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清史稿·忠義傳》看清朝遺民的政治認同

2017-03-12 09:32馬慧玲
蘭臺世界 2017年3期
關鍵詞:清史遺民忠義

馬慧玲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 上海 200241)

WENSHITANYUAN 〉〉〉文史探源

從《清史稿·忠義傳》看清朝遺民的政治認同

馬慧玲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 上海 200241)

民國時期,由清朝遺民為主體所編撰的《清史稿》甫經問世便遭封禁,其主要原因是書中滲透著遺民忠于清朝反對民國的價值取向,而《清史稿·忠義傳》即是這種價值觀最鮮明的體現。中國正史歷來有“為殉于王室者修傳”的傳統,清朝遺民所修《清史稿·忠義傳》大量收入辛亥革命時期為清朝效忠死節者本是應有之義,然而遺民在此傳中通過種種筆法及暗示,傳達出其對前朝的懷念及對民國政權的敵視。

清史稿 忠義傳 清朝遺民 辛亥革命

在傳統的中國講究忠節,忠臣和烈士一直以來都受國人敬仰和歌頌。同時在古代的中國總是有不斷的除暴君、立新朝的“湯武革命”,改朝換代之際,總會出現一批不仕新朝、忠于前朝的“遺民”。了解清遺民的政治認同,可以從他們的文字中去尋求,由書寫中呈現認同和個人心境?!肚迨犯濉返淖?,以清遺民居多,作為本朝遺民書寫的本朝歷史,如何建構自身對前朝的記憶最能體現其價值觀念和政治立場。目前,關于《清史稿·忠義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忠義傳》內容的校注、考訂[1]37-39,而忽視了對《忠義傳》修史者撰寫思想的具體探究,本文即以《清史稿·忠義傳》所記載的辛亥時期殉清之人為主體,從思想史的角度對清朝遺民在歷史書寫中的政治認同略作分析。

一、《清史稿》的纂修與清朝遺民群體

1914年2月3日,北洋政府國務院總理兼外交總長孫寶琦向袁世凱呈請設清史館纂修清史,并草訂《清史館官制草案》;同年3月9日,袁世凱特頒《設置清史館令》[2]2-3。以趙爾巽為總裁,柯劭忞、繆荃孫等為總纂。時人認為袁世凱修清史乃是籠絡遺民,“民國三年,內戰甫止,袁世凱欲以文事飾治, 議修清史?!绷韽恼心嫉膶ο髞砜锤@其養士之意,“始公(即趙爾巽)請于項城曰:‘往代修書,即以養士,欲援曩例以縶例逸賢可乎?’項城諾之”[3]75。趙爾巽于是尋羅各方遺老,從現實的角度,許多遺老也因此暫時緩解生活困局,擔任纂修并不到館的人,月修為240元,總纂的繆荃孫每月亦有260元之資。但是也并非所有遺民皆愿意參與,在遺民當中主要由兩種完全不同的想法:一是支持修史并欣然參與,認為是報效朝廷的千古事業,如柯劭忞“修故史即以恩故國,其職也”[4]125。趙爾巽謂:“是吾志也”[3]75,并且四處奔波勸說;二是拒絕參與。認為清朝沒有滅亡,不應當談修史之事。趙爾巽拜訪并勸說劉廷琛,然廷琛啡然曰:“年伯已視袁世凱為太祖高皇帝耶!歷朝之史,均國亡后由新朝修之,今大清皇帝尚居深宮,何忍即為修史!晦若當亦不能從也?!盵2]6鄭孝胥拒絕趙爾巽之聘的信說:“不愿以委志之名,再見于行政之地。公必哀我,宥其狂癡?!盵5]1527拒絕參與修史的遺民猶覺清朝仍在,不承認民國,或是雖然清朝已亡也不愿參與新政權之事;但參與纂修清史的遺民絕非就是認可新政權,他們皆是以清朝臣子自居,在歷史的書寫中對清朝的忠義、擁護以及對民國的敵視隱然可見,修史亦為一種對故國的報恩和忠誠之情?!啊肚迨犯濉肺娜巳橼w爾巽一手締成,主要由桐城派和旗人派兩部分構成,桐城派以柯劭忞為首,旗人派以趙爾巽為旗。在撰述中,旗人派多主義,桐城派多主文;旗人主滿傳,漢人主漢傳;旗人重本紀,漢人重列傳。但各派之成員因來自滿清官宦居多,就歌頌清朝、宣揚忠君而言,則是一致的?!盵2]32這體現了他們寫作的基本政治立場。本文所探討的《清史稿·忠義傳》為章鈺所主撰。章氏其人便是一個標準的遺民,按章鈺(1864—1934),字式之,號茗簃,蘇州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成進士,官至外務部主事,辛亥后,寓居天津,以收藏、校書、著述為業。民國三年,趙爾巽聘為清史館纂修。在館日,主撰《乾隆朝列傳》《忠義傳》《補藝文志》[2]30。因此《忠義傳》中所滲透的價值觀最能代表遺民群體的思想。

二、由《清史稿·忠義傳》看清朝遺民的政治認同

《清史稿·忠義傳十》所載“忠義”之士多為因辛亥革命而亡者,記有姓名或姓氏者共約398人,上至宗室貴胄、封疆大吏,下至仆從、更夫、庖??;有漢族官吏,也有旗人子弟;有大小武官戰死者,也有處士為國自盡者。只要是死于此變亂且有姓名者皆詳細列入,另外也有數年后殉國者也有傳記之。此入傳標準之寬松程度超過以往正史,這固然是時代較近史實保存完整之原因,另外也不難看出撰寫者力圖凸顯忠清群體之龐大。此外從《忠義傳》中的措辭、稱呼、表述等均可以了解清遺民的政治認同與立場。筆者粗略將其分為六點分別論述。

1.對辛亥革命和革命軍貶義的稱法,極力描寫殉清者的節烈?!吨伊x傳》中稱辛亥革命為鄂變、發難,而革命軍則為變軍、匪徒、群賊。在晚清遺民看來,辛亥革命乃是一場叛逆的變亂,能起而抗擊報效朝廷者則是忠義之士。如《松興傳》“變兵入城,被縶入鄂,叱使跪,曰:‘吾朝廷大吏,城不保,義當死。頭可斷,膝不可屈!’士紳三十馀人馳救之,已及於難。其戚善吉、庖人福全皆從死”。附該傳之后,有駐防之同時殉難者:“重光大呼:‘保全名譽!’被槍死。妻趙,子春年、長年、寶年同日殉;朗察所,拔所佩劍自裁;迎吉及朗察舉室自焚;驍騎校哲森以領軍械至省,自刺其腹死等等?!痹凇吨伊x傳》里這些朝廷官吏面對變軍作亂,極力抗擊至死,如不能保衛家國便自裁以保國恩。死時亦要“葬我必北面”、“北向跪”、“北向自刎死”、“具衣冠北面再拜,僵臥不食卒”以表其誓死忠清的情懷。對這些寧死不屈的勇士以忠貞褒之,則是對這些行為的認同和敬佩,是對其忠君愛國的政治認同。

2.大量記載辛亥革命導致社會秩序混亂的事跡,襯托革命的負面意義?!吨伊x傳》中大量記載地方土豪、盜賊、匪徒、會黨趁革命黨變亂之際謀害官員報一己之仇?!昂捴匏狙矙z方祖楨,安徽桐城人。鄂軍頭目將入湘,道簰洲,土豪某夙銜祖楨,嗾人殺之江岸石花街。巡檢王萃奎,江西豐城人。佐穀城縣,治盜有聲。襄陽既變,屬邑響應,盜渠縶萃奎及一子、一孫殺之?!盵6]13694“陳問紳,字子仲……入貲為縣令,發陜西,權甘泉,以能緝捕稱。調白水,邑刀匪素難治,武昌變起,乘間應之,糾眾攻城?!盵6]13699在《忠義傳》的敘述中,由于武昌革命,導致社會動蕩不安、秩序紊亂,土豪、盜賊等趁此時群起攻擊地方政府,地方長官為保境安民不屈遇害。在撰寫者筆下,這些朝廷的忠義之士為平定變亂、保境安民而寧死不屈;革命黨人為反清卻致一方動蕩不安、百姓遭受兵禍之亂。在作者看來種種惡行,是為武昌變作而起。

3.貶低革命軍的道德操守,并借清人之口辱罵革命軍?!吨伊x傳》中所描寫的革命黨人形象猶如強盜之行徑?!包h人適同舟,面辱之,捽其冠,遽投江死。候補知縣聯森,字植三,蒙古鑲紅旗人,隸荊州駐防……改湖北。屢榷釐捐,能恤商。九月,道出漢陽,變兵爭索金,慷慨大罵,遇害?!盵6]13694另據《額特精額傳》:“辛亥九月十四夜,變兵強令開城,額特精額喝問:‘何人?’以‘革命黨’對,遂斥曰:‘汝等狗也!我不死,城不能開?!盵6]13722像這種直接辱罵當朝者的語言在正史中是極為忌諱的,如清人編《四庫全書》就曾將前朝對于少數民族侮辱性的詞匯“虜”、“胡”等詞匯全部刪改,而《清史稿·忠義傳》卻毫無避忌地直接記錄,不管額特精額本人是否說過這樣的話,均表明了作者對革命黨的敵視,在民國時代依舊如此描寫,是對民國的一種不認同甚至是敵視的[4]128。

4.極力渲染革命黨人的殘暴?!吨伊x傳》在描寫殉清之人的死狀時,常常用“臠割”、“碎尸”之詞,如《鐘麟同傳》“以手槍自擊而仆,變軍碎其尸,剖心啖之”?!洞婧駛鳌贰按婧駬]家人出避,曰:‘吾嗣不絕,死無憾!’局丁旋縶存厚,擁至北門校場戕之,幼子被搜獲,驚死”。在作者眼里,變軍非正義之師,乃無人性之狂徒,與變軍作對者即被碎尸,“剖心啖之”盡顯其殘忍與無人性,幼小的孩子亦會被“驚死”,是何等的悲慘局面,明確表達了撰寫者對革命軍的憎惡之情。

5.渲染忠于清朝是民心所向?!吨伊x傳》中處處表現出清朝官員是順天保民,為民心所在,而軍政府害其父母官,為民眾所惡,革命軍革命之舉并非順應民意乃真正悖民心而違天命的傾向,如《楊調元傳》記載,辛亥時,楊調元在陜西華州任知縣,在其他守令投降之際,積極守衛,就是殺人尋仇的“刀客”者亦效命于他嚴守防衛,為使百姓免于兵禍而與軍政府議和,卻終投井而死,百姓為此,憤起執殺軍政府之張士原和都督所派之人。楊調元在作者的筆中是為保護民眾而舍身的清朝官員,正是為清政府仁政愛民張本,民眾怒殺軍政府之人員以報楊調元之仇表現出民眾對革命的憤怒,此亦彰顯遺民對武昌變亂的敵視。

6.不用民國紀元,并為民國時期殉節的遺老作傳?!吨伊x傳》中在撰寫宣統三年之后、民國之事時,不用清朝年號紀年也不用民國紀年,而是采用干支紀年。如稱民國元年為壬子,民國五年為丙辰。如《清史稿·梁濟傳》“遜位詔下,辭職家居。明年,內務部總長一再邀之,卒不出。歲戊午,年六十,諸子謀為壽?!贝送庵袊鴤鹘y的《忠義傳》一般僅收入王朝更替時殉節之人,而《清史稿·忠義傳》列入的梁濟、吳寶訓、簡純澤和王國維等四人,這些人都是在清代覆亡、民國建立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后的殉節者,此點完全違背歷來正史的撰寫體例,這也是被易培基向民國政府報告《清史稿》審查中的十九項罪狀之一。修史者“不合體例”地將他們列入《忠義傳》正表現修史者與他們同樣的政治認同,借修史以寄托其遺民情結,傳達擁護清朝反對民國之意。且對梁濟“予謚貞端”、王國維“謚忠愨”等記載也是有問題的,事實上這些謚號均為前清的私謚,按傳統來說并不合法,但是《清史稿》卻將其記入正史,這表示這些遺民仍然認為以溥儀為代表的前清才是正統。

關于《清史稿》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本文更為關注歷史書寫層面,因不管撰史者出于何種目的和原因而書寫,我們均能夠從其筆墨之間發覺其價值取向,這顯然比片面地討論其記載是否真實客觀更有意義,因為無論真偽均能夠體現修史者本身(即遺民群體)的思想和政治意識?!吨伊x傳》中的用詞、選人標準、傳者事跡介紹和歷史事件的具體描寫等等細節都能表現清朝遺民的價值觀,在表達對忠義之士的敬仰時亦表露了其自身的思想情感:認同、擁護、忠于清朝,并站在清朝的立場表達了他們對時下民國的態度——“民國乃敵國也”。作為清朝的遺民,保存前清客觀的史事和自身的政治思想動機是同等重要的,后來的學者會看到他們對于最后王朝的記憶。而我們從遺民書寫的歷史中,能夠覺察到處于近代交替的清朝遺民群體的政治選擇及其糾結的心態。

[1]秦翠紅.《清史稿·忠義傳》既往研究述評[J].赤峰學院學報,2011(3).

[2]劉海峰.百年清史修纂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

[3]一士.《清史稿》與趙爾巽[J].逸經,1936(2).

[4]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M].北京:中華書局,2013.

[5]鄭孝胥.鄭孝胥日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3.

[6]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作者馬慧玲為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歷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史。

K204

A

2016-10-21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3.30

猜你喜歡
清史遺民忠義
傳話游戲
西夏遺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遺民文獻整理與研究》評介
這條忠義街
郭影秋與清史編纂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系
王鍾翰教授與清史研究
蒙元時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美國“新清史”的集成之作——評羅威廉《中國的最后帝國:大清》
朋友的情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