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本科“3+2”培養模式下“檢測技術”課程改革的研究

2017-03-21 07:44許瑤
關鍵詞:專業基礎課項目化檢測技術

許瑤

【摘要】“3+2高職本科分段式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兼具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認知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檢測技術作為本專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目前偏理論化的教學模式難以達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本文總結課程特點,從授課內容,授課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可顯著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實踐認知能力。

【關鍵詞】檢測技術 專業基礎課 授課方法 項目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20-02

引言

“3+2高職本科分段式培養模式”(簡稱3+2)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種高職和和本科聯合辦學教育模式[1-2]?!?+2”培養模式的優點在于,學生既具有本科院校學生所具備的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也具有高職院校學生特有的企業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梢灶A見,3+2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必將擁有廣闊的就業市場。

“檢測技術”是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設置的目的,旨在讓學生能夠掌握常見傳感器種類和工作原理,且能根據實際的檢測系統合理選用傳感器,對采用的轉換電路有一定的分析和設計能力。目前的教學環節中,“檢測技術”多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理論性較強。很多學生學完“檢測技術”整門課程,對傳感器的實際應用仍然比較茫然,很大程度上缺失了對傳感器實際應用的認知。國內的很多同仁對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進行了探討。筆者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選擇偏工程應用的教材,通過項目化等新型的教學方式,強化課程的實際應用背景,提高學生認知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目的。

1.課程特點

專業知識復雜。傳感器的種類繁多,涉及的工作原理枯燥晦澀。加上學生對檢測原理中很多與物理相關的知識不夠熟悉,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實踐性強。傳感器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應用很廣泛,具有很強的實用意義,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接觸傳感器,才能在實踐中了解、認識和利用傳感器。而課本在內容編排上比較死板,抽象。學生無法真正了解更多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實際應用。

知識更新快。新技術的應用使得傳感器的更新換代,現代傳感器普遍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特點[3];同時,更多新的傳感器會因為新材料的發現而開發出來。傳感器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固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圖像化和智能化。

2.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調整

教學內容調整。在教學中,重新編排“檢測技術”教學大綱,對檢測技術知識構架重新梳理,同時根據科技的發展增刪部分內容要點。課程內容由原來的理論介紹為主逐步改為以工程應用中常見的各參數為主,通過現場案例,實踐課堂等環節逐漸強化該課程的實踐背景。改版后的教學大綱能夠在教學內容上呈現出多層次、模塊化的特點,深度上則較好地考慮了整個學生群體,做到基礎掌握、實踐認知和動手創新的有機結合。課程設置可視不同專業培養目標靈活調整,如控制類專業可以增加學時,并增加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例如,溫度傳感器實驗可以通過溫度傳感器、實驗臺與實驗模板使學生設計數字式溫度計,而其他專業可適量增加實際自動控制系統應用方面的實驗內容,例如光電傳感器速度控制等,注重應用與設計能力的培養。另外,增加一部分有實際應用背景的設計實驗、綜合實驗及創新研究實驗,尤其多并計入最終成績考核,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很大益處。

豐富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授課。傳統的“檢測技術”授課方式偏重于理論介紹,包括原理、測量方法、測量電路等。學生在學習上有很大的盲目性,該學什么,學了如何使用都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所以,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如何能盡量簡化理論推導,又能增加實踐案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項目化實踐課堂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對傳感器的認識。多媒體授課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利用實驗室多媒體授課系統,讓原本抽象的傳感器更多以實物的形式展示出來,也可利用實驗室中傳感器實物進行現場觀摩教學,并結合簡單的實驗和應用實例,讓學生既“動腦”,也要“動手”,這樣學生接受起新知識就很快。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打破原本鐵板一塊的理論授課模式,將整個課程設計成6-8個實踐教學項目。教學環節完全效仿企業實際工作案例,設置項目經理,技術人員,課前由老師準備并下發項目任務書,具體項目由學生小組討論完成,老師僅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最后老師以項目驗收的方式點評學生的成果,通過這種“學中做”的模式,讓學生輕松掌握傳感器的原理和用法。

3.考試考核方式

實行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過程考核即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設置考核目標,教師根據考勤、實踐能力、項目完成情況等給出詳細評價;課程結束后進行綜合考核即期末考試。包括了理論知識考核、專業技能考核和基本素質考核。新的考核方式,顯著強化了學生的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應用能力的考核。

4.結束語

檢測技術的教學改革是新時代教學發展的必然。首先,通過優化教學體系,提升了教學理念,明確了教學目標。其次,整合教學資源,使得教學內容更具層次性和多元化。在課堂充分運用多媒體授課資源和實驗室實物,同時利用項目化等新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最后,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量化學生在課堂和實踐的表現,并有效強化學生實踐認知能力的考核。對培養兼具扎實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華林,蘇寶莉.“3+2”高職本科分段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09:15-159.

[2]孔慶新,賈韶千.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202-203+159.

[3]楊匯軍,王俊生.“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09:188+199.

猜你喜歡
專業基礎課項目化檢測技術
家居空間設計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的國際比較研究
煤礦機電產品檢測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