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是如何抹黑中國的?

2017-03-21 18:43張紅
華聲 2017年4期
關鍵詞:威脅論杰克遜智庫

張紅

連日來,日本收買英國智庫抹黑中國一事持續發酵,掀開了日本對中國潑“輿論臟水”的冰山一角。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日本不僅在輿論上炒作“中國威脅論”,首相安倍晉三更是開展所謂“地球儀外交”,努力編織對華“包圍網”。一面喊著改善中日關系,一面又小動作不斷。究竟是誰在破壞中日友好?答案一目了然。

“這屬于間諜活動”

近日,《星期日泰晤士報》再次爆料,前海軍參謀長洛德·韋斯特海軍上將也曾中招,為一篇亨利·杰克遜協會幫著起草的抨擊中國南海聲索的文章署名。

此前,英國媒體爆出前外交大臣里夫金德、前英國陸軍軍官斯圖爾特上校在對亨利·杰克遜協會與日本使館協議不知情的情況下,為該智庫提供的攻擊中國的文章署名。亨利·杰克遜協會迫于壓力向里夫金德表達了歉意。

盡管亨利·杰克遜協會的道歉扭扭捏捏,同時辯解它讓里夫金德署名的文章經后者過了目,但畢竟該智庫算是部分認了賬。

上月底,《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日本駐英國大使館從大約一年前開始,每月出資1萬英鎊收買亨利·杰克遜協會,并讓該協會在英國制造和渲染“中國威脅論”。這家智庫在網站上開辟“中國”專欄,推介與中國有關的研討會、論壇等,一邊倒地釋放反華言論。

該丑聞令人震驚。丑聞曝光后,“今日俄羅斯”、《印度快報》等媒體均進行報道。俄羅斯衛星網引用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別洛夫的評論稱,大使館出錢讓人散布反華言論,“這屬于間諜活動”。

亨利·杰克遜協會網站公開資料顯示,該協會成立于2005年,為一家注冊慈善機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凱瑞·布朗教授說,亨利·杰克遜協會是“出了名的右翼組織”,“特別熱衷于攻擊”。他說:“任何政府以這樣的方式來贊助這樣的協會,都會令人不安?!?/p>

“‘中國威脅論被日媒常態化”

這只是日本對中國潑“輿論臟水”的冰山一角。

2016年11月,日本自民黨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安倍政府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加大對外戰略傳播力度。在日本外務省向政府提交的2017財年預算案中,“對外戰略傳播”項目共申請預算559億日元(約合5億美元),該項目將主要針對“領土、歷史認識、安全保障”等議題,加強與日本相關的國際輿論分析和對外傳播能力,加強對外國媒體的傳播推廣等。

親安倍政權的右翼媒體《產經新聞》去年底報道說,日本當局為了強化針對中韓的“輿論攻勢”,將加強官民聯手,由政府向民間智庫等研究機構提供補助金,資助在領土主權、歷史認識等方面的研究和傳播。僅此一項,就在2017財年預算案中列支5億多日元(約合442萬美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買”丑聞曝光后,日本媒體集體“失聲”了。而在有關中國的報道上,日本媒體的惡意炒作已成常態。

近日,日本共同社客座論說委員岡田充說,很多日本記者私下感嘆“不在稿子里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的言論空間中已經常態化”。

例子不難找到。去年10月,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產經新聞》立即以《世界警惕中國軍事利用加劇》為題進行報道,其他日本電視臺和報紙也持類似論調。去年12月25日,中國航母遼寧艦通過宮古水道一事被日媒扯上“戰略”進行了大幅渲染報道。

近年來,日本極力渲染“中國威脅”。無論是在《防衛白皮書》中、官方智庫的涉華研究報告中,還是安倍及其內閣成員的國會答辯中,“中國極速推進軍擴”、“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嚴峻”等內容隨處可見。

“構筑對華包圍圈”

近年來,日本因對外鼓吹右傾主義史觀、與鄰國主權糾紛愈演愈烈,對內自我武力松綁、積極謀求擴軍備戰,不斷遭到國際輿論的批評。在此背景下,安倍政府越發將提升輿論宣傳能力視為執政重點。

此外,安倍大力推進所謂的“地球儀外交”。其外訪頻率之高達到日本戰后首相之最,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將安倍稱之為“空中飛人”。而且,日本一直把矛頭對準中國,不遺余力對華圍堵,制造并激化矛盾。國際輿論嘲諷其為,所謂“俯瞰地球儀外交”,不過就是“追著中國跑”。

2017年伊始,安倍就出訪了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尼、越南四國。按照日本的說法,這次亞太之行,日本將擔負起所謂“地區和平繁榮的主導作用”。顯然,安倍把這次出訪視為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又一舞臺,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又一契機。但是,輿論并沒有被迷惑。

俄羅斯《獨立報》網站發表文章,題為《日本在東南亞打造反華軸心》,副題為《東京意圖通過借貸和軍事援助削弱北京的影響力》,一針見血地指出安倍內閣的“小九九”。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文章的口氣似乎帶有幾分調侃:“安倍政府似乎有意堅決對抗中國向馬尼拉發起的魅力攻勢,不論北京向杜特爾特政府提供什么經濟鼓勵,它都會向馬尼拉提供類似的經濟鼓勵?!?/p>

日本媒體也很直白地指出了安倍內閣的目標?!蹲x賣新聞》發表了題為《在海洋安全領域加強對抗中國的聯防合作》的社論。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指出,安倍首相訪問四國的目標是一致的。他在每場會談中必然提及“南海問題是直接關系到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事項”,呼吁在南海問題上進行聯合。文章直白地指出,安倍首相是在“構筑對華包圍圈”。

此外,《產經新聞》還注意到,《日本謀求與印度聯合遏制中國》。文章說,安倍首相這次訪問,明顯體現出致力于確定“印度洋、太平洋”這一外交戰略的地理概念的姿態。日本除加強與面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安全保障合作外,還對并不在此次訪問之列的印度釋放出了信號。

“‘地球儀外交對華施壓”

收買智庫影響媒體,炒作“中國威脅論”;馬不停蹄四處撒錢,構筑所謂“對華包圍圈”……安倍政府一面喊著要改善對華關系,一面小動作不斷。但是,其做法已經開始遭到質疑。

《日本經濟新聞》文章稱,提倡“俯瞰地球儀的外交”的安倍正在逐步構建自身的外交體制,即以穩固的美日同盟為基礎,改善與韓國的關系,將政治資源用在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政策上。但是,回顧2016年的日本外交,不能不說安倍政府的外交手忙腳亂,就像一個人穿衣服,總是把鈕扣扣錯。

正如香港《信報》文章所說,安倍“俯瞰地球儀外交”看似熱熱鬧鬧,其實目的不純。文章稱,安倍打著“積極和平主義”的旗號,廣泛開展“俯瞰地球儀外交”,仔細一看,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反而給日本今后前途和發展增添了不少麻煩。

日本《每日新聞》近日發表社論,題為《重振日中關系是當務之急》。文章指出,今年距1937年7月日中戰爭爆發已80周年,距1972年9月日中邦交正?;?5周年。在“光明與陰影交織”的這一關鍵時期,日中關系與良好狀態還相距甚遠。如何重振日中關系是日本外交的一大課題。文章呼吁,日本需要準確地了解中國的情況。充斥日本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存在著脫離現實的觀點。日本不應該過于短視,應該看到方方面面。

正如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所說,安倍積極推廣其“地球儀外交”,但該戰略最終要有所成就,還必須實現與中國的直接對話。

摘編自央廣網2017年2月13日

猜你喜歡
威脅論杰克遜智庫
西方學者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污名化論調、危害及其正確應對
邁克爾·杰克遜的粉絲共同“拯救世界”
新一輪“中國威脅論”話語的形成、特點和反制
伊恩·杰克遜
微智庫
微智庫
智庫能為我們做什么?
建智庫,話擔當
杰克遜電影海報公布
世界感慨杰克遜一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