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詩詞大會》:“詩心”引“詩教”勃發

2017-03-20 08:04鄒鴻強
網絡傳播 2017年2期
關鍵詞:中國詩詞大會詩心詩教

鄒鴻強

2017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原創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火爆熒屏。據央視數據顯示,該季全部10期累計收看人次數達11.63億。網民將其稱為“電視界的一股清流”,認為它喚醒了觀眾的詩心,重燃了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2月7日,16歲的武亦姝一舉奪魁,再次刷新了輿論對這場詩詞綜藝的觀看記錄。隨后,《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紛紛刊發相關評論文章,引發了“現象級”的全民熱評,觸發了輿論對“詩心與詩教”的深層思考。

全媒體關注,促國人“詩心大發”

《中國詩詞大會》自播出以來亮點頻出,備受觀眾青睞。2月7日,第二季完美落幕,但輿論關注熱度并未消弭,從對節目本身的熱議,逐漸轉為對中國古典文化現狀及未來的深思。根據谷尼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月9日至15日,以“中國詩詞大會”為關鍵詞,網絡新聞有相關文章3854篇,微信文章2387篇,論壇984篇,微博約5萬條。

《中國詩詞大會》的“走紅”并非意外。節目點評嘉賓蒙曼認為,節目之所以能引起共鳴,是因為它打動了中國人的一顆“詩心”。在蒙曼看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有詩心的,《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將中國人的詩心又激發出來。

《中國詩詞大會》或將成為撬起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傳承的“杠桿”?!度嗣袢請蟆房l評論認為,古詩詞雖然“曲高”,但“和者眾”,可以串聯起不同時代人們的共同經歷和共同記憶;正是這共同的記憶,構成了文化傳承的大眾基礎,大面積地喚起觀眾的參與感?!洱R魯晚報》評論,只要激發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就能在傳統文化推廣上達到理想的效果;也只有激發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傳統文化才能更多地被激活,并在現實生活中被創造性的傳承。

《中國詩詞大會》的“收視與口碑齊飛”,不僅獲得了國內主流媒體的高度肯定,也得到廣大觀眾和網民的普遍贊譽。許多網民給出極高評價,認為它“激活了中國人民血液中流淌著的詩詞基因”;也有網民辯證地認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無可厚非,但節目過多考驗死記硬背,未能領悟古詩詞之美。

比如,網友“淡定的奧卡姆如是說”稱,《中國詩詞大會》將中國人血液中流淌著的詩詞基因激發出來,將會形成一種噴發。網友“閬中湯勇”認為,《中國詩詞大會》促使國人“詩心”萌生,期待更多的古典詩詞能走進課堂,讓詩詞大會成為校園中無處不在的詩詞盛宴,讓“詩心”催生“詩教”勃發。而網友“桔子柚子和栗子”則認為,《中國詩詞大會》目前雖只是死記硬背,但這是學詩的第一步,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因素影響,形成古詩詞學習的氛圍,從而使量變達到質變。

喚醒“詩心”,更要喚起“詩教”

《中國詩詞大會》在獲得好評的同時,也有不少媒體及網民對“填鴨式”記憶的是非對錯、應試教育下如何兼容文化傳承等問題,進行了理性的思考。

新華網刊文《古詩詞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止背誦》,指出“比賽中暴露出一些選手只知背誦、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對仗,甚至不知道詩詞中一些字的正確寫法”。文章認為,背誦是創作的基礎,沒有數量的積累,一切都是空談。但若止步于背誦、不懂欣賞、不深究內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僅停留在“知道主義”,恐怕很難形成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基因鏈條,而是應用心感受詩意之美。

《光明日報》的評論文章認為,《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后引發的收視狂潮及輿論效應,喚起了大眾的“詩心”,也折射出了人文教育要厚積薄發的反思——應更重視“詩教”。文章借機“倒”出了復旦附中的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的“苦水”:素質教育與應試教學不易協調。武亦姝的成功,更多源于其個人對詩詞的愛好,并不具有普遍性。

確實,古詩詞等傳統文化教育面臨著應試思維等現實阻力,在升學壓力下,學習古詩詞是很不容易的。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則表示,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詩詞教育不可或缺,應該成為考試內容之一。另一方面,國民教育是基礎,要在課堂之外,通過家庭、社區和其他實踐活動等,在全社會營造一個濃厚的詩詞教育氛圍,來提升青少年的詩詞修養,以使其在古詩文的教育中,更深刻地感知生命與周遭事物的關聯,而不是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修習當作功利目標。

全方位融入,揚中華傳統文化

2017年1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有專家認為,《中國詩詞大會》便是這項浩大工程的一次有益嘗試,將長期默默植根于校園、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情感激發出來,也或將成為刺激全球華人學習并傳承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的肇始。

公眾對傳統文化的需求旺盛。目前,國內電視節目基本被良莠不齊的真人秀及其他歌唱類綜藝節目霸屏,《中國詩詞大會》獨辟蹊徑,通過“展現詩詞之美、分享詩詞之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喚醒了人們對古典詩詞的記憶,實現了綜藝節目口碑和收視率雙豐收,不僅對當下綜藝節目的制作具有重要示范意義,也表明了公眾對傳統文化的旺盛需求。

媒體融合傳播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近年來,新媒體行業迅猛發展,強力分化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受眾人群和收視率?!吨袊娫~大會》通過借助新媒體渠道碎片化、事件化、社交化的傳播方式,使更多樣的節目信息在網絡社群中擴散、延宕,讓這些直抵人心的文化內容在大眾化的綜藝節目包裝下獲得更廣泛的受眾面和更強的受眾黏性,放大了節目的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因此,現代語境下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除了優秀的節目制作,還需要發揮多媒體的傳播優勢。

傳承傳統文化需要打持久戰。當下,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和簡單復古等問題?!吨袊娫~大會》上的那些強記憶型選手,博聞強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和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和思想里,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靈魂以及精神骨髓。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長久生命力,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

官方助力促使“中華傳統文化熱”輻射海外。在本季《中國詩詞大會》上,一位新加坡華裔選手的表現讓觀眾嘆服不已。這說明,中華文化的輻射已超越國家范疇,在整個東亞文化圈乃至所有華人地區,生生不息、傳承不止。這也是近年來國家在復興傳統文化、增強中國文化輻射能力方面的成果展示。此外,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在國內外的熱播,將會出現更多承載著中華文化傳承使命的電視節目或社會活動,進而形成一種“文化癥候”,以進一步擴大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受眾面和影響力。

猜你喜歡
中國詩詞大會詩心詩教
我與詩教
中華詩詞學會詩教委員會成立儀式暨“中華詩教深圳示范區”建設項目啟動會
楊叔子當代詩教理論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在
喚起“詩心”,更要喚起“詩教”
《中國詩詞大會》火爆背后
“中國詩詞大會”喚醒民族精神
詩心依舊(節選)
菊品與詩心——論歐陽修十年遷謫期的菊花詩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掀起詩詞狂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