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人文性的美術課堂

2017-03-18 10:46蔡杰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人文素養創造力教學策略

蔡杰

摘 要:加強對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對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內涵,注重學生創造力的激發,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發現,將人文精神落實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里,探索有特色的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人文素養; 創造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2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45

人文教育體現了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上的一種價值取向。在美術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教學思想,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關注人的現實生活。也就是說,美術教育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采取“靈活多變”“教無定法”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打造一堂堂精彩的人文性的課堂教學。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內涵,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把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滲透到每一節課中,抓住典型的美術作品,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把握畫家的創作意圖,深挖人文內涵來引發學生的共鳴。這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讓學生在教學中既能有美的享受,又有人文素養的提升。例如:

案例一:鑒賞課《走進具象藝術》

環節一:由故事激情導入。

設計意圖:由耳熟能詳的古希臘的兩個畫家公開比賽的故事導入,學生既感到熟悉親切,又能準確把握具象藝術的最突出特點:具象藝術的客觀性或真實性。

環節二:環環相扣,創設情境,引領學生發現。

師生欣賞探究《教皇英諾森十世》。

1.人物神態,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用色華麗,顯示主人公的地位。

3.氣氛厚重,彰顯英諾森的權利和人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談感受,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人物的外貌,通過斜視的眼神、緊鎖的眉頭、緊閉的雙唇等特征來認識人物的性格特點,完成具象藝術的典型性知識點教學。

環節三:情感激發,體會時代精神。

學生欣賞探究《血衣》。

1.學生評述畫面的人物、場面及自我的感受。

2.聯系自我,珍惜現在的生活。

設計意圖:在體驗教學中領會了具象藝術的記錄的功能和社會干預性功能,重要的是表現在其深刻的審美教育功能,表現了美術作品的歷史認識價值和社會教育功能,起到教育學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作用。

環節四:嘗試理解作品,激發民族不屈的精神。

欣賞探究《田橫五百士》。

1.人物表情,突出對比。

2.色彩方面,烘托氣氛。

3.主題升華:激發人文情懷。

問題設置:

1.這幅作品的主題是什么?

2.畫家為什么要完成這樣的歷史題材創作?

3.有著什么樣的現實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畫面的人物塑造和色彩表現,來感受作品的內在表現力是為了弘揚“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問題的設置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作品的內涵去體會情感,學會如何品讀美術作品,理解其現實意義:畫家完成這幅題材的創作,一是對喪失氣節的小人的鞭撻,二是對不屈服的有志之士的頌揚,通過這幅作品呼喚民族不屈服的精神,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民族的自豪感。

環節五: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1.舉出從古到今的具有不屈服精神的例子,引發學生思考。

2.聯系自我來談這幅作品對于今天的我們有何深遠意義。

設計意圖: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激發學生面對困難挫折時不放棄的勇氣。使師生的情感價值得到提升,使美術作品與觀者產生共鳴,達到熏陶情操、勵志的教育目的。

二、將人文精神落實在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創造力的激發

案例二:《紙雕塑》這堂課,注重強調學生的動手參與能力、親身體驗經歷、將藝術與生活相聯系。

環節一:體驗、發現,學生自主交流。

1.引導學生觀察、觸摸錫紙。

2.如何讓錫紙的肌理更豐富呢?

設計意圖:欣賞美,在觀察、觸摸的過程中感受材料的質感,引發思考:如何讓錫紙的肌理更豐富,讓學生提出建議,展開想象,為下一環節創作紙雕塑作品奠定基礎。

環節二:深入觀察、啟發思維。

1.體驗,引導學生在觀察、觸摸、揉搓的基礎上交流錫紙的特點。

2.歸納,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稱為雕塑

3.聯想生活中的雕塑

4.點題,紙雕塑的特點。

設計意圖:觀察美,指導學生深入觀察物體的外在與內在聯系,從看似簡單的面的基本要素中發現它的形態和質感產生變化,引導學生認識紙雕塑的特點,引發學生對生活的雕塑進行關聯,為下一環節的創作奠基。

環節三:探究方法,學生自主創作。

設計意圖:創作美,從觀察到的美中尋找最佳的藝術表現,從平面到立體的紙雕塑創作,表現一個嶄新的美的意境。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嘗試用不同的紙質、多樣的手法,創作出具有不同個性的雕塑,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環節四:展示作品,觀摩評價。

交流分享:學生介紹自己創作的紙雕塑,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評。

設計意圖:從發現到多種的創作方法的探究,使學生的思維不受束縛,再通過展示與探討,使學生相互學習,互通成果并暢談自己的構思、制作的體會,從中體驗創作的樂趣與成功的愉悅。

環節五:聯系生活,課堂拓展。

我們創作的雕塑作品擺放在哪里?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雕塑作品要融入我們生活的環境,來實現雕塑作品的價值,提升學生對雕塑作品的生命價值的感悟。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將人文精神落實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里,對提高和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長遠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兵.讓人文之花在美術課堂綻放[J].考試周刊,2013(7):184.

[2] 張培娟.讓審美之花在美術課堂綻放[J].新教育,2013(9):58.

[責任編輯 齊真]

猜你喜歡
人文素養創造力教學策略
創造力從哪里來? “搗蛋專家”告訴你
以生成性培養創造力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