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017-03-18 10:17達志卿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備課有效性小學語文

達志卿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呈現出了很多精彩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些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看到了語文課堂的春天。熱烈的課堂氣氛、良好的教學效果成為大家努力追求的理想教學境界。但是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之后,當教師再次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便會發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并沒有實現預期中的提高與進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同樣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研究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十分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備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18

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觀摩了很多教師精彩的課堂展示,對于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所創設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很多一線教師也在積極地學習和效仿,但是幾年下來,當我們回頭審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時候發現很多教師就是在邯鄲學步,教學過程就是換湯不換藥,課堂教學仍然是單調無趣,學生興趣缺乏,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更是無從談起。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我們發現,在平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無趣的現狀仍然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三維目標落實不到位;教學活動無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預設與課堂生成之間存在沖突等,這些原因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興趣低下,學習能力不足,學生主體性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感。教師和學生的努力都與實際的效果不成正比等。要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認真學習與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綜合素養的提升。筆者認為,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開展工作。

一、充分預設,提高課前準備工作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提出要重視“課堂生成”,于是很多教師把這一理念盲目拔高,片面地認為課堂教學是無法預設的,于是,很多教師開始忽略了課前的準備工作,沒有精心備課,只是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希望寄托于課堂上的隨機生成,結果導致課堂上由于毫無準備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事實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的備課和預設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提高教師課前預設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理念強調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做到將獨立鉆研、自主備課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教師首先要自己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學法的研究和設計。然后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帶著自己的思考和困惑進行集體備課,同本教研組的其他同事一起開展集體備課,共同分享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收集到的各種教學資源等,制定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和相關訓練,并且解決自己在獨立備課中遇到的困難,討論更為有效的解決策略。將自主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課前預設的有效性,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事實上如果沒有學生高質量的課前預習學習,就不可能出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給予學生一定的預習方法指導,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反饋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或者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預習作業要求學生完成,比如熟讀課文,學習本堂課的生字詞等,讓學生在課前就能進入學習的狀態,極大地節省了課堂時間;另外,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預習效果的檢測,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搜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課堂教學把教師預設變為精彩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綜合素養的形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把握以下幾點,以求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必須要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確定三維目標,使課堂教學過程有所依據;第二,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動態發展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課堂預設與生成目標;第三,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的目標達成做出自己的評估和判斷。

(二)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

現代教育思想確立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學生探尋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中適時地施以援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定位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不斷學習總結與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與學生一起成長和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三)教學方式的改變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從自己教學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很少考慮學生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成功的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考慮自己教法的同時,更要從學生的角度選擇恰當的學法,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有問題教學法和閱讀感悟法。教師要根據教材中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對于一些偏理性的文章,教師可以運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在一個個問題的引領下,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內容;對于一些比較感性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反復的朗讀感悟中與作者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提高語文能力。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應該是一個口號,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改革措施,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重視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將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陳志云,江蘇省興化市合陳小學.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2(22):58-59.

[2] 劉浩.緊扣有效,潤課細無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88.

[責任編輯 齊真]

猜你喜歡
備課有效性小學語文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