時報》接著刊登四大軍閥中的其他人物。如“酷愛基督又談三民之馮煥章將軍”[4]和“曰先總理我當北伐,蔣介石將軍”[5],并附有蔣介石帥氣十足的照片。在第四版《時報》刊登了“門羅自守模范一時的閆百川將軍”[6],并附有閻錫山不同時期神氣十足的照片?!稌r報》雖稱“四將軍之運命,猶在旭日初起之時,勿論南征北伐,不能于一旦失敗。近來南北戰局,已至水深火熱,矢去難收之境。所以燕南岱北,而竟成為空前之戰場者,亦四將軍聯合角逐”、“勝敗固兵家之常事,據一城,失一地,亦無足以見其將來之運命為如何”[7]。但是,無論從所報內容還是所占版面看來,《時報》還是使用了較多的內容來報道“滿洲王”張作霖,并附帶了大量溢美之詞,足見其對張作霖的支持。

二、對張作霖敗北消息的報道,顯現了對張作霖利用價值的動搖

從《時報》中關于張作霖報道的整體線索來分析,體現了日本對張作霖由重視利用到失望拋棄的歷程?!稌r報》詳細分析了奉軍入關后,在與各軍閥混戰中,從收縮戰線、制定撤退計劃被迫后退,最后到背城一戰的行動軌跡。5月5日的《時報》,署名“憐”發表題為《建設內政》的社論,其主要針對的是南方政府宣布的施政綱領?!案锩聵I,始于破壞,終未建設,實為一定之程序。故不以建設為目的之破壞,不過徒滋紛擾。于國于民,初無裨益,溯洄往事,實可寒心?!本o接著《時報》便拋出南方政府的各項施政綱領并對此大加贊賞,“此次寧府內政部宣布施政綱領,既由除弊及蕩滌舊染入手,復規定建設內政大端十項。而寧府力謀內政之建設,民眾有知,當亦以為政在人而樂為之贊助也夫”[8]。整篇社論的字里行間可見對國內各路軍閥混戰的批判,對南方政府的建設內政十條綱領溢于言表的贊揚之情。

5月11日同樣是署名“憐”,發表了題為《思想革命》的社論,論述國民思想的重要性。報道稱:“世界各國之強弱存亡,無不視其國民之思想以為轉移。故國民思想之重個人主義與退守主義者,其國必弱而亡;反之重國家主義與進取主義者,其國必強而存?!本o接著便把中國積弱的根源追溯到國內的戰亂不休,“傳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又曰覆巢之下無完卵。吾國今日南北紛馳,國是未定,內憂外患,相逼而來……其實中國強弱存亡之根本問題。乃不在此而在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愿我國人其遠猛省?!盵9]此時的《時報》通過社論表達了日本期望中國停止國內戰爭的想法,實質唯恐戰爭的禍水危及日本在滿蒙的利益。

5月16日,《時報》刊登“京漢津浦兩路方面之奉軍屢傳不利,近來奉軍各隊之退卻者激增,昨午后七時有數列車滿載敗兵通過天津,津埠人心因之頓呈恐慌大有風聲鶴唳之態”。5月17日“天津動搖勢如鼎沸”、“武器子彈等物亦往車站大行運輸,東西中央等處車站難民及散兵每次約五六百人陸續通過,津埠人心之恐怖及秩序之混雜不可名狀”。5月18日登出“奉軍所擬最后計劃”、“奉軍敗于望都,駐保部隊開始退卻”、“奉軍縮防后之各路布置”等消息,直白地向人們告知張作霖入關作戰失敗。其后三日《時報》更是爆出“魯軍因不戰而棄德州,北軍全線頓失戎機”,“雖然統觀此時大勢尚屬奉軍十分悲觀”、“馮軍馬隊占泊頭鎮,現向滄州前進中”,暗示著奉軍大勢已去。22日,《時報》報道“勸奉班師問題尚在折沖中”及“反奉各軍槍械精巧”,預示著張作霖奉軍失敗是必然的。

此時正值南北交戰,奉軍節節敗退,日本方面擔心如果北伐軍占領京津后繼續行軍會危及日本在滿洲的利益。5月22日《時報》刊登了“日本公使訪張警告詳訊”、“中國長年戰亂,中國居住之外僑無從安居樂業,戰亂早日息止而見統一和平之中國乃外人士所渴望。在中國鄰邦利害關系殊深之帝國,尤為渴望不措者也。滿洲地方且有蒙戰亂影響之虞。滿洲之治安維持為帝國之所最重視,故戰亂向京津地方開展,而其禍亂波及于滿洲之時,帝國自不得不執適當有效之措置”[10]。再一次表明了日本方面對于戰局的態度:不希望此次奉軍的敗退威脅到日本在東北的利益。

因此,日本方面希望張作霖班師返遼,《時報》也適時刊登了勸奉班師之芳澤日公使的全身大幅照片,報道了關于就此問題采訪了日公使,日公使答曰:“除勸告以外,并無辦法,蓋用武力應付即為干涉內政,武力干涉在所不敢?!盵11]這些報道體現出日本對張作霖在中原能否持續下去的思考,以及日本對其在東北權益通過張作霖能否實現的高度關注。

但是,實際上張作霖此時并不贊成班師返遼,《時報》登出張作霖不甘心居于東北王,始終貪戀北京政權,并為此做出的種種努力,以此譏刺、丑化張作霖。如“張作霖訓諭商界代表,對眾表示本人絕不離京”,“即對目下北京市面經融等問題,希望商界與官廳必須合力維持,以免發生無謂之驚恐”,指出“商界之維持銀行信用,正所以為自身謀福利,為讓社會謀安寧,不可等閑視之”,“京師治安,絕對無虞,本人決在京坐鎮,商民盡可放心”,而“對于外間種種謠傳,尤望不可輕信”,張作霖還提出“凡有利于商民之事,莫不盡力”[12]?!稌r報》也報道了張作霖與荷蘭大使在對時局的交談中所指出的,“議和問題俟南方答復,撤兵至預定地點不再退”。

針對張作霖拒不撤退的態度,5月23日《時報》再次刊登了署名為“頑”的《進退利害》社論。社論先是論述了進退的利害關系“凡人決不能有進而無退,事亦決不能有利而無害。若能審進退之時機,權利害之輕重,不失為識時之俊杰。古圣賢蓋其利害以國家與人民為前提絕不以個人之榮辱得失,囿于方寸之中”。接著轉到當時的情況稱“今之人雖亦以國利民福為口頭禪,究其實則莫不以個人之利害為利害。雖因一人之進退,而至于國勢阽危,民生凋敝”??偨Y來看,認為張作霖是“由于權利之觀念太深,絕不肯毅然看破,否則迷信其一己之幸運兒太過”。報道諷刺了張作霖“縱于戰爭中節節退卻,而其心理中仍不忘反攻逆襲,以求伸其大欲”。讀者看完便很容易得出結論:奉軍已是無力回天,而張作霖是不顧全國人民的安危,為一己權力私欲不甘撤退回東北?!稌r報》這樣的報道無形間便將張作霖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時報》連篇累牘報道關于奉軍在各方戰線退卻的消息,動搖了人們對張作霖以及安國軍政府的信心,也暴露出日本試圖拋棄其之決決態度。在6月2日《時報》中,幾乎占整版的討論文章,以醒目的標題刊出:“南北妥協問題進行,第一條件張作霖下野”,“老張講退京,奉派正式會議決定”、“奉派擬將再發和平通電,奉軍最高干部會議決定用張作霖名義再度拍發停戰和平通電,以表示具體的態度——并聞張作霖與發表該通電前后有退出北京之觀測”、“奉軍之最后防備線”,這樣導致3日“奉軍已決定退守灤河”、“張作霖延見外交團,聲明將退出京師理由”、“津浦線北軍開始總撤退”、“北京實施戒嚴”及“豐臺奉軍發生兵變”、“老張衛隊抵津”等等[13]。

6月3日《時報》詳細刊出“張作霖延見外交團,聲明將退出京師理由”,張作霖在居仁堂召各國公使及各公使武官等,以悲痛之語詞向眾發表講話,“余為中國計為世界計始終矢志討赤至保護外僑生命財產,即余在滿洲時以保護保境安民為職志亦未嘗一日忘懷,今后仍然照前努力”……以及“經奉派某有力者之奔走,奉晉妥協成立默契說”?!敖翊螞Q計班師退關遼左時,雙方共息干戈釋怨修好,至京師治安委托元老級總商會戮力維持?!盵14]這些報道在告訴人們一個事實,張作霖已經大勢已去,其軍隊也已經無力回天。

6月4日的《時報》以醒目標題粗體大字“自就任海陸軍大元帥后屈指至今十一月又半,張作霖氏竟離首都歸矣,夜景沉沉,月色蒼蒼,行兮送兮不堪俯仰:張作霖于三日午前零時半由大元帥府正門出駕,一時十分駛抵東站,即乘特別列車汽笛一聲,車輪轆轆,竟離開京師而返遼左時午前一時十五分也,又電除羅文干、沈瑞麟以外,其他潘復以下全體閣官僚均隨老張而去,惟張學良與楊宇霆因需處理殘務暫行留京,此夜二人在月臺上立正目送帥駕,光景凄涼,見者惻然”。在《張作霖退出京師之情形》一文中寫道“潘復等要人隨張赴奉”,其中詳細描寫張作霖離開北京之情形?!皬埳宪嚭簏c頭告別,面露著鎮靜愉快之色?!盵15]張作霖離京后,“楊宇霆在京談時局問題,東三省由張自行主持,對關內時局將不再過問?!边@些報道,不僅僅是預見張作霖奉軍的失敗,也暴露出日本對張作霖的耐心和信心發生極大變化的重要轉折點。

《時報》也如實刊出了“張大帥通電下野,戎馬半生飽經世故、中華民國祚不自我而斷”,并配有寫真說明“長嘯去幽燕之張作霖”,是張作霖穿著中式服裝的全身照,以及身著戎裝的張學良與楊宇霆合影全身照。還報道了“車過津站,張作霖于3日午前六時三十五分由京抵津,旋于六時五十五分開車向奉天而去”。這樣看來,張作霖由京返奉的行蹤已公開,不是什么秘密。

三、極力夸張張作霖被炸后的種種迷局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充分暴露出日本不允許中國出現強權人物的侵略政策?;使猛褪录l生后,《時報》釋放出重重煙霧,欺騙輿論,“日軍搶先發表聲明以示‘清白’”[16]153,同時采用嫁禍于人的手段,并且非常明確地指出皇姑屯炸車案的兇手是南方的便衣隊所為,后又說是奸黨所為,掩蓋事實真相?!稌r報》在相關的報道中,顯示出日本不允許中方對這一事件做徹底調查,意使這一重大事件成為一時迷案。

1928年6月5日“皇姑屯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時報》在“東三省新聞”板塊的顯要位置,用近半版篇幅報道這一事件,同時配有兩幅張作霖返遼專列被炸的照片,“皇姑屯附近發生事變后之狀態”,標題為《便衣隊爆炸張作霖專車,重要人物受傷不少》內文刊載:“昨由京開駛張作霖氏所乘特別列車,比及本日(4日)午前六時駛至紡紗廠北方,遂被便衣隊投擲炸彈……唯張作霖氏幸得無事,即乘摩托車駛入內,現在午前七時半,該地方尚有便衣隊二三人橫地呻吟,被衛隊反擊傷害。不能逃走者查彼等均為南方人,則其系南軍預先陰謀,絕無疑義?!盵17]這則消息稱張作霖是被蔣介石派來的“南軍便衣隊炸死的”,且“絕無疑義”。

《時報》不經調查就把皇姑屯炸車案的實施對象定為“南方便衣隊”,皆因《時報》在之前的新聞報道中多次提及南軍便衣隊的爆炸行動。如曾以《便衣隊圖津》為標題報道了“天津有南方便衣隊一部潛入,計劃乘機謀亂。幸事前為官廳方面偵悉,遂派巡查隊包圍。將此等不穩分子,悉數捕獲”[18]?!翱偹玖畈繃婪辣阋玛?,代理總司令臧式毅以際此時局不靖、軍事吃緊,省城地面尤為重要,難保無南方便衣隊潛伏東省乘機擾亂,若不嚴行防范恐生意外。遂通令軍警聯合處稽查處憲兵營警察廳務于戶口樓店每日清查,對于電報信件尤宜留心檢查以防奸細云”[19],這為《時報》將“皇姑屯事件”的元兇認定為南軍便衣隊提供了便利。后經調查,所謂的“南軍便衣隊”是日軍給數名南滿站做小工的中國人套上了便衣隊的服裝冒充而成,其中一個叫查大明僥幸逃脫,后揭發了此事。日本政府對此事一直諱莫如深,直到東京審判時才被曝光此事是前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等人所為。

不僅如此,《時報》還在其他的報道中進一步提出,張作霖是被南方奸黨炸傷。如在“東三省新聞”黑龍江欄目下《吳督被炸耗之擾攘》,寫到“歸途抵達皇姑屯站竟被奸黨炸傷,輕重紛傳不一,據軍界消息,興帥曾于昨(4日)致電當局云:升與張大帥道經皇姑屯被炸,各受輕微傷,軍政機務地方治安務須妥善維持等等”、“軍警聯合維持秩序,文武人員紛往省視”[20]。并詳細記載了吳俊升“維護保大元帥”而中途上車,被炸的經過,他(俊升)“與大元帥道經皇姑屯站竟被奸黨炸傷,各受微傷”。因此,“軍政機務地方治安須妥維持”人事安排等。

《時報》為轉移人們對事件的關注焦點,熱心討論張作霖等生死?!稌r報》關于張作霖、吳俊升是生還是死的報道,令人如在五里霧中,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日本蓄意制造混亂,對中國東北實行武力侵略的真實目的。如“張氏一時不省人事,吳老將軍受傷較重”,“張作霖面部受傷不重,因被震動不省人事,當經注射根夫爾樂,恢復精神,……一說肩部折斷,信疑不確”;“比時六時半因傷身死,確否尚容證實”,還報道了吳俊升受傷后地方的工作安排等等[21]。

在“東三省新聞”欄目的第一條刊出“張作霖氏確尚健在”的重要消息,文中提到:張作霖由京返奉專車被炸,“當時張氏亦同受傷”,“本報近兩日聞因吳俊生已死,暫不發喪,而諸受重傷要人物狀況如何官廳復嚴守秘密,是以謠傳頻興,幾不知炸車事變真相若何程度。頃據確實調查,張氏至今健在,當日受傷計有三處,一為前額部,有木板鐵屑擦破傷一處,此處較輕,一為肘上關節相互脫臼,一為上膊骨折斷就中以上,膊骨折斷一傷為重,然亦無生命上之若何危險,意識漸次明”。為了避免猜疑,今后要“隨時宣布張氏狀況,以免中外人士有所誤解”[22]。

1928年6月21日,張學良正式公布了張作霖逝世的消息。24日,《時報》刊登了署名為“頑”的論說《弔張作霖》,寫道張的死因是他“為虛榮心所激動”,沒有“以東三省之實力,從事于邊防實業,訓練精兵”。其實,日本政府為了保持其在滿蒙的特殊地位,一直希望張作霖能夠安于現狀,維護日本在東北的利益,不要東北搞建設、插手關內事務。對于張作霖屢次進兵關內,日方極為惱火,《時報》主筆菊池貞二為此也曾屢次撰文抨擊張作霖。

在“東三省新聞”欄目還刊登了《張楊行蹤傳聞異詞》,張作霖被炸后,東北局勢突然緊張起來,“此間盛傳事變善后及一切應付未來方針均待張學良、楊雨霆兩人歸來始可解決”,又對兩人的返奉路線進行種種猜測[23]?!稌r報》在刊出張作霖被炸死的消息后,日本急切希望張學良能解決“滿蒙交涉”問題,承認日方在東北的利益。而張學良等人則連續多日一直開會討論易幟等問題,這無疑惹怒日方,因此作為日本侵略喉舌的《時報》發揮輿論功能,以“客觀”的語氣批評張學良的行為,丑化其形象[24]??梢哉f,《時報》是借報刊的權威性丑化張氏父子,引導百姓對二張產生不滿,進而有助于日本殖民統治東北。

通過分析《盛京時報》對皇姑屯事件前后報道的考察發現,《時報》的報道與當時發生的皇姑屯事件關系密切?!稌r報》是日本侵略中國、進行迷惑公眾的輿論喉舌。它報道軍閥間的混戰及初期對張作霖的報道,表明了日本在對華政策上企圖分裂中國并為實施對中國武力侵略準備的真實目的。而對炸毀張作霖專列的真兇采取顧左右而言他的歪曲報道方式,實則是為了轉移公眾對日本的注意力、削弱中國人的反日情緒。即便如此,事實就是事實,《時報》對此的報道終是難以自圓其說,歷史的真相終究不能被掩蓋。

[1]盛京時報[N].1928-5-2. [2]盛京時報[N].1928-1-29.

[3]盛京時報[N].1928-3-21. [4]盛京時報[N].1928-5-5.

[5]盛京時報[N].1928-5-9. [6]盛京時報[N].1928-5-15.

[7]盛京時報[N].1928-5-16. [8]盛京時報[N].1928-5-5.

[9]盛京時報[N].1928-5-11. [10]盛京時報[N].1928-5-22.

[11]盛京時報[N].1928-5-25. [12]盛京時報[N].1928-5-18.

[13]盛京時報[N].1928-6-2. [14]盛京時報[N].1928-6-3.

[15]盛京時報[N].1928-6-4.

[16]郭俊勝.張作霖與日本關系[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

[17]盛京時報[N].1928-6-5. [18]盛京時報[N].1928-5-4.

[19]盛京時報[N].1928-5-7. [20]盛京時報[N].1928-5-5.

[21]盛京時報[N].1928-6-8. [22]盛京時報[N].1928-6-8.

[23]盛京時報[N].1928-6-8. [24]盛京時報[N].1928-6-26.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bout “Huanggutun Incident”Reports by Shengjing Times

Li Zhenghong, Liu Yongfeng
(Marxism Schoo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9, China)

Historical records by newspaper, which report major incidents successively,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tudying historical facts and attitude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engjing Times, founded by Japanese Nakajima Mayo in 1906, was the first large-scale Chinese newspaper in Northeast of China, which used to comment on China internal affairs. As the cultural weapons of Japan to occupy China, the newspaper kept a lot of priceless historical records and held great research valu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reports on Huanggutun Incident and Chinese internal affairs by Shengjing Time can reflect the whole process of Japanese aggressors’attempt to distort the truth,to conceal aggressive intentions and the change of attitude towards Zhang Zuolin.

hengjing Times;Huanggutun Incident report;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G275.1

A

2015-12-10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3.25

檔案春秋〈〈〈DANG'ANCHUNQIU

猜你喜歡
盛京張作霖時報
150多名游客“失蹤”,韓擔心免簽被利用
論盛京文化——從清前史規劃討論談起
老飛人
張作霖:成大業,靠演技
東北軍閥有溫情
盛京往事
清代盛京刑部四題
潮流時報
基于活動營銷的專業報盈利模式之探索——以《平安時報》為例
張作霖竟然這么帥,比張學良顏值更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